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1章 皇家农业公司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1章 皇家农业公司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大明皇家银行的存款还在持续增加,甚至很多京城之外的富商、权贵们都开始将银子存进大明皇家银行。

特别是那些东林党官员,几乎个个都把银子偷偷存进了大明皇家银行。

每年可是有10%的利率,银子与其放在家里‘生锈’,还不如放到银行吃利息呢!东林党人对皇帝经营大明皇家银行并不看,但就算是把银行吃倒了,大不了用朝廷财政来赔嘛!反正亏不了他们的。操控着朝政的东林党人,自然是不怕皇帝赖账的。

朱由校也清楚他们的心思,现在就看谁手段高明了。

东林党笃定皇帝不会成功,因为不久前朱由校编练腾骧四卫,就让东林党感觉皇帝年少孟浪,做事不经脑子,所以笃定的料定大明皇家银行用不了多久必然败落。

朱由校非常上心银行问题,连续几天微服出宫,到银行进行指导、巡视,不断的完善管理上的漏洞。

杨瑞国把银行管理得十分不错,同时由银行控股的‘皇家农业’公司也正式成立,皇家农业公司的管理制度方面,朱由校与孙承宗、杨瑞国三人一起商议之下拿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出来。

皇家农业公司初始资本300万两,孙承宗出任公司首席ceo,这年头叫首席大掌柜,同时张贴招募告示,在各地招募年轻秀才,以及擅长水利、农事者。

同时朱由校下旨,在京畿招募流民开垦皇庄。一户给地30亩,给牛一头,佃租三成,受灾、伤病可免佃租。

屯垦活动迅速就启动了,孙承宗在京畿地区随便跑了一圈,就圈下了三百多万亩荒地,抛荒现象触目惊心。

地主对土地自然是非常渴望的,然而明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较差,同时北方商业不发达,没有那么多的剩余资本,也没有那么多能够免税的士子,很多士子阶层,也未必会将心思放在开垦荒地上。北方地主一来有时受限于开垦土地需要修缮水利,投资过于巨大而放弃,又或者没有足够的人手进行开垦。

因为皇家开出的条件很好,很多流民看到告示,纷纷跑到当地官府报名。北直隶各州县官员赶忙将这些流民送到京畿,交给皇家农业公司。这些流民在境内就是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吃不饱肚子,被闭上绝路的流民经常搞出治安事件。就算安分守己,有时饿死在路边,看着也让人不舒服,自然如同送瘟神一般送走了。

等这些流民到了京畿,才发现条件和告示中的有些不一样。

给牛一头是贷款,钱是要还的。不过皇帝会给他们口粮,让他们在开垦土地、修缮土地的时候能够吃饱饭。不过受灾、伤病免除佃租倒是真的,而且实在还不起贷款,皇帝也不会把他们逼上绝路。

这些流民,最渴望的就是一个稳定的生活。进入皇庄就能够稳定下来,就算是收了灾,也不用再抛荒了。

这些招募而来的流民,在安置点都吃到了饱饭,身体虚弱的都养了几天,身上有疾病的,现场也都有中医进行免费就诊。有了力气的流民,便被安排去开工了。

河北地区没什么大河流,水利修缮比较简单,并不需要建设太大的工程,也就是疏通一下河道,然后修建塘堰(灌溉用的蓄水池),以及将水引到耕地上的水坡、水渠。

这些水渠多数采用挖沟而成的手段,部分用石块干砌,为了修缮水利,皇家农业公司在京畿地区买下了几个烧砖的民窑,还有几处采石场。皇家军工厂也调出一部分工匠进行军转民,并招募民间工匠,专门生产农具,尽量降低成本。

有了水利设施,土地再用耕牛翻上一遍就可以了,如此便可进行播种。此时秋播时间已经过去,不过小麦还可以进行春播。赶不上春播的,还可以进行夏播,夏播可以种植玉米,此时玉米在北方已经比较普及,只是产量不怎么高。

皇庄开垦一经公布,加入开垦的不仅有流民。很多农民也都加入了其中,这些农民多数都是没有土地的佃农,毕竟人口繁衍下来,自耕农如果多生几个儿子,土地有的被摊薄,有的则干脆没有土地。

这些人口就只能给地主当佃农了,然而佃农也不太好当。北方很多佃农,都是在水利条件不好的土地上耕作,而且佃租普遍超过四成。

皇庄给的条件比那些地主高得多了,不仅给地三十亩,而且会把水利修好。最重要的是,佃租只有三成,而且受灾可以免除佃租。另外大明皇家银行,将会向这些皇庄农户提供无息贷款。不像地主家的佃农,问地主借贷还要被利滚利。

因而皇庄屯垦吸引了许多佃农前来,这些佃农有些身上还有负债,欠着地主不少钱。不过只要进了皇庄,那些地主想要追回借款那就不可能了。朱由校自然不允许让那些地主来扰乱皇庄生产,所以那些来追债的,一律都乱棍打走。

不到半个月,皇庄就吸引了十几万户佃农、流民前来,二三十万人开始在抛荒的土地上辛勤劳动。有男人,也有女人,还有很多小孩,甚至还有不少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些老人和小孩,在工地上也就是随便帮帮忙,做多少都无所谓,但是口粮是少不了他们的。很多老人都是不顾劝阻,硬是要到工地上帮忙。这个时代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受过民间皇城庙教育的,什么修桥修路添阳寿之类的意识比较普及。

朱由校在工地上视察了一圈,干脆把一些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宣讲队’,让这些老人给干活的青壮年进行宣讲,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同时把民间那些具有教化意义的故事进行整理,让老人们给小孩讲故事。

这些故事是古代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教育不够普及,所以地方教化方面,官员、文人都编了不少具有教化意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小孩是最喜欢听故事的,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的时候,就坐在一起讲故事、听故事,因此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些故事,多是讲一些因果报应、弃恶扬善的。

“后生啊!现在修的水利,不仅是别人能用到,你自己也能用到,即使为人也是为己。你现在要是偷懒耍滑,是要亏损福报的呀!”一个老人看到一个年轻人干活不卖力,便上前劝说,年轻人被说得只能讪笑。

现场监工手上并没有什么鞭子,只是进行组织、监督。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还是非常勤快的,干活非常卖力。

他们在修一处蓄水用的塘坝,上千人一个上午就把塘坝修了一半,挖图、挑担来来回回,现场热火朝天。

中午的时候,送饭的车子来了。

一群佃农、流民没想到竟然还有午饭吃,一群人围到车子边,帮忙将大木桶抬了下来,掀开纱布后,里面全是热乎乎的馒头、面饼。

大家高兴极了,领了馒头、面饼,随便找地方一坐,便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对于那些体力消耗很大,又没有什么肉食的青壮来说,他们的饭量非常恐怖,很多年轻人甚至可以吃下两三斤馒头。

主要是蛋白质涉入缺乏,所以要用谷物转换蛋白质,食量自然看着让人感到恐怖。

尽管饭量恐怖,但是工地上的伙食却是管够,毕竟是皇家开垦皇庄,多给点吃食,也能换个好名声。而且惠及的是普通百姓,这点成本没必要去抠。

“当今皇帝真乃圣君啊!”

“是啊!我听说等皇庄开垦出来了,日后要是受灾了,不仅不用交税,皇帝还会对我们进行赈济呢!”

“等水利也修起来了,我们又有了土地,以后日子就好过了。”

一群老百姓吃饭的时候闲聊起来,对朱由校都是一片称颂,同时对未来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有午饭吃确实很让他们意外,过去他们干活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午饭吃的,只能自己带点耐饿的豆沙包去吃。之所以没有午饭吃,主要还是农活比较繁重,回去吃饭的话就耽误了时间。

豆沙包虽然耐饿,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补充体力,一般干到下午,体力就明显跟不上了。长期这么过度劳累,身体就慢慢出问题了,寿命也就受到影响。

皇家农业公司这次组织屯垦却是不同,是有较为严密的管理措施的,有一个专门的食堂,还有人专门负责是送饭、送水。人们中午吃得饱饱的,再找个地方休息消食,下午就接着干活,浑身都有力气。xh118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