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77章 大破蒙古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77章 大破蒙古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滂沱的暴雨依旧下个不停,每个人的身上都好似掉进水里了一般,完全湿透了。雨水从脸上淌下,模糊了人们的视线。

林丹汗在暴雨的糟糕能见度下,在望远镜里隐约看到了明国的龙旗。整个人瞬间就不好了,好似掉进了冰窟一般,一股寒冷从内心蔓延而出。

“不可能,这不可能!”林丹汗难以置信的在内心呐喊着,他宁愿相信自己是看花了眼,也不愿意相信明国竟然还藏着另外一支骑兵,黄台吉他们那群建奴不是说明国人只有两万骑兵吗?

自从走私的晋商被一锅端了之后,建奴对大明境内的早就是两眼摸黑,只能抓瞎了。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朱由校此前训练的那群骑兵正在陕西等地进剿流贼。

而且大明有多少骑兵,连朝堂上那些大臣都不知道,建奴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个情报显然坑死了林丹汗,这场暴雨更加把林丹汗给坑了。

可以说林丹汗本来就很没有运道,被坑了也实属正常。

当林丹汗再次将望眼镜拿起来看过去的时候,望远镜里的画面已经清晰了许多,这让林丹汗清晰的看到了来袭的明军骑兵。

下一刻,林丹汗绝望了。

黄台吉同样也注意到了那边的动静,拿起望远镜一看,接着被吓得屁滚尿流,肥胖的身躯在马背上扭动了一下,惊慌失措的带着两万建奴骑兵转头就跑。

真的跑了,而且跑得干净利落,把蒙古人丢在身后当炮灰了。

就像是那个笑话,两个人被老虎追赶,你不需要跑得比老虎更快,只需要跑得比另外一个人更快就行了。

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态度,黄台吉一看情况不对,就一溜烟的带着人跑了。

林丹汗看到黄台吉跑了,顿时捶胸顿足。

节操呢?你们的节操呢?

头也不回的建奴好像在用行动在拷问他,节操多少钱一斤?给我来两斤。

林丹汗这时候才幡然醒悟。建奴这种野蛮狡诈的抢到集团,是完全不可信的。

为了收留这些建奴,林丹汗不惜与大明一战。结果战局刚刚不利,马上就转身把他们给卖了。

真是瞎了眼了。才会收留他们!

此时此刻林丹汗悔之莫及,但一切都来不及了。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撒丫子跑路吧!

突然杀出的三万大明骑兵转瞬即至,快速的冲到了战场之上。被包围的明军骑兵终于是从包围圈里挣脱了出来。随后立即进行了整队,然后对着撤退的蒙古人追杀了过去。

“陛下。大局已定,蒙古人败了。”孙传庭在中军筑起的高台上用望远镜看着战场上的局势,随即欢喜的对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此时只感觉无语万分,蒙古人要是不作死,显然明军不可能赢得这么轻松。

“陛下,现在可以下令步兵出营冲杀了。”卢象升当即建议道。

“派几个师出去便可,中军莫要乱了阵型,再传令骑兵部队,给朕咬住蒙古人的主力,不要给蒙古人集结的机会。”朱由校并未得意忘形。喊出什么全军出击的命令。

万一明军全部冲出去的时候,杀出一支蒙古骑兵,那可就乐极生悲了。现在暴雨滂沱,能见度本身就比较差,周围到处都是丘陵地带,还是有被突袭的风险的。

“诺。”

营门大开,数万步兵这个时候杀出了军营,他们实际上只是出去扫荡战场的,不少战马阵亡的蒙古骑兵变成了两脚走路的步兵,散落在战场各处。而那些有马的蒙古骑兵。此时正被大明的骑兵追得亡命奔逃。

很多蒙古骑兵在混乱之中,直接脱离了大部队,自己跑回部落去了。整个蒙古大军,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还有一些蒙古骑兵实在逃不过。干脆就投降了。

而在之前的战场上,明军则忙着抓捕那些还活着的蒙古人,那些伤员也出于人道进行了全力救治。

所谓全力救治,也有一点当做小白鼠的赶脚。

在朱由校的要求下,中央军已经出现培养出了第一批外科医生。什么据胳膊、锯大腿、取铅弹、输血什么的,这些异族伤员成了最好的试验品。

在血腥的外科手术中。这些外科医生根据朱由校提出的那些基础理论,正在快速的进步着。

不过那些伤员就有点惨了,因为麻醉药物的研究还没跟上,只能用针灸麻醉,效果倒是还可以,但有时候却是不管用。

同时步兵开始打扫战场,搬运各种死尸。

有人尸也有马尸,很多都被火炮轰得面目全非、残缺不全,那惨状让中央军中的一些新兵看了呕吐不止。人就是这样,面对那些恶心的东西,吐着吐着就习惯了,神经自然变得粗大。

到了傍晚时分,终于是雨过天晴。一轮夕阳露出了半个脑袋,将天边的云朵照耀成了金黄色。

看着灿烂的夕阳,朱由校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是朱由校不知道,这句诗是用来描绘和大明合适,还是用来描绘蒙古合适。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林丹汗就如这轮快要落山的夕阳,经此一败,再也无法对大明构成什么威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蒙古人的大败,不仅让他们丢掉了王城,同样也让林丹汗的威信一落千丈,大明已经可以瓦解林丹汗对草原的统治了。

林丹汗被大明骑兵一路撵着跑出了大兴安岭山脉以东,逃到了大草原之中。当他逃到草原上时,身边的蒙古骑兵只剩下了不到五万多人。其他的死的死,散的散。

第二天朱由校则进入了蒙古王城,这个所谓王城,实际上相比大明的城池来说要简陋得得多,只相当于是大明随便的一个小城市,甚至还不如。

蒙古王王城里此时一个蒙古人都没有,那些蒙古部落全部都提前被转移到西边的草原上去了。

“看来林丹汗之前已经是做好撤退准备了,只可惜脑子一时冲动,否则这次和蒙古作战。不是这么快就能定下大局的。”孙传庭看着空空如也的蒙古王城说道。

“莽夫便是如此。”卢象升点评了一句。朱由校心情大好的说道:“呵呵!看来过不了几日,朕便可以回京了,这里交给诸位爱卿便可以了。”

“陛下,不妨再等几日。带些战利品回去也好。”孙传庭说道。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就是不知道王国雄和李维他们能抢回多少战利品。”朱由校顿时期待起来,同时问道:“昨天的战果统计出来了吗

昨日一战,一共歼灭了将近五万蒙古骑兵,其中俘虏了四千余人,其余全部殒命沙场。

而明军这边也阵亡了两千多名骑兵,看到这个战损朱由校一阵肉痛,不过这样的战损换来的却是整个东北地区的庞大地盘,只能说值了。

实在太值了。

中国东北地区面积巨大,除了东三省之外,还包括后世内蒙古东部地区。如今大破蒙古,后世的内蒙古东部也被朱由校盯上了。

在这个区域内。有将近4亿亩的耕地资源,还有将近7亿亩的草场。此时明王朝在东北地区开发出来的耕地,还不到一亿亩,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而这年头俄罗斯人还没扩张到外东北地区,外东北的那些耕地、草场以及林区,也将是大明的。不过太过北部的地区实在太冷了,暂时也不用急着全面开发,可以先开发那些价值较高的资源,例如金矿。

朱由校在蒙古王城等了三天,陆续有骑兵押回俘虏的蒙古士兵。三天过后。俘虏的蒙古骑兵数量已经上升到了四万余人。

对于这些俘虏,朱由校施行的是区分对待政策,只要不是林丹汗直辖的土默特部,以及那些大部落。其他小部落的蒙古士兵和蒙古贵族一律释放。

并告知他们,只要愿意归服大明,服从大明的管束,一律分给草场,每个男丁分给草场五千亩。并且大明保证永远不向他们征税,并且对他们敞开贸易。

以蒙制蒙的政策正式开始施行。

这个政策的重点就在于让利给蒙古贵族。同时又分化利益。试想,一群被林丹汗剥削的蒙古小部落,归服大明之后不用被林丹汗剥削,同时明王朝也不对他们征税,又获得了大量的草场,他们还会愿意回到林丹汗的统治下吗?

大明并不需要依靠征税的手段来剥削蒙古人,通过贸易就行了。但林丹汗不行,他必须征税。所以这样的措施是林丹汗无法效仿的。

但直接的收税,还是有的。但是这个税将由那些蒙古贵族去收,收上来也归那些蒙古贵族。从而让利给那些蒙古贵族,让这些蒙古贵族帮助大明维持统治。

那么这些小部落归服大明后造反怎么办?

这个好办,直接镇压!

这些小不部落数量多,而且互不统属,日子又好过得很。就算是有一两个小部落的蒙古贵族造反了,其他蒙古贵族也不会愿意听从这些造反的蒙古贵族,如果听从了那些造反的蒙古贵族,这不就意味着又进入了一个蒙古人统治的制度,那么这些蒙古贵族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

而且在大明治下不用向上面交税,还能剥削普通蒙古牧民,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而且有了钱可以畅通无阻的到大明去花销,去过花花世界享受生活。到时候就算是有人造反了,那些蒙古贵族也会主动帮助大明镇压叛乱。

一切都是利益罢了。

林丹汗给不了的,大明能给。

在给予蒙古贵族利益的同时,由让这些蒙古人互不统属,就不会出现一造反就是一大群的问题。

所以朱由校只让人释放了小部落的蒙古士兵,并且只接纳那些归服的小部落。就是为了避免管辖范围内出现一个力量过于强大的蒙古部落,要是出现一个力量太强的蒙古部落,万一突然吃饱了撑着起来造反,就不是那么好镇压。

换成几百个小部落,那就非常简单了。

到时候这些蒙古贵族谁也不服谁,出现几个吃饱了撑着想造反的也无所谓,镇压起来非常轻松。而且小部落的蒙古贵族,只要不是脑子被驴踢了,也不可能造反。

当然大明也要保证那些蒙古牧民的利益,会限制蒙古贵族的抽税额度。如此一来,在有足够的草场的情况下,蒙古贵族和蒙古牧民都能安心过日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五千亩的草场可以饲养500头羊,不过朱由校为了保护草场,决定出台每年必须空出2000亩草地进行休牧的政策。从而避免过度放牧,让草场不至于沙漠化。每户牧民每年也就是饲养300头羊,即便被蒙古贵族收个一成的税,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而那些蒙古贵族,加入统治的是一个一千名男丁的部落,那么一成的税也能弄到三万头羊。

最重要的是,这些蒙古部落在归服大明之后,草场将固定下来。不再会有春秋季大转场的现象。

过去这些蒙古人是必须要进行春秋季大转场的,因为草原上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道。蒙古牧民必须进行抱团,才不会被其他部落消灭。

但是草原是很大的,那么多牲畜集中在一起,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游牧,不游牧就养不活那么多的牲畜,草原上每亩土地的牧草年产量只有一百公斤左右。

这样的游牧方式,实际上是无法将草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

当草场被固定下来之后,蒙古人基本上也不可能造反了。因为分配的草原面积比较大,邻居都离得比较远。蒙古牧民将被分散到各个草场放牧,除了每年的一些活动会聚集在一起外,其他时间是不会聚集的。如果出现不正常的聚集的现象,那么也会立即引起官府警惕。

大明看似不对蒙古人征税,但却可以轻松的从这些蒙古人身上剪到羊毛。通过贸易的手段就很容易实现,蒙古人没有工业,那么贸易必然是不可能平等的。当然也不可能太离谱,表面上看还是比较公平的。

普通牧民有了钱自然是要花销的,他们会大量购买大明的产品。而蒙古贵族最有钱,他们有了钱更是会去消费,而且将直接到大明关内进行消费,甚至是定居,并且让子女接受大明的教育。

羊毛是层层剪下去的,但剪得比较温和,各个级别都能接受,都可以安生过日子。

这个以蒙制蒙的政策,核心就是利益的分配。那些蒙古小部落的贵族从此不用向林丹汗纳税。而那些蒙古牧民,也获得大量草场,一个永远属于他们的草场。

至于把草场分配给汉人放牧,那实际上并不是很靠谱。

汉人对放牧不太专业,而且不一定能忍受得住草原上的寂寞,草原上很多事情都不方便,特别是教育方面更不方便。同时真要把蒙古人赶尽杀绝,那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并且蒙古人有可能会和明王朝打游击,到时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而且使草原恢复生产得多久的时间?所以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再则蒙古人野蛮习气也不是特别严重,还是可以管理的。

最主要的是,这种政策既能稳定并占领蒙古地区,成本也比较低。

随着这些俘虏被释放,明国天子打破蒙古联军的消息就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草原各个角落的蒙古部落。

当那些小部落听闻明王朝开出的政策待遇后,顿时不少小部落直接就举族来投,赶着牛羊朝蒙古王城而去。(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