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47章 狂奔的经济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47章 狂奔的经济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在这种相亲活动结束之后,东江军顺利的被朱由校给拆掉了,普通士兵大部分都退伍了。

军官和留职提干的士兵都被送进皇家军校进修班进修。

毛文龙显然是想要继续征战沙场,所以在调入进修班之前,孙传庭把情况报告了上去,朱由校直接给毛文龙任命了一个西北军区军长的职务。

西北在未来是作战核心地区,或者说前站。大明在陆地上的扩张,将会继续向西、向北蔓延。

中亚细亚的游牧政权,以及俄国毛子,都将成为大明未来的主要对手。

顺利的拆掉了东江军之后,朱由校终于是完成了军事集权,南方的卫所和一些守备部队尽管没有裁撤,但是这些部队显然构不成任何威胁。毕竟南方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早,卫所早就腐朽了,战斗力非常低。

在北方地区,如今军事已经全面抓在了朱由校手上,没有一个不可控的军队。同时也彻底解决了北方地区武官圈养家丁的陋习。

如今的新军是完全不允许军官拥有家丁的,甚至是家奴都不行。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行为,就是触犯军法的重罪。

没有了家丁制度,加上如今采取的义务兵役制的制度,如今的新军已经变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天启七年,大明还算是比较‘风调雨顺’,尽管各地小规模灾害还是比较多,但是这一年却没有出现什么大灾大难。地震啊!大规模旱灾什么的都没有出现,小规模的旱灾和水灾都是发生了一些,不过影响范围并不是很大,在朝廷的赈济之下,也都安然度过。

各地区的夏收也比较顺利,北方各省歉收的地区不是太多,加上这几年水利设施的修建,农业相比几年前是好了很多。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周边地区,这几年下来朱由校持续投入资金对黄河进行治理。尽管还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黄河的问题,但起码遏制了情况的持续恶化,并且有了一些改善,对黄河周边的农业影响也很巨大。

取得大丰收的则是东北地区。这年夏收收获了大批的商品粮。不过维度偏北的地区,因为气温比较寒冷,冬小麦不能种植,因此收获还得等到秋收时节。也只有辽宁一带有冬小麦收获,因为气温的持续下降。辽宁的冬小麦播种面积相比几十年前是少很多了。

北方的夏粮收上来了,显然是不够支撑北方地区的粮食消耗的。

经过持续的圈地运动,北直隶的夏粮大幅度减产,山东的夏粮同样也出现了减产,一方面是人员的变动。一方面是土地用于发展养殖业,因为北直隶和山东的工业持续发展,城镇化的提高,人员大量集中在城镇,也需要更大规模的养殖业。

另外如今北方各省工程遍地,到处都是抓紧施工的工地。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减产。

不过从镇东省渔场以及沿海渔场捕捞回来的渔获,以及从台湾、南洋运回的大米、蔗糖的规模都开始增长,维持了如今北方地区的大规模建设动工。

随着改革范围的扩大,就业岗位的增加,改革地区的工资水平在天启七年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幅度上涨,从事体力付出较大的青壮男工,一天的工钱上涨到了80文,一个月下来收入达到4.8元。

这样的工资水平,实际上还是很低的。人口红利空间依旧比较大。

此时朱由校显然有点不怕人口多了,而是担心人口不够。计划生育的想法,已经彻底从脑子里淡去了。

原本朱由校的想法是,采取温和一些的计划生育。即允许两胎。不过现在突然感觉,貌似也不需要这样了。

毕竟如今朱由校走的是后世的新社会主义路线,保障的是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并不会把福利待遇定得太高,而是提供一个竞争的平台,让那些愿意做事的百姓能够富裕。不愿意做事的只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不会因为人口过多,而导致国家福利支出方面的开销太过夸张。

只要能够养得起,人口多一些也问题不大。而且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日子过得没那么悠闲安逸,事情比较多了,而且抚养成本的提高,自然而然的就少生少育了。

新征地区工资水平的上升,主要也和通膨有点关系,随着纸币的投入使用,铸币厂是加班加点的印刷纸币。投入市面上的纸币数量虽然有控制,但每个月都有比较庞大的增发货币投入市场。

通膨最为明显的就是食品价格,这个是必然会上涨的,因为食品是消耗品,是需要不断的生产的,人工成本的上升,价格必然也会上升。

但是在钢铁之类的商品价格上,并没有出现价格的快速上涨,只出现了缓慢上涨。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尽管人工成本上升了,但是冶金业的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发展的,国有钢铁企业的炼钢炉如今是越建越大,加上一些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利润空间依旧非常大。

就像是后世那样,食品价格总是不断在上涨的,但是电子产品什么的价格却是不断在降低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钢铁价格的缓慢上涨,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工程建设增加了钢铁需求,市场火爆才使得价格缓慢上涨,所以这是非常正常的市场现象。

食品价格的上涨,让国有资本财团大赚特赚,因为很多食品是从海外运回来的。海外食品生产成本低啊!

不说海外,就算是东北地区和台湾地区,尽管工资的上涨增加了人工成本,但是这些地区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大规模的生产商品粮,个人劳动效率很高,人工成本对商品粮价格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南洋地区的种植园的人工成本就更低了,那些南洋土着在大明的三品九等制度下,基本生存权是可以保障的,但是工资待遇比较低,而南洋等地农业产出也比较高。

产业的分工是越来越明显了。效率也是越来越高。

国家增发的货币用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好处就是把钱发放到了那些肯做事的百姓手上,以及对国家经济有补充意义的民资商人手上。

但是这些钱,如果国有资本财团收不回来。就无法进行循环,也会造成民资商人暴富,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问题。因此国有资本财团该垄断的地方是必须垄断的,如此一来钱才能通过百姓消费收回来,然后再放出去。从而使得财富流动起来。财富只有流动起来,社会才是充满活力的。

如果国有资本财团不对一些行业进行垄断,民资一旦掌握这些财富,是不愿意再把钱流向底层百姓的,明末那些商人非常富裕,满清入关之后在江南地区随便查抄一个富户就是几十万两银子、十几万两银子。但是明末不仅出现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还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这就是因为财富过度集中到那些民资商人手上的原因,这些民资商人不愿意把钱放出去投资,市面上流动的钱就少了。工作岗位也少了,百姓甚至找不到活干。

在这么一个没有外部压榨的国家,百姓还会过得那么贫穷。而且还是在中国这种百姓比较勤劳的国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最主要的问题,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崛起,这些资本主义商人垄断了财富。

国有资本财团的崛起,则可以避免这种问题。

社会资源大量掌控在国有资本财团手上,金权得到了国家政权的约束,利益上与国家稳定、发展达成了一致,赚到了钱必须投资建设。经济不好的时候。国有资本财团也会站出来到处投资拉动经济。

所以在这种新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再困难,也不可能出现像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那样的广泛失业状况。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产能就是放在那里的东西。相当于这个时候,只要让老百姓有事做,经济再困难,社会也是比较稳定的,只不过没那么多的偏财,手头再拮据。也能活得下去。

建设项目也很多,可以搞基建,可以搞军事建设,也可以搞科技研发等等。把基本的产能带动起来,财富再分配一下,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得下去。

国有资本财团最大的好处,首先就是建设商品产能,国有资本财团可以获得大量低利率贷款来快速建设商品产能。商品产能足够大,意味着对社会的商品供应足够多。财富实际上就是商品,货币只是代表商品价值的东西。有足够多的产能,意味着财富分配一下,老百姓都能富裕。

分配财富的重要手段,就是大量的建设、研发活动,没事做也找事给老百姓做,基础设施建设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做的,基础设施也会老化,也要更新换代。军事建设也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做的。即便这些都没太多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建设总有一大堆事情做了吧?

所以在国有资本财团的宏观调控之下,百姓大量失业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而建设活动,实际上也不需要像后世的美国国际财团那样,大量贷款给民资去搞投资,然后再玩彻底的收割。

相当于,经济繁荣的时候,不可能像美国经济那样繁荣得让人难以置信,经济泡沫不会吹得太大。但是在萧条的时候,也不可能像后世美国经济大萧条那样困难。总体上是比较平稳的,但是在建设速度上,效率却是最高的。

如今国有资本财团垄断的项目,也就是交通、大宗商品,以及一些暴利行业。农业上并不采取垄断政策,农业也不可能垄断,但是国有资本财团也大量介入农业生产,进行了大量的农业产能投资建设。

而在投资总额上面,东北地区依旧占据半壁江山。自从天启四年开始,国有资本财团的建设主力就转移到了东北。

道路、城镇、水利等方面的基建活动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经过三年的建设不断投入,东北人口突破了一千万的规模,资源正在不断的被开发出来。

矿产、商品粮、木材的产量不断增加。

东北地区的冶金、木材加工、造纸、粮油加工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今已经可以向关内输入粮油、钢铁、木材产品、药材等等商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只有一千万人的东北,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非常繁荣的地区。

地方人均资源很多,百姓可以获得的资源也很大,只要肯做事,吃穿是完全不愁的。城镇也是全新建设,因为资源比较多,城镇街道设计得比较宽,地下排水系统也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

经济繁荣自然是有原因的,大量移民来到东北之后,需要安家立业。

开发东北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通过劳动分配到了这些移民手中,立业是解决了,安家之前只是简单的安家,不少移民还是住在随便搭盖的小房子里。如今工作没问题了,自然是要购买房产、添置家私和生活用品之类的,进而产生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市场需求,建设只能稳定经济,但如果百姓的需求大部分得到了满足,那么只能起到稳定局势的目的,并不能使经济走向繁荣。

有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才是经济繁荣的风向标。

东北被建奴肆虐了之后,很多东西都被摧毁了,如今重新建设,需求就非常旺盛,经济迅猛增长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而改革的结果,就是让经济在狂奔。所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北直隶,成为大明经济增长速度最为快速的地区。

关内随着山东、山西、河南三省进入改革阶段,也成为了国有资本财团投资的重点地区。

山东经济在天启七年表现的极为强劲,山东因为地处关内,人口规模相较此时的东北有优势,加上地处华东沿海地区,这个时代又是海洋经济占优势,而且又适合发展重工业,总总优势之下,山东经济开始一路走高,增长速度不用几年就可以超过东北地区。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