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37章 福王的异常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37章 福王的异常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让方以智感兴趣的东西很多,皇家科技学院如今有许许多多的研究小组,但蒸汽机这个东西,却是方以智感觉最有潜力,最能造福天下百姓的东西。

特别是方以智知道了火车、轮船的研究方向之后,更是神往不已。若真能实现,这种不知疲倦的机器将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便利?

天启六年,皇家科技学院取得最大的成绩就是攻克了制碱工业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大规模的生产纯碱。

到了天气七年,制酸工业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技术攻关。根据实验室中获得的制法,制造出了制酸设备,这些设备小问题不断,正在改良之中。

皇家科技学院还有一个学员叫周福海,正是当初发明了纸弹的那名测试员。周福海在获得了皇帝的赏赐之后,进入了皇家科技学院进修。

周福海没有什么太高尚的理想,他只知道军事发明能赚到钱。只要研发出了朝廷需要的军事技术,就不愁没钱没地位。因此周福海学习很刻苦,刻苦的面对就是为了研发军事技术。

经过一番学习之后,周福海将目光盯上了,药和火药的研发上。

实验室已经有了成熟制酸手法,硫酸可以通过硫铁矿等硫化矿物的冶炼中获得,是一种副产

如今的难点只在于硝酸制取工艺,硝酸是通过氨氧化获得,天然的氨来源不是那么充足,因此皇家科技学院正在研制合成氨的制取设备,只不过很多技术难点没有攻克。

当然这些并不妨碍周福海研制,药。或者说是一种安全的药。

皇家科技学院此前已经非常轻松的研制出了无烟无非就是硝酸加硫酸,不过这玩意很不稳定,换个说法就是很不安全,发生了几次爆炸事故,炸死了好几个学员。以至于如今皇家科技学院的学员没一个敢碰这玩意。

周福海却是知难而上,对此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并为他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那就是通过加入某种物质来提高无烟稳定性,还给他搭配了人手,并且提供了一笔研究经费。

此时周福海正在不断试验各种物质。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寻找可以稳定无烟物质。

这就是西方科学没有系统理论的问题,如果有如同中医那样的系统理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中医的那套理论,延伸出了非常多的药方。如果这些药方都是像这样一个个慢慢试验。以古代中国的生产力,根本没有那个财力试验出那么多的药方。能组合出那么多的药方,主要就是中医通过核心的理论,发展出了配药理论。可以根据‘阴阳、四气、五味、七情’,已经病人身体状况的不同来对药物进行灵活的搭配。

也正是这种灵活性,所以中医是一人一方,相同的药方用在两个同种病症的人身上,未必都有效。

所以一个靠谱的中医,需要掌握核心,这需要一定的悟性。后人也正是悟性不足。所以才把中医搞得乱七八糟的。

当然西医也是要发展的,因为中医太难培养了,说现实一点就是靠谱的中医数量不多,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西医则是模板化批量化的培养,速度可以很快,不需要什么太好的悟性,只要能按照流程化搞完就行。

但中医也是不能丢的,西医毕竟有坑的地方。

所以如今朱由校走的也是中西医并行的路线,但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的路线。历史已经证明,中西医结合必然走向失败。因为两者的理念差距太大了。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玩意。

中西医并行,则是两者互不干扰。

而如今西医在大明也不叫西医,而叫外科手术。西医的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外科手术方面的成功。

中医是照常培养。太医院这些年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学术气氛已经越来越浓烈,更是选了一大批学徒从小培养,学的也不是八纲辨证,而是传统的六经辨证。

至于如今科研所用的这种最笨的方法,一个个慢慢试过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上古流传下来的河、洛之学很明显是超级文明的玩意,但当前的科技发展层次太低了,也没有能够融会贯通之辈。

而科技的发展,使得生产力不断提升了,可以投入科研的人力物力的增多,这样的笨方法也是可以搞的。

朱由校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第一位将道家学术理论与西方科学融会贯通的方以智已经到了皇家学院。

方以智出生在一个以易学传家的官宦世家,熟悉河、洛之学,此时接触到皇家科技学院的数理化,已经走上了一条高级与低级融会贯通的道路。

如今的问题就是高级的太高级,低级的太低级,若有能够融会贯通,那就可以达到一个平衡。

周福海的试验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主要在无烟生产、运输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加强了火药的稳定性。

朱由校对无烟没有太迫切的需求,因为大明暂时已经没有什么强敌需要用这些玩意来对付。

朱由校倒是对制酸工业比较上心,这个工业一旦建立,就可以大量生产化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天启七年明王朝的军事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西域,主要就是将朱由校制定的那一套制度施行下去。

集中、镇压、管理那些异族,也是需要不少兵力的。不安分的家伙肯定是有的,只要一开始就坚决砍了,再给那些安分的异族一条活路,过个几年局势就能彻底稳定下来了。

如今大明在到处移民,东北地区的开发活动并未停止,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进一步的增加。

同时移民西域、南洋、南半球也需要人口。

移民公告已经贴遍了整个大明各省,只要愿意移民都可以到官府登记,官方承当路费。

这样的移民活动,给了那些贫穷的百姓一条出路。

树挪死、人挪活。这些移民活动,给那些日子过不下去的百姓提供了一条生路。总的人是不会被饿死。

不论是北方省份还是南方省份,百姓都获得了移民机会。朱由校也通过这些移民手段,大体上解决了大明百姓的基本生存权问题,但这种解决并不彻底。

不过令人可喜的是。全国各地城镇的贫民窟内的百姓,已经越来越多选择了移民。会住在贫民窟的百姓,都是一些抛弃了土地的流民,他们涌入城镇,却没办法获得什么机会。在城镇之中烧个柴火都要用钱买,处处都要用钱,所以很多都流落到了贫民窟之中。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资源总量扩大了。

在开发新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而消化了那些离开土地的农民。这些流民开始在移民政策之下开始向各处移民,在那些移民地区,工作岗位可是很多的。

当然并不是谁都愿意移民,很多百姓故土难离,但走投无路的百姓。只有这么一个选择了。

在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下,贫富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加上此前明王朝混乱的税收制度,以及天灾的频发发生,碾压了不少农民,导致大量流民的产生。

此时资源总量的扩大,以及国家力量出面组织移民活动,这些对社会稳定产生威胁的流民群体终于是被不断缩减了下去。

当然很多财富故事,以及良好的待遇,也吸引了不少普通百姓举家移民。不仅仅是普通百姓获得了机会,那些读书人都获得了大量的机会。

如今新政地区。朝廷官方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师资有了很大的需求,好在大明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明代的社会,文盲率显然没有满清时期那么可怕。一般只要家庭有点条件。都愿意送子女去小学堂启蒙。如果没有天赋,那就转而做其他事情。如果有天赋,那就继续读下去,尝试着考取功名。考取功名无望的话,那就转行当中医、卖字、算命、教书之流的。

大量读书人被招入师范学院,同时还有不少读书人被招入官府当公务员。这些公务员只要能力强。就可以加入汉皇党,进而获得晋升机会。

新政的执行,造成官员需求量的不断上升。新政一改过去粗放管理的模式,变成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当然这种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后世欧美那种什么都要管的模式,更像是后世中国的模式,即更深入的管理,又不管理得那么精细。

但即便如此,也比过去的明王朝行政模式要精细得多,连乡镇都设立了行政单位,这增加了多少官职?

已经有大量基层公干人员被提拔上去了,很多临时工也转成了正式工。这让很多读书人都愿意到新政地区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了明王朝大量吸纳人才的渠道。

一个政权会腐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些人试图垄断权力,不愿意将民间那些优秀的人才吸纳进来,从而设立各种各样的门槛。

人才又分文武,如今朝廷新政过后,优秀的文人多了一个进入基层实干的机会。而新军成立之后,也使得明王朝可以从民间吸纳到那些优秀的军事人才。

这就像是一个筛子,优秀的人才网罗进来,让他们能够分享到统治利益,并将腐朽的群体剔除,那么这个政权就是充满活力的。

此前的明王朝就是腐朽的,而经过朱由校这些年的努力,终于是开始焕发生机。

而那些优秀人才如果不吸纳进官方,那么就可能成为冲击官方统治的力量,如果官方又是腐朽的,那么官方统治就很可能被冲击垮台。

在这样的规律之下,朱由校如今确定下来的公务员提拔制度,无疑受到了许多读书人的欢迎,特别是那些寒门子弟。

而那些江南士族最恐惧的也是新的官员制度,这个制度意味着他们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地位已经遭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新政体系中的官员不能经商,可江南士族哪个不经商?

特别是形成了财阀的士族,又有钱又有权,一旦这样的制度普及到整个大明,他们立足的根基就会直接消失。

因此朱由校已经成了他们的阶级敌人,天启七年朱由校不仅是将山东纳入彻底改革的省份,还开始向山西、河南进行了初步的行政改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山东改革趋势是阻挡不了的,已经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了。可是山西和河南的地主、商人却不是那么乐意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行政改革一完成,山西与河南也将被彻底改革。这样的改革太狠了一点,士族不再免税,商人也不再免税,土地太多还要被收取重税。

那些不愿意改革的地主、商人,却是在到处联结。

洛阳福王府,从年初开始,便开始有一群人开始频繁的出入,有些颓废的福王近期显得很亢奋。

一场代表着士族利益的政变行动正在酝酿,而联合这些力量进行造反的人却是来自江南。

福王名叫朱常洵,亦称福忠王,俗称老福王,明神宗第三子,母亲郑贵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生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初五,母郑贵妃恃宠,欲立其为太子,遂引起争国本。万历二十九1601受封福王。四十二年就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计。

要说那些藩王之中最不甘平凡的是谁?那自然就是这位福王了。

当初凭借着万历帝的喜爱,一度可能要被立为太子,可惜只差了那么一步,帝位与其擦肩而过。

江南士族实际上在前几年就联络上了福王,只不过当时他们对福王并不是那么上心。但随着天启七年朱由检被朱由校打发到新西兰就藩,并且六月就出海了,这些江南士族对福王突然上心了起来。

而远在京城的朱由校,却是察觉到了洛阳的福王府的异常。从朱由校整顿厂卫之后,厂卫密探遍布全国各省,而这些藩王也是朱由校重点让厂卫盯紧的目标。

突然有一群人频繁出入福王府,而且还是在历史上天启皇帝嗝屁的这一年,顿时让朱由校警惕起来。

福王难道还敢造反不成?

按理说武力造反是没有任何胜算的,福王如果是要造反,那是没长脑子?

朱由校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疑神疑鬼,但福王的动作却是非常可疑。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