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医者仁心和村医手册

听到王济仁想要告老的话,冯一博就起了拉拢之心。

现在的东海郡,看似发展的还不错。

但这也只是因为,还处于初期的高速上升阶段。

很多问题还没凸显出来罢了。

想要持续发展,就要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还有外交、内政等几个维度,得到全面的加强。

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有军事和经济上的稳定发展。

东海郡虽然已经献土归附,不是独立主权的国家,

但除了每年要上交一点,不多不少的税赋和贡品之外。

基本还是处于全面自治。

其中,军事方面最为强盛。

黑龙舰队威慑整个东海和南海,无人敢轻撄其锋。

经济方面也还算繁荣。

除了海上贸易,百姓也都算丰衣足食。

因为人口还少的关系,“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还是可以实现的。

而科技和文化方面,就是绝对短板了。

科技方面的医疗,还有文教等软实力。

都仅仅处于萌芽阶段。

文教上,东海郡没有高端人才。

好在冯一博还可以亲自编纂教材,招揽一些落第秀才为孩童启蒙。

只是这件事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除了工匠那边有所建树,其他方面还看不出太大效果。

而医疗上,欠缺的就更多了。

东海郡气候湿热,蚊虫猖獗。

妥妥的瘴痢之地。

冯一博虽然也算知晓古今,却唯独对医术一窍不通。

黑龙府曾花大价钱延请名医,却没人愿意在那边常驻。

即使去了,也不过是给贵人看病,回头就坐船离开。

医疗事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就算是江湖游医都不愿意去海外。

流求现在的郎中,多是整村移民时候,带过去的乡野村医。

其水平,很多只比巫祝强了一点,

却也有限。

因此,冯一博听到王济仁回不去太医院,想要告老还乡。

就动了让他去东海郡,开馆授徒的念头。

要知道,王济仁做过太医院的院判。

绝对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医学专家。

哪怕露出一星半点,也不是乡野村医可比。

更何况,冯一博的打算,还不仅限于此。

此时王济仁听到他的话,显然有些迟疑。

见此,冯一博也猜到了他的顾虑。

太医院的太医各有擅长。

比如王济仁,就最擅长切脉。

但这样的绝活,都是家传的独门绝学,不能轻易外传。

想到这些,冯一博就笑了笑,道:

“供奉可以放心,我并非觊觎你的家传绝学,只想让你教授一些通用的医术罢了。”

王济仁闻言,顿时松了口气。

这是,冯一博却又补充道:

“还有就是,在此期间,需要您帮忙主编一本《村医手册》。”

没错。

除了让王济仁开馆授徒之外,冯一博还打算让他帮忙写一本教材。

早在穿越前,他就听过《赤脚医生手册》的传说。

这本书在网上,一度被称为穿越必备神书之一。

后世的建国初期,长达几十年的物质贵乏时代。

这本书也为解决国人的医疗问题,实实在在的立下过汗马功劳。

对于这个医疗条件落后的时代,若是有这样一本书横空出世,那建立医疗系统的难度就降低了太多。

可惜的是,前一世的冯一博无缘得见此神书。

自然也无缘得窥其中的内容。

好在,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医学。

所以他现在就准备,要借鉴神书的这个模式。

搞出一本更适合这个时代的简易版。

“村医手册?”

王济仁闻言一愣。

“对,顾名思义,就是给村医学医用的书。”

冯一博点了点头,笑着道:

“所以不必写太高深的医术,也不用记录疑难杂症,主要撰写的,就是辨认当地药材,还有当地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好。”

对于村医来说,只要能处理常见病就足够了。

至于疑难杂症,不是还有东海郡医学院吗?

有人要问了,哪来的东海郡医学院?

那当然就是王济仁要开馆收徒的地方了!

“还有就是一定要因地制宜,除了辨认草药,还要对每种常见病症多定几套药方,而这些药方的用药,也一定要精简,不仅要在当地容易得到,还要优先考虑价格便宜的药材。”

因地制宜最为关键,就连《赤脚医生手册》,都分为南北方不同的版本。

东海郡的气候湿热,常见病症和中原的肯定也不一样。

“不要考虑温养,能下勐药的,就别让人缠绵病榻,一切以恢复行动力为前提。”

普通人看病,最重要的就是疗效。

何况长期卧病在床,很可能就要失去生活来源。

因此,这样的村医药方,不用管什么副作用。

迅速起效的,才是最好的药方。

说道此处,冯一博微微一笑,随口画起了大饼,道:

“书成之日,造福一方,千古之后,定不逊《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是药王孙思邈的着作,本意和冯一博所说的确实差不多。

都是为了应急的成方。

但孙思邈是唐代的人,很多东西局也限于那个时代。

这本医术肯定是一部奠基之作,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但不得不说的是,不少药方也好,或者药材也好。

要么已经消失,或是贵的买不起。

要么证实无效,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即使是中医,也不是越古越好。

世间一切,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没有什么以古为尊,也没有什么能亘古不变。

就连圣人的话,每个时代也都有不同的解读。

说来说去,就是这本书已经无法完全适应这个时代了。

不过,冯一博画的饼还是有些太大。

王济仁一听就微微撇嘴。

没办法,《备急千金要方》的地位太高。

其中包罗万象,肯定不是一本什么《村医手册》能比的。

冯一博自然也清楚,二者无法比拟。

但他要的就是简单。

他坚信,《村医手册》对于东海郡一地的医疗发展。

比《备急千金要方》那样几百年前的医书,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何况,他之所以找王济仁这样的名医编撰,是想要保障其最佳效果。

并非是要搞出一本医学巨着。

但此时见王济仁有些不信,冯一博就笑着道:

“我听闻:‘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段话,王济仁可太熟悉了。

这正是《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大医精诚》一章所载。

对于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学医的来说。

这都是要背诵默写的内容!

学医先修德,是这个时代的普遍观念。

千金方里的第一卷,就都是关于医德的内容。

冯一博没研究过后面的,但关于医德的记述还是看过的。

说道此处,他不由赞道:

“医家药王此言,与我儒家亚圣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亚圣自然就是孟子。

王济仁不知道他从孙思邈说到孟子,这样东拉西扯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闻言只微微皱眉,并没出言打断。

“正是因为医者仁心,药王才会撰写《备急千金要方》这样的书。”

这话不假!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千金”二字,就是孙思邈以人命重于“千金”之意所取。

所以这本书,也被简称为《千金方》。

孙思邈认为,每一个药方的价值,不是因为其价格,而是因为能救人于危殆之中。

这也是千百年来,每一个真正医者的共识!

冯一博这话的意思,显然是在说:

你王济仁撰写《村医手册》,就是在继承孙思邈的遗志。

事实上,冯一博说的《村医手册》。

就是准备按照《赤脚医生手册》的理念,沿用《千金方》的模式进行编撰。

所以说是继承孙思邈的遗志,倒也不算错。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这话依旧是《千金方》里所载。

冯一博随后引用,一脸正色的继续道:

“若是《村医手册》问世,虽不能治一国,却也能医一郡,是不是上医不知道,但肯定在中医之上!”

说到此,他微微一顿,随口吟诵道:

“他日桃李满天下,遍地医者入你门,名扬海外传道统,儒有亚圣药有君!”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这随口吟诵的打油诗一出,王济仁只觉脑子里“轰”的一下!

冯一博将他和孟子作比,显然是说他写好了这本书,就仅次于孙思邈。

差不多说他是“药王第二”。

这样的马屁太过,他倒是没往心里去。

但冯一博的前三句,包含的关键词:

“桃李满天下”,“医者入其门”,“海外传道统”。

却描绘出一副未来的美好图景。

不得不说,就在这一刻。

他学医的初心,似乎被冯一博的大饼,给唤醒了!

“医者仁心”四个字,不断在脑海中盘旋着。

那三句话,最终也汇聚成一句话:

若是能着述一本这样的医书,他日西去也能留下一桩美谈。

王济仁刚露出一丝微笑,想要点头。

忽地又反应过来不对,皱眉道:

“您说的这个地方,在哪?”

“东海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