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64章 死灰复燃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64章 死灰复燃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又是一天的早朝,朱由校自从沈潅担任了内阁首辅之后,上朝变得勤快了不少,每过七天便会上一次早朝。

“臣有事起奏。”御史周起元出列,众人不由侧目。这家伙算是东林党‘余孽’,朝中还有不少东林党没有被清洗,不过多是一些小喽啰,这段时间这些东林党正夹着尾巴做人呢!没想到今天一早朝就跳出来了。

“准奏。”朱由校挥手道。

“臣弹劾登莱总督袁可立,其督运漕粮期间,中途溺死兵丁十三人。还请陛下追责袁可立,并罢海运,免得再度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周起元一副痛心疾首的扬声道,“人人皆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溺死十三名兵丁,让我朝廷如何向他们的父母交代?”

“咳咳!爱卿仁慈可嘉。只是这海运,发生海难也是正常。”朱由校咳嗽了一声,语气平静的说道,然后对下面的文武百官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周起元所言有理,海上风浪莫测,一旦发生海难,朝廷漕飘没不说,还有人员损失,实在风险太大。”

“臣附议,此次海难虽然只造成了十三人遇难,但若是下次碰上个大风浪,飘没更多又如之奈何?”

一群东林党这个时候都跳了出来,朱由校心里有些吃惊,没想到朝中的东林党这么快就死灰复燃,恢复了组织策划能力。原以为,叶向高这些家伙撸下去之后,他们群龙无首能消停个几年的。显然这样的预估是严重错误的,这些东林党人没有了带头大哥,自然会有新的带头大哥。

朱由校把漕粮河运砍了一半的份额。这显然是动摇到了一些商人的利益。过去这些商人可以通过这些漕船,夹带他们的货物。相当于是用朝廷组织的船只,运他们的商品。这下砍了一半之后。马上就让运输成本变得高了起来。

朱由校连忙看向沈潅,沈潅这时候也十分配合的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海运漕粮大有可为,此次虽说中途发生了一些海难,溺死兵丁十三人,但是此次漕运却并未劳民伤财。而且此次事故,是因海船过小,才经不起海上的风浪。若是朝廷采用大船运粮,则会安全许多。”

“臣附议。”

“臣附议。”

朱由校收编的那群齐楚浙宣党马仔这个时候也都跟着站了出来。纷纷赞同沈潅的言论。

“所谓劳民伤财,不过是危言耸听。我朝这么多年下来,数次开海运运粮,最终都是撤销,可见海运害大于利。”周起元就像是搅屎棍,依旧坚持不懈的胡搅蛮缠。

“启禀皇上,万物阴阳共生,有利益有害,实属正常,只在于取舍之道。海运之利。显而易见。河运漕粮自江苏运往京畿,途中损耗漕粮将近三成,每年朝廷要损耗漕粮120万石。可若走海运。此次袁总督组织海运,途中仅飘没800石漕粮,其余无一损耗。若以市价算之,一石粮食一元八角,此次海运便为朝廷省下财政200万元有奇。”王绍徽跳了出来,先是搬出一番数据,然后对周起元攻讦道:“敢问,尔等是何居心?要让朝廷每年损失200万元的财政?”

“启禀皇上,据臣所知。漕运之以损耗高,乃是过于劳民伤财。漕丁无奈之下,只得盗卖漕粮。商人再趁机夹带私货。以至运河漕运混乱,一片乌烟瘴气。此番开海运,必是损害了那些奸商之利。”

“臣弹劾御史周起元,勾结奸商,置朝廷利益于不顾。”

“臣弹劾于是周起元,巧言令色、意图蒙蔽圣上,犯欺君之罪。请皇上将此小人其下狱问罪。”

一群马仔纷纷跳了出来,如同一条条恶狗。一个个屎盆子扣在了头上,周起元整个脸都黑了。

这个时候只要朱由校顺水推舟,马上可以把周起元打入狱中。

“既然诸位爱卿都以为海运有利,此事无须再议。周起元无端攻讦地方大员,罚俸三月,以儆效尤。”朱由校不温不火的进行了处理,周起元喏喏的退了下去。刚才纷纷往周起元脑袋上扣屎盆子的官员,顿时都有些纳闷。

这不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嘛?为毛皇帝不下手呢?

朱由校自然不会胡乱下手,朝中东林党大佬都撸完了,这些东林党小喽啰有什么好痛打的。

要是朝中东林党完全没了,那党争就过头了。毕竟东林党还是有一些人才可以用的,诸如徐光启这些官员,都是能用的。

所以此次朱由校高举反腐牌专门打击东林党,尽管让人挑不出毛病,但已经很针对了。若是继续针对下去,那就做过头了。

周起元这样的小喽啰,留着也好。反正翻不了天,留着也能给那些齐楚浙宣党马仔一些压力,免得这些家伙得意忘形,开始挖皇帝的墙角。

显然每天早朝,大多的玩意,都是政治攻讦,今天的早朝也以攻讦成为开场。接下来倒是开始议论起正事了,沈潅向朱由校禀报了一番驿站改革的成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几个月下来,内阁对驿站的改革一直在持续。从中央派遣了专员下基层监督,加上驿卒待遇的提高,还有惩罚措施的出台。全国几千个驿站的乱象迅速得到了改善,首先是‘快递’锐减。

除了官府的奏章,厂卫的情报,以及皇家资本的商品情报传递,民间商人被迅速排除在xx里加急业务之外。

同时规范了长途客运业务,并正式推出了寄件业务。此时推出的寄件业务,相当于后世的普通寄件,并非是快递级别。

“改革完成后仅一月有余,全国驿站收入就已超过支出,并盈余1万2000元。”沈潅汇报道。

“做得不错,但不能松懈。”朱由校满意得点了点头,驿站改革能这么快取得成效,却是让人感到满意。而驿站的盈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驿站系统在大明独此一份,而大明又是一个商品经济泛滥的大环境,这么好的资源无法产生盈利,简直说不过去。

“是,皇上。”

“对了,红薯推广执行得如何?”朱由校对沈潅问道。

“各省已经下发试种补贴,每亩补贴100文,一共推广种植200万亩,一共支出40万元。”沈潅汇报道。

“好,内阁要派人去地方核实。”朱由校花了40万元做红薯推广,补贴款能有多少到农民手上?谁也不知道,贪污是肯定免不了的。

但是贪污也无所谓,正好借题发挥,摘了他们的乌纱帽,不过这显然是不能明说的,朝堂上人多嘴杂,一说要严惩,下面的老虎、苍蝇很快就会收到消息。只说要核查,下面未必会当回事,以为可以糊弄了事。

但是红薯推广的面积,以及补贴款都写明了的,要核查还不容易?顶多多跑点腿,在红薯采收之前把数据核实出来就行了。

这次推广,基本上全国除了福建等红薯已经比较普及的省份外,其他省份每个州县都摊牌了推广指标。

全国所有州县,都将种上一点红薯。尽管200万亩看起来很多,然而分到各州县,也就是还不到一千亩的数量。

为了防止推广过程中,老百姓不理解而引发民变。因此实施试种补贴,同时官府不得强制要求农户种植红薯面积超过半亩。农户自发要多种也行,但不算入验收。内阁还给各州县的主政官员下发了种植红薯的插画农书,农书没有些得太繁琐,只有十几页而已,交代了一下种植的概要技术,免得下面的官员看得头昏脑热。

如此遍地开花之下,相信明年全国各地就有农民自发种植红薯了。而每个农户种植面积超过半亩不计入考评,则避免了地方官员粗暴推广下酿成民变。官府要是进行粗暴推广,也不会要求农户种植红薯超过半亩的面积,农户就算不愿意,加上多多少少,都会拿到一点试种补贴,也不会揭竿而起。

此时已经是四月份了,全国各省州县官员陆续上报达标,接下来就是验收的环节了。显然这次朝廷验收,除了要验收亩数外,还要查验补贴款是否发放到了农户手上。

在朱由校和沈潅的问答之中,早朝就结束了。东林党几乎插不上嘴,沈潅显然已经彻底成为了他们眼中的‘蔡京’。

早朝结束后,朱由校便起驾出宫,前往劳改局。

劳改局里还有一群东林党大佬呢!是时候去看看他们了。皇帝车驾从街上行驶而过,路边的百姓见了,纷纷跪拜了下来。也有不跪的,但无人责问。那些跪下叩拜的百姓,都是自发性的。

大部分百姓看到皇帝的车架,都跪下大呼万岁。

经过一番宣传,以及一番实际的利益下去,北直隶的老百姓都对朱由校高歌唱诵,名声好得不行。

‘论收买民心’,显然朱由校已经逐渐变成了‘专家级’。(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