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汉逆之吕布新传 > 第1077章 会稽四姓

汉逆之吕布新传 第1077章 会稽四姓

作者:三藏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4:16 来源:88小说

扬州大族之中,吴郡四姓团结一心,和袁术相抗争。会稽四姓则不然,恬淡自守,以待明主。和吴郡四姓一样,会稽四姓的祖先都是南渡而来,在会稽落地生根。虞氏长袖善舞,魏氏不爱入仕做官,一心求仙问道,孔氏恬淡,寂然无名,唯有谢氏的仕途还算得上顺遂。

会稽虞氏,是会稽四姓之中最显赫的。虞姓,有两个出处。其一,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来自舜帝。远古舜帝有一个称号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称为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因而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因而就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这个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国,他的子孙因而就将虞作为自己的姓,称为虞姓。其二,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武王执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了虞国。年龄时期被晋国消灭,虞国的人民因而以国为姓,是为虞姓。会稽虞氏到底出自哪里,已不可考,可是的确是千年世家。

在会稽虞氏的家谱之中,是这样记载的:“秦有虞香。香十四代孙意,自东郡徙余姚,五代孙歆。歆生翻。”余姚虞氏是在本朝中前期迁入会稽余姚的。在家风上,虞氏允文允武,凭藉道德、事功、学术以及强大的宗族和经济力量,巧妙处理与各种势力的关系,从而维持家族势力长期不坠。会稽虞氏的处事风格,和颍川陈氏很像,都是长袖善舞,谋定而后动。

开余姚虞氏学术先声的是后汉虞光,但真正使余姚虞氏树立在学术界地位和影响的是虞翻。此时,虞家的家主虞翻,正在会稽太守王朗麾下担任功曹,还没有显达。在本朝的中后期,这样的措置很常见,扬州一带,大多是中原世家做主官,扬州土着世家作辅佐的功曹。

会稽魏氏是一个新兴世家,源于魏朗、魏伯阳。这两人是父子,父亲博学,儿子修仙。

魏朗,字少英(一作叔英),会稽上虞人。年轻时曾任县吏,善文,县长度尚命其为曹娥作诔辞,文成,自感不及邯郸淳所作而让弃。曾因为兄报仇杀人而亡命于陈,师事博士却仲信习春秋、图纬,复至太学学五经,博学多才,名噪一时,致“京师长者李膺之徒争从之”。后任职司徒,旋迁彭城令,遭豪强忌恨,幸臣荐其为九真都尉平叛,欲借刀加害,不料竟战胜而归。后来,桓帝以军功征为议郎,又迁尚书,对朝政“屡陈便宜,有所补益”。

后出任河内太守。尚书令陈蕃荐朗“公忠亮直,宜在机密”,征为尚书。因受“党锢之祸”牵连免职家居,治家谨严,读书着作,撰魏子三卷。灵帝即位,陈蕃等谋诛宦官,事泄被害。魏朗再次受到牵连“急召进京”,自知凶多吉少,行至丹阳牛渚山之时自尽。

魏伯阳,名翱,字伯阳,是魏朗的儿子,道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今年四十有四。魏伯阳出身高门望族,世袭簪缨,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其所着的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共三卷,参考古炼丹术及炼丹古书,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王”。或许是父亲横死的缘故,魏伯阳一生从未出仕,一心炼丹求仙。

魏伯阳出生之时,其父魏朗遭党祸被禁锢在上虞家中,专心着述魏子。着述之余,自己翻开典籍课子读书,在父亲的督导之下,魏伯阳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儒学根基。灵帝建宁二年,魏朗因党祸被害致死。时人尊其为“八俊”之一,此时,魏伯阳刚刚成年。

灵帝熹五年,因党祸牵连家属,魏伯阳在高压下被迫隐遁山林修道,时年二十六岁。起初,他只是以修道遁世,逃避党锢之祸。闲暇之余,他颇读了一些道家经典,进而对求仙问道产生了浓厚额兴趣儿。据说,他曾云游到长白山,遇到了一位道行高深的真人,传授给他合炼神丹的秘诀,他得到了丹书龙虎经、三十六水法、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等“火记六百篇”。大喜过望之余,他隐居山林,潜行钻研,数年之后深得其妙。

后来,他回到了洛阳,隐居山林,修真养性。经过多年养炼,终于功成圆满。由于他的学识渊博,百家皆通,尤其对大易、黄老、炉丹学说,更是精益求精。他在继承古代龙虎经炼丹的基础上,亲自调和鼎镬,反复实践,融会贯通,达到了当时炼丹水平的最高峰。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在周易参同契一书中,魏伯阳留下了炼丹之法。先将八石合成“六一泥”。用三分之一水银,三分之二铅放在铁器内加热,制成“玄黄”。用赤土作釜,内外涂上三分厚的六一泥,晒十日,让其里外干透,叫赤土釜,其容量有八升至一斗。把丹砂放入釜中,用六一泥封固,用马粪、糠作燃料,烧三十六日经三次大变,如此一来,就炼成了“金液还丹”。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是仿照后汉出现的纬书之名易纬参同契。“周易”本为书名,“周”是指周代,“易”则取变化多端之义,“参”是古文“三”字,“同”是相通的意思,“契”是“书”的意思。“参同契”是“大易、黄老与炉火”三道共同的经典。

魏伯阳写成周易参同契以后,先后秘密地传授给两个人,一个是青州的徐从事,一个是洛阳令淳于叔通。徐从事的名字己茫然不可考,他是周易参同契的第一位注释者,由于不愿扬名显姓,因此在注释本上也隐去了自己的姓名。淳于叔通名斟,叔通是他的名字。他爱好道术,擅长占卜。桓帝的时候,曾经担任过节徐州县令、洛阳令等职,后来弃官归隐,养性跟随魏伯阳修真去了。周易参同契就是通过他们两人而流传下来的。

在本朝的腹心之地,魏伯阳一向被视为“老神仙”,神龙见首不见尾,着实难见。

会稽孔氏,在本朝末年南渡江东,在东吴一带寂然无名。相传,会稽孔氏起源于孔愉。“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其先世居梁国,曾祖潜,太子太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祖竺,吴豫章太守。”自孔愉之后,会稽孔氏之中似乎就没有出什么名人,只是低等世族。

会稽谢氏,源于谢夷吾。谢夷吾,字尧卿,会稽山阴人。他年轻时担任郡府小吏,学习风角、占候。太守第五伦提拔他为督邮。当时乌程县长有贪赃的嫌疑,第五伦派谢夷吾逮捕乌程县长并治他的罪,夷吾到乌程县以后,并没有按验,只是望着阁门趴在地上哭了一场就回来了。全县的人都感到惊奇,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回来以后,他禀告第五伦说:“我算来乌程县长该死了,早在三十天,晚不遇六十天。他不过是游魂暂借躯体呼吸,用不着施加刑罚,所以没有抓他。”第五伦信了他的话。一个多月以后,果然有驿使带了乌程县长的印绶,说乌程县长突然暴死。第五伦因此更加尊敬信赖谢夷吾。

后来,他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寿张令,不久升为荆州刺史,改任钜鹿太守。谢夷吾所到之处,他都爰护抚育百姓,有很好的政绩。第五伦担任司徒时,吩咐班固写文表推荐夷吾“学风角占候”但又“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徵,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谢夷吾在任荆州刺史时,恰逢汉章帝南巡,章帝亲听谢夷吾“决正一县三百余事”,件件都称他的意,认为如果各地刺史都能像谢夷吾那样,自己就不忧天下了,因此章帝破例当场将谢树为百官楷模。此后,曾任会稽太守、当时已在朝中任要职的第五伦因年迈有病,极力推荐谢夷吾,使谢夷吾的声望更着。

谢夷吾曾经上疏举荐王充。他说“充之天才,非学所加,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章帝又一次信任了谢夷吾,他读了奏本后,下令“特诏公车征”。但王充却以老而有病予以谢辞。

其实王充当时只有六十二岁,并不衰老,他货到了七十岁才去世。他之所以不愿赴任,一是因为论衡还未最终定稿,尤其是他不愿将此书带到朝中;二是因为当时章帝及朝官尊经崇儒,论衡中的思想多与之抵触,王充感到要是章帝读到论衡,不仅自己很可能不受欢迎,而且还会累及举荐人谢夷吾。

现在会稽谢氏的家主是谢煚(jiong)。谢煚,会稽山阴人,今年三十六岁。曾任尚书郎、徐令。黄巾大起之后,返回江南。史书称:煚幼以仁孝为行,明达有令才。其子

谢承,还未出仕。长女谢氏,美丽而有才气,时人称之为“有富贵之相”。弟谢贞,遵纪守法,博学尚义,举孝廉,担任建昌令,足于任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