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82章 舆论管制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82章 舆论管制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五年,这对江南的士族和商人来说,绝对像是霜打过的茄子一般,从原本高亢的喧闹,变得蔫不拉几的。

没有人会想到,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毫无征兆的,东厂和锦衣卫就大肆出动,逮捕了数千人。

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人脱层皮的那种,一时间江南地区,那些曾经非议过皇帝的人都心惊胆战。

“听说了吗?镇江府知府被抓了,家都被抄了,全家都流放到黑龙江去了。”

“这算什么,南直隶守备不过是酒后骂了皇帝几句就被锦衣卫抓了,当天就直接被打死在南直隶的镇抚司大狱了reads;。”

“守备啊?那人家还不反了啊?”

“都死在大牢里了还反个屁啊!南直隶那些大头兵干嘛要为一个死人造反?何况还有两个中央军步兵师驻扎在南直隶呢!”

“南麓书院的学子也被锦衣卫抓了三十多个,现在放是放出来了,但功名全部都被割除了,日后别想再参加科举。”

各种骇人听闻的消息不断流传出来,一言至祸的例子层出不穷。一群官僚士族和商人在短短数天内,就变得噤若寒蝉,甚至是在家里都不敢高声谈论朝廷的话题。

当然在家里随便他们说,只要不到公开场合去说。锦衣卫和东厂虽然在这些人的家里也安插了眼线,但定罪还是有一定条件的。

例如他们在公开场合曾经发表过可以论罪的言论,或者写了什么文章出来。有人证物证才能论罪。

那些曾经写出各种文章来批判皇帝和朝廷时政的文人士子,以及官员,这会都开始被翻出来了。

因为锦衣卫在不少文人家里搜到了很很多手抄报,这些手抄报上面不乏可有论罪的文章。

手抄报是谁给的,上面文章是谁写的?

锦衣卫和东厂顺藤摸瓜。又是一阵到处抓捕,一时间牵连出了更多的文人士子。不少还都是商人家庭,对于那些商人来说绝对是倒了血霉。一张张巨额罚单就开到了他们家里。

没过几天,京师又有一个政令传到了南直隶。

朱由校宣布在大明全境施行新闻管制。所有报纸的内容都必须通过审批才能上市流通,所有报社都必须注册登记,根据发行范围缴纳保证金。县级别保证金一千元,府级保证金三千元,省级保证金八千元,全国级的保证金十万元。

交不上钱的报纸,关门了事。

没有经过注册登记的报纸,就属于非法报纸。发行非法报纸超过十份就属于犯罪。手抄报也在此列。

以后所有新闻,都必须经过审查才能刊登印刷。违反这个条例的,关闭报社,追究责任。

同时报纸上不得刊登虚假广告等等,查到有相关行为也要进行罚款。

这样的政策达后,顿时立竿见影达到了效果。江南地区那些乱七八糟的报纸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倒是有一些文人骨头很硬,感觉自己的笔杆子拿着,就像是憋尿一般憋不住,就想写点玩意出来抨击抨击时政。

面对这些刺头,锦衣卫和东厂自然是乐意整治的。

锦衣卫和东厂的行为。很快提醒了人们,如今的大明这还是封建皇权制度。皇帝招惹不得,朝廷更是不要妄议为好。

否则引火烧身。后果很严重。

这样的觉悟,是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

天启六年,朱由校通过高压政策,很顺利的就将那些刻意抹黑朝廷和皇帝的谣言镇压了去reads;。

起码在公共场合,没有人再敢妄议中央和皇帝了。

普通老百姓倒是没感觉什么,基本上也就是请进去喝喝茶。不过对于那些士族和商人来说,这样做的结果却是非常严重的。

他们必须把自己的笔杆子收敛。

不过朱由校这样的对策,也彻底的换来了一个残暴的名声。这些高级打工仔都是这样,拿皇帝没办法就骂皇帝。就算是当时不敢骂。等皇帝死了照样骂。

为何朱元璋被骂得那么惨?就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了普通百姓的利益上去治理国家,损害了这些打工仔的利益。

这些士族和商人停止闹腾。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来自皇帝的威胁,暂时也还没有烧到他们身上。

资本是软弱的。这是后世历史一次次经过事实证明的。

这些带有资本主义的士族,此时因为还没有直接动摇他们的利益,所以也没有谁愿意跳出来当出头鸟。

谁都知道,当了这个出头鸟没有好场。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动百姓去当这个出头鸟。

但是在皇帝高压政策,抹黑皇帝的行为就只能暗中进行了。

暗中的谣言,倒还是时有时无的还不断传出。不过却是不敢那么明目张胆的进行传播了,传播的效率也差了许多。要想把百姓鼓动起来造反,以推翻皇帝的统治。除非是有大量活不去的百姓才行,例如失业。

但是生意能做得去,这些商人自然也不可能故意裁员什么的。那不是纯属折腾自己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于是很快局面就变成了,那些士族和商人不敢在公开场合骂朱由校了。但是那些官员的奏章上谏却是接连不断,很多也基本上是指着朱由校的鼻子骂了。

不过这样的上奏朱由校并不直接做出处理,反正又不是去外面骂,不会对明王朝的稳定造成什么冲击。至于这些官员,纳入黑名单即可。反正这些反对这些对国家有利国策的官员,日后是别想得到升迁。并且这些官员还将进入纪检委和厂卫的重点监察对象,揪住把柄就往死里整。

此时朱由校做出的改革太多了,以至于那些反对的官员,都不知道该把抗争的主力放在哪里了。

这些官员反对征收商税关税,还反对北直隶的土地政策。更是反对朱由校开始直接提拔基层吏员成为官员。

简直就是各种反对。但是反对又有什么用。

如今征收商业税在北直隶和东北地区台湾已成定局,海关关税征税也成定局。这些腐烂的官僚,能制约朱由校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

税收方面朱由校并不过度依赖这些文官。税务局没几个是科举出来的。农业税方面如今对于朝廷来说,也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农业税本身对国家是很重要的。但是明王朝如今糟糕的农业税征收额度,实在是鸡肋无比。当前农业税依旧是要依靠那些文官征收的,不过朱由校做的就是加强监督,能收上来多少是多少,严禁官府向普通百姓崔科。

而北直隶的农业税在天启四年就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仅一省的农业税额度超过了北方各省的农业税总和reads;。

实际上如今北直隶地区反对商业税的商人已经很少了,因为人们已经适应了当前的制度。

或者说传统的官商勾结势力,已经被皇家财团给取代了。而如今北直隶众多的民间商人。很多也是在新的制崛起的。商业税的出现,反而造就了许多民间商人。因为传统的官商勾结势力,在如今的北直隶已经吃不开了,民间商人要想赚到钱,得凭借真本事,而不是无脑就能赚到钱的。

当然民间商人也希望商业税能低一些,谁不想呢!但他们已经无法掌握舆论的主流,也不敢站出来呼吁什么,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资格。而且很多商人也意识到,北直隶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如今的体系之的。

尽管朝廷有征收商业税,同时也将蛋糕做大了。

而那些曾经反对商业税的主流商人,多数已经被整得不是破产。就是逃离了北直隶,被排斥在了北直隶市场之外。

这样的商业税征收,没有征收矿税的地域性那么大。但聪明人都发现,如今皇帝的征税方式,比万历皇帝的矿税还要高明。

因为地域性没那么大,造成的影响也只是局部的。局部被消化之后,反对的声音也日渐减少,而税收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如今规模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而朝廷如今也有钱对东北地区进行开发。未来用不了多久。朝廷的财政就能被彻底盘活。

那些旧官僚势力瞄来瞄去,最终将火力集中到了朱由校此时的官员提拔方式上。

随着东北地区先是收复辽东。接着又开了四个省,外加台湾开省。明王朝地方官员出现了大量的新编制。光是地方一把手。就需要提拔一百多人,还不包括其他官员。林林总总的算来,起码需要四百多名主要官员。

结果没过多久,内阁就直接从基层吏员进行提拔了。

不少北直隶各地官府的主簿典史,甚至是州县衙门的文书都被提拔上去了。

而此时北直隶已经完成了吏治改革,朱由校正式在北直隶加入了公务员制度,各地官府的编制也得到了扩大。

基本上只要有秀才功名,很容易通过公务员考试,从而进入各地衙门做事。进入衙门的公务员,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业绩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

这样的考核采取提拔一批保留一批淘汰一批,再招收一批的制度。

考核成绩优秀的提拔上去,业绩还可以的留职,业绩平庸以及年纪大,身体有疾的或辞退,获让其退休,同时再招收一批新人进衙门。

这样的制度,是受到很多读书人欢迎的。特别是一些寒门子弟,以及一些没有考上举人和进士的秀才。

北直隶的新制度,意味着他们都有出仕的道路。

但是对于旧官僚势力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旧官僚势力很多都有经商,本身就是商人背景。

商人子弟可以参与科举,使得明末官场风气迅速恶化。主要就是因为商人子弟在科举中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的子弟如果碰上天赋不错的,可以请名师进行指导reads;。科举的时候,甚至还可以进行暗箱操作。使得科举制度,很快就成为商人阶级向政治渗透的重要渠道。

一般情况官员紧缺,自然是要开科取士。

可是皇帝如今没有想要继续开科的意思,反而是搞什么不拘一格降人才,简直就是断了商人阶级向政治继续加大渗透的重要渠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那些官员如今对东北地区的利益,简直就是垂涎三尺。过去挖过辽东墙角的官员就会明白,辽东地区的利益是有多么巨大。

但是皇帝在东北地区实施行政,又从基层提拔官员,就完全把他们阻挡在了外面,自然是要集火反对。

随着朱由校开始大规模提拔那些表现良好,并且有基层行政经验的吏员的时候,朝中的那些官员顿时就闹起来了。不仅上奏反对不断,早朝的时候也不断的跳出来当搅屎棍,搞得朱由校不胜其烦。

随着矛盾的激化,每次早朝都像是菜市场一般。那些东林党残余势力已经拧成一股绳了,在朝堂之上又跳了起来。汉皇党此时也已非吴阿蒙,两派官员在朝堂上的争论,让朝廷没有什么悬念的就变成了菜市场。

“这样去朝廷都不用做事了,整天开辩论会得了。”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看着一群正在引经据典吵吵闹闹的官员,莫名的感觉到了一股烦躁。

此时的朱由校已经不是刚登基那会,那会局势太差,不搞党争没办法突破东林党的把控,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搞党争,很多事情都得先丢一边。

如今局势已经好转了很多,但眼要解决的国家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个国家的天灾也越来越频繁。

所以朱由校对如今依旧存在的党争,已经越来越反感了。

好好的一个早朝,又变成了扯皮的场所,一点行政效率都没有。朱由校已经厌倦了继续当裁判的生活,什么玩意都要争,争完了皇帝出来当裁判,实在太扯皮了。

当天早朝朱由校出乎预料的没有做出任何的决断,仿佛就是在进行冷眼旁观。散朝过后,文武百官出了皇极殿,各自到衙门里上班的时候,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校却是传召了十几名汉皇党大臣前去召开御前会议。

很多官员收到消息,顿时都嗅到了一股不正常的气息。

皇帝又想干什么?

朱由校登基五年了,他的尿性很多官员也都摸到了一些。这个皇帝花样多,而且改革的时候十分果断。

要说手段,很多并不高明。甚至是简单粗暴,毫无技术可言。但偏偏这个皇帝懂得集权,此时的明王朝,军权方面已经被皇帝牢牢掌控。

这个皇帝虽然政治手段并不是太出色,有时候甚至有些幼稚。但敛财能力却是要逆天了,而且懂练兵治军,短短数年就拉起了一支强悍的中央军。

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当汉皇党一群骨干大臣进了乾清宫,很快就明白了皇帝要做什么。皇帝要集权,不仅仅是军权,皇帝还要政权上的高度集权。

皇帝要一个一声令,就能高效率运转,没有任何扯皮的朝堂。(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