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52章 印度布局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52章 印度布局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十四年,大明各地的开发还在持续。随着湖广和淮河流域地区的人口被逐渐释放出来,移民人口变得十分充足。

大量的人口,移民到了东北、西域等地区。

人口开始上升,资源得到了逐渐开发。同时向海外移民也在持续进行,特别是向北美洲移民的人口,如今已经达到六万多人了。

这六万多人口在金山湾附近开垦土地,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能够产出的商品就是棉花。

澳洲的移民人口数量则增长到了五十多万人,各地都在开发农场和牧场,以及矿山。并且也开始计划修建铁路,并将下一个重点发展的项目确定为矿业。

澳洲有大量富铁矿,这是大明本土非常稀缺的资源。大明的蒸汽船数量增加之后,就可以把这些富铁矿运回本土冶炼。当前因为船只吨位还比较小,还是以帆船为主,所以海外矿业发展并不是太好。

而被大明所占领的印度孟加拉地区,大明则派遣了不少官员过去管理,一开始对这些地区的管理还有点混乱,不过逐渐也适应了下来。在明军的武力支持下,大明在孟加拉地区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一场消灭种姓制度的改革行动。

这一改革行动,很快就引起了整个印度地方土邦的排斥,那些千年世家都将明王朝视之为威胁他们地位的存在。

不过印度战败之后,一时半会也不敢跳。贸易协定毕竟已经签了,所以大明的商品还是涌入了印度市场。

大明很少从印度进口商品,更多的是进口印度的各种原材料。印度的耕地很多,足有二十多亿亩,能产出的原材料非常丰富。

庞大的贸易利润很快就爆发了出来,大明从印度买入棉花,然后加工成棉布之后再卖回去。一进一出,马上产生巨大的利润。

特别是大明将纺织厂建到了孟加拉,纺织利益顿时变得更加恐怖。孟加拉这里有最廉价的工人,而且就粘着印度,运输距离大大减少。

在大明的棉布冲击之下,原本繁荣的印度纺织业,逐渐萧条了下去。已经出现了大批失业的纺织工人,为了求生,这些失业的印度纺织工人只能涌向孟加拉。

因为孟加拉在大明的管理之下,起码饿不死人。

大明在孟加拉没有对这些印度人进行横征暴敛,而且经过一番铁血改革,地方世家被大明当成肥猪宰了。制度基本上都是使用本土的新政模式,这样的改革虽然成本高一点,但是对那些印度百姓来说,日子是好过了不少。

大明官方在孟加拉组织人力修建水利、道路和城镇基础设施,也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

只不过,这些印度人的工钱和本土相比,实在太低了。而且因为不断有人口涌入这里,导致孟加拉的劳动力极为丰富,产生了大量的人口红利。源源不断涌入的人口,也导致了工钱涨不上去的问题。

如果是在大明本土,如今户籍迁移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就是为了避免一些落后地区的人口疯狂冲击发达地区的经济秩序。当然这种限制不是完全的把门关上,而是要在某个城市工作几年之后才能拿到户籍。

另外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可以直接移民到朝廷鼓励移民的地区,直接就能获得户籍,同时还能获得资源配置。

这样的政策,确保了正常秩序。

后世采取这种制度的国家不少,中国、俄罗斯、南非这些国家都是采取类似制度。其中南非布尔人的种族隔离政策,实际上就是把南非分割成若干个内部的‘国家’,然后中央政府变成‘联合国’模式。这样的政策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玩过火了。

当时的南非在布尔人的发展之下,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利益实际上都有一定保障。不过南非树大招风,本身有钻石、黄金这些自然资源的庞大利益,各国自然想要把南非给殖民了。

然后曼德拉就出现了,把国家利益能卖的都卖了,布尔人也被赶出了南非,有钱移民的都走了,没钱移民的则进贫民窟里去了。

对于曼德拉如此‘无私卖国’的家伙,各国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给他热烈鼓掌了,然后蜂拥而入,瓜分南非利益。

这种户籍管理制度,区域人口壁垒,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政策,只不过南非种族肤色差异太大,布尔人玩过火了,想要在内部搞出一个小世界,分成白人国家和黑人国家,实际上也有一定的种族歧视。

孟加拉地区因为人口的不断涌入,这种区域保护就不存在了,人口红利变得非常高,但对于生活在孟加拉的印度人来说,就不是那么美好,竞争太激烈了,那么低的工钱,你不干有人愿意干。

得利的,自然就是大明资本。

大明只向孟加拉输出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要么就是过去从事商业活动的,脏活累活都是那些印度人干了。而且孟加拉地区的户籍变动是管理最严的地方,那些印度人想要移民到大明其他省份很难,避免了这里的人口冲击大明其他省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孟加拉将成为大明人口红利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因为这里正在不断从印度身上吸血。

随着大明的商品的进一步冲击印度,印度自然经济遭到冲击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从边境涌入。

大明在这里,对印度人的福利保障也还是有的,同样也就是基本生存权。不过与大明其他省份的基本生存权不太一样,这里的标准是饿不死就行了。而大明其他省份,或者是对于孟加拉的汉人,大明所保障的基本生存权标准是在不断提高的,提高到什么程度,主要鉴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

大明如今的基本生存权标准是除了饿不死人,还要冻不死人,有地方可以住。即便是住的地方差一些,但也不能形成贫民窟。同时保障百姓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六年的义务教育起码是要上完的,没钱交学费的国家免除学费。

而在孟加拉,那些印度人就无法完全享受到这样的标准,不过也是有机会的,只要居住和工作时间超过五年,并且会说汉语,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基本保障标准。

相当于,那些刚刚进入孟加拉的印度人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但是工作了一定的时间,大明也还是会给予他们提高基本生存权方面的保障标准。

大明的商品涌入印度,对印度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问题在过去一年当中已经出现了。

而且天启十四年,双方贸易规模继续扩大,问题持续恶化。

印度的自然经济模式遭到冲击,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失业。随着大明在孟加拉地区进行改革,已经受到了不少地方千年世家的排斥,而且卧莫儿王朝也开始重视明王朝的商品输入问题,双方矛盾越来越大。

只不过战争结束还没多久,印度没有胆量马上再次发动战争。

大明孟加拉总督名叫李化民,是天启二年恩科一甲进士,在地方锻炼了十年之久,终于在去年成为了封疆大吏,被派遣到了孟加拉。

在完成了对孟加拉的制度改革之后,李化民开始积极与印度各个土邦联系和沟通,向他们保证大明并没有想要革他们命的意思,以试图消除那些地方土邦对大明的排斥。

效果还是有的,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土邦选择了和大明合作,推动贸易的进行。因为大明的商品可以很高效率的掠夺财富,那些土邦的大世家,自然不管下面印度百姓的死活,他们只要利益。

买办是存在利益的,既然大明的商品输入成为既定事实,那么还不如和大明合作,自己来当这个买办,从中谋取利益。大明为了商品输出,自然也愿意分出一部分利益给这些土邦世家分享。

于是强强联合之下,庄家通吃。

而且那些土邦家族发现,尽管大明的商品会导致税收减少,但是这些税收是按照比例上缴给卧莫儿王朝的,但是商业收入却是不需要上缴的。而且商品经济对农村自然经济造成冲击之后,对那些印度百姓的掠夺效率更高,即便大明赚取了其中的利益,他们所获得的利益也比原先要多,而且还加大了贫富差距,贵族老爷的狗腿更多了,成本还更低了,变得更加尊贵了。

在这些利益的驱使之下,一批土邦世家开始和大明展开合作。

而这些与大明合作的土邦,还可以把商品转手卖到别的土邦,从别的土邦掠夺利益,这些土邦世家买办的实力开始提升,一批亲明土邦势力开始被组织了起来。

大明通过这样的手段,基本上实现了拉拢一批土邦世家的目的。随着倒向大明的土邦增加,那些反应迟钝的土邦世家,则被排斥在买办集团之外。

毕竟利益就那么多,如果没个土邦世家都能得利,那么大明就没有利益了。

通常大明会选择该地区最强大的土邦作为代言人,这叫优质合作伙伴,这些强大的土邦作为地头蛇,能确保大明商品在周边土邦流通,至于进去的税收是多少大明不管,大明只管把货物卖给他们,再从他们手上收购原材料。他们能在其他土邦把商品税收谈到多少,看他们各自的本事。

如果是弱小的土邦,那就做不到这一点了。

李化民还向那些买办土邦势力出售武器装备,加强他们的武装力量。这些土邦军队,一旦到战争时期,估计只需要随便贿赂一下,就会临阵倒戈。因为大明统治印度,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利益,而卧莫儿王朝没办法。

对于印度这种联邦制的国家,很容易被外部势力从内部分化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才不管整个国家的利益。本身印度,就像是一个很多邦国的联合体,各自视自身为一个国家。

那些弱小的土邦则被孤立,被打压的则是卧莫儿王朝。

大明在印度的布局在天启十四年大致成形,正在持续的对印度进行商业掠夺。这样的商业掠夺,相比历史上英国人对印度的掠夺模式来说,算是温和许多了,但掠夺速度却是并不算太差,因为历史上的英国人没有大明这么多的商品。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外出口的商品也基本上就是纺织品、钢铁和煤炭,大明可不止这些商品,对印度的经济冲击力更大。(未完待续。).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