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83章 经济政策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83章 经济政策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冬季再度来临,天启十五年的冬季更冷了。乾清宫内,火炭已经烧得暖洋洋的,朱由校正在里面看着地图。

这是一张画着铁路网的地图,天启十五年,北方的铁路干线已经完全竣工,各州县的铁路支线,则在继续修建。

而在战略铁路方面,东北、蒙古、西域,都已经有了铁路主干线,铁路支线也是在陆续完善。

同时在长江流域,铁路干线则在继续修建,明年也就可以竣工。江南,以及福建、广东等省份的铁路,则是今年刚开始勘探、动工,铁路干线还要等个几年才能建设完毕。

“南方铁路网,是接下来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明年西南地区也将进入改革,铁路也要尽快修进西南省份,让铁道部尽快拿出一个全面的规划。”朱由校对蒋德璟吩咐道。

“是,陛下。”蒋德璟应道。

“第三季度财政状况如何?”朱由校问道,蒋德璟报告道:“第三季度财政状况良好,特别是江南等地商税征收,财政收入达到9亿元。国企在南方完成资产重组之后,财政收入还会进一步增长。”

“那就尽快。”朱由校点头道。

“预计今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可以突破35亿,比预期还要多出5亿左右。”蒋德璟说道。

“如此甚好。”朱由校点头道,他之所以要在南方尽快修成铁路网,主要是为了发展工商业,如此一来税收增长速度就很快了。

至于农业方面的税收,全国改革之后,撑死就是3亿元不到。此时朝廷这三十多亿的税收,主力还是国企纳税,再加上国企上缴的红利。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还是因为北方重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并且在采矿、钢铁、机械制造等方面开始形成较大规模。当然也离不开,商品的出口。

天启十五年,大明出口的商品再度增长,特别是对印度的商品输出。出口的钢铁制品,基本上都是国企炼钢厂的钢铁所制造的产品。广东佛山一带的铁锅什么的,现在都竞争不过北方国企制造。这些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庞大红利。

北方重工业是起来了,南方的轻工业只要有了铁路网和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也能迅速繁荣起来。

相比之下,轻工业是彻底向民资开放的一个产业,民资进入的门槛也比较低。而重工业同样也对民资开放,但是重工业周期长、见效慢,利润又没那么高,民资通常不愿意投资。

但是重工业的一个好处就是更稳定,不论怎么发展,重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值钱的,都是实打实的重资产运作。而且利润虽然没轻工业那么高,但是规模却是可以做得很大。所以这个领域主要还是国企为主力军,朝廷现在也有这个资本发展重工业。

南方的轻工业一旦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民生也就会进一步的得到改善。重工业主要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作用明显,而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更明显的还是轻工业商品。

现阶段朱由校的经济发展思路,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同时由朝廷出钱建设各种民用基础设施以带动就业,老百姓有了收入就能消费商品,工商业就进一步发展,工商业的发展又带动就业。

特别是在这样年景好的时候,更应该建设民用基础设施,而不是把钱浪费在一些战争方面。

尽管现在朱由校正在筹划对全球的殖民体系,但并不意味着朱由校会往里面投入太多的费用,在军事武器还没有发展上去的时候,大明更应该发展内部。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业产能是会走向过剩的。因为当某一时期巨大的需求突然爆发出来的时候,必然会驱使市场建立起足以供应这个需求的产能,但工业商品很多都是耐用品,需求过了之后就会出现一个需求不足的时期,而巨大的工业产能,会让大部分行业变得做什么都不赚钱。

产能过剩,则会引发经济问题,从而导致大量失业等等。

当然本质的原因,也有生产力的提高,财富逐渐集中,而人民没有那么高的购买力,就是手上没钱购买那些商品。

解决工业产能过剩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发动战争。

因为在工业产能过剩的时候,国家或者银行是印不出票子的,因为票子印出来贷款给谁不是国家说的算,而是市场说的算。银行不可能把钱贷给那些做什么都亏本的行业,只能贷款给某一个赚钱的行业,例如资金涌入房地产。从而一大群人拿着银行的钱,跑到村口赌博,赌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

这个阶段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效果了,继续印票子只会让银行发生大规模的破产。和产能过剩并存的还有债务问题,随着市场的繁荣,必然会有很多基础设施、商业活动是从银行贷款来完成建设的。

一旦市场出现风险,这些债务就成了银行系统的定时炸弹。所以相比战争,银行破产这种金融灾难显然更为恐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有些国家不惜铤而走险发动战争的原因。

大明如今开始了工业化革命,接着会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同时大明也会成为真正的生产型帝国,世界的中心。对于一个生产体系完善的国家来说,发生货币的恶性通胀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产能过剩的时候,通胀一旦发生,大家就会一哄而上,不管你怎么印票子,都能把某一个行业做到没有任何利润。

所以无脑印刷钞票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死路一条。而纸币作为国家的信用支撑的东西,不到政权要完蛋的时候,是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除非是内部政权混乱,被一些人操纵了。

出现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只能收缩货币政策,结束某个周期,从而进入下一个周期。

当这个周期结束之后,开启新的周期的方式也很简单。

一方面就是战争,一方面就是提高工人收入水平,国家出面大规模建设民用基础设施,从而带动就业,从新恢复市场。

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是一个炸弹,很多时候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限制其规模,让破坏性变小。

在重工业领域主要是国有企业主导,所以控制起来比较容易。而在轻工业领域,也很容易控制,只要放缓银行贷款速度就行。不要如同西方国家的银行那样,旱的时候旱死,涝的时候涝死。只要在各领域,把控好放款的数额就行,别一股脑的把钱放出去就行。

不过此时大明在产能建设方面的贷款政策,显然就是准备走大水漫灌的政策,这样可以最快速度的把产能建设起来。

就像是蓄洪一样,先把产能发展到过剩。然后发动战争,消耗国内产能,把这个洪水淹到外部去。

到时候建立了全球殖民体系,通过战争打开全世界的商品消费市场,商品销路变广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暂时得到解决了。后面再限制产能的发展规模,从而完成发展模式的转型。

这就是朱由校的经济战略计划,与全球殖民体系的建立计划是挂钩的。

而此时的大明,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不过提前还是改革,年底的时候,朱由校已经开始为西南的改革做最后的准备了。大量的行政人员储备已经基本完成,明年就可以向西南派遣大量的行政人员,这些行政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了,大明这些年的改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经过专业培训的行政人员,到任后能够很明确的知道如何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

而在天启十五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报禁制度已经在南方各省严格执行,原本的那些民间的报纸、手抄报全部一律禁止,特别是江南那些发展处资本主义的地区,更是执行得极为严格。

民间如今要办报,首先得登记注册,同时接受新闻审查制之后才能进行发行。

同时朝廷的党报、日报,还有地方政府的地方日报等等官方报纸,则是纷纷成立,并建立发型渠道。

其中汉皇党发行了党报,而朝廷从原先的《皇家日报》,又增加了一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这四份报纸,是全国发行的。而地方报纸,则是在地方上发行。一省的报纸在一省发行,州县的报纸在州县内发行。

官媒已经彻底掌握了舆论宣传渠道,而此前民间舆论几乎是完全被官僚资本所掌控。他们不仅有钱,而且随着子弟可以参加科举,也变得有文化了,搞舆论宣传简直不要太简单。

如今官僚资本对舆论的操控手段已经遭到了朝廷全方位的打击,东林党被彻底拿下,官僚资本也被大量抄没。民间报纸,还有那些文人、书院搞的手抄报也被全面禁止。而官方报纸,则是铺天盖地。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