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七零之穿成男主他嫂子 > 第168章

七零之穿成男主他嫂子 第168章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51:32 来源:免费小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要想做出来,她目前的医术水准、医德值不够,所以只能积累。

  过几天林母和林峻、林岫离开以后,林菀和陆正霆又给省里发了电报,问问关于内窥镜等器械的事儿。

  陈主任得了电报,亲自去找金大夫,跟省医院和军区医院打听一下。经过询问得知各大医院目前还没有林菀说的什么内镜手术,只有首都协和医院有内窥镜检查项目,但是也没有内镜手术,只要内腔手术都是需要大开刀的。

  那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入的,虽然前两年运动说资本主义万恶腐朽,可实际上文化人都知道,目前西方的科技、医疗要远远高于我们,只是因为受制于国际形势,有些技术不能交流、引进,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林菀想虽然现在搞运动不许这个那个,可你搞运动的也会得病也怕死吧?那就得好好研究医学、科学。

  要想好好治病,就需要培养好的大夫,要更好地对待那些科研人员。只有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才能重新尊重善待那些高知识分子。

  让他们搞科研的手去薅草锄地,简直是最奢侈的浪费。

  她希望国内大的医学院,自主研发这方面,因为超声成像技术、内镜手术都是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有成熟的超声成像技术以及先进的内窥镜手术器械,那就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颅内、心脏、腹腔等的外科手术。

  她还让陆正霆帮忙写了一篇很委婉的文章,先展示自己非常成功的手术案例,然后说明医学发展与基础科学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医学从来就不是孤立的,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开发更多先进的医疗器械等等。

  希望能让更多人冷静地思考对待这个问题。国内有很多科学人才,因为某些原因被下放、被撤离工作岗位,这简直是科学研究的大损失。

  陆正霆那篇《论社会主义卫生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先是发表在县报纸上,之后又被地区、省报相继刊登,同时也被本省各级卫生组织引用。工业农业要发展,医疗卫生也要进步,赤脚大夫的推广杯水车薪,只是医疗人员的扩充却不是医疗技术的进步。

  所以要想医疗事业进步,就需要培养更精专的医疗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医学科学等等。

  正好现在恢复工农兵大学招生,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各医学院相继恢复招生,培养工农兵医学生。而各医学院都是和当地的医院相结合的,一边办医院给市民看病,一边办学培训新的医学生,同时不断改进各种器械。

  接近小年,林菀这边的赤脚大夫培训也正式结业。

  各地培训赤脚大夫,只是一种极其简单的速成班。主要是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急救、处理各种急性外伤,同时能够帮助社员们开药打针止痛,这样就能缓解社员们进城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样也能缓和一些社员们的负面情绪和意见,不至于出现太大的矛盾。

  所以很多赤脚大夫培训期间也学不到什么,只是拿个工作证,然后回到村里在日积月累的临床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慢慢地也会成长起来。

  但是林菀给他们培训不一样,不是单单让他们学点理论知识,而是和临床结合起来。

  她觉得与其让他们短短的俩月方方面面都学,不如因材施教,把学员们分成几类,有的适合学草药,有的适合学针灸,有的适合学西医,有的适合学中医内科等等。这么分类以后,她教得轻松,他们学得轻松,还能给她当助手给社员们看病。

  林菀还从中发现了两个不错的苗子,年轻好学,就给对方大队申请让他们留下,让那个大队另外派人再来学。

  “林大夫,我们能回去当大夫吗?感觉才学了一点皮毛,至少还得学三五年才行呢。”学得越认真越专心的学生,就发现自己懂得越少,就越想留在林菀身边踏踏实实学几年。

  而那些没学多少东西,只学个皮毛的,反而觉得自己厉害得不行,已经可以进医院工作,巴不得立刻回村当大夫试试自己的本事。

  林菀笑道:“这不是还有医院嘛。只要超出你们诊断范围,就开条子让他们来医院。咱们医院不用打申请,随来随检查。”

  哪怕路远,只要自己备足粮食,来了以后可以借住老乡家,一点问题都没有。

  林菀这边培训结束,紧接着她和陆正霆一起去县医院汇报工作,顺便让县医院抽查赤脚大夫们的学习情况,来评估她的工作完成度。

  经过考察,这一批学员比以往任何一批学得更加扎实,而且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不像从前多半是应付任务。

  宋院长很高兴,在年底总结大会上连夸林菀,“这才是尊重医学尊重病人,以后还请林大夫专门负责培训乡下学员这一块。”

  林菀也提出学员们需要每年都来进修,而不是学那么俩月就万事大吉的。

  宋院长很高兴,“进修,让他们轮流半年学一个月。这可大大地提高了农村医疗水平啊。”

  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绩,是符合当下国情和国策的。因为很多地方的大队医疗、赤脚大夫都是摆设,根本不能看病。但是他们县的赤脚大夫,却是真的大夫,大队医疗也有六成的大队都重新办起来。

  在县卫生组织以及县医院的推动下,第二年春天地区革委会宣传部门的记者前来采访了林菀,写了一篇《从五柳大队看乡村医疗的成功以及乡村赤脚大夫的自我提升之路》。

  这篇文章一经刊登,立刻在全省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少人纷纷致电县医院、写信给林菀,要求沟通交流取经。甚至还有人直接长途跋涉来到五柳大队,要求跟林大夫“取经”。

  随着了解越多,人们对林菀越发好奇。

  原本他们以为林菀是县医院派往下乡的大夫,等了解以后才发现,林大夫就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从林家沟嫁到五柳大队,通过跟省医院下乡的金大夫学习以及自学各种医学典籍,居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的大夫。

  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她简直就是一个医学天才!

  虽然林菀说她最初是跟着周朝生学的,可因为周朝生不如她,所以大家都直接给他忽略掉。而金大夫是有真本事的,在西医方面的确给了林菀很多指导,所以他就成了林大夫的西医导师跟着出名,但是中医却是她根据典籍自学成才,实在是了不起。

  《向林大夫的“白求恩”精神学习,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自己,为了社会主义医疗事业而奋斗》,后来这篇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林菀一下子出名了。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采访以及报告交流,林菀让陆正霆研究一下,给她写了几个场合的模板,开口就是专业的无产阶级口号,伟大的领袖等等,绝对不会出错。

  而在和各大医院的交流、学习中,林菀的医术也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她借助系统,每次和人交流,都能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总会在关键时刻给同行们启发,把他们本来被堵塞的思路和观点一下子给打开,让他们重新调整研究方向。

  于是她被省工农兵医学院请去给学生们讲课,还被请去省医院开交流会,以及被允许进入了省医疗器械研究组交流观摩。

  同时她口述由陆正霆帮忙撰写了不少专业性极强的文章,诸如《中医辩证谈》《新式针法治疗》《药方药性速查》《诊脉》等,还有诸如《外科手术内镜手术理论的可行性》、《关于妇产科常见症状总结》、《前置胎盘应对办法》、《癫痫控制发作有效办法》、《深入了解癫痫》、《大脑神经元的运行机制》、《让大脑神经手术成为可能》、《认识心脏》、《让心外科成为可能》等。就连他之前整理的林菀笔记出的赤脚大夫培训手册,以及一些中医书也被人家熟知,竞相传阅。

  关于其中的超前手术理念,林菀都是构想提出期望,希望医学研究者们砥砺前行,激发他们灵感的,并不会引起什么怀疑和麻烦。

  毕竟,这世上是有天才存在的,国人能够在西方全面封锁下研发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证明这一点。

  林菀也不断地给各部门写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督促、提醒、启发他们,让他们的技术能够不断突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让相关部门不断地重视,投入财力物力和人力来研究。

  于是新型的手术器械、缝合线等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卫生部也和机械科研部合作成立了医疗器械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各种医疗器械以及仪器。

  他们想办法进口了国外的内镜仪器、略先进的超声仪器等,然后进行拆解研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

  最终,在国外的技术封锁中,国内的技术也在缓慢而坚定地前进着。

  时间转眼到了1975年春天,这几年林菀以特殊医生的身份能够随意出入省医院、省研究组、省医学院等地方,而她因为系统的缘故,也不能单纯在那些部门工作,还是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和实验室。

  所以在取得了信任和支持以后,她获得了政策、资金、技术、材料、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也于73年成立了自己的五柳大队研发中心。

  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五柳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从几个乡下村落变成了一个遍布花草的乡下小城。同时从一个大队变成了乡镇级公社,下辖八个大队。

  小城并不是常见的井字街道分割空间,而是以五柳医院为中心根据地形往四周扩散排列,修建屋舍建筑、道路。

  如今医院周围是一片广场,革委会、学校、供销社下设的代销点、农机组、磨坊、油坊、仓库、草药加工厂等分列在周围。然后是整齐的民房,现在多半是二层砖瓦房,宽敞明亮,整齐划一,各家占地面积却比从前小一些。

  如今五柳镇全是机械化作业,耕地、种地、收割、脱粒等,基本都是机械完成,所以九成社员们都解放出来在药材加工厂工作。

  如今五柳公社已经成为了外地人嘴里的药城,因为他们种药、收药、加工药、制药,当地人都跟着受益。不但能去工作赚钱,还能买到便宜药。

  一眼望去,小城内整洁干净,行道树绿树成荫,道旁花坛里种植着能点缀环境的草药,既能采摘又能观赏,一举数得。

  这个季节,正是花团锦簇,蜜蜂蝴蝶成群,把个小城点缀得像座大花园一般美丽。

  随着一声电铃响起,学校传来一阵阵沸腾声,“噢,放学咯——”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但是角落一个漂亮的男孩子却不为所动。

  只见他慢吞吞地收拾书包,慢吞吞地把书包塞进桌洞,再懒洋洋地站起来。这时候门口跑来一个俊秀的小少年,他喊道:“俊俊,快点回家啦。”

  俊俊,如今大名叫陆一,本来陆正霆给他起名叫陆明斐,他嫌写名字麻烦非要叫个最简单的,然后自己给自己选了个一字。

  他已经6岁,却依然那么咸鱼,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歪理,为了省力气他不肯上学读书。

  后来陆正霆和林菀都不肯他继续那么闲着,逼着他读书。

  他勉为其难跳过育红班、一年级,然后狠狠心把二年级也跳过,去年秋天直接读三年级,这会儿读三年级下学期。

  而他哥哥陆明光今年以11岁“高龄”读完了高中,如今正在医院实习。

  按照他的说法,实在不怪他,都是现在学校教得太少,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这几年的东西加起来,还不如林菀、陆正霆教得深。所以他读了两年半年小学就腻歪的不行,后来直接读初中,一年以后又读高中。去年他就不肯去读,而是在医院跟着林菀和陆正霆学东西,同时自学一些高深的科目,都是高等院校的知识。

  其实在林菀看来,大部分就是21世纪的学生们的高中课程。

  而陆明良后来跟不上他的速度,只能慢一些,不过现在也去县城读高中了。

  陆明光看弟弟不紧不慢地迈着四方步,赶上九十岁的老爷爷散步,不禁打趣他,“你和蜗牛赛跑,蜗牛都能拿名次。”

  陆一小手插在裤兜里,慢悠悠的,“快一天,慢一天,急甚?”

  陆明光:“你快点就能做很多事儿啊。”

  陆一:“嗯?”

  陆明光:“比方说你一天做不了一台手术,娘一天能做三四台,这就是快的好处啊。”

  陆一:“忙忙碌碌,汲汲营营,不好。要顺其自然。”

  陆明光:“这话你别在别人面前说,我怕人家打你。”

  陆一:“嗯?”

  陆明光:“以前社员吃不起饭,饿肚子,这会儿吃得这么好,有奔头,你说为啥?”

  陆一:“吃得好,病多了。”

  陆明光:“你……算了,我不和你犟。你个6岁小豆丁,我和你理论什么啊。”

  陆一嘿嘿一笑:“哥哥背。”

  陆明光很自然地就蹲下给他背起来,背着弟弟,比弟弟自己走得还快,他觉得挺好。

  等到了家门口,正好林菀和几个医学生道别,看到他们,立刻喊道:“陆明斐,你给我下来!”

  陆明光刚要说没事,陆一已经麻溜地滑下地,朝着林菀甜甜一笑,“娘,你又漂亮了呢。”

  第103章 志向

  林菀弯下腰伸手刮了刮他精致挺翘的鼻尖, “这么大了还让背着,欺负哥哥啊!”

  不等陆一说话,陆明光立刻护着他, “娘,是我主动要背的, 俊俊腿短走得慢嘛。”

  林菀点点头, 直起腰来, 居高临下瞥了一眼, 笑道:“对呀,陆一小朋友在咱家最矮了。哎, 这人真不能懒, 一懒吧,个子都懒得长。”

  这孩子歪理一套套的,明明是挑食、偏食, 还要说什么有些食物纯粹浪费时间, 他懒得吃。

  真想代表食物打他一顿呢。

  陆明光忍着笑, 摸摸弟弟的脑袋, “俊俊还小呢, 比同龄人个子高一点呢。”

  林菀笑而不语,率先回家了。

  陆明光看了弟弟一眼,知道他有点被打击了。陆一他虽然懒,看着小孩子没心没肺,可他其实很把娘的话当回事。

  陆一叹了口气,双手插在兜里, 慢慢地仰头,看了看东边那几棵盛开的桃树,缓缓道:“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

  陆明光:“……”他赶紧把陆一给拎起来,打断他戏精附体的忧伤姿态,实在是肉麻,一般人受不了。

  陆一一副咸鱼姿态,手脚不动,任由哥哥拎着自己,嘴里却说道:“哥,你放我下来,让我自己走。”

  他们进了院门,正好陆学医从里面出来,他俩赶紧叫姐姐。

  陆学医去年夏天高中毕业,因为不考大学,而且举荐工农兵大学都要有三年的务工经验,所以她直接回乡。她在五柳镇的医院里学医,跟着林菀给她当秘书。

  她笑道:“赶紧准备一下,等会儿过来吃饭啊,你们大娘包了白菜蘑菇猪肉馅的大包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