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43章 叛乱平息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43章 叛乱平息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七年六月初八,京城,菜市口。

晨曦初升,望眼看去,一片人山人海。只见三十多名刽子手扛着大刀,挺拔的站在台上。

刑部尚书徐兆奎坐在桌案前,只见一大群囚犯被押了上来。

“斩!”徐兆奎也不说什么时辰到没到,直接丢了一块木牌出去,刽子手喝了口酒,喷向刀口,然后一刀挥斩而下,顿时人头落地。

紧接着,又是一群人被押了上来。

“斩!”徐兆奎再度丢出一块木牌,刽子手没有任何犹豫,再度挥刀砍下,又是人头落地。

这场行刑,从早上持续到了傍晚,只杀得人头滚滚落地,现场鲜血横流,下面是一堆堆的尸体。

看热闹的老百姓刚开始还敢看,看到后面无不落荒而逃,这场面实在太血腥了一些。

这些被砍了脑袋的,无一是参与叛乱的地方统治阶级,一户接一户的被刑部砍了脑袋。

福王没倒是没杀,而是被关进了镇抚司,没过多久就被朱由校给流放到外东北去了。这样的处置行为,也不知道该说仁慈还是残忍。

“福王大逆不道,陛下宽容待之,真乃仁慈圣君。”

“陛下宽厚,有上古帝王之风。”

群臣在早朝上,对朱由校一顿称颂。可人若死了一了百了,倒是给了个痛快。但是把人流放带外东北,那福王可就有罪受了。而且一个被流放的福王,永远也别想掀起什么风浪来了,已经彻底对朱由校失去了威胁。

但在那些平民百姓看来,皇帝还真是宽容大度啊!

就在这个时候,朱由校颁发圣旨。下令赦免叛军之中的普通士兵,这些叛军士兵只需劳动改造一个月就可以回家。

这个圣旨一颁布,以至于皇帝下令砍了一大堆地主、商人、士族子弟。都没有人说皇帝残暴,反而都觉得皇帝仁慈宽厚。

那些叛军士兵得知皇帝将他们赦免了之后。顿时如同喜从天降,对于劳动改造一个月这个象征性的惩罚也没有任何的怨言,整个关押叛军的集中营里面对皇帝一片歌功颂德。

劳动改造还是要的,这些叛军士兵虽然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但在叛军之中难免有些人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性,通过劳动改造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宣传,及时的扭转过来,再放归自由才能避免民间治安恶化问题。

经过一番思想教育宣传。这些叛军士兵一个个都对圣天子感恩戴德。同时因为宣传了一番移民政策,不少叛军士兵决定举家移民。

河南地区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本身就少,移民之后人均资源就丰富了,这些农民自然是心动不已。

而河南洛阳周边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朝廷抄没,显然接下来国有农业公司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国有农业公司自然不会发展小农经济,因此组织的农业活动都是商品经济类型。不是生产商品粮油,就是生产商品棉,或者把土地用来发展牧业。这种模式是将个人生产效率最大化。用最少的人生产出最多的商品。

因此这些叛军士兵回去之后,国有农业公司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佃农,因此移民是必然需要进行的。否则那么多失业农民聚集在当地,岂不是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的选择移民,有则选择被国有企业雇用,一番安置措施下去,这些获得自由的叛军士兵都解决了生计问题。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伤兵,朝廷每个月也会下发补贴,总的是饿不死的,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存权。

这场叛乱终于是结束了,这次动荡死了八万多人。都是青壮劳动力。难怪朱由校很愤怒,把福王流放到外东北受罪去了。

这些青壮劳动力也都是社会财富啊!一场叛乱就报销了。别提多肉疼了。

不过一场内部战争下来,朱由校却是砍了一大堆地方统治阶级。抄没了一大片的土地和钱粮。

事后统计上来,这场战争起码缴获了上亿元的资产,尽管大部分都是不动产,但这些不动产是实打实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本土的生产资料。不似海外的土地,开发起来那么麻烦。

尽管河南地区灾害有点频发,但日后加强一下水利设施建设,也差不到哪里去啊!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尽管这场内部战争死了一群老百姓,让大明蒙受了一些人口红利的损失,但是战争红利却是非常丰厚。而且这只是河南的一块地方,还不是整个河南地区。

说白了,这就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双方都是有钱人。把另外一个干趴下了,财富就集中到一个利益集团手上了。

此时大明的财富,基本上都控制在地方统治阶级的手上。传统利益集团手上的资源非常庞大,掌控着大量土地、人口和工商业。

好在这些地方统治阶级目前还比较分散,如同一盘散沙。此次福王叛乱,这些一盘散沙的提防统治阶级有联合的趋势,只不过还没有成功就被扑灭了。

福王叛乱九日即被镇压,这样的速度也大大的震惊了江南士族、财阀。朝廷的平叛速度将他们震慑了一把,以至于他们都不敢在江南响应福王造反。而中央的改革暂时也改不到江南去,这些江南统治阶级目前还没有到一定要和皇帝拼命的时候,于是选择了继续观望和等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场可能使大明两河流域陷入动荡的叛乱,终于是结束了。

而朱由校也在这场叛乱过后,加速了北方改革速度。经过一番平叛之后,山西、河南全面纳入新政改革体系。

也正是因为一场叛乱过后,震慑了那些地方统治阶级,山西、河南两省改革变得非常顺畅。没与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步福王和那些支持福王的倒霉蛋的后尘。既然反抗不了,那就接受改革吧!反正纳税也不是直接要了他们的命。

显然这是一个拳头大就是老大的世界。一场平叛下来,皇帝也展现了一番强大的肌肉,再不情愿也得接受改革的结果。

山东在天气七年则已经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了。各项改革制度有条不紊的施行了下去。

没有让朱由校失望的是,山东改革之后。马上爆发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胶州湾工业区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造船业。

山东的经济提升速度也非常快,在大量道路、水利工程、工业区的建设项目之下,催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同时农业改革,也推动了圈地运动的进程,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解放了出来。当然这是一种好听点的说法,不好听点的说法就是被迫离开土地。

新政地区的圈地运动一直都在进行,这种圈地运动就是地主将土地合并起来成立农业公司进行经营。

因为地主继续收租子。税收太高,甚至每年还要贴钱进去。为此地主不得不成立农业公司对土地进行经营,有的地主是自己成立农业公司,有的是和别的地主联合起来成立农业公司。

农业公司一旦成立,就要走商品农业路线,什么好卖种什么。而夹在这些地主之间的一些自耕农,很多时候只能出售土地了。当然官方对这些自耕农的利益也有所保障,起码不会出现低买低卖的现象。

农业公司显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佃农,自耕农出售了土地之后也只能离开土地,这些农民失去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就只能到城镇中谋生,而这时大量的建设活动也正好为这些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又带动了城镇建设。

一个个改革政策下去。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显然是无比巨大的。不过这些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劳动力却是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各种建设活动下来,使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不断增强。

新政地区的圈地运动持续了这么多年,北直隶的土地已经非常集中了。不过北直隶也保留了不少自耕农,其中多是那些开垦土地的流民自己认购了土地之后保留下来的。

集中起来的土地,目前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朝廷指定要求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某种农作物,一种是农业公司可以自己随便种点什么。

例如东北地区,是朝廷指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公司在东北地区进行生产组织的时候,必须有70%以上的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不管是小麦还是玉米、大豆。必须达到这个指标。

还有一些地区被划定为牧区,牧区禁止私自发展种植业。以免破坏了草场。当然对于一些地区的牧区,还是需要有一些农业进行当地的自给自足的,汉民的需求不是单纯的牧业能够满足的,例如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例如镇东省南岛(北海道),就允许发展一定规模的种植业,以满足岛上百姓的生活需求。

另外一种就是北直隶的模式,农业公司的土地想种植点什么都可以。可以种植粮食,也可以种植棉花,更可以用来养羊。

如今北直隶各地,这几年下来棉花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还是新政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外部市场又不断扩大,对棉花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棉花经常供不应求。

还有不少农业公司把土地用来发展养殖业,种植玉米青贮之后用来养羊、养牛,或者种植红薯用来养猪。

东北地区两亿亩国有草场,如今则是用来发展养马业,马匹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商业的不断发展,对马匹需求量很大。

而东北地区明统区的蒙古牧民手上的那5亿亩草场,则主要发展养羊业,兼养牛、马,如今每年能为大明产出大量的羊毛、羊皮等工业产品。

这几年在朝廷的补贴和贷款帮助下,这些蒙古牧民建起了足够完善的硬件设施,羊圈在冬季能够为羊群保暖,确保冬季不会有大批牛羊被冻死。当然如果是碰上那些大雪灾那就没办法了,不过不是年年都有大雪灾。

羊毛产品如今很畅销,毛纺工业已经在北方发展了起来。毛衣已经成了一种大众商品。妇女有时间可以自己在家打毛衣,羊毛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羊毛的保温能力也不比棉花差。也极大的解决了棉花供应不足的问题。

这些毛纺产品,在大江南北同样受到了欢迎。不仅畅销北方各省,湖广、四川、江南、两广地区同样畅销。

对于新政地区的工厂起说,如今市场非常广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除了大明内部市场有广大的市场,在海外的市场也在逐年的扩大。以至于原材料供应有些跟不上速度,这也让那些农业公司发现,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之后,比以前坐在家里收租子的收入要高出不少。

收入是肯定增长了,投入的劳动力减少。而经济作物带来的利润,也不是普通农作物可以相比的,收入自然是增加了。

当然他们要承担的风险也比以前高了,一旦发生什么自然灾害,一年下来可能还收不回成本。这东西能不能赚到钱,一个看眼光,一个是看天吃饭,一个又是看管理和技术。

不过新政地区越来越完善的水利设施,对天灾的抵抗能力是大大增强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做到旱涝保收了。

东北地区尽管大部分土地都必须种植商品粮。但胜在地域广袤,而且地形环境也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商品粮,而且粮食商品化也让那些农业公司的粮食能卖出去。利润也比较不错。

尽管需要交税,但是那些经营农业公司赚到钱的地主,已经开始认同眼下的模式。

更有不少地主将资本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之中,凭借着北直隶商品畅销全大明,以及以及越来越大的海外市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尽管他们的收入相比国有资本财团来说,只是呵呵汤水,但赚的钱确实比以前那点租子要多。对眼下的制度也是越来越支持。

至于那些经商失败的地主,那自然是失去了社会影响力了。即便反对眼前的制度,手里也没什么资源。话语权很弱。

北直隶、山东地区的农业公司对粮食种植业开始不是太上心,更愿意发展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对当前的粮食供应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东北地区的商品粮输出已经开始不断增长,而台湾、南洋的商品粮也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也符合北直隶和山东地区的需求,这两省接下来都是工业密集的地区,大量人口集中在城镇地区,不仅需要粮食,还需要蔬菜、肉类,而工业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原材料。

这样的农业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性。

新征地区的圈地运动则是比较温和的类型,但对跟不上节奏的地主和农民来说,并不是那么的美好。

很多地主没那个经营能力,识趣一些的卖掉了土地,或者入股农业公司之后不参与管理。不识趣的硬上之后,往往都是亏本出局。

普通农民失去了土地,只能进入城镇当工人,一开始日子不是那么好过是肯定的,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吃穿住行都不是那么方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的适应新的环境。

但这就是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改革过后的山东,耕地每年都能为朝廷上缴农业税,越来越庞大的农业税征收范围,也让农业税的收入逐渐变得可观起来。

当然朝廷会把大层面的水利设施修好,农业公司再修一修自己地里的水利设施,这些水利工程一旦完善,农业产出将会不断提高。这年头的粮食等等作物的产量,实际上也不是太低,只不过很多地区缺乏水利设施,使得减产非常严重,这才出现了一亩地只能产出几十斤玉米、小麦的现象。

道路的建设则让山东地区的经济有了发展的保障,同时也带动了就业。

各种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也有银行贷款保障,如今朝廷可以直接增发纸币,只要不过快通膨,就可以印票子。

通膨这个玩意也就像是一条鞭子,不管是百姓还是富人,这条鞭子都在后面追赶着他们,让他们必须努力做事,大家都努力做事,财富自然也就做大了。那些富人开始要做事才能保持财富,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整天想着如何享受、显摆。

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工业化时代的社会虽然进步很快,但很少有人能够安逸的过一辈子。穷人可能几个月不做事,生活就很拮据了。

因此在圈地运动展开的同时,改革政策中也有社会保障体系施行下去。主要就是保障失业、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让那些早遇到不可抗拒因素而无法养活自己的百姓,也能在继续生存下去。

当前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也还不是彻底完善。特别是在教育和养老方面,医疗方面倒是颁布了一些政策下去。

改革活动对于朱由校来说,依旧是有些任重道远,不过情况相比刚登基那会,已经好太多了。(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