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04章 驿站隐患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04章 驿站隐患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大明日报》发行后,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第二天印刷的八万多份报纸销售一空,已经成功制造出了一股舆论。

第三天报纸销量则变成了十万份,并且在这个数值上稳定了下来。

京城两百多万人口,卖出十万份报纸,简直就是极为不可思议的。可是这个年代因为没有其他像样的报纸存在,加上文化分子对这些信息有较强的求知欲,以及这是皇帝办的报纸,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同时还出现了二道贩,把《大明日报》在京城发行的报纸,运到天津等地销售,价钱马上翻倍,可是依旧销量很好。

不过《大明日报》在北方各省的发行很快就解决了,主要是朱由校提前进行了布置,在北方各省设立了大量印刷厂,几乎每个府都有一个印刷厂。报纸在京师确定内容后,立即用驿站快马送往各个印刷厂进行排版、印刷。然后以这些印刷厂为辐射,向该府个城镇进行报纸发行。

南方则在南直隶、苏州、杭州等发达的城市各设立一个印刷厂,远比北方要密集,因为南方城市人口更多,而且文化普及率也比北方高,办报条件远比北方要好。

为了《大明日报》能普及到全国,朱由校直接砸了三十多万两进去,就是用来建设各个印刷厂,以及发行渠道。

发行渠道倒是简单,印刷厂也简单,最大的问题还是印刷成本,或者说是纸张的成本。

好在皇家银行与民资合股的造纸厂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建厂,为了能获得廉价的纸张供应,皇家银行将全国市场划分成了八份,分别确定下了八家合资造纸厂,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税务局将随后跟进,对这八家造纸厂进行保驾护航,通过税收打压竞争对手。

在报纸所用的纸张上,则采取了降低纸张质量的方式,只要能让人看得清上面写的字,并且不容易被弄烂,纸张粗糙一些没有任何问题。

印刷成本下降,发行成本也不高,报纸毕竟是比较轻便的东西,运输上比较容易。而且并不需要长途贩运,北方每个府都有印刷厂,只在该府地界之内发行,运输成本并不高。

在这一番布局下来,《大明日报》的成本马上降低,2文钱一份的报纸,已经不亏钱了,还能产生略微的盈利。2文钱实际上不少了,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后世2块钱吧!明代猪肉价格大概也就是十几文钱一斤。

《大明日报》第三期开始,开始陆续登陆南北各大城市,影响力迅速扩大,头版依旧是国家财政、税收等问题,并且刊登了许多读者的评论,以及一些争辩。

这种和读者的互动,让大明日报的人气开始迅速上涨。基本上只要是读书人,每天都要买一份《大明日报》,不仅增长见闻,还能参与到这些国家时政的讨论、评价当中,还能在报纸上和别人打嘴炮。

通过民信局寄往报社的信件迅速增加。

随着《大明日报》登陆各大城市,特别是在南直隶发行之后,销量开始进入了一个恐怖的增长阶段。

在极短的时间内,《大明日报》在全国的发行量,就突破了上百万份。大明在考士子,就超过50万人,达不到科考水平的文化分子,或者放弃科考的知识分子,起码是十倍以上。

实际上在明代,只要家庭条件稍微富裕些,就会把孩子送去蒙学,一些普通家庭,也会省吃俭用的让孩子蒙学。尽管也有许多家庭,无能为力供养子女上学,甚至是毫无机会,可是那些民生普遍较好的地区,进学风气还是很普遍的。而且很多人进学,只是为了学点文化,如果表现得有天赋就去科举,没有天赋的话,起码也能识字。

整个大明能识字的人,按照十分之一来算,也有两千万左右。

为了继续扩大《大明日报》的影响力,朱由校又提出了逐级覆盖的要求,很快《大明日报》便开始大力构建全面的销售网络。

除了城市内的零售,还发展送报业务。读者可以订阅报纸,每天有人送上门给他们。为了能影响到乡镇的文化分子,在乡镇同样也有配送。报纸集中配送到乡镇,乡镇上的文化分子要看,可以自己去买,或者托人去买。反正在乡镇,托人带张报纸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一些卖肉的,挑担卖货的货郎,他们走村串户的,带几张报纸有什么难的。

这样的覆盖网络一旦完善,《大明日报》的销售量将会再次暴增。

“启禀皇上,奴婢听一些分社的报告,每日快马递送报纸,已让一些驿站马匹不堪重负了,一些权贵在驿站肆意吃喝、役用马匹,根本就不给钱。一些驿站的驿卒如今十分困苦,有些马匹也是瘦如骨。”钱国兴这天对朱由校禀报道,自从朱由校登基后,司礼监的权力已经被削了不少,失去了对皇宫、皇店、皇庄的管理权,完全变成了秘书部。不过这次办报,却是归入司礼监管理。

钱国兴和李朝庆二人,如今每天都十分忙碌,要主持报社的扩张、经营,还要筛选、审核报纸内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过报社的市场经营方面,皇家银行作为皇家资本的核心,也安排了一批专业人手过去,倒是不太需要钱国兴和李朝庆太操心,只要监督好就行了。

主要还是报纸内容的筛选和编写,报社为此招聘了上百人,还对一些人进行了约稿什么的。另外读者寄来的信越来越多,什么东西能上报,什么东西不能上报,朱由校都清楚得交代了原则。

同时如何引导舆论、制造舆论,也很考验司礼监的能力。

“驿站!是个问题啊!”朱由校听了钱国兴的报告,猛地想起了攻破京城的李自成,之前不就是个驿卒么?

是个隐患啊!

驿卒的日子不好过,确实让人看不下去,而且容易影响信息传递效率,但驿卒也存在很多问题。

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如同朱由检那样,逗比的猜车驿站,简直就是自掘坟墓。相反,朱由校感觉还要加大驿站建设。

有最快速的信息,还怕赚不到钱?

而且明末流贼、土匪遍地,信心传递速度够快的话,就能迅速进行镇压。

然而此时明王朝的驿站问题,已经是极为严重了。

经常有过往官员、权贵对驿夫大肆勒索敲诈,欲求不能满足就故意将马匹典当、摧残,逼迫驿夫们出钱消灾。或谎称驿夫偷窃行李要求交付“免打钱”,或串通商贾,利用驿站走私逃税,从中收受贿赂聚敛,或长期持有勘合终身使用,或将此送做人情。以至于驿役成了“最为民害,情罪可恨”的重役。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