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九零年头声声慢 > 第22章

九零年头声声慢 第22章

作者:张大姑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13:50 来源:免费小说

  喂牛辛苦,一天几次的去喂水还要去给他吃东西,半夜里一早上的时候还要挤奶,从长草的日子开始,就要不停的去打草,牛吃得多,还要给攒下来冬天的,不然冬天的时候就没有草吃了。

  为此天天忙着,张向东养牛养的就累死了,家里一股子的味儿,因此有机会出去打工了,他就想着出去闯荡去了。

  大黄牛最后眼里面含着泪,也没有让人牵着,自己走下去了,再也没有回过头,也不知道到了哪里。

  “妈妈,牛要卖掉吃肉吗?”

  慢慢知道,所有的鸡鸭鱼肉,最后都是要变成肉的,农村里面,不养着闲吃饭的。

  马永红立马就拉下来脸,“不是,我们家里的牛好,人家买回去了,也是好好养着等着挤奶生小牛的。”

  慢慢松了一口气,她长到这么大,只喝过牛奶,从来没有吃过牛肉,羊肉也没有吃过,谁家里有钱去吃牛肉呢?

  只是她总也记得,在那个黄昏的下午,马永红拉着牛在胡同口,牛在那里不动,看到慢慢的时候低低的叫着。

  事实证明,这牛卖的价格实在是好,他们家里的牛卖了一个最高价,没多久,牛的价格就下来了,再也没有上去过。

  张向东要去上海打工去,去浦东的码头上当苦力。

  他的二姐,张老二家里的二闺女,慢慢地二姑张向北,早些年的时候嫁给了二姑夫,二姑夫是穷小子一个,跟所有人一样,没什么钱。

  那时候二姑嫁过去,是因为二姑夫村子里的地平整,很是平坦,不用上山下山的。

  这个上山下山了不得,对身体要求很高了,地里面的小麦玉米,到了季节的时候,都是人扛着麻袋下山的,或者是放在小推车上,那么高的坡,上上下下的,人就跟老黄牛一样的,力气小的真不行,腿不行的也扛不住。

  就为了这个,二姑就看中了这个村子,然后就嫁过去了,她的婆婆凶的很,二姑是个圆润的胖姑娘,性子慢的不得了,在地里面干活总是不如婆婆的意。

  婆婆就对着她意见大的很,二姑夫又是个孝子,从来不肯对着母亲去顶嘴回护的,二姑是个闷茶壶一样的,打小就是这样的性格。

  她说不出来,就只能哭,哭到最后,年纪轻轻眼睛就不好了。

  为了她日子好过,张向东到了农忙的时候,都大老远的跑到二姑婆婆家里去,帮着他们一家子干活儿。

  大舅子大老远的来,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姐姐有个好日子过,你当婆婆的少给脸色看吗?

  可是二姑的婆婆实在是厉害得很,嘴巴上利索的很,人也强势,大概是觉得二姑好欺负,平日里数落惯了。

  张向东在地里掰玉米,帮着一起装袋子,然后扛着麻袋到地头上的时候,就听见二姑的婆婆在那里数落二姑。

  婆婆数落儿媳妇的话,那可真的不是人能听得话儿啊,二姑轻易不敢回娘家,她胆子小,人也没什么主见,嫁人了以后,就全心全意的听着二姑夫的话,伺候着他跟什么一样的。

  二姑夫不回家,二姑就没有人陪着回娘家,不敢去很婆婆说,因此盼着娘家兄弟来,来了不是为了帮着干活,是为了有个人能对着说一说委屈,说一说心里面的苦。

  结果张向东那么大一个高个儿,一米八五的人,本来肩膀上扛着一麻袋的玉米,听到了,脸就下来了,不高兴了。

  他多好脾气的一个人啊,都不高兴了,那么大的一麻袋一下子就摔地上去了,“婶子,怎么说话呢?”

  “我二姐有什么不对的,今儿我也在,你跟我说说,你别去说她,她胆子小。”

  可不是胆子小,二姑就一直在那里抹眼泪呢,也是不硬气,你说你娘家兄弟在,你说出来大家评评理,就一个人在这里听着,委屈着流泪。

  就这样,婆婆还不肯住嘴呢。

  她婆婆一下子就愣住了,回过神来了,“没什么事儿,我就是说说,没什么事儿。”

  这事儿弄得,张向东也不是那种蛮横的人,他也是内向的很,这一次是没听下去,他人还在这里呢,还在这里给你们干活,就这么欺负我姐姐,眼里面装不下人了是不是?

  打哪儿以后,张向东就恼了,再也没去过。

  大概二姑的婆婆也觉出味儿来了,性子不那么左了,倒是对着二姑好了一点儿,不那么刻薄了。

  慢慢二姑夫,是常年不在家里的,他十七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去上海,去码头上扛大包,装载卸货。

  吃多少的苦头啊,上海人又嫉妒排外,所受到的苦头比一般的打工的还要多多了,慢慢地磨砺出来了眉高眼低,在码头上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成了个管事儿的。

  专门负责的是招工之类的,因为本地人不去干这些苦活儿累活儿,这么大码头,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船只装载卸货的,需要大量的人工。

  内地招工便宜,而且人老实本分能干,能安稳的下来,因此二姑夫就利用老家丰富的人力资源,给带到上海去。

  老家里的人,都想着大上海,是大城市,工资水平比现这里高,去了没什么不好的,很多人都愿意去,每次二姑夫回来招工,都是药十几二十个人。

  乡下的小伙子们,呼朋引伴的,三五个一起就去了,哪里有宿舍,大家伙儿一起去了,也有个照应。

  因此都奔着钱去了,趁着年轻去攒钱,撇下来家庭,撇下来老婆孩子就去了。

  这次回来,也把二姑借过去了,他跟二姑就一个儿子,叫小山,到了上学年纪了,想着为了上海的户口,为了优质高等的教育,把孩子接过去,二姑当然跟着一起去了,也算是不在婆婆手底下过日子了。

  张向东就这么走了,走的时候是一个大早上的,乡下人出去打工,都是背井离乡,卷着铺盖去了,不晓得去了当地可以直接买,就是晓得也舍不得那个钱。

  一大早上,秋天的早上,已经是极为凉爽了,带着浓浓的晨雾,地上带着一层湿气,有半边荣枯的草叶子上面,带着一晚上凝聚起来的白霜,没道理来的萧瑟。

  坐汽车,一天的时间去上海,张向东的头发长长的,背着一卷铺盖,然后带着一兜子的衣服,马永红揣着手,给他递过去鸡蛋咸菜,还有一卷葱油饼。

  “路上吃,先把鸡蛋吃了。杯子里面有热水,一会儿喝。”

  张向东只闷闷的低着头,似有似乎的答应了一声,背着心里继续往坡下面走。

  马永红就继续跟着后面,“钱拿了吗?好好装着,别让人偷了去了。”

  张向东看着那走了一半的坡,能看到下面的人家,还沉浸在一片白雾里面,隐约带着安静跟祥和,日出未来。

  “你回去吧,别送了。”

  声音带着哽咽,他声音一直都是小声儿的,很少跟人家老爷们一样的高谈阔论,只有喝酒高兴了,才会笑着跟大家一起吹牛。

  回去吧,别说了,再说下去,怎么好离家呢。

  别说了,回去吧,这样离开的人才好举起手来,擦一擦要掉下来的眼泪,别让父老乡亲看到。

  离别似乎不应该太长,这样才能让离开的人,放心的流下来眼泪,也让送别的人,在扭身回家的时候,能从心里面长长的叹气,不至于把留下来的话儿说出口。

  各自分别,离开,有些话儿,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马永红就站在半坡上,看着他的身影渐渐的远去了,消失在一个大雾的早上。

  她记得那一天早上的雾,白的跟幕布一样的。

  慢慢不知道张向东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似乎从某一天开始,没有任何的前奏,她就习惯了,很快的适应了父亲不在家里的日子。

  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她清楚的很,张向东出去是为了赚钱的,必须要出去的,哭都是没有用的。

  她跟马永红两个人在家里,地里面的活儿,都是马永红一个人干的,一个人累的要死要活的,一些活儿,就不适合女人来干,没那个力气。

  可是丈夫不在家里,就只能咬着牙去干,半夜里开始浇地,一忙起来就是一晚上,连送饭的人都没有,忙的在家里吃饭的功夫豆没有。

  收小麦的时候,机器打麦子,得一个人送着麦子进机器,一个人在出口那里撑着袋子等着,最起码要两个人才忙的过来。

  可是家里没有人帮忙,这时候大家都忙的不行,本家亲戚也顾不上你。

  马永红就跟人家一起干,有几个丈夫也不在家里,出去打工的,几个女人就商量好了,今儿干你家里的,明儿是我家里的。

  女人吃起苦头来,咬着牙的狠劲儿,基本上就没有男人什么事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第32章 挨打

  对于慢慢, 实在是顾不上了,不饿着肚子, 就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

  马永红也很累,她忙一天,回家吃饭都吃不进去, 心里面一股子的火气。

  有时候就忍不住拿着慢慢撒气, 总得有个方式去一下火气,看慢慢很多时候, 都是挑刺儿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就触痛了马永红的神经了。

  事后马永红也觉得后悔,可是她控制不住,大人对孩子总是少一点耐心的,而且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 如果违背了,那大人似乎是有天然的镇压的权力的。

  但是她疼爱慢慢的心思, 是比任何人都要多的,所以慢慢从来不去想这些事情。

  你说了我,对了我就听着,不对不讲理的地方, 我也听着就是了。

  小丫头也很有意思了,有自己的想法,三伏天的大热天里面。

  大姑的腿上长了一种疹子,张老二家里的打听了偏方, 知道有一味药是在附近的悬泉寺里面有的。

  悬泉寺年代很久远,但是寺庙很小,也没有什么和尚,只有一对老夫妻是看家护院的,在里面生活。

  院子里最值钱的大概就是那两棵银杏树了,据说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两个人抱都抱不住的。

  因为侧门那里通着后山的路,后山上有一个悬泉,泉水叮咚汩汩耳下,水质甘甜清冽,这就是名字的由来。

  慢慢就跟顾青青一起去了,骑着自行车去的,寺庙在山顶上,两个人推着车子上去的。

  顾青青当初被接到大姑家里去,在自己村子里面去上学来着,结果她时常不高兴。

  到底是这边张老二家里照顾的好,跟大姑又时常顶嘴,因此去跟大姑相处了一段时间,就又回来了,在上河村里面的小学上课了。

  大姑跟姑父也图着省事儿,倒是大家都满意了。

  去的时候就中午了,日头大的很,后山树木茂密,两个人一人一个塑料袋,然后照着样子去巴拉地里面的草。

  不知道多久,慢慢衣服都湿了,热的脸上红扑扑的都是汗,从侧门出来的时候,渴的不行了。

  山上下来的清泉在侧门那里汇聚在一起,再一个小池子里面。

  慢慢就拿着水杯去接了一杯子,然后就在那里喝了,听人家说了一耳朵,这悬泉寺的水甘甜,而且喝了能治病。

  如此烂俗的传说,慢慢真的当真了,还装了一杯子回到家里去,想着给马永红喝。

  “奶奶,你看我们的。”

  她拎着自己的那个大袋子,然后给张老二家里的看。

  顾青青也赶紧拿过去,“姥姥你看,我的多。”

  张老二家里的打开两个袋子,然后看都不看慢慢的,坐在那里跟个菩萨一样的,眯着眼睛笑,“是,你的多,热不热啊,怎么弄了这么多啊?”

  说实话,顾青青的是真不多,两个人一模一样的袋子,慢慢的装不下去了,鼓囊起来了,顾青青的还能扎起来口子。

  顾青青从小养的娇气,脾气也娇气,干活儿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说的比做的时候多。

  可是张老二家里的就睁着眼睛说瞎话,慢慢不高兴,“我的多。”

  这孩子,脾气就一直这么直白,不会说话软一点,张老二家家里的就不高兴了,“你平时懒得跟什么一样的,去弄这么一点儿东西回来,不够来回费劲儿的。”

  她一向如此,说谎不打草稿,颠倒黑白的,“你要是有青青一指甲,也不能跟现在一样的,整天嘴里面叽里呱啦,跑火车一样的,没有一句实话,小小年纪说谎呢。”

  慢慢气哭了,她不认输,也不服气,到底是马永红的女儿,“就是我的多。”

  “赶紧回家去吧,你妈等着你吃饭呢?”

  这大概是第一次,慢慢觉得似乎,她跟顾青青之间,就是有差距的,被区别对待的差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