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414章 纯真年代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14章 纯真年代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这人啊,就怕对比。

跟谟言这种一个月创作出一部长篇的人比起来,三天憋俩字的于华就跟一条咸带鱼没区别。

接到了林为民的电话,于华确实有点郁闷。

这个小眼睛,阴魂不散啊!

于华下定决心,下一部小说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

谟言三十五天是吧?

我三十天!

“诶,于华,下午钓鱼去不去?”

“钓鱼?”于华犹豫了。

算了,三十一天也比那个小眼睛短。

在于华矛盾于摸鱼还是钓鱼的时候,远在燕京的林为民接到了来自米国的越洋电话。

电话是阿瑟·米勒打开的,这回他不需要邮寄什么包裹,所以直接打了电话。

阿瑟·米勒在电话中告诉林为民,《触不可及》停演了。

从1984到1988,《触不可及》在百老汇的巴里摩尔剧院走过了四个年头,驻场演出1365场,收获了米国无数话剧观众的肯定和热爱,也获得了托尼奖的肯定。

在演出的最后阶段,百老汇剧院的演出观众上座率不足30%,票房收入锐减。

于是《触不可及》便开启了巡演模式,跟剧院演出比起来,巡演让这部话剧再次点燃了活力。

毕竟百老汇的观众主要是以纽约市民为主,除此之外就是米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客,演了几年观众潜力几乎已经耗尽。

但巡演就不一样了,米国的其他大城市当中,话剧观众可能并没有纽约多,但同样的,《触不可及》在这些城市的演出也是第一次啊,观众们对这部话剧是充满了新鲜感的。

《触不可及》的巡回演出时间长达近一年,演出场次也多达近150场,最关键的是巡演的票价通常都比在剧院演出要贵上不少。

这一波,赚的可谓盆满钵满。

但再好的舞台也有再见的时候,就在昨天,《触不可及》结束了为期近一年的巡演计划,回到了巴里摩尔,进行了告别演出。

最后的演出,巴里摩尔剧院当中人潮涌动,观众席坐满了人,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很多喜爱《触不可及》的话剧观众在演出当晚忍不住泪洒当场,多家媒体也在第二天报道了这部话剧的停演。

四年时间,一千多场演出,《触不可及》已经成为百老汇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话剧,陪伴了上百万名观众。

在演出票房收入方面,话剧通常是没办法跟音乐剧相比,但《触不可及》是个例外。

四年时间累计票房超过了1亿米刀,其中有近3000万米刀的收入是由巡演带来的。

这个票房收入放在百老汇的音乐剧市场当中不算什么,但在话剧市场却足可以排进历史前十。

而林为民这个原着作者,也因此收获了千万米刀的票房分成。

当然了,赚的最多的还是身兼投资人、制作人、编剧等多重身份的阿瑟·米勒,作为这部话剧引进米国的最大推手,老米同志一部话剧赚了两千多万米刀。

对于老米同志的收入,林为民丝毫不嫉妒,《触不可及》引进米国,他等于躺着赚钱,老米头儿不仅干的多,还冒着风险自己投资这部话剧,拿这些分成理所当然。

《触不可及》的停演是无限期的,意思可不是以后再也不演了,而是要看情况,说不定再过个十年八年,换了一茬观众,还得复排一下。

对于百老汇的经典话剧来说,这是常规操作。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从四十年代诞生,已经复排过两次了。

聊完了停演的《触不可及》,阿瑟·米勒难免有些惆怅,林为民便将话题转移到了《追风筝的人》身上,阿瑟·米勒刚才还低落的情绪又高涨了起来。

跟日渐衰落到不得不停演的《触不可及》相比,《追风筝的人》如日中天。

自前年九月公演,口碑爆棚,票房收入喜人,尤其是在去年年中狂揽托尼奖几座大奖之后,票房收入更是爆炸。

短短一年半时间,《追风筝的人》已经创造了近5000万票房收入,总票房超过《触不可及》指日可待,唯一的不确定是究竟会创造什么样的历史。

不过最近在百老汇风头最盛的,还要属刚从伦敦西区搬来的《歌剧魅影》,作为天才作曲家安德鲁的最新力作,《歌剧魅影》在百老汇甫一公演便火爆纽约全城。

百老汇虽说舞台剧种类繁多,但音乐剧毫无疑问是当中最强势的。

有《艾薇塔》、《猫》等经典音乐剧的底子在,又经过了伦敦西区一年多的磨砺,《歌剧魅影》只用了数天时间便征服了纽约城的观众们。

阿瑟·米勒说到《歌剧魅影》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羡慕。

“林,真是没有想到《歌剧魅影》会如此受欢迎。”

当初林为民要投资《歌剧魅影》,阿瑟·米勒还曾有过质疑,可现在看来,林为民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林为民玩笑道。

“哈哈,没错!”

说笑着,两人挂断了电话。

中午吃完午餐,同事们在编辑部里闲聊,说起了最近文坛热议的一个话题。

1987年海南建省,按理说这事跟文学圈沾不上什么关系。

可巧就巧在去年春天《钟山》跑到海南岛上组织了一次笔会,笔会结束,不少参加笔会的作家回来之后自发的宣传起了海南岛的盛景,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钟山》的笔会成就了海南岛在文学圈的美名,本来这事到此应该到此结束。

可谁也料不到,竟然有人提出了要移居海南岛的想法,用他们的话说,要“去营建一个精神之岛”。

率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作家韩少公,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他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竟然赢得了不少人的响应。

这帮人云集景从,行动力极强,不仅是举家搬迁,户口注销、儿女转学,带上了存款,毅然决然、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海南岛。

一时之间,引得整个中国文坛侧目,无数人羡慕这群人的特立独行和浪漫主义。

过去这一年,韩少公等人大肆宣扬他们的理念。

要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个出版社,一个函授学院,一个农场。

可从去年到今年,他们酝酿的大动作却始终不见着落,不少原本艳羡和看好的眼光也逐渐变成了质疑。

“为民,你说他们能不能干成这件事?”柳荫问林为民。

韩少公等人的理想,最近这一年林为民也听闻了不少,他们的想法是要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先办杂志,再通过办杂志产生的效益办学,办农场。

在这其中所有重大事项须要全员公决,杂志社获得的财富,除上缴税之外,由全体成员共同管理支配。

收益分配以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人人都可以获得均等的基本工资、公费医疗、直系家属享受半公费医疗。每个工作日按不同岗位的劳动付出,计算为工分。

听着是不是很耳熟?

说白了,这群人的想法就是建造一个理想主义的公社,只是规模没那么大而已。

“这种事听听就好了,人性复杂,真要能这么简单,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也不会寻求改革了。”林为民说道。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家大了,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多,所以想搞公社和共产肯定没那么容易。可他们就那么一点人,规模又那么小,要是做得好的话,应该也可以吧?”

这个想法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确实,十亿人搞公社和共产,那是天大的难事。

可要是十个人搞这件事,听起来难度立刻就降低了成千上万倍。

“呵呵,这事跟人多人少没关系,跟人性有关系,人性都是自私的。”

“那照你这么说,**这件事就实现不了了?”有人问道。

林为民摇摇头,“不是实现不了,而是道路艰难,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也许等到有一天,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

“可我们解决不了人性的问题!”有人插嘴道。

说到这里,众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件好事!”在众人都低头的时候,林为民却这样说道。

“为什么?”

“社会在发展,生产力也在进步,总有一天我们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人民富了、国家强了,到那个时候,

人民很有可能陷入享乐主义的陷阱,连政府也迷失了方向,到那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这个社会的出路在哪里呢?

**,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美梦,但却可以给我们的社会指明一个方向,让我们朝着理想的星辰大海不断前行,而不是像那些曾经发达富庶的古代文明那样湮灭于时间的长河当中。”

林为民说话的时候眼神深邃,仿佛看到了从古至今的兴衰。

佟钟贵被他的发言感染到,激动的站起身。

“林老师说的对,这样的理想在短时间内是注定实现不了的。

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和长远的目标,也许一百年、也许一千年,只要有这个共识和目标,我们的社会就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朝着这个宏伟而远大的目标不断前行。”

众人忍不住鼓起了掌,夸赞道:“小佟说的好!”

被众人好一通夸奖,佟钟贵从激动情绪中抽离出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像《当代》编辑部里这样的辩论,如果放在三四十年后看可能会很可笑。

但放在如今却没有丝毫违和,这是纯真年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