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玄德 > 八百二十二 陈群的表奏

玄德 八百二十二 陈群的表奏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09:31:58 来源:88小说

玄德第一卷逆天改命刘玄德八百二十二陈群的表奏总而言之铁锅的出现还真的给汉帝国的臣民们带来了过去从未有过的享受。

不过法正从未想过这东西还能在船只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现在听这些海商一说,若是没有铁锅的情况下搞远航,说不定汉人也会遭遇到这些商人所遇到的事情。

看起来这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却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用啊。

法正想了想,点头答应了这些商人们的要求。

但是同样的,对铁锅的价格做了相当程度的提升。

他毕竟也不是什么恶魔,也就把铁锅卖出了十倍的价格。

他以为这应该很高了,但是没想到,他目前所能拿出来的二十七口铁锅一瞬间就被来自五个国家的二十多名商人给抢光了,剩下来的还在问什么时候能补货,他们还想购买更多的铁锅去用。

这样一搞,法正立刻意识到自己吃亏了,看来价格还能继续往上,然后他就开始思考该怎么在接下来的价格谈判中把在中原相对廉价的铁锅卖出十五倍左右的价格。

随后,他继续和这些商人交谈,交谈中得知有些商人想回去之后在本国内推广这些铁锅,到时候说不定还需要进口更多的铁锅。

更有几个商人贼兮兮的说愿意给法正很大一笔钱,然后希望法正能够告诉他们铁锅的制作方法,或者卖几个技术工匠给他们。

他们很希望拥有足量的铁锅,这样绝对可以赚大钱,实在不行,他们愿意给法正抽成。

法正听后收敛了之前的笑容,义正言辞的驳回了那几个商人的想法。

“我大汉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什么东西都能买,什么东西也都能卖,但是唯独不卖人。”

开玩笑,卖人就等于卖技术,把技术卖给你们,那不是把我们的钱送给你们赚?

一顿饱和顿顿饱这种事情,我还是能分得清的,只有我能赚这个钱,你们,站一边去!

嗅到商机之后,法正反手一份表奏送到雒阳去交给刘备,告诉刘备这些外邦商人对大汉货物的渴求,以及意料之外的对铁锅的追捧,希望刘备能够意识到这里头的商机,然后送很多很多的铁锅过来售卖。

或者干脆给他这里配备一些生产线,好让他这里能够生产足够多的货物,就地售卖,还能压低成本,提高利润,岂不美哉?

法正在奏表中表示他决定展开价格谈判,争取把铁锅卖出十五倍左右的价格,让这帮奇形怪状的海商狠狠的爆一波金币。

刘备在日南郡平叛获胜的消息之后,连着收到了法正的两份表奏,第一份是请刘备在日南郡开放蜀锦贸易的表奏,另一份就是请刘备开放铁锅贸易的表奏。

看完了这两份表奏之后,刘备笑呵呵的对身边的人表示,法正这小子资历浅,胃口大,想一个人一口气吞掉所有对外贸易的好处,让所有人都给他白打工,属实是有点不知好歹了。

内阁阁员陈群对此感到好笑。

“他只想一个人占好处,却未曾想到其他地方的官员也想要得到这份好处,也想给当地赚钱,也想分一杯羹,把生产物资都给他了,那些地方还靠什么赚钱呢?

现在天下都在建设,到处都在用钱,能赚钱的地方越多,朝廷的压力越小,法正的功名之心太重,陛下应当予以告诫,不然很容易受到其他官员的排挤。”

“伱觉得他很有能力所以值得提点?”

刘备笑呵呵的看着陈群。

陈群点头。

“去日南郡不过数月,就能和外邦商人谈出那么多事情,达成那么多的协议,若是有足够的物资,臣以为,他一定能把日南郡变成南国重要的港口贸易之地,日南郡一定会为此繁荣,南国正需要这样的日南郡,法正也是人才难得。”

刘备大笑。

“你陈长文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你确实很看好法正,既然如此,我稍微提点他一下,别让他陷入自我满足的误区之中,也算是挽回人才,你也说了,人才难得,好不容易有一个能干、肯干的人才,可要好好珍惜,若不珍惜,我会吃亏的。”

“陛下英明,大汉必然昌盛!”

陈群恭敬行礼,少顷,他又看向了刘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开口道:“陛下,之前臣提出的建议,您说您想要考虑考虑,但是臣以为,新朝初立,正是应当明确此类规制之时,若此时此刻不确立规制,又该到什么时候才确立规制呢?”

刘备批示完了法正的表奏,放在了一遍,听陈群这样一说,他便放下了手中的笔,看向了陈群。

“长文,你所说的那些事情,我其实也深有感触,我本身也能算是亲身经历过旧的选官任官之制的,我知道这里头的问题所在,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要谨慎思考啊。”

陈群再拜。

“陛下,近些年来,察举实质上已经停止了,各郡几乎已经没有再进行察举的事情,朝廷所任用的官吏除了州学和太学培养出来的,几乎都是数年前得到任命的官吏,有些人甚至已经任职超过十年,除非犯罪被发现,几乎没有更换。

眼下之所以没有出现问题,是因为天下动荡不安,就算朝廷没有主动对官员进行调任,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更换一些官员,但是如此被动的更换,与主动按照制度来更换,是相差很大的,臣希望陛下可以明察!”

刘备叹了口气。

数月之前,长期在内阁工作的陈群向他提交了一份奏表,内容是关于朝廷选官任官制度的一些讨论和他自己的看法,以及他所认为的察举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有提出的一些改良的设想。

其实核心意思就是他觉得那么多年以来,尤其是刘备统治的这六年多以来,整个汉帝国的官吏任命其实是出了很大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规制。

旧时,朝廷以察举制度为选官任官的制度,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至少是个制度,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不是那种随意可以拿捏的存在。

而刘备成为大将军统领天下之后,察举制度在实际上已经停止了。

各郡还有选择孝廉的,可名单上报朝廷之后,并未得到回应和任用,于是数年以来,朝廷几乎没有根据孝廉的规矩来任命官员,所有官员任命都是刘备自己决定的。

孝廉用不用,那不是地方可以决定的,是刘备来决定的,真的有能用的人才,那就用,不能用的那就赶回原籍,还要斥责郡守,说他们乱选人,惩罚他们三年之内不准再选人等等。try{ggauto;} catch(e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