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65章 这波不亏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65章 这波不亏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扬州知州收到报告,说城外来了大批军队,当场冷汗就流下来了。最近扬州民乱已经把他搞得焦头烂额,可是民乱已经平定了,这时候来了大批军队?

难道……

扬州知州顿时产生了一个十分惊人的猜想,难道是皇帝派来抄家的?

铁匠皇帝朱抄抄的名头可是非常响亮的,当初查抄东林党,查抄走私晋商,全部都是出动了军队。

对于消息比较灵通的上层阶级来说,皇帝那一套抄家流程他们都清楚得很,通常都是厂卫带路、军队协同。

很快他就证实了猜测,这些中央军赶到扬州之后,直接封锁了扬州所有城门,全部许进不许出。

各处城门都被中央军接管,那些守军自然没有勇气违抗圣命,更没有勇气阻挡这些精锐的中央军。

接着一群中央军在东厂和锦衣卫的带领下,直奔各处盐商宅邸而去。顿时扬州城内又是一片鸡飞狗跳。

锦衣卫和东厂满大街的抓捕盐商及其家属、仆从,一个个宅子全部被打上封条,这些盐商的宅子全是环境优美、曲径通幽的园林,里面亭台楼阁一应俱全,甚至是一草一木都是精心雕琢、布置而成,简直如同人间天堂一般,即便是大明皇室,也没有如此奢华。

所有扬州盐商此时简直如同碰上了世界末日一般,他们所有人都没有事先收到任何的风声,抄家之祸就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

大街上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看热闹的百姓,他们发现这些官兵并不扰民,只是抓捕盐商。

有些百姓拍手称快,有些则感到恐惧。

那些戏子、青楼女子、厨子、园林匠师等等为扬州盐商服务的群体,这个时候突然意识到饭碗要被砸了。

这些扬州盐商在扬州可是催生出了一大批的奢侈产业,带动了一大批依附在盐商身边的就业岗位。

经过多次的大规模抄家行动,此时的锦衣卫及东厂可谓是经验丰富,先把人抓了、宅子封了,然后找出房契、地契、合同等等。将其产业也全部查封。

整个扬州城整整被封锁了三天,几十户盐商全被查抄,当扬州城解除了封锁之后,消息才传了出去。

当扬州盐商被全部查抄的消息传出之后。这个消息简直如同惊雷一般,迅速在江南地区产生了剧烈的震荡。

江南商人、士族纷纷蠢蠢欲动,扬州盐商的命运让他们有了一种兔死狐悲之感。可就在这个时候,大批中央军渡过了长江。

这些中央军可都的上做辽东战场的精锐之师,突然渡江南下。三个步兵师一个进驻南直隶。一个进驻苏州,一个进驻杭州,还有一支海军陆战队进驻到了松江。

皇帝的态度很明显了,在查抄扬州盐商的同时,已经做了武力镇压叛乱的准备。

在强硬的手腕之下,那些骚动的上层阶级顿时就被震慑住了,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当出头鸟,触了皇帝的霉头。

很快对于查抄盐商,就变成了一场南北之间的口水仗。

南方商人和士族在报纸上疯狂抨击朝廷的查抄行为,私底下流传的手抄报更是直接把朱由校喷成了昏君、暴君。

一时间舆论汹涌。作为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舆论的上层阶级,他们发动的舆论抨击自然不容小觑。

可是如今朱由校也非吴下阿蒙,他身后同样也有一个已经形成的利益集团。

很快皇家财团就发动了舆论反击,先是在《大明日报》等报纸上细数盐商的十宗罪,接着将大明食盐价格居高不下的屎盆子直接扣在了这些扬州盐商的脑门上。

没过几天,朱由校在宫内发出圣谕,着令各省全面开放盐引,并降低盐价。

很快皇家盐业公司就将食盐批发价格降低到了每斤5文的超低价格,直接腰斩了15文钱。

那些盐商计划要彻底疯了,食盐价格突然下降。不少手上有存货的,都纷纷跳楼大甩卖,同时着手购入价格更低的食盐。不过对于很多没有关系的盐商来说,生意却是更好做了。

首先盐引全面开放。谁都能够获得盐引,而且想贩卖到哪里都没问题,只要运费能承担得起。另外盐价降低也扩大了市场消费量。

不过对于那些传统靠关系吃饭的盐商来说,这无疑就是灭顶之灾。过去不是谁都能进入这个行业,也因为朝廷盐税的原因,造成了市场供需的不平衡。从而才存在暴利。而如今食盐贩运朝廷全面开放了盐引,就连街头小贩都能加入贩运行列,这让食盐贩运直接失去了暴利。

当一个行业的不平衡被消除之后,就失去了利润。

如今扬州盐商都被皇帝给一锅端了,其他地区的盐商自然不敢跳出来闹事,只能接受这样的局面。

没过多久,低价盐就从北直隶和山东沿海的晒盐场源源不断的运入沿海及长江流域各省。

食盐价格疯狂下跌,交通便利一些的地区,食盐价格直接下降到了每斤6文,那些交通不便的内陆省份,食盐价格也降到了10文上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皇家财团则在不断的引导舆论,将食盐价格下降归结为查抄了扬州盐商的结果,老百姓自然是无不拍手称快,将过去食盐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都算到扬州盐商头上。

事实是不是如此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朝廷成功甩锅,把屎盆子扣在了扬州盐商的脑袋上,从而获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明各省就舆论大变。不论江南那些上流社会如何抨击朱由校,也无法动摇朱由校的地位。

毕竟此时朱由校手上有军队,还有百姓的支持,那些江南权贵富商没有百姓的支持,手上又没有军队,还能翻了天去不成?

而且随着大批盐商被逮捕,那些盐商的**生活逐渐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各种不堪入目的行为也被曝光,引发了民众对这些盐商的强烈的愤慨和不满。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盐商都那么不堪,但穷奢极欲下的盐商。确实形成了很多癖好。穷奢极欲之下,一般的享受已经无法让他们感觉到快乐,自然会做出许多不堪入目的事情。

是不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由校成功的赢得了舆论。并且又发了一笔横财。

查抄行动持续了一个多月,这才将那些盐商的资产全部统计完毕。

“此次查抄,一共查获现金价值三千六百万元,各种古玩玉器、珠宝上千箱,宅院一百八十三座。商店四百三十而间,田产八百余万亩。”田尔耕将此次查抄所获的单子上呈给了朱由校。

看到这么多的资产,朱由校也是大吃一惊。

难怪这些盐商在明王朝灭亡后,还能花个四五百万两银子给满清皇帝修造一座塔,而且这还是在扬州三屠之后。

满清进入江南期间,随便查抄一个富户就能弄到十几万两银子。大明不是没钱,而是贫富差距太大了。

单子里,这几十户盐商光是丫鬟就有三千多人,加起来是皇宫里宫女的好几倍。仆从更是一大票人,也比宫内太监还要多。

另外还有各种资产。例如船只、工厂、作坊等等。

那些古玩玉器什么的,都得用箱来计,装了上千箱,还有不少是箱子装不下去的大家伙。

简直就是富得流油啊!

“值了!”朱由校一拍桌子,此次查抄显然让他和江南那些权贵富商彻底离心,但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这让朱由校感觉实在太值得了。本身江南那些钱太多的阶级,就是接下来要对付的群体,也没什么好权衡的。

唯一的代价就是盐税降低了,不过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损失。食盐价格下降。将会扩大市场需求,并且改善一下朝廷的形象。

福建那些地区,一斤食盐才一文钱的价格都有利润可图,何况皇家盐业公司还是以每斤5文的价格向外批发食盐。而且福建地区晒盐还会渗漏,必须对盐田进行改造,生产成本比渤海湾晒盐要高。

另外皇家盐业公司按照朱由校的要求,已经研制出了精盐。并且在包装上将直接打出‘皇家御用’的标志,逼格直线上升,一斤盐的价格高达上百文。销售情况却是十分火爆。

毕竟这年头精盐是个稀罕玩意,而且纯度最高,氯化钠含量达到了99。5%以上,这就是卖点啊!加上皇家御用的名头打出去,自然是大受市场欢迎。那些钱多的没地方花的富人,吃穿住行都是要最好的。食盐自然也是如此,尽管实际上普通粗盐纯度虽然没那么高,但口味上并没有太大差距,但逼格却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皇家盐业公司正在不断扩大生产,不仅仅是盐税下降,以及渔业特价盐增加了市场需求量,同时刚刚成立不久的皇家制碱厂也成功的烧制出了纯碱,纯碱接下来将会被供应到染料、造纸等工业活动当中,烧碱所用的原材料就是盐。同时养殖业用盐也将获得特价待遇。

大明的盐业市场规模将会随着制碱、渔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至于盐税方面朱由校并不打算取消,只是将盐税下调。

这年头的盐税就好似后世的燃油税一般,毕竟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就这么高,征收盐税没有所谓的粗暴不粗暴的问题。

这次查抄盐商获得如此之多的财富,对于朝廷来说,简直就是解了燃眉之急。天启四年的财政预算已经显得有些拮据了,主要还税种的不完善,加上全国各地灾害又更加频发。

北直隶的税种倒是比较完善了,但朝廷对其他省份也是有管理责任的,每年还是要投入财政。

如今北方各省的田赋,已经全被用来赈灾,获是投入当地官方运营费用之中,并且还有缺口。

朝廷方面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辽东的基础设施正在重建,尽管拍卖资产获得了资金,但投入压力还是有的。

过去几年朝廷的财政基本上都是靠铸币税和皇家资本的商业收入来维持,天启四年朱由校决定把朝廷财政和皇家资本之间的账算清楚,因此没有挪用皇家资本的资金投入财政。

而在铸币方面,天启四年能制造的白银来源已经开始减少,预计全年下来能有两千万元的银元铸造收入就不错了。铜钱方面的铸币利润倒是在上升,天启四年预计能有将近五百万元的收入,尽管也不少,但挑不起大梁。

突然获得了3600万元的现金,还获得了大量的资产,朱由校还能说啥,只能说这波不亏。

有了这笔收入,大明就能熬过接下来那段最令人绝望的寒冬。(~^~)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