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74章 白莲教造反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74章 白莲教造反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readx;此时的东厂和锦衣卫,对于那些官员和商人来说,简直就是催命符。随着朱由校的下令,厂卫再度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抓获活动。

这次抓获行动,让那些参与到私盐生意的商人、权贵们几乎毫无准备。

几乎是一夜之家,锦衣卫和东厂,一共抓捕了三十多个大小商人,二十多名权贵。长期在长芦盐场周边从事私盐活动的商人权贵,几乎被一网打尽。

抓捕的同时,宅子、产业都被稀疏查封,简直是大难临头。所有被抓获的商人和权贵,全都面如死灰,被东厂和锦衣卫抓紧劳改局一顿严刑拷打,纷纷招供认罪。

对于此次严打私盐,《大明日报》没有任何的报道,主要是不想太过惊动其他省份的私盐利益团伙。

此时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皇帝在北直隶怎么搞,但皇帝不越界,其他省份的商人也就继续观望。

舆论上的抨击自然是有的,北直隶盐商全军覆没,私盐商人和权贵被悉数抓捕和查抄,很快就传到了江南地区。江南地区对朱由校的抨击活动,再次形成了一个热潮。

皇帝贪得无厌、与民争利。还有什么大肆挥霍,穷奢极欲。各种传言,各种版本,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

与之相反,北直隶地区的风评就完全不同了。

经过一番建设工程的开工,大笔银子砸下。以及朱由校完善北直隶的各种社会基本保障, 加上反腐行动,让北直隶的百姓对朱由校产生了热烈的拥戴。同时北直隶也有大批厂卫的市井‘水军’,这些市井水军,平日里都在有意无意的宣传皇帝的各种英明神武,并驳斥各种市井谣言。

南北的对立,是明末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和南方士族、财阀形成高度自治有关,双方因为发展的不均衡,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需求。但是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差不多都是水深火热。只是说南方百姓,饿不死罢了。但同样也是富者阡陌连绵,贫者无立锥之地。

相比之下,南方的贫富差距更加恐怖。北方因为商业资本没有南方那么发达。普通百姓反倒是还有一定的立锥之地。

整个大明的老百姓,都等着朱由校去拯救。

这次查抄了不少通州商人,以及天津商人,也对北直隶的商人产生了极为严重的震慑,一时间有点人心惶惶。

北直隶的商人。发现他们好像根本没有‘人权’,皇帝想抓就抓,毫无安全感。一些北直隶商人在这次抓捕行动过后,纷纷向南迁徙,从此不在北直隶定居。

田尔耕很快把这个现象报告给了朱由校。

“通州商会,还有天津商会,此次抓捕过后,剩下的商人去之大半,有的举家前往扬州,有的举家前往南直隶。还到处宣扬。再不走早晚要掉脑袋。”田尔耕报告道。

“他们爱走就走吧!地球又不是离了他们就不转了。”朱由校毫不在意的说道,田尔耕迟疑道:“但是这些商人迁移之后,带走了很多银子。”

“这倒是个问题。”朱由校不由思考起来,这种现象相当于是财富外流。如果说一个国家的财富,就如同一个装满水的水桶。一旦商人大量抽逃资本,就相当于财富外流,水桶漏水了。

这些抽逃的商人,就是那种没有国界的商人,是永远都靠不住的。

田尔耕虽然不太明白具体理论,但也有略微的意识。

“既然他们要抽逃。那他们就别想再染指北直隶市场,马上把他们淘汰出局。”朱由校当即决定道。

很快朱由校就行动了起来,又颁布了几条政令,对税务局的税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这次改革。就是划分本省企业,与外省企业,从而在税收上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是拉高外省企业在北直隶的税率,拉高15到30个百分点。本省企业,则享有更优惠的税率,但同时又出台了各种资本抽逃清算政策。

就如同后世的美国佬那样。资本要想从美国抽逃,先清算一遍。要想走可以,先让你脱层皮。

北直隶的清算政策,则没有定得像美国佬那么严格,但资金抽逃出去,也要被收取20%的税率。

这样的清算,必须配合银行。

因为银子在银行,人家抽逃资金的时候才能捏得住。但当前没有纸币,银行还是捏不住的。

反正政策先出台了,金圆券、银圆券之类的东西,可以后面再搞。

这个政策很快就出台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暂时来说,意义并不是太大的政策。但是规定了,北直隶本省企业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户籍,二是是否在北直隶定居。

那些举家迁徙出去的商人,不少也是注册了企业的。这些企业,很快就被打上了‘外企’的标签,被征收更高的税率,竞争力上马上逊色北直隶本省企业一大截。

与此同时,民政局也对籍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所有外省商人要想在北直隶成立企业,必须缴纳2000块银元办理北直隶‘暂住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北直隶市场逐渐繁荣,有商人外迁,却有更多的商人削减了脑子要挤进来。2000块银元,类似后世100万元的农产品购买力。

北直隶,正式成为国中之国。

暂住证对商人来说,就是进入北直隶掘金的‘入场券’,但仅仅只是一个入场券。类似于美国佬后世的绿卡制度,其他国家的商人要到美国去经商,先交个几百万美元再说,还要创造出多少就业岗位。

民政局为此成立了一个‘移民办’,专门对籍贯申请进行审核。移民北直隶需要门槛,只是针对商人。

申请北直隶籍贯的大明百姓,只要不是经商的,都可以免费通过。这些普通群体,如果要经商的话。经营资产不超过1000元,享有相同税率。但要想把生意做大,超过1000元,税务局就会把这些人的企业划入外企进行收税,同时追缴2000元的‘入场费’。如果取得籍贯已经超过5年,则不再需要缴纳这2000元。如今在北直隶经商都要进行登记、注册,民政局的档案放在那,想蒙混过关几乎是没门。

但是这些外省企业。要想享受本省企业一样的税率,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和皇家资本合资了,成为皇家财团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才能享有本省企业的优惠税率。

相当于外部资本想要进入北直隶经商,就只能交更高的税。除非是融入皇家财团,成为红顶商人。

如果南方商人大规模涌入北直隶经商,资本实在太过恐怖,皇家财团此时正处于孵化阶段,这样的孵化过程不仅仅是皇家资本在发展,那些受皇家资本扶持、合股的民资商人,与皇家资本构成了皇家财团。

一个资本财团的孵化期,是最为脆弱的阶段,必须有国家机器提供保护伞。

这个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用来清算那些抽逃的商人。一方面又是防止北直隶市场遭到外来资本的冲击。

如今的皇家财团,已经是初步编织出来了。但北直隶这一个省的地盘,却还没有彻底消化,还处于一个囫囵圈下的阶段。

皇家财团暂时还在孵化期,消化能力还不强,要想将整个北直隶消化掉,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当财团将地盘消化完全之后,就会产生向外扩张的**。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财团的扩张,往往伴随着战争。

北直隶之外,地盘还很大。同样是大明的地盘,财团扩张起来就比较容易,起码在北方扩张的时候,一般不会发生战争。因为北方的资本力量并不够强大。

财富的集中,将导致技术的进步。很多人以为西方人的科技发展,是什么遵循科学发展观而导致的,实际上完全是扯淡的玩意。西方人的科技,无非就就是技术的进步,让财团进一步垄断财富。从而又推动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只不过,技术和财团发展的关系并非是完全捆绑的。当一个先进技术研发出来的时候,如果更低级的技术所制造的产品还能卖,那么财团一般不会把先进技术拿出来。而是会等市场上出现竞争的时候,再推出新产品。

所以后世实际上有非常多现金技术,但还都处于封锁状态。

大明一旦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财团,技术发展和对外扩张,都将变得自然而然。同样的,朱由校正在制造一个资本大怪兽。

这个大怪兽一旦成长起来,南方那些财阀绝对就是战五渣。

支撑皇家资本孵化的进出口关税,也在这次缉私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军队介入的情况下,这次缉私也抓获了大批走私贩。

高昂的成本,同样也让走私贩们心中发寒。

但是进出口走私却比私盐走私要更加难以控制,因为食盐的价格一路降到了20文,已经不存在暴利了。但是进口关税中的奢侈品关税却是极高的,以至于走私奢侈品到北直隶产生了巨大的暴利空间。

这样的暴利空间,足以让人铤而走险。但走私规模稍微一大都需要马仔,高额的举报奖励,也基本上遏制了北直隶关税走私的现象。

所有商品的进出口,都是先报关交税,然后再通过。关税收入,顿时提高了一大截。

进出口关税基本上就是出口关税较低,进口关税较高。其中粮食、棉花则是出口关税高,进口关税不高。

经过一番缉私活动,关税全年收入最少提高了150万元左右,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三个工业区的建成,各种制造业的兴起,关税收入还会增加。食盐销售方面,则增加了200万元左右的收入。漕运的过路费,全年大概也能增加五六十万元。

最让朱由校惊喜的是,查抄的那些涉及私盐的商人、权贵之后,竟然查抄了将近600万元的资产。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朱由校又弄到了将近1000万元的收入,这笔钱显然又可以增加到今年的预算开支当中。

这又是一笔横财啊!

命理有云:偏财乃是众人之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种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财富再分配’的环节,有些人拿到横财,很可能只是‘财富再分配’的一个‘传递桥梁’,让钱流动在能留得住横财的人手中,所以说有些钱是会烫手的,不花出去的话,打破门了也要让你破了。所以这种财富,用起来通常会出现十块钱当成一块钱花的现象,一掷千金、挥金如土,不似正财的精打细算。

这样的现象很快就验证在了朱由校身上,这边银子还没捂热,那边山东突然闹起了白莲教造反。

此时,正是天启二年五月。

没有任何征兆一般,白莲教就造反了。山东地方官府八百里加急,将奏章送到了京城。

有个叫徐鸿儒的神棍,自号中兴福烈帝,称大成兴胜元年,用红巾为帜,攻占郓城,一时间曹、濮震动。

奏章送入内阁,当场就以最快速度送到了朱由校面前,朱由校见形势紧急,连忙传召内阁首辅沈潅和兵部尚书孙传庭到养心殿召开御前会议。

“闻香教?这是什么玩意?”朱由校一头雾水的对沈潅和孙传庭问道。

“陛下,这所谓闻香教,就是以前的白莲教余孽,只是换个名字出来而已。”沈潅直接指出,闻香教只是白莲教余孽的‘马甲’。

“白莲教?”朱由校有些吃惊,问道:“这种骗人的东西,为何屡禁不止?老百姓为什么会上当呢?”

“陛下,这种邪教,擅长收集香火信力,从而用这些信力施展一些障眼法,或者给人治治病。市井百姓不明其理,无法理解这种东西,自然也就上当受骗了。”沈潅对朱由校解释道。

孙传庭这时接着说道:“一些百姓一开始不信,可是现场看了之后,也就信了。这种东西是信的人越多,传播得越快。”

儒家对这种信力产生的能量场是很熟悉的,所以中国皇帝自古以来,都不会被这种东西忽悠。

也就是慈禧老妖婆被义和团忽悠了。清末义和团,实际上也是白莲教的马甲。八国联军侵华,也可以算是一场宗教战争。清末因为基督教的入侵,侵占了这些白莲教的固有‘信力市场’,进而才爆发了义和团暴力杀害传教士的活动。

“香火信力?真有这东西不成?”朱由校惊讶的问道,同时脑海中想到了后世某位扒了影政商三界裤子的王大师。

沈潅和孙传庭皆是点头,显然作为皇帝,在这样的高度上,能了解到的东西,已经超出了穿越前官方宣传的层次。

“那怎么办?如何遏制?”朱由校问道。

“白莲教虽擅长收集信力发展信徒,但军队主杀伐,那些法术在军队面前毫无用处,只需大军一到,虽未刀枪不入,皆是浮云,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孙传庭说道,“皇上只需趁势态还未扩大之际,立即派遣军队开赴山东镇压,白莲教顷刻即散。”

朱由校无奈的抚了抚额头,这大军一出动,显然又得花钱如流水了。刚有了点银子,山东就闹白莲教,还能不能安生一点了啊!(未完待续。)

...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