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12章 进攻印度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12章 进攻印度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这年夏天,玉米也成熟了。

北方各省因为养殖规模的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也大幅度增加,很多都是把玉米当撑饲料来种植的农业公司。这年头玉米产量不是太高,这东西嘉靖年间就传入了大明,在大明的种植面积范围已经非常大了,几乎各省都有。

试验田中的玉米经过收割之后,亩产达到了630公斤,产量再度逆天,虽然相比后世的最高产量低了一半。

农业技术的进步,让此时的朱由校,有了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底气。这些新的农业技术,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进入普及阶段。

铁路修建工人在天启十二年夏天已经突破了一百万人,并且参与建设的工人每个月都在以二三十万人的规模网上增加。

为了修建这些铁路,抽调了很多人力物力。大量的铁轨和枕木被运送到了工地,工人们铺设好路基之后,便将这些枕木和铁轨铺设了上去。

整个铁路干线,被迅速修建起来。

秋收之前,铁路就能修到东北黑龙江,而辽东夏收的粮食,已经开始用铁路往京城运了。

修往张家口的铁路也快要竣工了,这段铁路修建难度算是当前修建的铁路线当中最大的,不过在新式炸药的威力之下,成功的战胜了自然地形,硬生生将铁路修到了张家口。

通往张家口的铁路,还将修道草原明统区。只要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是大明能够牢牢掌控的疆土。

明统区的蒙古人即便是想要造反,也没有机会了。这几年下来,明统区的蒙古人小日子倒是过得不错,有付出劳动,也有得到收获,蒙古人愿意过这样的小日子,朝廷自然也乐意看到。

草原能稳定,能产出草原经济原材料,草场不被过度开发退化。只要能保障这几点就成功了。他们想要造反的话,朝廷随时能够通过铁路把兵力快速调过去镇压。而且现在这些蒙古牧民一个个有自己的草场和蒙古包、牛羊,脑子被驴踢了才去造反。

雪灾依旧是草原上的一大问题,不过有了铁路。朝廷救灾也比较容易,铁路是能够在雪地里运行的,除非是雪太大。

至于蒙古人是否占据草原,这一点并不重要。蒙古人在日后注定是打酱油的民族,只要被纳入大明的统治。就不可能分裂出去了。

这条修往草原的铁路,也将是朱由校发动对蒙战争的重要交通线。

而修往西域的铁路干线,估计则要天启十三年开春后才能修通,这样的进度已经让朱由校非常满意了。

关内的铁路干线则修建速度很快,因为关内不缺工人,铁路干线已经在天启十二年夏季就铺设到了山东、山西、河南,都与北京连接在了一起。

接下来就是要将这些铁路继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密集的铁路网络。在这个没有汽车的年代,陆地上的运输效率要提高,那么只能靠铁路。

支线铁路测量、动工的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铁路为工厂主和农场主们都带去了很大的利益,受益最大的还是工厂主,这意味着他们的商以销售到更远的市场。

大量的铁路建设活动,倒是让天启十二年北方经济没有那么冷淡,但是经济确实已经开始冷却、降温,浮躁的社会风气已经开始慢慢的沉淀。

相比之下,南方各省经济则更加萧条了,大量百姓开始选择移民或者前往本土新政地区谋生。

冶金业几乎全面完蛋,而纺织业方面,民间纺织业基本上也已经完蛋了。不过在天启十二年。松江府地区建成了第一座国有纺织厂,随后国有纺织厂开始迅速在松江府遍地开花的建设起来。

尽管南方各省没有开始改革,但是国有资本财团已经开始将轻工业往南方一些地区转移。

首先南方各省比较适合发展轻工业,同时随着国企商量涌入南方市场。也有了将产业向南转移的底气。

一些纺织女工重新上岗,不过纺织厂并不能提供太多的就业岗位,没有彻底改革之前,朝廷不可能在南方各省大规模展开建设,这钱砸进去,很容易被那些大资本商人圈走。资金循环的链条很容易断裂。

工厂向南转移,还是不能改变南方市场萧条的局面。

特别是长江流域人口密集的地区,农村自然经济在商经济的冲击下,开始大范围的崩溃。

但是对内部市场的开拓,并非以掠夺为目的,那些走向破产的农民和工人,还是可以通过民政局等渠道进行移民等等。

在对外贸易上,中南半岛的贸易局势基本上趋于稳定。安南战败,极大的震慑了暹罗泰国,暹罗在大明的要求下,进步一的开放了商场和资本投资。同时暹罗与缅甸,都正式与大明签订了宗主国协议。

过去大明确实也是暹罗和缅甸的宗主国,但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内容。只是进贡与赏赐的关系,具体义务、责任,以及如何做生意等等问题都没有规定。

这份宗主国协议签订之后,暹罗和缅甸在大明的霸权淫威之下,只能乖乖的开放商场和资本投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大明的商人可以畅通无阻的前往中南半岛做生意,商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过商行、土着买办的模式卖到中南半岛各地,并且收购中南半岛各地的原材料、特产。

大明的国有资本财团已经直接开始在中南半岛进行投资了,这里的商对大明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经过改革之后的北方各省,圈地运动十分高涨,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投入工业建设之中,需要更多的外部粮食输入。

至于大明南方各省,此时原材料种植规模就更加庞大了,这是南方各省唯一没有遭到冲击的产业,反倒因为工业的发展,销路比以前更好了。

只要是棉花,不愁卖不出去。只要是生丝,同样不愁卖。本土市场需求量随着发展不断扩大。而海外市场对丝绸的需求量也随着对海外贸易规模的增加而扩大。只有榨糖业遭到了较大的打击,台湾和南洋地区的蔗糖价格比传统本土区域的蔗糖成本要低,市场价格也更低,质量也更好。深受市场欢迎。

整个东亚,如今只有大明才有商蔗糖产业,这些商蔗糖出口到了中南半岛、朝鲜、日本、蒙古、非洲、中东、印度。

印度倒是有自己的蔗糖产业,不过价格比大明的蔗糖高。不过大明倒也没有大量出口这些蔗糖到印度等国家,还是因为对海外开发速度比较快。海上运输有点更不上,加上本土商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而大量增长。

与印度的贸易并不是很顺利,特别是天启十二年大明对印度的纺织口规模扩大之后,印度干脆禁止进口大明的纺织,但对于原材料出口,印度倒是没有禁止。同时在奢侈方面,印度人的王公贵族们倒是愿意购买。

双方的贸易对于大明来说还是有利的,用附加值高的商到了附加值低的工业原材料,但大宗商要大量冲击印度市场却是比较困难。

与中东人的贸易也差不多是如此,不过中东人这年头并不是太富裕。非洲人生产力就更低了,大明的商船到这些地方贸易,基本上都一年去一个船队就差不多了,贸易规模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和非洲人的贸易,也就是换取一些自然资源。

大明也还没有开始在中东也南非进行什么海外殖民,不过天启十二年却是开始了殖民活动。

这次殖民活动瞄准的目标是南非,朱由校知道那里有很多黄金和钻石。钻石这个玩意,在大明并不是那么受欢迎,这个年头的大明并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钻石这个东西,尽管存在一定市场,但没有到非要不可的程度,因此价格没那么高。

不过钻石有工业用途。这资源也是很重要的。

黄金当然就更重要了,大明先占了这个地方,日后就可以大规模的开采黄金,南非的黄金,储量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比现在的板鸭占据的南美洲还要丰富。到时候有了足够的黄金。大明可以直接玩金本位了。

当然开采黄金是开采黄金,统治印度的计划一直没有被朱由校所放弃。蒙古人都能统治印度,大明为毛不行?

锦衣卫已经开始跟随商行在印度活动,开始收集印度的各种政治、军事情报,并且开始选择性的接触一些地方土邦家族。

对于那些土邦来说,只要大明给予他们胜利的信心,他们为了利益,临阵倒戈又算的了什么,反正到时候也只是换了一个中央政权,他们一样是地方土霸,依旧享有统治利益。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印度人对大明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前往印度贸易的商船都是大明国有商船队,不会向印度透露太多大明的信息,但大明的商行却是开到了印度沿海城市,与印度人展开贸易。

天启十一年,朱由校制定的打开印度市场的战略目标,已经送到了南洋军区司令高邦佐的手中。

朱由校的决策是先打开印度市场,对印度进行放血,从而控制战争规模。等把印度的血放得差不多了,再对莫卧儿王朝发动进一步的战争。

高邦佐接到命令之后,很干脆的向印度提出扩大贸易规模的要求,结果自然是遭到了印度莫卧儿王朝的拒绝。

遭到拒绝之后,消息传回已经是天启十二年夏季了。河内战争刚刚落幕,高邦佐把河内明军的机枪抽调了出来,并且从本土要来了一百万发机枪子弹,然后派遣了一万多名士兵,在十二艘战列舰的护送下,悍然进入横河流域,并进行了登陆,然后一路攻城拔寨,沿着恒河一路向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发起进攻。

明军装备极为精良,一路上那些土邦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

明军每攻占一座城市,只抢印度官方的财产,对那些普通印度人却是没什么侵犯,什么强奸妇女、纵火之类的行为更是不允许的。以至于那些碰上被明军占领的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

明军登陆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孟加拉国,这里是恒河流域的入海口,恒河流经印度四分之一的国土,也是大明当前与印度进行贸易的主要流域,这里适合船只航行,大明的商以从恒河销售到印度很多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个年代随着蒙古人统治印度,把中东宗教带入,所以印度是处于一种宗教混居的状态,印度教和教的冲突比较严重,不过并么有像后世那样分成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三个国家。

此时的印度,比后世的印度还要庞大。

明军突然占领了印度恒河下游地区,并且打垮了好几个土邦,对莫卧儿王朝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莫卧儿王朝此时正处于兴盛时期,军事力量还是不错的,为了应对明军的入侵,莫卧儿王朝当即集结军队,直接拉出了一支三十多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恒河下游入海口方向。

此时的明军,正在抄家。

击败了后世孟加拉国地区的土邦之后,直接把这些土邦千年世家给抄了,收获可谓极为丰富。

这个年代的印度,还没有遭到殖民。而印度也是一个农业国家,商期出口,金银珠宝这些东西源源不断的流入印度,又被大量集中在这些土邦世家手上。抢劫印度百姓太没水平了,抢劫这些土邦家族才是真正有油水的。

毕竟印度百姓手上的钱,可以通过商易获得,这些土邦手上的钱,就不是那么容易搞到手了。

开战之后,因为占领了不小的地盘,高邦佐又从南洋抽调了两万海军陆战队登陆了印度,以控制那些占领地区,并且亲自跑到印度考察了一番。

到达印度之后,高邦佐看到的是极为不公平的印度种姓制度,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印度百姓极为困苦悲惨,整个社会充满了赤,果果的压迫与奴役。

随即高邦佐将扮演入侵者的羞愧丢掉了十万八千里之外,直接上疏给朱由校,提出了类似‘解放印度人民’的思想。

对于高邦佐来说,这个想法是有点真心实意的,作为一个儒家文人,看到这世上有如此不公的社会制度,而享受这种制度红利的竟然是一群没有人文内涵和人道情怀的印度土邦贵族,那还不如让大明来统治这个国家,消灭印度这种极不公平的阶级压迫。

当电报发到京城,奏疏送到朱由校的手上的时候,朱由校看了内容之后,直接拍手叫绝。

怎么把人权这个武器给忘了,印度最大的软肋就是缺乏人道主义、充满阶级压迫啊!

只要高举这个旗号,约束好军队纪律,大明这就不叫侵略印度,而是叫解放印度人民。

如此一来,不就出师有名了么?

至于是不是真的要消除印度种姓制度,后面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如果成本太大,那就小规模的划块地方来搞搞面子工程。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