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82章 宗教对策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82章 宗教对策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readx;钻井队在渤海之滨寻找石油,这显然也只是朱由校碰运气的举动,毕竟很多油井都要打到两三千米以下才有。倒也有一些七八百米的浅井,是当前皇家钻井队能够打到的,所以纯粹就是碰运气。

如果能钻出油井,就可以发展炼油业了。由于朱由校整出了化学教材,炼油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技术高低的问题。但技术从来,都是商业利益所推动的,慢慢发展下去,技术自然就先进了。

这年头的石油,可以用来提炼煤油,可以取代老百姓用于照明的植物油。这年头人们普遍都是用植物油进行照明,例如不能吃的棉籽油之类的。

显然一时半会,要钻出石油是不太可能的。这就是像是抽奖一般的行为,不过就算是钻不到石油,起码也能锤炼钻井技术。

如果对一个技术没有需求,那就得不到发展。而这样的钻井活动,是国家机器所支持的,成本上还是能够承受得起的。钻井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发展,这个钱显然不是白花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此时皇家钻井队的钻井技术,与之前的技术相比来说,还是有明显进步的。钻井工具方面,人工制造的钢铁机械明显增加。四川地区的顿钻技术因为就地取材就足以满足需求,所以发展速度比较慢。

此时皇家钻井队对钻探深度有了更高大的需求,而且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钻井技术顿时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这种技术的进步,在钻探技术的本质上是没有做出什么改变的,只是工具有了改进,可以钻得更深了。

皇家钻井队在渤海弯钻出的第一口井,很快就突破了一千米,达到了一千一百余米,只是让人失望的是,根本就没出油。甚至是油砂都没见到半点。

“不要紧,换个地方继续钻。”带队的队长并不气馁,反正皇上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找油。资金不用他考虑。

历史上,美国人开发油田,都是商人投资钻井。有时候,一个油井钻不出油来,很可能就要破产。而钻到石油的。则可能一夜暴富。而此时大明钻探石油却是国家机器支撑,失败并不能阻止继续钻探的行动。

……

剿灭闻香教造反运动后,后续的追责也在进行,地方官员弃城而逃的,一律抄家问罪。抓获的徐鸿儒以及一群闻香教骨干,该问斩的问斩,该劳改的劳改。魏七因为擒获徐鸿儒有功,特许赦免。然而跟着投降的那些闻香教骨干,则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将面临劳改的下场。

不过闻香教并未被彻底消灭,闻香教的创立者叫王霖,此前被朝廷下狱而死,而王氏宗族依旧是闻香教的高层掌控者。只是这次造反,徐鸿儒被官府提前发现,不得不提前起事。而王氏宗族依旧还在逍遥法外。

历史上,王氏宗族在满清入关后,抱了满清大腿,投靠满清后受到封赏,成为了合法宗教。后来参与到政治事件,才被满清打压。

如何对付这些邪教,却是让朱由校头疼的问题。

朱由校很快召见了武当山正一教掌教张显庸觐见,询问了一番之后。对当前道教略显失望。

此时的道教,看起来是比较鼎盛的,到处都是道教的庙宇。毕竟道教作为官方宗教,特别是武当张天师一脉的正一教,更是备受皇家荣光,正一教的庙宇也几乎就是皇家的私人庙宇。

但是优渥的待遇。却让正一教走向了‘堕落’,被混入了很多市井狡诈之徒。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时的道教,已经完全失去了宗教的极端性,反倒不像是宗教,而像是研究道家学术的机构。

宗教一旦失去极端性,就会走向衰弱。往往越流行的宗教,特别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的邪教,极端性越强。

明代的道教,在传教上也是做了一定努力的。那就是把道家的内丹术进行了世俗化,使得普通信徒也能通过修炼‘简化版’的内丹术,对身体进行一定的调养。实际上,这也是道家的东西,和宗教关系不大。

而且简化版的内丹术,往往被邪教所采用。例如刚闹了一波的闻香教,就照搬了道教的‘简化版’内丹术。后世的某轮子,号称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病,实际上也只是照搬了道教在世俗界所普及的内丹术罢了。

官方宣传自然就是一概否定,假的,不可能向民众解释什么内丹术。但是轮子被打压下去后那么多年了,还是有很多曾经接触过这个邪教的人对此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人确实亲眼看见过,一些人修炼内丹术后病情转好,只不过他们不明白什么叫内丹术,更不知道这东西并不是轮子的东西,而是道教在明代时期普及的玩意。

道教在明代期间,已经比较彻底的向学术方向靠拢,也不怎么用宗教能量场进行传教了。已经变成了官方养的‘吉祥物’。

不过正一教这个吉祥物,倒是挺长久的。张天师一脉,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享有到官方的道家协会的副会长编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此时正一教掌教张显庸,是第六十五代传人。

这种世袭的铁饭碗,显然是堕落的根源。相比之下,没有官方铁饭碗的全真教,倒是比正一教要有建树得多。但是全真教同样也是向学术方向靠拢,传教能力比佛教差多了。

这种没有极端性的宗教,当成吉祥物是没问题的,但要用来治理阴神,显然效果不大。

中国自古以来便称之为‘王道乐土’,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那是因为中国不似化外蛮夷之地,对这些超自然力量没有管理。上古时期的华夏部落,本身就是道家的修行文明。只是有一部分不愿意修行了,所以日子过不下去了。大同社会进而结束,分裂成了修行界和世俗界。

上古华夏的精英,几乎都留在了修行界。世俗界刚分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字,生产力也很低。加上又要享乐,就变成了奴隶社会。后来发展了文字和生产力,才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在秦代以前,修行界和世俗界官方还是有所往来的。修行界甚至还会对世俗界展开干预,后来干脆就放任自流了,双方老死不相往来。

本来就算是这样,修行界成立的‘天庭’,对世俗阴神、修行者还是有管理的。那些阴神在天庭的管理下,保持着和谐的秩序。只是后来世俗界的道教在被官方收编后,道教在世俗界官方的支持下,与天庭展开业务竞争,修行界干脆把天庭在世俗界的业务给撤了,一股脑丢给了世俗官方。

天庭还存在的时候,世俗界阴神都是天庭册封。天庭撤销世俗界业务后,阴神变成了由享有官方编制的道教进行册封,唐宋期间皆是如此。

明代期间,朝廷依旧在册封地方阴神。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官员上任须知中。官员上任后也要拜访当地灵验的庙宇,进行‘春祭’等祭祀活动,希望阴神不要因为没有交保护费而扰乱正常气候。

只是这种对阴神的管理,除了册封之外,显然也还有惩罚措施,来惩处那些在地上放作乱的牛鬼蛇神。可惜的是,道教后面不争气了,在铁饭碗制度下堕落**了。以至于此时朱由校对在华北地区兴风作浪的牛鬼蛇神没啥办法。

说白了,中国的宗教,自上古以来。便不是走极端路线。采取的是‘分封制’,地方上阴神一个个划地盘、建庙宇。不似西方人那样,采取‘一元论’的宗教的信力垄断制度。

人拜多了,就把一大群阴神拜出来了。如果没那么多人去拜。阴神没办法获得香火信力,自然而然就会消散。所以说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并不是说你不信这东西就没有,而是要大家都不信,这东西才没有。

当人们都不信阴神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信了。信的人就能尝到甜头,于是聪明人纷纷开始与阴神做交易,为阴神做宣传队员,吸引更多的人去烧香。一些法力比较低下的小鬼,因为不能在人前显圣,又饿疯了,就会选择和富商交易。就是普通人玩个笔仙游戏,都有小鬼响应道场。只是那些玩笔仙游戏的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个道理,后世新闻就有报道,一群学生学着电影玩笔仙游戏,结果被吓得集体住院,事后砖家辟谣称,这群学生是集体癔症了。

显然电影只教会了他们如何请神,却没教他们如何送神。人家阴神想,奶奶的,大老远跑过来给你们解答问题,你们连拜一拜的意思都没有,放我鸽子么?于是愤然惩戒!

华人在东南亚能混得比土着好,除了更勤快外,文化显然也是重要因素。而海外华人,出国前接触最多的就是城隍庙文化了,懂得如何与阴神做交易,东南亚的华人寺庙几乎遍地都是。毕竟一群华人在海外无依无靠,大家选个阴神来供奉一下,保保平安也好。

南方地区的阴神,还是能广泛起到守护一方的功能的。只要不做亏心事,在阴神的地盘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敢害人。而很多犯下影响极为恶劣的罪行的罪犯,往往会因为各种巧合而被抓,很多也是阴神出手惩戒的结果。

毕竟地盘上的百姓,多多少少和他们都有些香火情,就算不给你实现愿望,平时碰上危险的时候,阴神也很可能会帮上一把。

二十一世纪因为城镇化的原因,农村庙宇逐渐香火没落,很多阴神开始向城市发展信力市场,通常就是找一个代言人作为与信徒沟通的桥梁,给人提供算命、占卜、治病等业务,然后获得香火信力,而代言人则获得金钱,双方各取所需。要说是骗人,其中确实是有骗子的,但是能请到庙宇内的阴神,则不太可能骗人。庙宇内的阴神,素质还是比外面的孤魂野鬼要强的。

那些请神的人,只要能请到法力不错的阴神,混个几年买个房子是非常轻松的。这也导致后世很多人看请神赚钱,纷纷跑去学请神。有些人没有那个天赋要硬上,请到的不是阴神。而是乱七八糟的小鬼,结果被搞得疯疯癫癫的。有些请到的却是小鬼,法力太低,没什么卵用。只能靠忽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和神做交易,自古有之。这也是后来西方人一直很诟病中国人的地方,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拜神的态度不端正。实际上这是西方人蠢,还没有走出被宗教忽悠的层次。

反过来说。难道对方是神就要冲上去跪舔吗?中国有道家文化的底蕴,非常清楚这些神神鬼鬼的本质,没有什么神秘感,自然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仰。

中国人什么都信,但实际上什么都不信,拜神确实是在和神做交易。中国人唯一信的,估计就是信祖宗了。

朱由校此时面临的问题,就是拿这些阴神没太大办法。全面禁止的话,显然太过极端。阴神制度,对地方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此时南方的阴神秩序。显然是非常不错的。

“皇上,对付阴神倒也简单,只需来个釜底抽薪,拆了作乱阴神的庙宇就行了。”内阁首辅沈潅得知皇帝忧虑后,眼睛一转,便想到了办法。

“这个办法靠谱吗?”朱由校问道。

“不是完全靠谱,但还是比较靠谱。”沈潅回答道,“拆的了一时,防不住他们另起炉找。但是庙被拆了,香火上就会有所损失。这点朝廷还是能拿捏得住的。若是皇上这般,对地方行政进行深入改革,由粗放管理变为精密管理,大可对庙宇规格进行管制。那些配合地方政府治理地方的阴神。允许他们建更大的庙宇,那些拖后腿的就拆了他们的庙宇,或者禁止他们盖更大的庙宇。”

“庙大庙小,百姓不都是一样拜吗?”

“话虽如此,庙宇对阴神来说却是个门面,庙越大。就能引更多的香客。”沈潅说道,“普通百姓到了像样的庙里,通常都是抱着保平安的心态,不管有神没神,都会拜一拜。而路边小庙,通常不会怎么去关顾。所以庙宇的大小,就如同大街上的商铺的门面一般,上档次的自然客人多,不上档次的,人们不屑一顾。”

“此次山东闻香教作乱,陛下可以下旨禁止百姓祭拜那个什么无生老母。同时可以对山东地方名声不错的阴神广为册封,得了朝廷册封,起码和朝廷也有了点情面。”沈潅的建议,完全是从统治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与历朝历代一样,将阴神绑在同一辆利益战车上,来维护地方统治的稳定。

想了想,沈潅继续说道:“此次闻香教作乱,传教人员是其中关键,朝廷还可以对传教进行严密控制。一旦发现这种不正常的传播速度,可以马上进行镇压。则可以把动乱扼杀在源头。”

“哈哈!爱卿此法甚妙,就按这个方案办,内阁立即拿个方案出来。”朱由校瞬间不纠结这个问题了,接下来也交给内阁去办就好了,这个问题不需要他再继续头疼。

“臣遵旨。”沈潅领旨道。他提出的方案,实际上就是历朝历代都在实施的罢了。对传教的管理,大明也是一直在搞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明,是禁止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对外部输入的宗教进行打压。同时内部出现的邪教,也是有防范措施的。此前创建闻香教的王霖就被朝廷下狱。

在朱由校心里,实际上有更好的方案,那就是开民智。让民众彻底明白,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不就得了,何必对这些信息进行垄断?

后世官方就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垄断,主要原因要得追溯到孙大炮煽动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就是一群思想还不成熟,随便喝了点洋墨水的学生,被孙大炮那帮革命党煽动起来污蔑传统文化的闹剧。

中国又是道家文化为基础的,真正有本事的都懒得和那群头脑发热的学生争论。后来蒋光头坐了28年江山,五四运动就成为了一面代表正统的旗帜,那个年代,孙大炮在那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群体中,就是圣人一般的存在,以至于后来,也只能继续扛起这个旗帜,自此中国开始全盘西化。西方人搞无神论,中国也搞无神论,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国情,越是简单粗暴,执行起来也越容易。

殊不知,西方人搞无神论,那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要从宗教手上夺取权力的产物。正当西方资本家为如何推翻宗教权威的时候,达尔文写了一本《进化论》,于是如获至宝,立即奉为真理。达尔文晚年,却承认这是年轻时思想不成熟的作品。

相比之下,小日本倒是看得比较透彻,二战期间一直不承认进化论。不过小日本也走火入魔,搞出了一套天皇是天照大神化身的体系。

说白了,世界各地的宗教,都是与统治利益进行挂钩的。只看统治者蠢不蠢了,蠢的被宗教玩弄,聪明的则玩弄宗教。

只要百姓了解宗教、阴神的本质,到时候拜还是不拜,那就是他们的自由。但是阴神要作乱,就无人响应了。神棍想要骗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至于道教,既然已经不极端了,维持这样的状态也挺好。平时搞搞学术,向道家方向靠拢,也没什么不好的。朝廷也不差那点钱,继续当吉祥物养着吧!(未完待续。)

ps:第二更到!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