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58章 教训德川幕府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58章 教训德川幕府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八年,初春!

日本德川幕府收到了一个让他们震惊的消息,那就是仙台藩和明国通商了,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通商,交易量还很大。

德川秀忠震怒,立即发兵讨伐。

日本之所以要闭关锁国,就是为了隔绝出一个只有德川幕府才能与外界通商的环境出来,从而获得垄断外部资源,并且通过倒卖进口商品谋取暴利,从而增强自身的实力,持续的压制那些地方大名。

仙台藩竟然敢和明王朝通商,这已经触碰了底线,不尽早将仙台藩消灭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一场战争迅速爆发,双方很快就掐起来了。

只不过德川幕府发兵攻打仙台藩之后,很快就撞了个满头大包,仙台藩的部队祭出了大量火炮,直接把幕府大军轰得落花流水。接着仙台藩又乘胜追击,把幕府军队杀得大败。

幕府大军进攻仙台藩失败之后,仙台藩更加公然的开始和大明外交、贸易,完全不听幕府号令了,刚统一没几年的日本,再度出现了分裂。

这次幕府对仙台藩是没什么办法了,只要不是眼瞎都能看出明王朝在背后支持仙台藩,否则仙台藩怎么可能获得那么多的火炮,这些火炮可是从来就没有卖给德川幕府。

理顺了思路的德川幕府,立即派遣使者抗议大明违反协议,与日本地方大名通商。结果大明这边却是指责日本设立贸易壁垒,还限制贵金属外流,严重阻碍了自由贸易。

“我们和仙台藩贸易,是因为仙台藩愿意与大明自由贸易。如果你们幕府不能开放市场,让大明在日本自由贸易的话,那么德川幕府也许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大明这边的使者话里的威胁意味十足。当场让幕府使者气愤不已。

德川幕府显然不愿意在完全开放日本市场的立场上对大明进行妥协,第一次进攻仙台藩失败之后,立即又从各地抽调了兵力。再度和仙台藩展开了大战,一场焦灼而漫长的拉锯战就这样上演了。

仙台藩的实力自然是不可能和德川幕府相抗衡的。德川幕府不仅仅是最强大的大名,还能召集一大批大名为其作战,军队数量是仙台藩的十几倍。

不过仙台藩背后却是有大明在给他们撑腰,而且撑得那叫一个光明正大,燧发枪一批一批的支援给了仙台藩,让仙台藩依靠这些燧发枪就能快速组建一批批步兵出来,火炮更是支援了一大批过去,另外还派出北洋舰队配合仙台藩作战。

德川幕府和仙台藩打得火热的时候。萨摩藩加贺藩这两个实力强大的藩地突然反了,一时间德川幕府的统治简直就是到处起火。

毫无疑问,萨摩藩和加贺藩都得到了大明的支持,有大明在背后给他们撑腰,一个个造幕府的反都积极得很。

实力最为强大的三个外样大名突然反了,还得到了明王朝的公然支持,这对德川幕府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威胁。

德川秀忠很火大,但还是那个意思。

镇压!

坚决镇压!

他知道现在只要退让一步,后面就要退让许多步,很容易将局势推入难以扭转的状态。

如今若是能镇压掉这些外样大名。问题就会小很多。

日本很快就乱了起来,在大明的煽风点火之下,战火再度燃烧了起来。德川秀忠意图进攻北海道的意图。也因为三个外样大名的造反而胎死腹中。德川幕府与大明的贸易也全面停止了,这个时候大明根本不怕德川幕府不低头。

……

陕北地区,自年初开始就没有下过一场雨,一场旱灾如同朱由校意料的那般来临了,这场旱灾非常严重,干旱程度百年不遇,还是发生在黄土高原,这里的抗灾能力本身就比较弱。

旱灾发生的时候,陕西已经被纳入新政改革范围了。

首先是朝廷下令打开了战略储备仓库。同时颁布了以工代赈政策,以及各种鼓励移民政策。从而把陕北地区的人口转移出去。

在以工代赈的政策下,显然是饿不死人的。对于那些没什么劳动能力的。则是直接进行赈济。

天启八年整个北方都被纳入了新政体系,大量的建设活动也提供了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这些灾民不管是迁移到城镇中,还是移民西域之类的,或者是暂时外迁,都不愁找不到活干。

在组织人口外迁的过程中,朝廷还抽调了军队前来维护秩序,并且提供了很多车辆进行运输。

整个陕北地区的农村人口,全都离开了农村,前往各个工地做工,这次朝廷直接从陕北迁出了上百万人口。

当然也不可能把人都迁移光,陕北的城镇里还是有人的,粮食供应什么的也有保障。等旱灾结束了,那些农村人口也会回去一部分。

一场旱灾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在朝廷的快速反应之下,根本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特别是那些边军,到了天启八年,最后一批的转业安置也已经开始落实,九边的军户彻底成为了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历史上陕北会在崇祯元年闹出大批流贼,主要还是因为朝廷贪污军饷,又不对边军进行保障,结果在旱灾之下,这些边军只能劫掠民间活命。边军率先动手抢劫,民间的生产就彻底乱了。加上早年参加萨尔浒战役的败兵落草为寇,驱赶饥民劫掠城镇,于是流贼在越闹越凶。

后来崇祯在东林党的忽悠之下昏招迭出,越剿越乱,以至于后来失了民心,流贼这才变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农民军。

如今没有了边军,陕北地区的流贼也被朱由校给剿灭了,这几年朝廷重点清缴的就是这些具备军事素质的流贼。这些流贼一旦碰上灾情,就会裹挟饥民到处抢掠,危害太过巨大了。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朱由校趁着还没有发生天灾的时候,就把陕北那些流贼给彻底剿了个干净。

这天早朝,朱由校一上朝就问起了救灾工作的进展。

“启禀陛下。救灾工作已经落实了下去,地方上和朝廷委派人员都在尽最大努力保障灾民的安置工作。目前局势十分稳定,没有发生饿死人的事情。”民政部那边的官员出列上报。

“嗯!”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正好现在灾民多,把陕西、甘肃这些省份的水利工程重点修一修。”

“是,陛下。”

当前的那些建设活动当中,水利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毕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是非常有那个必要的,水利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还能增强抗灾能力,对于当前天灾不断的环境来说,水利设施是必须要修的。

全面修缮水利,也是改革的重点项目。

一旦北方各省的水利设施都修缮完毕,那么农业上的问题基本上也就解决了。

“启禀陛下,已经快到既定的会试、公务员考试日期,是否实施下去?”礼部尚书来宗道对朱由校问道。

“按计划开科取士。”朱由校点头道,科举和公务员考试今年一起搞,朝廷确实需要大量的新血液注入。

这次科举也是朱由校稳定地主阶级情绪的砝码,要是还不开科取士。估计那些地主阶级是要闹了。

南方的那些纯粹的地主阶级如今还在观望,反正改革一时半会也改不到他们头上去,而且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着。

北方各省的地主如今是苦逼了。年初开始宣布将陕西和甘肃都纳入改革范围之后,北方的地主是没办法再翘着脚舒舒服服的在家收租子了。如今的地租被限制的很低,收租没什么前途。

另外工业开始发展之后,一些佃农也不愿意做了。到城镇去打工可比给这些地主当佃农要赚得多。

倒是有一些地主如今通过踏实经营,把农业公司给经营了起来,取得了不错的盈利。特别是那些种植经济作物的地主,钱倒是赚了不少。

实际上北方各省的改革,对这些地主的利益动摇也并不是那么大。只不过是让他们把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农业公司,从而实现圈地运动的目的。并且收取一下农业税。

土地被大量聚集在一些人手上,这样的贫富差距依旧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国有资本财团如今也在大量兼并土地,圈地运动持续进行之中。资本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这些地主陆续成立农业公司进行资本化之后,国有资本财团要兼并这些土地实际上并不困难。

不过对于朝廷来说,北方全面改革之后,农业税肯定是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免税阶级已经不能免税了。

同时商业税也将出现大量的增长,因为如今北方各省全面收取商业税。

纳入新政地区的省份,也都用上纸币了,银行网点在北方地区全面铺设,彻底取代了过去的钱庄。

银行系统的完善,使得商业变得更加方便了。而收益最大的自然还是国有资本财团,因为国有资本财团可以获得大量低利率贷款,资金获取成本比较低。

大量的投资活动,迅速拉动了天启八年的经济,投资会产生一个经济增长乘数,通常都好几倍的翻,通常边际消费降低之后,投资所能带动的乘数就越来越低。各省刚开始改革,老百姓有很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个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非常可观。

北直隶的边际消费最低,因为新政实施的时间也最长,很多老百姓的消费已经被满足了,边际消费要低一些。不过天启八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是非常的可观,因为蒸汽机带动了纺织业和各个行业的发展。

机械制造厂如今的蒸汽机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去了,高压蒸汽机所带来的商业利益,简直太惊人了。

不少商人都发现了高压蒸汽机这个东西,甚至亲自去使用了高压蒸汽机的工厂里看过,那轰鸣的场面让他们感到震撼,蒸汽机的性能让人吃惊不已,很多商人都想购买蒸汽机。

奈何蒸汽机这个玩意了,当前只要北直隶的机械制造厂能造,而且专利也都抓在了官方手上,这玩意还是绝密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不少商人到机械制造厂购买,机械制造厂根本不接他们的订单。因为国有资本财团内部的需求订单都排到明年去了。

这些民资商人要买蒸汽机当然可以,不过得先满足了国有资本财团内部的需求之后再说,而且价格方面也是比较高的。

蒸汽机卖给国企的价格实际上也比较高,但机械制造厂也是国企,钱不过左手换右手而已,实际上成本比较低。

机械加工很快就开始应用上了蒸汽机,而各个领域的生产都陆续成功的把蒸汽机应用上了。

什么面粉、大米加工、榨糖……

能用上蒸汽机的领域很多,以至于订单越来越多,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这些蒸汽机被制造出来之后,基本上都被以最快速度安装到了工厂,然后开工生产。

很多领域还在摸索如何应用蒸汽机,纺织业是率先完成摸索的领域,人工成本低廉的棉布被大量生产了出来。

市面上的棉布价格倒是没有下降,毕竟能卖得出去。倒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国有资本财团开始到处收购棉花,即便价格高一些都无所谓,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即便是价格高一些的原材料,也能赚取到利润。

但是江南那些纺织业作坊主、工厂主们受不了那么高的原材料价格。简直是不给活路的节奏啊!

国有资本财团如今掌握了海外价格比较低廉的棉花获取渠道,却还在推高国内的棉花价格。

唯一能庆幸的是,天启八年国有资本财团的纺织业产能只增长了150万个纱锭,这个产能还不足以完全吞下大明各省的纺织品市场,江南纺织业还没有遭到彻底的冲击。(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