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68章 移民进行时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68章 移民进行时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北岛也就是库页岛,大明对这个岛屿还是比较熟悉的,此前库页岛就属于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在元代灭亡之后,明王朝征服了岛上的苦兀人,并且在岛上修建了永宁寺。

因为此前辽东战败,明王朝也对岛上的苦兀人失去了控制。

当海军首批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登陆库页岛,岛上的苦兀人得知明军重返,顿时就躁动了起来,并且对明军发动了袭击,试图将明军赶走。

岛上的信息比较闭塞,明王朝击败后金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岛上,否则这些苦兀人哪有胆子对明军发动袭击。

很快苦兀人就吃了大苦头,登陆到库页岛南部的海军陆战队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就把这些苦兀人给砍了。

如今不是宋代那个时候,宋代的库页岛有金国人往来,岛上的土着还有点军事实力。但如今岛上的土着,却是非常落后的,武器装备垃圾得很,连铁器都非常稀缺。对上这些全副武装的明军,自然是被砍瓜切菜的料。

一个营不到五百的明军,就把数千人的土着杀得大败。营长李建松干脆也不探索了,还探索个屁啊!直接撵着岛上的土着打,一边打一边抓。抓到一个是一个,全部带回去调教成包身工。

等岛上的土着都被消灭了,移民就能很好的开展了,不需要提防与土着产生什么矛盾。

岛上数万名土着,在接下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被李建松带领的这个营消灭了将近一半,剩下的一半则被赶到北部去了。

同时还抓捕了数千名男女土着,一个个都被转移到南岛的集中营去了。

对李建松很快就获得了嘉奖,手下的每个士兵都记了军功。

库页岛上面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以及渔业资源都极为丰富,耕地发面也还不错,南部和中部有沿海平原地带,开垦个五六百万亩耕地也不成问题。

岛上的湖泊河流有六千多个。所以水资源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资源自然也不用说了,到处都是树木。

北部地区比较寒冷。暂时没有开发的意思。不过南部中部地区却是非常容易开发的地区。

岛上最重要的资源,还是石油和天然气,不过目前不太好开发。

从开春起,朱由校就在不断的往镇东省移民,往镇东省移民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周围威胁。

蒙古人显然不可能骚扰到镇东省,毕竟蒙古人没有船,他们的羊皮筏子过不了海。最大的威胁还是小日本。谁知道哪天小日本会不会看到大明往镇东省大量移民之后开始眼红。

不过小日本倒是很好对付,小日本航海技术比较烂。陆军就更不用怕了,他们没有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在明王朝的火器部队面前就是扑街货。所以只要解决了镇东省上面的土着,移民可以很顺利的展开。

而且海路运输方便,移民起来也不困难。

大明百姓对于朝廷又新增一省,都感觉比较振奋,朱由校登基以来,威望也越来越高了。

毕竟灭了后金。还开辟了台湾省和镇东省。

不过也把传统的利益阶级给得罪得越来越深了,好在朱由校手上有军权,还镇得住场面。

尽管往镇东省移民正在进行。不过往辽东移民才是重头戏。只不过往辽东移民不分土地。

辽东平原上的土地,基本上都变成了农业公司经营。需要大量的工人。

这种农业公司模式的好处在于将风险转嫁到企业身上,而工人待遇在官方的规定下也有保障,这样可以让各省生活艰难的百姓,获得一个稳定的收入,让他们可以活得下去。

当然如果说要让他们都分享到土地红利,朝廷又不是开福利院的,对于那些能劳动的百姓,自然不可能没有付出就给他们太大的回报。而且这年头生产力就这么高,朝廷也不可能打肿脸充胖子。毕竟移民到辽东没什么风险。什么东西都安排妥当了,自然回报性也比较低。但却能让百姓安心过日子。

要获得土地实际上也很简单,辽东以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都还没有发开出来。这些移民到辽东的百姓如果想要土地,可以自己去北边垦荒,不过成本和风险就是自己承担了,朝廷只提供武力上的保护,划分出可以垦荒的区域。并且提供一些贷款支持,让他们把土地开垦出来并可以耕种。如果土地开垦出来之后还不起钱,银行收走土地。如果贷款拿到手没有把土地开垦出来,把钱挪用去赌博什么了,那就去吃官司呗!

每一户最多可以开垦出五百亩土地,因为维度比较靠北,以及小冰河时代更加寒冷的问题,所以这些北部的土地一年之中作物可以生长的周期比较短,只能种植一些大豆之类的作物,所以五百亩的耕地才够一户人家的收入比较不错。

总的来说,就是移民风险越大,回报越大。就算是移民到回报性不是太大的辽东,也能让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实现温饱。如果想要有更大的事业和出息,可以自己做点买卖,或者到更北部的地区开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朱由校计划在今年之内最少移民三百万农业人口到辽东去,而基础建设等方面需要的工人可以不采取移民的方式,直接招募工人去做工,工期结束了再返回关内。

三百万农业人口,大体上可以满足辽东地区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农业一旦起来了,商业、工业等等活动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了。

朱由校把辽河平原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所以移民速度要快,尽快恢复辽河平原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天灾频发造成农业减产的问题。

农业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旦人过多了,人均资源减少了,抗灾能力就很差。谁知道辽东接下来会不会发生什么农业灾害。

此时辽东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由农业公司生产,企业家自然是能少用人就少用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就不会导致农业人口过多。大大增强抗灾能力的同时还能最大化的产出更多的商品粮。

而且风险在那些农业公司头上,移民过去的农业人口只是拿工钱做事。就算是碰上了什么天灾,也对这些农业人口影响不大。毕竟他们有工钱,只要做好市场粮食调配,不让粮价暴涨就没问题。

传统的小农经济就不同了,风险基本上都是自己承担,而且农村经济的货币量不多,一旦碰上天灾很可能就是卖儿卖女。

等这些工人赚到了一些钱。自己有一定的抗灾能力,就可以考虑自己到更北部的地区开荒。

而现在刚移民过去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这个时候让他们去开荒显然不太靠谱。

大规模的移民在开春之后就在进行,各地官府招收了不少愿意移民的流民。在北方各省各州县开始按照内阁的指示,大量的排查户籍。发现流民就是两个选择,要么上户籍交税,要么移民到辽东去。

那些有户籍,日子过不好的百姓也都可以参加移民。

愿意移民的家庭。车马费和沿途的伙食朝廷都给承担了。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支出,不过为了尽快恢复辽东的农业生产,朱由校也是拼了。而且还让内阁组建组建专门的移民小组负责这些事情。

北直隶的资本则在天启四年大量砸进了辽东。

谁都看得出来,投资辽东有丰厚的回报。因为战争胜利之后。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资源。

皇家资本在砸钱,民间资本也在砸钱,因而催生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其中皇家财团是贷款的主力,民间资本同样也在大量贷款。

一些精明的商人发现,靠自己那有限的资本,很难快速将规模做大。但是通过贷款,却可以直接产生规模效益。虽然存在风险,但回报也是比较大的。

很多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向银行借钱的商人,已经被拉慢了发展速度。被那些愿意冒险的商人抢占了发展空间。

其中有一些行业贷款特别容易,那就是农业公司和海运公司。

因为贷款之后银行对资金的去向是有监管的。所以发放贷款的时候都要确定资金的用途。其他行业贷款并不一定能批下来,可是农业公司和海运公司的贷款却是很容易下来。

而且农业公司抵押的土地,以及海运公司抵押的商船,贷款量都达到其抵押资产的80%,而其他行业普遍都是60%。

这样的贷款模式,显然可以催生出‘船王模式’,即抵押一些土地、房产等等资产获得第一笔贷款,然后购入一艘船只。接着再把这艘船只抵押给银行,再用贷款购买第二艘船只,然后再抵押贷款、再购买船只……如此不断循环之下,那么一个商人手上的船只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经济景气,船运公司盈利良好,银行又愿意不断放出贷款,那么这个商人最终就会发展成为拥有大量船只的船王,并慢慢还清贷款。当贷款还清之后,那些船只就成了该商人的净资产。

这种船王模式也没什么不好的,只看官方要往哪个行业引导。就算是这些‘船王’破产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船只还在。通过这种引导,官方得到想要的船只等东西。

一般情况下,就算是这些商人经营的船运公司盈利良好,但也很可能获破产。因为银行如果突然不放款出来,一时之间又筹不到钱还款,那么银行就会收走资产进行拍卖清算。

清算过后如果资不抵债就净身出户,收走所有资产。如果资能抵债,银行则会把多出来的钱还给商人。

但是这之后,资产就转移了,这些资产就变成了银行的资产。

皇家银行是皇家财团的核心,银行获得那些资产就相当于是皇家财团获得了那些资产。

这就是资产收割。

就像是种庄稼一样,先大量放贷出去,让某一行业快速发展,发展起来之后再进行收割。

那么商人就一定傻么?

民间商人自然也不傻,但你不做别人会做,总有一些商人愿意出来当这个‘船王’,总有一些商人愿意搏一搏。大不了最后宣告破产。这些商人尽管普遍资本实力都不强,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经营能力就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由校此时已经晚上了破产的制度。只要这些商人没有把贷款挪用到私人挥霍,或者进行资产转移,那么破产之后是不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而且这些商人在银行收缩放款之前,还可以进行收缩,出售掉大量资产以回笼资金,自然也就能度过危机。

所以真正能屹立不倒的商人,除了要有底线。不做违法的事情,避免肥了之后被官方清算。还要有敏锐的嗅觉,但放贷政策宽松的时候意味着市场将会繁荣,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大量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迅速进行扩张。当银行要收缩放贷的时候马上进行收缩,抛售大量资产,这样才能屹立不倒。而且收缩之间便获取了丰厚的利益回报。

向市场放贷的银行就像是狼,而民间商人就像是羊。狼只会吃掉那些反应迟钝、奔跑缓慢的羊,却不会吃掉那些反应迅速、跑得快的羊。

皇家银行得出现。显然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大明那些跟不上时代的商人,都将会被被逐渐淘汰。

一次次淘汰过后,剩下的民资商人都是嗅觉敏锐、投资果断的群体。这些群体对国家也是有利的。因为他们能够很有效率的组织生产,是确保经济增长速度的保障。只要国家想要发展哪个行业。政策一出来,他们马上就嗷嗷叫的跑到银行去借贷,然后迅速冲进市场,组织发展国家想要的行业。

那些愿意贷款的商人,一部分会因为反应慢、贪吃而被财团吞掉,一部分会生存下来。

而那些不愿意向银行借贷的商人,随着财团不断垄断各个暴利行业,他们将失去财富的暴利增长点,而他们的资本增长也将变得非常缓慢。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高收入跌入中收入水平。然后又从中收入跌入普通收入水平。

所以银行并不需要害怕钱贷不出去,尽管目前来看愿意贷款的商人还不是那么多,但那些聪明的民间商人必然会很快认清楚局势,不聪明则被淘汰。最后银行贷款,将会变得非常受欢迎,甚至是求着银行放贷。

就像是后世的中国,九十年代初还是银行求着个人贷款,人们还不太愿意。而随着资本的不断发展,反倒是个人求着银行要贷款,银行还不一定批。

农业公司如今自然是愿意大量借款的,一来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例如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广东等省份的商业发达地区,有大量的城镇需要商品粮输入,而且粮价并不低。

二来是运输工具的改善,随着海运的快速发展,以及重型马车的发展和大量应用,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三是生产工具的改良,皇家机械制造厂不仅制造出了手摇式收割机,还在面粉加工等方面的机械上取得了突破,制造出了一批水力机械。从播种到收割,再到粮食加工,成本都在随着各种工具的出现而降低了。

四是用工成本比较低,每个月3到4元的用工成本真心算不上高,甚至是非常低。普通百姓温饱是足够了,但要算日子很好过倒也算不上。

北直隶的工钱上不去,主要是因为大量其他省份的劳动力输入导致的。这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朱由校的需求,他要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而且并不是只解决北直隶百姓的温饱。

在这些条件下,农业公司的盈利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即便是交了税,也能产生不小的盈利水准。

投资回报能看得见,民间商人组建的农业公司当中,已经有不少开始向银行大量借贷了。

除了到辽东购买土地,一些农业公司已经早早的就盯上了更北部的土地。生产兵团刚过去,他们就向官府申请圈地了。

有农业公司愿意到更北部去开荒,官府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开荒的人手得这些农业公司自己解决。

那些农业公司自然也有办法,因为明军在不断向北扫荡,在这一过程中抓捕了大量的奴隶。

人手不够可以买奴隶嘛!戴上镣铐,就当大牲口养着,再招些工人去垦荒就行。

更北部地区的那些蛮夷还是很好奴役的,他们不像印第安人那样难以驾驭。印第安人尽管看上去很原始,但他们实际上是有一定文化的,他们的文化和中国上古时期的道家文化有些类似。所以印第安人尽管原始,却能战胜死亡的恐惧,在被人奴役的时候产生动刀子的勇气。

而此时东北地区的蛮夷部落,那些蛮夷土着显然并不能完全战胜死亡的恐惧,被明军抓到了之后,在皮鞭之下大部分还是不敢反抗的,戴上镣铐自然是防止逃跑。尽管刚抓来的还有些不听话,需要用皮鞭,不过只要驯化个几代下去,就是很温顺的包身工了,到时候就不需要天天带着镣铐,也不需要整天拿着皮鞭去监工了。(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