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72章 林丹汗归来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72章 林丹汗归来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四年,对于明王朝来说,是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尽管这年夏收,北方各省灾害不断。

如北直隶冬季无雪,不过夏收还算可以。

在地下水的支撑下,华北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依旧是获得了丰收,东部地区因为地下水被海水渗透,钻井成本比较高,所以筒井没有完全普及,部分地区受到了干旱影响。

不过因为提前预料到了这一点,东部沿海地区在天启四年春季种下了大规模的红薯,这玩意非常耐旱,实在干旱得不行,用水漫灌个一两次就行。北直隶的水利设施此时是很完善的,水塘、水渠、水车都有,即便没有雪水浸润土地,也不影响这些红薯生长。

随着夏收的来临,朱由校又免除了各个受灾地区的田赋。

内阁则在这一年开始在北方各省不断的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主要措施还是加强吏员待遇,并禁止私派。

帝制实际上并不是落后的制度,一个皇帝再怎么昏庸无度,也不可能希望把自己的国家搞到灭亡。

真正会使国家灭亡的,实际上都是那些下面的管理阶级。

这些管理阶级作为皇帝手下的打工仔,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因为他们动摇的是皇帝的统治地位,又不是他们自己的。

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皇帝的大旗,从而让他们的统治利益变得名正言顺。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把皇帝一脚踢开,公然的进行暗箱操作。

所以说皇帝的利益,实际上是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有着共同点。而官僚阶级却是不同,这些官僚阶级才是罪魁祸首。

此时朱由校最大的敌人,同样也就是这些高级打工仔。

南方地区这些高级打工仔的势力太强,朱由校暂时不敢乱动。但是在北方各省,朱由校和内阁已经开始钝刀子割肉。慢慢来。开始一刀接一刀的限制官僚利益。

这样的结果很明显,北方各省的民生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朱由校的名声却是开始变臭了。这些高级打工仔就是这样。当碰上那些限制他们利益的皇帝,他们如果无力改变,那么就提起笔杆子骂!

就算是现在不敢骂,以后也会骂。

就像是太祖朱元璋,就被骂得很惨。因为朱元璋整治贪污,站在普通百姓的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

为什么后面的满清会被那些上流社会不断歌颂?

因为满清入关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动摇那些官僚阶级的利益。只要那些官僚阶级肯投靠他们。他们不仅不财产安全,还能跟在满清屁股后面抢老百姓的钱。结果改朝换代下来,财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变多了。

满清王朝自打成立开始,就是一个允许官僚贪污的政权,从而拉拢汉人官僚。要钱给钱,要官给官。只要你不造反,不要军权。所以满清政权,是官僚阶级的天堂。因此镇压普通百姓造反的时候,那些官僚阶级也是无比的心狠手辣。

因为满清给足了那些官僚阶级利益,因此什么康乾盛世就被那些掌握舆论的官僚阶级给吹出来了。

对他们来说确实是盛世。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地狱。

此时朱由校显然正在走向一条会招惹骂名的道路,就如同万历皇帝一般。但朱由校下手明显比万历皇帝要狠得多,目前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从年初开始,朱由校和沈潅就加紧了对基层官员的提拔任用。那些原本的上层高官,大部分都是享受到了**利益的,他们的胃口太大了。就算是用高薪养廉的方式,也无法换取他们的忠心。

但是那些基层官员却是不同,他们享有的**利益不大,很多甚至还比较廉洁。把这些官员提拔起来,给予更高的待遇。并加强监管,**问题就能遏制。

反腐力度在天启四年变得更加严厉。基本上每个月都有那么几个省级高官落马,一旦查实贪污,直接抄家、劳改。

在中央的反腐高压之下,北方各省的行政变得廉洁了许多,起码没有人敢再明目张胆的进行贪污了。

“陛下,这是从下面选上来的吏员名单,都是一些比较正直的吏员,而且在基层也待了多年。”沈潅将一份名单呈递给了朱由校,然后继续说道:“您看要是没有问题,就从中补缺。”

“嗯!名单先放着吧!朕让厂卫核实一下。”朱由校点头道,这是第一批挑选出来的吏员,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将会把这些人任命为各地县令和知州。

因为反腐力度的提高,落马官员开始变多了。这段时间落马的官员不再只是朝堂之上的京官,而是各省都有。因此出现了较多空缺,出现空缺之后自然是逐级选择廉洁的官员进行提拔,基层的地方一把手也就出现了空缺。

出现空缺之后怎么补呢?

从那些进士中挑选的话,显然也没有那么多人。但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还找不到不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大明各地吏员多得很,每个衙门里都有许多文书。这些在官府里从事文书工作的,多是一些没有考上进士的读书人,要说他们的文化实际上也不低。而且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对基层的行政也非常熟悉。

那些文书的功名实际上也不低,很多都是秀才,还有一些举人什么的。

还有一些师爷,实际上比那些官员还要了解行政,不过这些师爷很多都油滑得很,因此倒不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是不错的。

反正人是多得很,朱由校完全不担心把官员抄家多了,会没人给他打工。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想要当官的读书人多得去了。而且很多读书人想当官也不是想要钱,而是想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现在高薪养廉,只要廉洁自律,物质生活上总不会差。

随着高薪养廉的制度推广。朱由校和沈潅发现行政成本提高了不少。为此开始改变制度,即确定官员清廉才发高薪。

所以如今的地方官员不是所有都高薪了。而是确定了其廉洁才发高薪。而那些没有确定清廉的官员,则是厂卫反腐的主要目标。

接下来要么确定这些官员清廉,要么确定他们**。一批接一批的审查过去,最终完成吏治上的梳理。

不过厂卫反腐却是引发了很多非议,但却也把北方各省那些贪污官员搞得闻风丧胆了,天天在家里担惊受怕。

这不朱由校的案头上,又堆了一叠反对言官反对厂卫反腐的奏章。

在那些官员看来。这些厂卫完全就是一群文盲,没有资格去从事反腐活动。反对理由无非就是什么不公正、不透明。

“爱卿,最近反对厂卫反腐的声音不断高涨,朕决定把反腐审查交给大臣们去做,内阁先拟个名单吧!接下来成立一个什么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后官员**问题都将由这个新部门负责审查,另外各地死囚行刑之前,也必须由这个部门过问,任何证据不足的死囚犯,都不能进行处决。”朱由校对沈潅吩咐道。

“陛下圣明。各地冤案错案确实也是比较频发。”沈潅对皇帝的这个决定十分赞同,这个时代的大明刑侦和后世差不多,对于那些重大的恶性案件破不了的话。刑侦人员是要遭到处罚的。

破不了案不仅很可能要扣钱,而且还要挨板子。实在逼急了。随便拉一个替死鬼过来应付了事也是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绝对是有的,不过总体上也不会那么多。更多的还是地方官员为了利益,与当地富贵之家相互勾结,收了贿赂之后故意陷害。

基本上每个府都有一些这样的冤案错案,这些冤案错案接下来都是要梳理清楚的。但在梳理清楚之前,那些喊冤入狱的百姓不能先被砍了。这样的模式,也是后世所采用的。

几天之后,纪检委成立的消息就正式发出去了。

纪检委不仅负责审查**官员,也负责审查死囚。在那些官员的反对浪潮之中,皇帝总算是做出了一些让步。厂卫正式从**官员审查的程序中退了出来。

当然这并意味着厂卫从此就无法对付那些贪腐官员了,锦衣卫依旧有逮捕权力,逮捕之后再移交给纪检委审查,实际上也就是换汤不换药。纪检委的官员,都是汉皇党的官员。

同时汉皇党内部也出台了一个更严厉的纪律要求,对党内官员要求更加严格,并且开始全力剔除党内贪腐份子。

当初汉皇党成立的时候,就混入了一些贪腐官员。那时候朱由校羽翼未丰,如今却是彻底不需要这些家伙了。

朱由校必须保证这个政党的作风廉洁,以及高效率的工作能力。如果鱼龙混杂,肮脏不堪,那么未来必定变成一个软弱、脆弱的政党。

此时朱由校有了小皇子,他也必须为后代考虑一下了。他需要一个能够延续国策的政党。

纵观后世的英国、美国,他们能够成为世界霸主,实际上并不是他们能打,而是他们更能熬。

英国佬一度被西班牙压制,西班牙人号称是拥有世界无敌舰队,接着又被荷兰人压制。

但英国佬都熬过去了,西班牙人、荷兰人陆续衰弱。

美国人也是如此,熬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大战、冷战。

一个国家怎么才算能熬?

能熬的基本特征就是,历代高层不管如何交替,都能延续对国家有利的基本国策。后世美国产业空心化,国力不断的衰弱,实际上就是出现了国策的摇摆。犹太人操纵的民主党一上台就是各种打仗、烧钱,不断的帮助以色列欺负巴勒斯坦。共和党上台则是撤军、削减军事开支等等。

党争在美国也非常严重了,党争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人开始要被财团玩死了。犹太人毕竟是一个没有国界的民族,他们早就玩死过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后世的美国基本上也快被玩死了,在围堵中国的时候,能打的牌已经越来越少。

大明最大的问题也是党争,国策变来变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有时候主张收复河套,有时候却没那个事了。有时候主张发展海运,换了个皇帝也就没那个事了。

实际上这都是那些掌控权力的党派势力在不断变化,从而根据他们自身代表的利益阶级的利益在调整国策。

朱由校如今最需要做的不仅是反腐。还要彻底平息党争。

在平息党争上朱由校走的是简单粗暴的路线,那就是自己成立一个符合国家利益的党派。

认同党派理念的进来。不认同的滚蛋。

朝堂之上只允许这个党派存在,其他党派都将被逐渐摧毁,并且这个政党还将持续吸收地方官员,然后将地方也彻底占领。

最后其他党派都会汉皇党摧毁,整个大明将只存在一个政党。

那么汉皇党内部又出现党争怎么办?

这个好办,靠党内纪律解决内部斗争。此时大明朝堂上的政党,是一种松散、无纪律。纯粹靠共同利益、理念成立的政党。如果说这种政党是乌合之众,那么汉皇党内则是一支有纪律、组织严密的正规军。

当然,不允许贪污并非是不给利益。皇家资本有利益给这些汉皇党官员,但这是商业利益,而非如同满清那样,允许官员去抢老百姓,公然剥削民脂民膏。相当于是把蛋糕做大,再分给他们一块。

汉皇党的成立与壮大,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形成新的官僚利益阶级的过程。而传统的官僚利益集团。将被扫进垃圾桶。

只要形成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其他政党日后不管如何挣扎都翻不了身,大明也将只需要一个政党。

天下归一才不会乱。党争危害之大,甚至能完全葬送一个国家。

汉皇党目前规模还不够大。朝堂上东林党势力还是存在的,朱由校还没有彻底的把东林党逐出朝堂。不过此时东林党在朝堂之上已经被边缘化了,内阁没他们什么事情,六部也没他们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没什么实权,不是在都察院当言官,就是在翰林院挂着,已经被证实排挤出权力中心。

平时朱由校也很少在朝议重大决策了,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和汉皇党官员制定好之后。由内阁实施下去。

早朝议论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如今朱由校都是三天一次早朝。照例是辰时早朝。到了午时就散朝。

这天早朝,福建福宁兵变传到了京师。

这次兵变倒不是很严重,原因是仓官林廷柱盗窃军储,不及时发饷。州同徐士璋收受贿赂而不追究,王州守又包庇佐贰而不为调解。致使士兵张天锡、王一经等忍无可忍,与众兵卒一起关闭城门,包围官署,殴打贪吏,树旗拆屋,城门关闭达十三天。

兵变被迅速平定了下来,倒是没有出什么人命。

参与兵变的士兵在安抚之下,也不再闹事了。朱由校倒是没有下令追究那些士兵的责任,而是下令审查福宁州的贪官污吏。

杀几个贪官平平民愤,这也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朱由校觉得全国各地的卫所必须尽快整改,实际上也就是裁撤。不过目前朝廷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裁撤九边上面。

第二批裁撤的是蓟州镇、宣府镇,这两个镇距离京师较近。

夏收刚结束,朝廷就宣布了裁撤方案。武官一律进入皇家军校重修,士兵愿意移民的每户给地两百亩。移民地点就是辽东以北的平原地区,朝廷会组织军户进行半军事化的军屯,以团体的力量开垦荒地。

不愿意移民的,则由朝廷帮助转业。

裁撤方案公布后,一些武官开始不安分起来。试图煽动士兵闹事,以阻碍边军裁撤。这些武官知道边军被裁撤之后,他们的利益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首先他们将失去所有兵权,连家丁都无法拥有。再则他们会失去奴役边军的权力。甚至有些武官还会受到审查。

不过裁撤方案公布之前,朱由校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中央军调到边上随时待命镇压闹事份子。

胳膊终究还是拧不过大腿,闹事的士兵刚被煽动起来,就被镇压了下去,背后煽动的武官还被揪了出来,朱由校下令严惩。那蓟州镇、宣府镇将近二十万军户最终还是被朝廷给裁撤了。

转业的转业,移民的移民。

一场规模浩大的移民开荒活动,在朝廷的组织之下,开始在东北地区展开。道路直接修往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此前这里就已经有官府修建的官道。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宽、加固。

因为气温比较低,基础设施又差。此时的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绝对是个寒苦之地。不过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那些军户大部分都选择移民,毕竟移民过去可以拥有两百亩的土地,就算收成差一些,两百亩也是非常多了,绝对能够让一家人轻松实现温饱。

对于那些苦哈哈的军户来说,没什么比这个更有吸引力的了。也有部分军户畏惧寒苦,选择了转业。

一次性移民几十万人到三江平原,也就是北大荒地区,对后勤确实有些考验。不过还是可以承受,因为辽东地区这次夏收,也产出了不少商品粮。辽东的农业人口不多,所以商品粮产出效率较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大明暂时还没有安排移民过去。而是以生产兵团为主进行开垦,主要是这里有不少蒙古部落。

开荒的行为已经开始和一些蒙古部落产生了冲突,所以松嫩平原地区是一个不太安定的地方。

此时明军正在不断扫荡那些野蛮部落,那些蒙古部落倒是不敢太放肆。

不过很快锦衣卫传来情报,林丹汗已经从漠北胜利归师了,带来了很多从漠北抢到的牲畜,以及一些被贬为奴隶的人口。

同时锦衣卫还侦查到,残存的建奴也混迹在这些蒙古大军之中。

朱由校接到情报后,知道一场战争必然是不可避免了。林丹汗征服了漠北,又收留了建奴,其野心必然已经膨胀到了一定程度。(未完待续。)

&#;&#;&#;&#;&#;&#;&#;&#;&#;&#;&#;&#;&#;&#;&#;&#;&#;&#;&#;&#;&#;&#;&#;&#;&#;&#;&#;&#;&#;&#;&#;&#;&#;&#;&#;&#;&#;&#;&#;&#;&#;&#;&#;&#;&#;&#;&#;&#;&#;&#;&#;&#;&#;&#;&#;&#;&#;&#;&#;&#;&#;&#;&#;&#;&#;&#;&#;&#;&#;&#;www.gujinshufa.com&#;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