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30章 移民西域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30章 移民西域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不仅是河西走廊的农业有祁连山山脉的高山雪水的支撑,西域地区的农业同样也有天山高山雪水的保障。

这些高山雪水受小冰河影响不会那么大,明王朝将西域地区开发出来,这里的农业受灾情况不会那么严重。

重点还是如何引灌雪水的问题,在西域地区实际上已经有相关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是昔日汉人在西域从事农业的时候留下的技术,经过一番发展之后,已经比较成熟了。

西域地区的水利设施主要就是坎儿井,这种井是西汉时期汉人开发西北地区发展起来的。

汉代尤其是汉武帝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开发了广大的西北地区。当时把移民实边和修渠屯田作为抗击匈奴侵扰的组成部分,这时西北地区成为仅次于关中的水利重点地区,水利工程技术也大大提高。

如今在吐鲁番盆地,依旧有很多坎儿井存在。叶尔羌汗国之所以拥有农业和手工业,首先就是因为与了汉人留下的灌溉设施,从而有了农业。有了农业的支撑,手工业自然而然的就也涌现了出来。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后世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而明代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倒是没那么多,有大片土地没有被发开出来。所以接下来在吐鲁番盆地的农业开发。首先就是修建大量坎儿井,将高山雪水引入地下,然后输送到各片农区进行灌溉,从而开辟出大片大片的棉田。

西域的棉花产量是全国最高的地区。这里的气候非常合适棉花生长,只要保障灌溉和管理,皮棉产量突破100公斤完全是轻轻松松的。而关内各省的棉花亩产,一般都在100左右上下,主要看灌溉条件和管理。西域则是有天然气候上的独特优势。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和灌溉条件下。西域的棉花产量要高出一截,而且棉花质量也最好。

整个西域开辟个2500万亩以上的棉田完全不是问题,一户棉农经营50亩棉田来计算,需要50万户棉农。

朱由校在紫禁城噼里啪啦一算,50万户棉农算下来,如今准噶尔部占了5万户的定额,还有45万户。

至于这些土地,正好用来安置裁撤下来的边军,如今还有三个镇的边军没有裁撤,正好可以把这些边军安排到西域去。

“宁夏、固原、甘肃三镇军户经过统计之后。实际拥有军户23万户,这些边军全部移民西域,每户分配50亩耕地,需要分配土地1150万亩。棉花种植业还有1100万亩的缺口。”朱由校一番计算,发现开发西域还是需要大量移民的。

毕竟西域不仅仅只有棉花种植业,那么大的地方,把水利设施修一修,起码能开发个五千万亩以上的耕地出来。

另外棉花种植业是需要工人的,一户棉农一年下来经营50亩棉田,到了秋天发采摘棉花的时候。一户人家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毕竟这年头可没有什么机器采摘。

不仅需要农民,还需要工人。

移民是肯定需要的,但是劳动报酬比较低的农业工人从哪里找呢?朱由校很快就把目光瞄准了叶尔羌汗国的那些异族。

干脆搞一个圈地运动。剥夺那些信仰极端宗教的异族的土地。

那些土地就分赏给建立了军功的官兵,这些官兵移民与否并不重要,可以成立一个农业公司来进行生产,把那些异族变成农业工人进行管理。

再用生产兵团开垦一些耕地,就可以把整个西域的农业资源开发出来了。

开矿、修路之类所需的工人,则从关内招募汉民进行了。这些普通汉民没有军功什么的,西域也不是毫无基础的海外地区,就不分给土地了。

工人们能富就富,不能富国家保证他们通过劳动可以获得基本生存所需的收入。万事万物都是y阳轮转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工人吃点苦实际上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国家保障他们的生存权,不让他们的基本权益受到侵害,自然而然会有回报。

让每一个汉民都能富裕,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那是理想主义。每个人福报,都是自己付出得到的。可怜人必然是有可恨之处,没有无缘无故的贫穷。

朱由校如今的思想是比较务实的,不会去走理想主义的歪路子,后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实际上都是理想化主义。资本主义的理想化在于公平竞争,但人都是有劣根的,怎么可能会自由竞争呢?一个富人的儿子,会和一个穷人的儿子公平竞争吗?所以后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包装之后确实让人感觉很美好,实际上他们的市场已经高度垄断,而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存在垄断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社会主义同样也是理想化的,主张公平分配。但人性的劣根造成了分配环节不可能公平,生产环节出的力气也不可能公平。中国上古时期的大同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当时华夏部落是一个修行文明,君主不仅是管理着人民,同样也是修行界的老大,整个部落的人民淳朴自然,没有私心。

之后华夏部落一些人不愿意修行了,产生了私心,开始想着如何享乐、偷懒,人性的劣根逐渐产生,最终大同社会只能走向崩溃。道家修行界与世俗界这才分了家。修行界精英离开之后,世俗界就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又存在大量浪费,迅速堕落为奴隶社会。

后世的苏联老大哥虽然比较坏。但在关键时刻却给中国上了生动的一课,玩着玩着就玩解体了,而且还死的很惨,从一个原本有美国二分之一产值的国家,沦为一个三流国家的产值。这才让中国领导人意识到理想化的社会主义走不下去了。而玩理想化的资本主义将会死得更惨,所以才走出了一条比较务实的新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正视现实、尊重现实。之后只用了三十年,就赶上了欧美,证明这条道路并没有走错。当然快速发展,确实导致了很多问题,但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的历史问题上,后世的中国却是做到了。

朱由校作为穿越者,能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理想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他都不会去走。而是大幅度的借鉴后世中国的模式来发展大明。还是那个理念——正视现实、尊重现实。

朱由校能保障的,就是底层百姓能够更安定的劳动,在他们积累了足够的福报之后拥有畅通的上升空间。至于那些不知努力和付出的底层百姓,那就只能保障他们不被饿死。

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没饭吃可以请他吃饭,但如果是为了买什么东西,那这钱是不能借的。

管理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救急不救穷。百姓穷得没饭吃,朝廷可以赈济他们。并为百姓提供勤劳致富的条件,如果是百姓所生活的地区环境问题造成贫穷。则可以移民,例如黄土高原上的百姓,因为资源太贫瘠,导致普遍的贫穷。这不是勤劳就能改变的,这时候就需要将他们移民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并做好安置工作。

同时朝廷要做的就是保护那些勤劳致富的百姓的权益,不让他们遭到权贵的欺压、敲诈,不让他们被j商通过c纵金融和市场等方面盗取财富。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构建一个比较稳定的大环境。让天下亿万人民百舸争流竞上游,在国家干预之下,即实现一定程度的公平分配,又实现一定程度的市场公平竞争。

这就是半资本化、半社会主义的务实国策。

朱元璋建立的明代小农经济制度,实际上也夹带了很多理想化私货,本意是非常好的,很为底层百姓考虑,但理想化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这才导致了明代中后期资本家崛起之后,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冲击,朝廷自然就懵*了,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张居正也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才提出了改革。结果张居正一死,马上人亡政息。

接下来大明一旦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贫富差距还会进一步的扩大。人挪活树挪死,到时候穷人一个很好的出路就是移民海外。

人只要努力付出,不被国家机器和天地碾压,总会有所回报,三十年河东必然三十年河西,不可能永远不变。所以在一个稳定的大环境,就是确保个人命运尽可能的不被碾压。

工业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从而更好的抵抗大自然的天灾**,建设一个更稳定的大环境。天灾就是干旱、洪涝、地震等等,**就是外部战争、内部压榨等等。

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饥荒能够被避免。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也可以抵抗外部入侵。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有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手段,以及对普通百姓的权益保障。这些都不是理想化社会能够实现的,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有好人,还有坏人。

每一个国家,都有坏人,这些坏人就是搅屎g。内部制度和法律必须能够制裁这些坏人,才能避免内部的**。

因此朱由校在移民的时候,未必要给普通的移民百姓分配多少土地,给他们直接发多少钱,而是让他们拥有一个可以努力奋斗的机会。如果连努力奋斗、付出的机会都没有,那自然只能穷一辈子了。

移民的最大好处,就是给了那些穷苦百姓有了一个可以奋斗的小天地。

至于分配土地给边军,那自然是需要的。毕竟军户也是国家编制,现在朝廷要甩掉这个编制,自然是要给予一些补偿的。

补偿这些军户也不是直接发多少钱,而是让他们可以直接获得一个可以奋斗的平台,至于能不能在这个平台上站稳脚跟,朝廷只是把该做的都做到位了,碰上天灾会给予救助,没钱买种植、耕牛什么的,朝廷也会给他们贷款。但这样的支持下还站不稳脚跟,那就是自己的问题的,朝廷最后给他们的保障就是饿不死。

朱由校在紫禁城一番计划之后,就把西域的农业资源分配方案拿了出来。

向西域移民的政策也立即出台了,各省讨生活很艰难的百姓都可以移民西域,朝廷提供全部的路费。到了之后,那边随着开发的进行,自然会有很多工作岗位,过去了也不用怕失业,只要肯努力做事,生活水平水平马上就能有所改善。

最高统帅部、兵部、户部也在朱由校的指示下,很快拿出了一个宁夏、甘肃、固原三镇边军的裁撤方案。

最后三镇边军也进入了裁撤阶段,预计两年之内完成移民。两年之后,九边军镇就将正式成为历史。

而北方各省的卫所,也进入了最后阶段的裁撤,年内就可以完成裁撤。各省守备旅也都已经组建完成,有些省份则安排了两个守备旅,随时准备弹压叛乱、进剿流贼,以维持地方稳定。

而在西域,卢象升在平定了准噶尔之后,让全军修整了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将防范布哈拉汗国的边防,以及对准噶尔部的安置大致处理清楚之后,随即调转兵锋,对叶尔羌汗国发动再次进攻。(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