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6章 垄断的暴利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6章 垄断的暴利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成为‘大明盐业公司’员工的灶丁,每月工钱为2两白银,待遇上给足了,而且还有医疗、住房福利,完全就是按照后世公司的模式来进行经营。而在夏季晒盐高峰期,则雇佣大量临时工进行生产。

徐光启主要负责对盐场生产技术的改革,指挥灶丁开垦盐田,把煮盐改为海水晒盐。

但此时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私盐,煮盐虽然效率不高,但是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低。而且煮盐比较隐蔽,只要是海边的居民都可以从事。

如果下定决心,要打击私盐也是很容易的,毕竟食盐是大宗商品,又不是后世的毒品。只要把军队开出去打击私盐,私盐还是可以从源头杜绝的。

只是朱由校目前的食盐销售渠道,以及生产方面还没有完成布局,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而且一番剧烈打击下去,很容易引发既得利益群体的抱团反抗。

所以朱由校决定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先逐一控制市场销售渠道。等晒盐规模扩大了,以及运输、销售渠道铺设开之后,再从源头全面打击私盐。

朱由校首先瞄上了京城的食盐销售,京城人口200多万,每年需要消耗的食盐起码超过2000千万斤,除了日常摄入,还有腌制食物等等也要用到盐。

真快朱由校就将京城的官方食盐销售点,全部并入大明盐业公司,并且从长芦盐场调来食盐。

这批调来的食盐还是采用煮盐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每斤的成本达到3文左右,但没有参入沙土,质量非常合格。

每斤食盐定价25文,扣除成本,还有20文的盈利。

但是京城还有很多盐商,朱由校要想垄断市场,先要把这些盐商排挤出去。

这天一大早,锦衣卫和东厂特务就开始在京城到处乱跑,他们的目标就是京城里的那些盐商。

一番彻查下来,查封了大批私盐,直接抄没归公,并封了店铺。至于那些有盐引的官盐商铺,锦衣卫也在盐铺外面打上了封条,这些也盐一律不许卖了。盐倒是没有归公,依旧可以运出京城处理,反正怎么处理朝廷不管,只要不再京城城内处理就悉听尊便。

京城所有城门,全是锦衣卫和东厂的特务,对过往货物一律严查,禁止私盐进入城内。

一番鸡飞狗跳之后,搞得一群盐商怨声载道,很快东林党官员们也上蹿下跳,抗议皇帝不和他们商量就改革盐政。

对此朱由校根本不予理会,文官集团反对征收商税皇帝确实没办法,毕竟征税要靠文官来执行。

然而一旦皇帝绕开文官,靠其他群体去办事,这些文官同样也没办法。东林党毕竟没有军权,他们只能暗中把皇帝弄死,才能人亡政息。可惜的是,朱由校时刻都防备着。

至于那些盐商,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一番骂娘之后毫无办法。朱由校尽管得知了京城盐商,然而北方盐商的势力实际上是较为分散的。其他城镇的盐商,此时基本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再则,朱由校此番的动作,尽管垄断了京城的食盐销售,然而城外却是不在这个垄断范围之内。

大明盐业公司那边,晒盐技术以及开垦盐田方面是由徐光启负责。不过市场经营方面,则是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掌柜。明末商品经济泛滥,这方面的人才还是不少的。在朱由校的高薪聘用下,还是挖到了不少人才。

负责运营管理的掌柜叫林举升,有秀才功名,后来考不上科举,就给人当掌柜去了。四十多岁的林举升以前在一家盐铺当大掌柜,非常有经验。

“皇上,按照每斤盐盈利20文来计算,每年在京城就能赚到六十万两白银,而且可能更多。”林举升把账算了一番,得出了一个十分利好的消息。

朱由校的敛财行动,已经初见成效了。

在各城门向商旅征收过路商税,一年下来预计有五十万两白银的收入。还有盐铺,每年能有六十万两以上的收入。

仅仅在京城,每年就有上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不过这相比国家开支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每年辽东军费,起码要三百万两以上,甚至需要五百万两。登莱也需要一百万两白银的军费,才能在海上其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京城的食盐销售模式,显然是成功的。

只要官盐能够在北方覆盖上千万人口的市场,仅仅是这方面的收入,就足够支撑军费的开支了。

“继续向北方各城镇扩张市场,我会让东厂和锦衣卫配合你。”朱由校对林举升说道,林举升脸上一喜,有东厂和锦衣卫的配合,拿下北方盐业市场还不是轻轻松松?作为大明盐业公司的大掌柜,林举升是有抽成的。朱由校给了他百分之一的股份分红,如果盈利上千万两,意味着他能抽成十万两。

随即朱由校把田尔耕和李进忠叫了过来,又是进行了一番安排。

“你和田尔耕马上暗中调查北方盐商,把那些贩卖私盐的找出来,不过不要打草惊蛇了。另外去张家口,把那些和后金做交易的晋商也给朕调查清楚。”朱由校对李进忠吩咐道,“另外从东厂和锦衣卫抽调人手,成立一个‘税务局’,专门负责征收商税,只要盐铺开到哪里,商税就收到哪里,以配合商业扩张。”

田尔耕和李进忠两人应诺,随即按照朱由校的指示,成立了一个由锦衣卫和东厂共同管理、监督的税务局。

同时东厂和锦衣卫很快就行动了起来,开始在北方各省构建完善的情报网络,并开始调查北方晋商,以及私盐商人。

北方的盐商,主要也就是晋商,但也不全是晋商。

京城的食盐垄断还是非常顺利的,在锦衣卫和东厂的严查下,城内只剩下了官方盐铺,不管是勋贵还是老百姓,都只能在官方盐铺购买食盐。

不过让老百姓感到意外的是,官方盐铺的食盐质量不仅很好,而且价钱也比以前下降了很多,每斤盐只要25文钱,比以前便宜了将近一半。

得到实惠的老百姓,自然是不可能闹事。

官方的食盐很快就开始在城外开设盐铺,明代的城墙外也是有很多居民的。这些居民就把房子建在城墙很近的地方,在军事上造成了不小的隐患,明末农民军攻城的时候,经常是利用城外的民房进行掩护。

锦衣卫和东厂在城外同样是严查私盐,那些有盐引的盐商倒是能在城外卖盐,但是他们在价格上和大明盐业公司的盐铺相比,却没有竞争优势了。大明盐业公司的盐铺,还是受到了城外百姓的欢迎。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