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89章 荷兰人来了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89章 荷兰人来了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readx;“启禀皇上,我们第二个季度,一共向外省销售了官盐将近一亿三千万斤,创造产值正390万元。不过外销额已经不怎么上涨了,主要是北方各省差不多已经被北直隶官盐占领,南方则还有苏北官盐,同时私盐也极为猖獗。”

六月底,沈潅将统计上来的数据对朱由校做了一番报告。此时北直隶,重点还是在于创造多少产值,能从外省吸过来多少银子。有了银子,就能保障就业。保障就业就能保障农产品价格,银行贷款就能收回。

“盐业绝非这些利益,爱卿以为当如何整顿?”朱由校问道。

“臣以为,北方地区,应将甘肃等地的池盐纳入皇家盐业公司的经营范围,从而开拓出陕西、甘肃市场,从而彻底将北方盐业垄断。而在南方,则应撤销江淮煮盐,将灶丁安置到其他岗位上去,我们北直隶长芦盐场,只要再开一些盐田,就足大明所有百姓之用。”沈潅说道:“就算北直隶地区的盐田不足以用,山东也是淤泥滩涂众多,盐田根本不缺。”

盐田的产量确实高,轻轻松松就能上一吨,天气好的时候还可能上两吨的产量。以这个年代人们的食盐消费量,三四十万亩盐田就足够几亿人吃的了。要知道西北地区还有池盐,四川还有井盐,江苏也有井盐,只不过没开采罢了。

“而且现在是时候对付扬州盐商了,我们只要取消定额盐引制度,将盐开放出来,谁都能拿到盐引,很快就能够打破扬州盐商对南方各省的盐业的垄断。”沈潅说道,“而且京营现在有九个师,投入几个师到南方抓一抓私盐,并随时准备镇压那些盐商,南方各省盐税只要能收上来,朝廷财政就能大大宽裕了。”

“撤销江淮盐场可以搞。稽查江南私盐,交给江南各地官府去做。”朱由校露出一丝笑意,沈潅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爱卿你想啊!地方官府抓私盐,自然是把那些小喽啰抓了。那些大盐商的官盐因为遭到北直隶盐业的冲击,同等价格下他们未必能占优势。这个时候他们必然会铤而走险,去做私盐生意。嘿嘿!抓住把柄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朱由校一脸阴险的笑容,沈潅瞠目结舌了半天,然后无言以对。

又是养猪啊!

不过扬州盐商那群猪可够肥的。想想就可怕,那是多么庞大的财产啊!尽管把私盐的稽查交给各地官府去做,肯定是乱七八糟的。但若是能将那些扬州盐商查抄了,那完全就是成百上千倍的弄回来。

“另外第二季度,北直隶外销商品达到823万元,其中食盐还是最大宗的商品,其次是钢铁制品、煤炭、玻璃。瓷器和纺织享有外销补贴后,销售也有了明显的增长。以当前的形势发展下去,外销商品还会越来越多,不过还是有很多外销商品在南方卖不动。在北方各省的销量倒是不错。”沈潅继续汇报道。

“大明的生意不好做啊!”朱由校叹了口气,南方的制造业明显要比北方发达,北直隶制造业的商品要想大量外销,很多必须要有外销补贴才行。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想到了做外贸出口。

此时的欧洲人有南美殖民地,那里有大量的银子。欧洲人的制造业明显不如大明,技术比大明落后多了。

显然欧洲人的生意要好做得多,不过要想插手海洋贸易,得先有海军才行,如今大明只有水师。相当于是一支‘海军陆战队’,却没有战舰。看来战舰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不过这样的外销量,加上大明赋税。足以支撑北直隶的经济不崩盘了。”沈潅说道,朱由校点了点头,崩盘显然是不可能。只不过大量的皇庄建设活动,银行要给农户们承担一笔利息,但是把经济拉动起来,这点利息都是小问题。经济繁荣了。税收自然多了。

“人口方面增长形势如何?”朱由校又问道,人口问题还是很关心的。北直隶人口越多,意味着未来经济总量将越高,商品市场也越大。因此北直隶当前1500万人口是远远不能满足朱由校的胃口的,也无法满足当前北直隶的建设活动。

最重要的是,人口多了,粮食就能卖得出价钱,这次皇庄建设可是花未来的钱。皇庄模式下,北直隶的粮食产量是有明显增加的,养活这原先1500万人明显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多出来的粮食要是卖不出去,价格就无法维持当前水平,到时候农民没钱赚,投入皇庄建设的这笔银子,农民就还不起,最后就可能导致经济崩盘。

“人口方面,第二季度再度增加了83万,目前北直隶人口已经打到了1689万人,而且数量还在增长,增长速度也因为北直隶的用工荒而明显加快。”沈潅汇报道。

“人口增长是好事,一定要做好保障工作。我们要让其他省活不下去的百姓,来北直隶都有一口饭吃,就算是伤病的百姓,以及孤寡老人和儿童,来北直隶也要能得到救助,以释放其他省份的人口压力。另外防疫检查以及户籍登记要做好,不要因为人口的流动而爆发瘟疫。”朱由校交代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臣谨记。”

这些人口都是财富,只要组织起来就可以进行生产建设。当前只有北直隶在进行改革,北直隶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之后,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同时还能从南方运粮到北直隶,因此北直隶人口就算增长到四五千万,都是可以养活的。最主要的是,当前从南方运粮变成走海路,粮食运输效率高,损耗也极大的降低了。

这样的政策显然是有极大好处的,其他北方省份活不下去的人口来北直隶谋生,也可以减少其他省份发生动乱的概率,更加释放了地方上的矛盾,可谓是一举多得。

实际的发展方向,倒也如同朱由校计划的那般。因为北直隶的用工荒,大量人口开始向北直隶迁徙。有的是青壮劳动力结伴前来务工,家小还在老家。有的熟悉了北直隶的环境后。则是把全家都接到北直隶生活。当然也有过不下去的,直接拖家带口到了北直隶。

相比商人来说,普通百姓要移民到北直隶,过程还是非常简单的。

通过关口的时候。先会安排这些外省百姓去进行检疫,没有传染病的即可去办理户籍,如果是工籍,则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用出徭役了。刚到北直隶如果吃不起饭。还可以向民政局申请救助,吃饭和保暖还是不成问题的。然后就可以找个工作去上工了,赚到了钱自然也就解决温饱问题了。

这样的安置政策,还是极大的帮助了刚迁移到北直隶的百姓融入环境。

对于外省那些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北直隶谋生的贫民来说,北直隶虽然称不上是天堂,但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普通工人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用出徭役。而且到处都是工地可以去上工赚工钱,这些工钱拿到手,吃饭是肯定不成问题的。时不时的也还能吃上一顿肉。只不过最近北直隶肉价不断上涨,实在是蛋肉方面跟不上经济发展。但北直隶的养殖公司还是成立了不少,到处都是在建的养殖场。皇庄的养猪场,还有农户养鸡,也都是比较多的,最多再过半年,肉价就能恢复正常水平。

最让外省贫民安心的,还是北直隶的保障措施做得越来越到位。

六月底,朱由校乘坐着车架,在锦衣卫和京营的保护下出了京师。前往天津检阅登莱水师。

天津巡抚高邦佐,带着一群官员在天津城外十里进行迎接。

“臣高邦佐,叩见陛下。”高邦佐今年四十多岁,算是官员中的少壮了。此次皇上前来天津,高邦佐自然是很高兴的。此时的天津,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天津工业区,已经出现了不少工厂。

“众爱卿平身。”朱由校微笑着出声道。

“谢陛下。”高邦佐和一群官员站起身,然后将朱由校迎入天津城。沿途朱由校看到。天津城内的百姓,和京城的百姓差不多,脸上的气色看上去好了许多。不像他刚穿越过来那会,满大街都能看到不少面黄肌瘦的身影。

这说明民生改善了不少,这让朱由校心情大好。

接着朱由校又在高邦佐的安排下,在天津城住了下来。第二天,朱由校便穿上便装,带着一群保镖到工业区参观去了。

来到了天津工业区。通往工业区的道路,全是宽敞的砂石路,一辆辆皇家军工厂生产的重型马车在工业区进进出出,往返于大沽码头等地。

进入工业区,能看到很多纺织厂和窑厂,天津工业区主要是集中了纺织和瓷器生产,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涌现出一大批工厂,主要是因为北直隶的市场的繁荣,在关税保护之下,这个人口将近1700万的市场,全都将由北直隶的企业所瓜分。

工业区里非常热闹,不断有原材料运入,又有商品运出。

除了做北直隶的市场,这些商品还有一部分要进行外销,从而带动了大量就业。

朱由校到处逛了一圈,也没进工厂去打扰他们生产,然后便回去了。工业区的发展情况,他还是比较清楚的,毕竟里面很多工厂都是皇家资本与民间商人合资成立的。他只是来看一看,这个时代的景象。

第二天,朱由校正式前往大沽口码头,在一群天津官员的陪同之下,检阅了登莱水师。不久前登莱水师以微弱的代价,歼灭了建奴水师,可见这是一支精锐之师。到现场检阅之后,朱由校看到的全是中国式的战船。

这支水师的装备和京营差不多,全是皇家军工厂制造的。这确确实实是一支海军陆战队,即可在海上与敌人进行接舷战,也可以在陆地上和敌人交战。

尽管没有西方人那种风帆战舰,但这种传统水师还是非常有必要发展的。

在对孙义国等官兵进行了一番封赏之后,朱由校对孙义国说道:“孙爱卿,朕决定扩大水师规模,五千水师还是太少了一些,扩编为两万人吧!你回去登莱,和袁总督拿个方案递到内阁。”

“臣遵旨。”孙义国兴高采烈的跪在地上。

朱由校检阅一遍水师之后,心里对建设海军的事情也有谱了。只要再制造发展出一批炮舰,加上这些‘海军陆战队’,大明就能拥有一支作战方式做多样化,兵种最为齐备的海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七月初,朱由校回到了京师,立即开始谋划炮舰的建造事宜,给袁可立去信商议,一来是商议水师扩编的问题,二来是商议炮舰的制造。

袁可立上奏称,当前水师已经可以应付海上局面,但扩编之后,可以变成一支随时可以支援金州和东江,以及辽东三镇的登陆部队,所以袁可立还是支持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军费。朱由校倒是很干脆的拨了100万元给水师,除了扩编水师士兵外,让袁可立再造一些吨位更大的战船,最好是能上三千料以上的,并且催促袁可立,尽快组建一支可以开到福建的水师部队。

袁可立想的是水师支援辽东战场,朱由校想的却是,水师可以用于海洋权益的扩张。

之所以这么急,主要是因为不久前朱由校收到了一封奏章,荷兰人于五月进犯澎湖,已经将澎湖占领。

再等下去,台湾都要被荷兰人给占了,一旦让荷兰人在台湾修建起堡垒,对付起来可就麻烦多了。

“必须趁荷兰人立足未稳,先把台湾纳入大明行政范围。”朱由校想来想去,很快又给袁可立发了一道圣旨,让袁可立先派以一些水师前往台湾进行考察。

好在朱由校对荷兰人侵占台湾的过程还是记得比较牢的,于是在地图上标注了后世台南市这块区域,让水师先考察该地区哪里适合建筑堡垒。(未完待续。)

ps:第一更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