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75章 暴雨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75章 暴雨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强兵在手,朱由校怕的自然就是作战物资供应被人切断,而物资提前囤积到了广宁等地,基本上也就规避了这个最大的风险。

就算是有人控制了京师,朱由校也能迅速回师,将京师收复。

何况朱由校离开京师之时,还做了准备。首先政务方面,主要还是交给沈潅来处理。沈潅处理不了的,则进宫请示皇后。

张嫣这几年下来,在政务的处理上也逐渐老练,不再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少女,轻重缓急还是分得清楚的。遇到重大的叛乱之类的,也懂得如何进行应对。

皇后自然是不可能造朱由校的反,两人的感情毕竟摆在那里,又没什么分歧和矛盾,更没有外戚势力在朝堂之上,她身为皇后也没什么权力好争的。以后皇帝的位置也是大皇子的,怎么可能会造反。

同时京师还有两个中央军步兵师拱卫,城内还有禁军。更有锦衣卫、东厂听令于皇后,另外有袁可立坐镇山东,手下还有两个师的海军陆战队,随时可以驰援京师,同时朱由校还抽调了一个中央军步兵师给袁可立,同时给了袁可立抽调那些没有整编完成的中央军的权力。遇到什么问题袁可立也能快速驰援各地,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住局面,何况还有沈潅留在京师。

这次御驾亲征并没有使得关内兵力空虚,而且军权大部分交托给了袁可立,这位三朝元老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朱由校是完全放心的。

过去皇帝御驾亲征,很多时候都是带着一群文武百官,政务也是路上进行出路,不仅非常麻烦,而且还容易影响行军速度等等,更是一个很容易被一锅端的目标。

朱由校此次御驾亲征,却是没有把处理政务的大臣带在身边,也就没有了这个问题。出了京师。行军速度依旧很快,因为每个人都配备了三匹马,两匹是代步的,一匹是战马。每天的行军速度都保持在三百里左右。

能有这样的神速,主要还是道路情况比较良好,目前公路已经修到了广宁。同时没有带什么辎重,又有马匹换乘。

仅仅第三天,朱由校就到了广宁。这里距离蒙古王城只有两百公里的距离。

此时的广宁,已经是重兵云集,大量骑兵和步兵都聚集到了广宁城。距离广宁不远的蒙古王城,同样也是汇聚了大量的蒙古骑兵。

双方都在备战,只不过蒙古人动员得有点晚了。

朱由校决定对蒙古发动战争显然是早有预谋的,作战物资早早的就囤积在了广宁,加上此前消灭后金的时候,很多作战物资也没用掉,所以大明这边的备战速度非常快。

当明军已经做好进军准备的时候,林丹汗才动员了十五万蒙古骑兵。很多蒙古部落确实离得太远了一些。不是这么快就能动员过来的。

兵贵神速,朱由校召开了一个战前会议之后,立即下令挥师进军,带着十个步兵师和两个野战炮兵师,以及四个骑兵师直插蒙古王城。

以前朱由校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蒙古人要在距离大明这么近的地方修建王城。如今算好是明白一些了,因为大明已经多年不对蒙古动武,一直都是蒙古人前来骚扰大明,让蒙古人胆子肥了。

再则蒙古人的野蛮习气因为入主中原了一段时间,也被消磨了很多。蒙古人刚回草原的时候。甚至连放牧都放不清楚。

这也难怪其后蒙古人一直无法对大明构成什么威胁,这种野蛮习性没那么严重的异族,向来对关内威胁不大。

另外蒙古王城也位于一个四面山脉丘陵环绕的谷地,尽管山脉围绕得不是那么严实。但从风水上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而且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有那么一点龙脉。

然而这样的地形对于蒙古人来说,在气场上也许有点用,但是在形体作用上。或者说是物质层面上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蒙古人能受得住吗?

蒙古人那糟糕的土木工程能力,加上他们又是以骑兵为主,对于防守关隘根本没有任何天然优势。何况蒙古王城四周的缺口也太多了点,基本上是四面漏风的地形。明军还有大量火炮,杀进蒙古王城所在的谷地显然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不过到处分布的丘陵山脉对于明军来说确实也是一个麻烦,为了避免蒙古人突然杀出,朱由校和参谋部决定从蒙古王城东北部进军,这里地势要平坦许多,属于平原地与丘陵的交界地带。

在平原地带行军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仅仅三天之后,明军就已经靠近蒙古王城不到一百里了。

这个时候四周的丘陵地带变多了起来,明军撒出了大量斥候。并且派出小队,对四周的高地实施占领,并在高地上安排了望手进行警戒。

因为明军装备了大量的望远镜,在占领了四周高地的情况下,蒙古人想要突然给明军来个突袭还是很难的。当然也并非完全就没有风险,所以明军进军速度并不是很快,基本都是步步为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个时候蒙古人的骑兵也出现在四周,时不时的冲出来骚扰一番,不过都不是蒙古骑兵的主力,被明军骑兵轻松击溃。

朱由校也搞不懂蒙古人的主力在哪里,不过大致上就是在蒙古王城这一带。具体在哪个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蒙古骑兵主力靠近警戒线内明军有所反应就行,明军的作战意图也非常清晰,那就是直奔蒙古王城。

如果林丹汗连老家都不要就跑路的话,那么朱由校还能说什么,自然是占领了蒙古王城,把蒙古人赶到大兴安岭山脉以东了事。如此一来,蒙古人也很难威胁到大明向东北的移民行动,战略意图也达到了。

终于在距离蒙古王城不到五十里的时候,蒙古骑兵主力出现在了明军面前,不过蒙古人显然没有正面和明军干仗的打算,一直和明军主力保持这一定距离。

朱由校立即下令释放几名俘虏,给林丹汗送去战书一封,约定翌日决战。

话说林丹汗那边,接到朱由校送来的这封充满挑衅的战书后,冷笑的将战书烧成灰烬。

那笑容好似再说:真当本汗是傻子啊!

林丹汗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朱由校翌日摆开阵型,为了谋求决战,又派人在蒙古人阵前叫阵,把林丹汗祖宗十八代都骂得狗血淋头。

可是林丹汗却是充耳不闻,蒙古骑兵根本不上来和明军拼命。

“缩头神功练得不错啊!倒是小看了林丹汗这孙子。”朱由校见激将法不见效,顿时对林丹汗这个对手正视起来。

“陛下,林丹汗恐怕不太可能正面冲击我们的军阵,估计是从建奴那里获得了相当多的情报,对我们的火器有所防备。”孙传庭判断道。

“陛下,我们明日直接向蒙古王城进军即可。他林丹汗要是忍了,那我们的战略目标也达到了。”卢象升说道。

“好,明日直接进军,看他还能不能忍。”朱由校拍板道。

这场战争显然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双方各有优势,都不愿意以短击长。林丹汗实际上在明军出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安排人员从王城撤退了,对于蒙古人来说,王城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更多的只是象征性的意义。

不过局势总的来说,是向明军有利的方向发展的。只要林丹汗不敢正面对决,撤退到西边的大草原,辽西基本上就不可能回来了。明军完全可以沿着山脉修建防线和关隘,战略意图也就达到了。

但是林丹汗却打着将明军诱入大草原的计划,可是明军并没有大规模追入草原的打算。

所以从战略层面上来说,蒙古人已经输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第二天清晨天空淅沥沥的下起了雨点。

“陛下,下雨了。”卢象升走进帐中,对刚刚起身的朱由校说道,朱由校脸色不太好看,快步走出帐篷,外面正下着一场无声的细雨。

“立即让全军注意火药防潮。”朱由校下令道,这个时候孙传庭赶了过来,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下雨了,那今天就不进军了。”

“臣遵旨。”

众人领命,原定计划显然是泡汤了。今天明军是没办法继续进军了,冒雨进军是有点风险的,火药很容易会受潮。

当然此时明军所用火药都是用油纸包装好的,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用的都是纸弹,这些纸弹只要不咬开,防水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药量分得一清二楚。

原地待命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参谋部随即开始下令修建防御工事。明军士兵纷纷拿起钢制的工兵铲,开始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并布置拒马等防御工事。

只不过壕沟还没挖一个时辰,天上的雨就越下越大,很快从原先的细雨变成了滂沱大雨。

萧瑟的秋风伴随着大雨,让人感觉到阵阵的寒意。

在这样的大雨之中,对士兵们的意志明显是较大的考验,特别是明军之中还有不少新兵。不过明军在盘陀大雨之中,斗志还是比较顽强的,毕竟皇帝此时就在军中和他们并肩作战,再累再难也要好好表现。

蒙古王城外,林丹汗在盘陀大雨中却是极其亢奋的从马上跳了下来,然后跪地对天激动的笑道:“哈哈,长生天保佑,长生天保佑!”(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