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85章 帝国与文明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85章 帝国与文明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随着东林党被赶出京城,朱由校的心情很好,因为再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苍蝇在他耳边乱叫了。

同时孙承宗也加入了汉皇党,与东林党彻底割裂。

孙承宗本身就和东林党的那些贪官污吏不相为谋,随着朱由校的一番反腐,东林党的很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这也让孙承宗抛弃了东林党,而汉皇党这个时候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加上严格的党内制度,也获得了孙承宗的认可。

历史上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登基,数次想让孙承宗出山。不过孙承宗却一次次的拒绝,绝非是不想为国出力,而是知道他出山也无济于事,还会沦为东林党攫取国家利益的执行者,到时候不仅无法为国效力,还会给自己惹来灾祸。

当然孙承宗不愿意干,不代表别人不愿意干,所以圆嘟嘟就上位了。

因为平靖辽东,孙承宗已经是大明的顶级封疆大吏,不仅封了爵位,此时还是东北总督,还是帝师。

东林党被驱逐殆尽并没有引发太强烈的舆论风波,因为东林党本身的名气就已经臭气熏天了。

大规模的**被查,老百姓也不是眼瞎。江南地区的那些士族就算是你再怎么颠倒黑白,也无济于事。

这块烂招牌,江南士族也已经抛弃了,准备换个马甲。

方从哲托沈潅送来的书,朱由校接收到了。对于这位阁老的赠书,朱由校还是高兴的,移驾到养心殿专心了看了几天书。

这本《淮南子》里面,还有沈潅做出的注释和心得。朱由校看完之后,只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集百家学术,里面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以及各种论证其理的事例,看完之后朱由校只感觉大受启发。

朱由校也发现,自己发展财团的路还是走得有点歪了。不过纠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接下来把财团改为国企就可以了,而此时朱由校对财团的掌控力还是很强的,尽早转型阻力并不算大。

之所以说路线走歪了。主要是资本主义这个路线,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并不是一个一个很有利的事情。

或者说,先行者容易出事。

要说世界上资本主义最先达到资本主义革命界点的国家,那必然就是中国的明代。比英国人的资本革命还要早。

但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明王朝没有经验,所以倾覆,被商人阶级挖倒了国家的墙角。

英国人率先完成资本革命是没错,但是英国其后经理了两次世界大战,最后国力衰弱,沦为世界二流国家。

同样也是前车之鉴。

后世的中国为何能快速追赶?这就是后发优势。

好在朱由校作为一个穿越者,看过的教训足够多。明王朝被资本灭亡,英国人的日不落帝国被犹太资本玩残,而穿越前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同样也被犹太资本玩得国力衰弱,无力制衡中国崛起。

由此可见。为了私利而罔顾国家利益的资本家,危害性是何其猛烈。

如果日后皇家财团也变成一个为了私利的资本势力,那么所爆发出的危害性,也绝对会使大明陷入巨大的危机。

此时朱由校不过是用一剂毒药,来以毒攻毒罢了。当然药基本上都带毒,用得好了就是良药,用不好就是毒药,只不过看其剂量。

如果财团能转型为国家资本,倒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皇家资本国有化之后,若是朱由校手下的那群打工仔又开始挖国家墙角。那么国有资本也会不断衰亡,这也是其弱点所在。

绕来绕去,实际上又绕回了吏治问题。如果一个皇帝足够聪明,也足够勤奋。治吏实际上是很容易的。

但若是碰上脑子不够灵活,或者没有什么文化的皇帝,又偷懒不爱管事的,那么国家吏治很快就会松懈下去,从而被官僚阶级狂挖墙脚。若是墙脚够厚,那还能挖个几十年上百年。

就如同大明前中期。社会风气朴素,那些商人崛起后挖国家墙角也挖了不少年头,才把墙脚挖倒。

但挖墙脚的势头一旦形成,平庸的皇帝是无力扭转局面的,只能看着一个帝国一步步的迈向灭亡。

“这世间果然没有永恒的帝国。”朱由校最终领悟到的只有这个道理,一个帝国既然无法永恒,那么什么才是相对永恒的?

思来想去,只剩下文明二字。

相比永恒的帝国,永恒的文明更加靠谱。

要想塑造一个长盛不衰的文明,这一点古代圣贤已经做得很好了。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开化程度最高的民族,即便跌入历史的冰点,但深厚的文化却让中国依旧可以重新崛起。

作为一个穿越者来说,朱家王朝是否千秋万代,显然也不会去强求。正所谓三代积德而王,朱家王朝能否延续,主要还是看能否积德。

朱由校若能力挽狂澜,救大厦之将倾,保全天下百姓,自是有大功德,朱家王朝自可继续延续。后面能否继续延续,就看后面的皇帝能否继续行善积德了。朱由校也只能在教育皇长子的时候多花点功夫,让他懂得这些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除了救大厦之将倾,若能兴教育、开民智,强盛中华文明,让中华文明‘千秋万代’才也是大功德。

朱由校觉得,自己应该修正一下对外扩张政策了。

对外扩张是要继续进行的,但是对待土着的时候,不能太过残暴不仁,免得损了阴德。

西班牙人、英国人在殖民全球的时候,都是不积阴德,最终又如何?

昔日秦王朝灭六国,成吉思汗横扫亚欧,结果又如何?

德行不备,即便地域广袤,最终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并不是长久之道。大明要想外部扩张,掠夺手段要尽量温和一些。

而且大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业,大明有足够多的商品可以进行贸易。完全不需要靠武力你去粗暴掠夺,通过商品出口就可以赚取到外部资源。不需要像英国人那样,靠卖鸦片来维持贸易。

大明不能按照西方人的那种强盗模式进行发展,强盗模式确实很爽。直接抢劫就发家致富了。但危害性却也是非常剧烈的,英国人掠夺全球的财富,两次世界大战就打了个精光,要不是战后美国撑着,早就变成三流国家了。

美国当世界霸主的时候。也是剪全世界羊毛,甚至公然喊出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吸食中国人民血汗的事情确实很爽,不用劳动就能消费。结果呢?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基本完蛋。

这世间一切,都是祸福相依。美味诱人的糖果却会让人蛀掉一嘴牙。所以对外掠夺的手段必须要尽量温和,不能走上西方人那种粗暴殖民全球的老路子。

此时的大明,已经走上了不断向外扩张的轨迹。

天启五年开春后,黑龙江流域就产生了一股淘金热,因为有人在该流域发现了大量的金沙,顿时吸引了很多百姓前往黑龙江流域淘金。

孙承宗将这一层层上报的消息上奏给了朝廷。这天早朝。朝堂上便就这一问题您行了商讨

黄金开采绝对是能赚到钱的,因此郭允厚主张国家开采。

朱由校说道:“爱卿所言甚合朕意,不过这金沙、金矿在东北地区虽然只有黑龙江流域比较多。不过越往北部,金矿就越多,气候也越是寒冷。朕以为,还是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东北和外东北的黄金开采

“那便成立一个黄金部队吧!专门为朝廷勘探、开采黄金。人员就从锦衣卫和东厂,以及军中挑选。”朱由校做出了决定。直接效仿后世中国的方法,以部队的方式来开采黄金。

外东北的黄金储量是很丰富的,后来沙俄不断向东扩张,就从外东北地区挖住了大量的黄金。

实际上黄金这种玩意,在地球表面上都是很多的。曾经的中国也同样如同美洲一般,地表上就很容易找到黄金。

只不过随着历代人类的活动、开采,容易开采的黄金都被人开采掉了。再加上中国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死后都把黄金用来陪葬,这才导致了中国如今看起来黄金不多。不过民间的黄金数量实际上还是不少的。

但是国家储备,就少得可怜了。

这几年下来,朱由校也就攒下了十几吨黄金而已。

而在西伯利亚这种人迹罕至的地区,黄金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当然这里不太可能走着走着就捡到黄金,因为这里虽然人迹罕至,但还是有游牧民族获游猎民族活动的,能捡走的黄金基本上都被他们捡走了。但是需要开采的黄金却是没有得到开发,所以外东北地区的黄金开采是很有前景的。

只不过那里气候寒冷,补给也不方便,开采起来更不方便。要想在那种条件下开采黄金,必须用军队才行。

“陛下圣明。”

大臣们直接就同意了,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扯皮,朝政效率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啊

“内阁可有方案?”朱由校问道。

“请陛下过目。”内阁随即将接管河套的方案呈了上去,朱由校一边看着,沈潅一边讲解道:“内阁商议后认为,应该以阴山及黄河为屏障,设立一个防止蒙古人侵掠的防线。并在该区域建造四到五座城池,以确保大明能长期占领河套。”

阴山以南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包头、**一线,这一带地区水草丰美,不仅可以放牧,也可以耕种。

正所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地区发展灌溉型农业也是没问题的。

“就按照这个方案试行。”朱由校随即通过了这个方案,只要城池能建起来,大明就能长期占据河套。占据的同时,蒙古人可能会来劫掠,所以还需要一个防御体系。河套地区的防御体系建设,这是最高统帅部的问题,就不在朝堂上商议了。

又解决了一个政务,接着户部给事中进行了上奏,报告称投靠大明的蒙古部落牧民,都已经分到了草场。

“草场既然已经分下去了,朝廷接下来对牧民的扶持政策也可以开始着手实施,草原上最重要的还是羊圈的冬季保暖,争取在三年之内普及下去。”朱由校吩咐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是,陛下。”

对牧民的扶持政策主要就是设施建设上,牧民只要提出建设需求,朝廷为其提供贷款和部分补贴,建设项目统一登记,然后招标给企业进行建设。

这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一方面是采矿,一方面是施工,还有提供资金的银行。保证牧民的牛羊冬季不被冻死,就可以让牧民稳定下来,拥有稳定的收入并且吃饱肚子。

天启五年开春后,朝廷就已经开始在草原上筑城了。不过倒也不是一口气就要吃成大胖子,而是分工期进行。

城池也不是很大,就是为了让汉人在草原上有一个能够抵御游牧民族的容身之地,从而设立官府对草原地区进行管理,并在城内驻兵、囤积物资。

这样的一个城池,以大明如今的生产力来说,成本倒也不算很高。城池建好,再架上大炮就行了。

此次大明占领的草原,都在阴山以北。其中后世的**大草原,此时也被纳入大明的管理区域,不过这里临近漠北蒙古,因此率先开始建设防御体系。同时还有一个骑兵师驻扎在该地,防止漠北蒙古的一些部落跑来打秋风。

毕竟投靠大明的这些蒙古部落比较分散,必须有常驻的兵力进行保护。不过蒙古部落前来打秋风的时候,要想直接抢劫到大量的牛羊,也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而这个时间里,明王朝就足以将治下的蒙古男丁动员起来,配合骑兵对来袭的蒙古骑兵进行打击,甚至是进行反扫荡。(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