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离婚前我失忆了 > 第47章

离婚前我失忆了 第47章

作者:双瞳烟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07:43:15 来源:免费小说

  所以,如果当全职太太能够有效化解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让谢亦的工作忙碌、加班频繁不再成为问题,等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好好养育,她是愿意这样做的。

  只有一个问题,董桑心里有些疙瘩,如果不把它完美解决,就算她以后真的辞职了,这个全职太太恐怕也不会当得安心。

  没错,那就是自古以来所有人都在烦恼的一个问题:钱。

  换个更文雅一点的用词,就是经济来源。

  虽然她现在有点小存款,还有一笔数额不菲的赔偿金,肇事司机那边还欠着一笔,但也不能就这么坐吃山空,谢亦愿意养她一辈子也不行。

  无关家庭地位,也无关事业前途,她就是想找点事情干,免得每天庸庸碌碌待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成为一个彻底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她想要的可不是那种每天干完家务照顾完孩子就看电视吃零食的主妇人生。

  当然,这个事情也不能是洗碗送快递这种零工,必须得要说出去有逼格、有时髦值的,并且在干的同时还能赚点小钱钱,要求也不高,一年下来能攒出两次国内旅游的钱就行,时长一周半个月的那种。

  董桑就着上述条件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有什么工作是符合这些要求、并且还是她能胜任的,只得无奈地搁置了这个想法。

  不着急。她安慰自己。离医生说的自主康复期还有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她的病假还有一个多月,她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思考,总能想出来合适的,而且说不定谢亦在一个月后就升职转职降职了呢,不需要她再烦恼工作还是全职的问题,这都是有可能的。

  现在最要紧的事还是上网查询当初那篇美女主持人对谢亦的专题报导,她倒是要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报道,居然能让别人说出“另眼相看”这样的形容词来。

  报导不难搜,虽然赵濯只给出了零星几个字的关键词,但一来这篇报导出来的时间不长,是谢亦刚任职队长那会儿写的,离现在不过一年,二来这位美女主持人的名气也足够大,她亲自出的每一篇报导都有不少转发,董桑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稿件视频都齐全的完整版。

  她本来以为这只是一篇普通的报导,就是那种每个新上任的领导都会有的宣传软文,结果一看之下才发现居然是一篇热点新闻的跟踪报道,标题起得也很有噱头:《是莽撞冲动还是胆大心细,24岁特警支队长打响任职第一枪——击毙8·12特大连环杀人犯背后的溯源与秘辛》。

  董桑在看到这个标题时吓了一跳,第一个反应是谢亦是不是卷入了什么舆论风波,不然标题怎么会写成这个样子;第二个反应是咦,8·12这三个数字好眼熟,她是不是在哪里看到过?

  她想了一下,没想起来,就把这个疑问暂时放到一边,仔细阅读起报导来。

  报导写得很长,把前因后果都详细叙述了一遍,极大地方便了董桑理清楚信息:在去年8月12号的下午2点11分,一名持刀歹徒闯入了一家私人托儿所,把连同清洁阿姨在内的3名工作人员、7名被育幼童杀害,重伤1名工作人员、4名被育幼童,挟持保育人员与警方对峙三小时,最终被击毙身亡。

  这样的一场残忍血案自然引起了群众极大的愤慨,网络上掀起一片讨伐之声,不出一天,凶手的真实身份就被曝光放到了网上:原来是一名离异单身的中年工薪族,因为遭到老板解雇而心生暗恨,遂前往托儿所准备杀害老板的孩子泄愤,但因为不清楚哪个才是老板的孩子,就把遇到的幼童和阻止其暴行的工作人员都一一杀了,老板的孩子也没能幸免。

  没什么好说的,不管在工作上和老板有多大的矛盾,都不应该迁怒到无辜孩子的身上,因为被老板解雇就要去杀了老板孩子的是人渣,因为认不出哪个是老板的孩子而干脆全部杀掉更是人渣中的人渣,网友把愤怒全部倾泻到了那名凶手身上,一时之间口诛笔伐交替不绝。

  全程看下来,这个案子似乎和谢亦没什么关系,但是在事发后的第五天,网上忽然多了一股声音,说是那天凶手在和警方对峙到后半程时,明显有点动摇了,如果再继续谈判下去,很有可能被说服把刀放下,却因为上级的命令被草率击毙了,警方的这个应对实在不能算好。

  这个说法在一开始遭到了大量网友的辱骂攻击,没有人把它当回事,因为即使凶手真的在后半程动摇了,他在之前残忍杀害那么多名无辜孩童和工作人员的做法也足够判他一个死刑,并且死有余辜,警方人员击毙得好,对待这样禽肉不如的人渣不需要留活口。

  然而,那股声音并没有被压下去,反而又产生了新的论调,说是因为警方最后那一下的狙击,使得凶手在中枪时带动了手里的刀,导致人质颈部被重伤,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才挽回性命,但也面临着终身残疾的危险,整个人生算是被毁了,而这些都是因为警方没有选择更好的方法,妄图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结束骚乱造成的,是警方的错,他们不该选择击毙犯人,应该持续谈判,说不定最后就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这番论调依旧遭到了大部分网友的嗤之以鼻,嘲讽道明明是凶手把人质劫持了,他才是一切事件的罪魁祸首,不去怪罪这个禽兽不如丧心病狂的人渣,反而怪罪全力保护人质、解决事件的警方,这是什么毛病?并且警方当初已经和凶手谈判了三个小时,一群谈判专家和心理学家都在现场守着,能不能和平解决他们心里不清楚?用得着你们这群键盘侠来逼逼?还皆大欢喜,怎么着,还想把凶手的命给保下来啊?当心无辜死去的3名工作人员和7个孩子晚上来看你们!

  遭到众多网友攻击的这股声音依然没有放弃,振振有词地回答道:谈判专家和心理学家当然专业,但是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出现场局势,却不能左右警方的想法。当初已经有在场的专家指出凶手正在动摇,可以继续使用心理攻势,但因为当时现场的指挥官是新上任的特警队长,急于立威和立功,执意下命令狙击,甚至还亲自动手,一枪击毙了凶手,多么完美!可惜了人质的下半辈子人生,只能在轮椅和病床上度过了。

  至此,这股声音完成了三段论据的升华,开始到处刷小论文博存在感,最后还真被他们弄出了一点热度,虽然多数网民拥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对这些言论不屑一顾,甚至还有反骂他们圣母婊、别有用心的,但官方自然不可能让抹黑警方形象的舆论这么发酵下去,理所当然的,关于谢亦的这篇专访报导就应运而生了。

  第79章

  当初8·12案件事发后的二十分钟, 警方就迅速赶到了现场, 控制事态,各大新闻电视台的记者也紧随其后,开始直播之后长达三个小时的警匪谈判, 最终, 犯人在镜头面前被警方击毙, 人质也被成功解救, 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而作为现场的指挥官和狙击手, 谢亦在事后接受了一段短暂的采访, 所以他的身份在一开始就是公开的,新上任的特警支队队长、击毙犯人的狙击手、担任支队长后首次进行现场指挥……等等信息都从他的口中透露出来,算是一次半官方的资料公布。

  这段采访视频被放到网络上后, 播放量很快破了百万, 谢亦果断下令击毙犯人的做法获得了大量网友的认同与赞扬,被不少网友冠以“神枪手”的称号,“不要试图与警方谈判,因为你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吃到一粒花生米”、“原谅你是上帝的事,而我们人民警察的任务就是送你去见上帝”、“年纪轻轻的当什么特警队长啊,还是狙击手这个身份更适合我,看吧, 又替人民群众了结了一个凶残罪犯”之类的段子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还有“特警队长好帅!可以来保护我吗,24小时贴身那种”等无厘头的评论,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正面的, 算是一次成功的形象宣传和案件通报。

  但也正是因为视频里写明了谢亦的年龄和他刚任职特警队长不久的事,给了之后那股不和谐的声音“从另外一面看待事物”所可以倚仗的“证据”:年轻人容易冲动是事实,新官上任喜欢搞三把火是事实,而谢亦才24岁,很年轻,又任职支队长不久,是个新官,所以综合可得他是因为刚上任想做出一点成绩,才在冲动之下做出了击毙犯人的决定。

  这么一个可笑的结论当然没能获得网友的认可,面对大量的质疑嘲讽,这群人一开始还“理性回复”,到了后来,大概是实在想不出新的论点了,就开启了胡搅蛮缠式撒泼抬杠,把那些替谢亦说话的人都打成颜狗,说他们是看谢亦长得帅才站在警方一边的,如果被击毙的犯人是个颜值高的帅哥美女,估计现在的舆论风向就会反过来了。

  甚至还有人对谢亦的身份提出了质疑,说他才24岁就当了特警支队长不现实,因为按照正常的升职流程,一个基层特警最起码要花十年才能坐到这个位子上,他却只用了短短一年就上任了,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灰色交易,呼吁广大网友不要因为一件小小的案子就被蒙蔽了双眼,无脑支持警方,这个世界上是存在比变态杀人狂还要可怕的事情的。

  如果说,这群“理智网友”的前几项猜测还算是处于正常讨论案情的边缘,那么这最后一项说法就是明晃晃的诽谤了,诽谤谢亦,也诽谤公安,存的什么心思一看就知。虽然大多数网友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被这些言论带偏,但官方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需要有一定的动作出来回应辟谣,简芯的报导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报导花费不少篇幅叙述了8·12案情.事发前后的经过,包括凶手的身份和作案动机、警方在现场的应对和谈判内容、击毙凶手的决策执行等,然后就开始描写网络上对此案件的正面评价,最后以一句“但是,也有极少数网民对此表示出了不解与质疑”为结尾,引出了下文对谢亦的详细采访,内容量大到足以单拎出来做一篇特别报道,可见官方对这篇采访的重视程度。

  而到了谢亦的个人访谈部分,按照一般套路,简芯首先对他的生平作了一番简要介绍,从他从小就梦想着当警察开始,到依靠个人努力考上新京公安大学、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提前完成本科与研究生学业、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进入特警支队,寥寥不过数百字,也没有说一句夸赞之词,却能让人从字里行间感觉出他的优秀,饶是董桑也看得不禁咋舌。

  她都不知道他原来是研究生毕业呢!

  ……等等,她忽然想起来,前几天她在乱吃谢亦那位青梅女博士的飞醋时,是不是对他说过“我们两个连研究生都还没有考上呢”这样一句话?

  当时谢亦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像是默认了她说的这句话,让她以为他们两个就是本科毕业,没想到他居然是研究生毕业,还是提前完成了学业的那种学霸级别。

  那、那他在那个时候选择沉默,是因为顾及到她的自尊心,不希望打击到她,所以才没有反驳吗?

  真是温柔的想法啊……虽然现在知道真相让她更受打击就是了。

  收拾好沮丧的心情,董桑继续往下阅读。

  介绍完生平履历之后,简芯就开始了对谢亦的正式采访,从事发现场的紧张程度开始问起,到在场谈判专家与心理学家的看法和建议,一段段循序渐进,直至抛出最后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要做出击毙犯人的决策。

  谢亦对此回应得很好,先是说明了当时犯人的精神状况极度不稳定,在场的谈判专家只能尽量稳住他的情绪,但无论怎么劝说,犯人都不肯放下凶器,对警方不是提出“把老板杀了!”这种无法承诺的要求,就是在那边诉说着内心的愤慨,使谈判陷入僵局。眼看人质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体力不支,犯人也逐渐变得暴躁,发布数次诸如“拉人垫背”“一起死”等玉石俱焚的言论,他当机立断地下了决定,击毙犯人。

  在被问到有没有想过或许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时,他的回答是当然想过,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击毙犯人,还横向列举出了两个例子比较:

  三年前的义州火车站抢劫事件,也是有歹徒持刀劫持店铺老板娘,义州警方稳住歹徒情绪失败,又顾忌人质安危,投鼠忌器,迟迟不敢下令击毙,最终导致歹徒杀害老板娘、自身逃脱失败被捕的结局;

  同样是在三年前,明州发生了一起恶性持枪抢劫事件,歹徒抓住了一名小女孩作为人质威胁警方,明州警方选择先用谈判稳住事态,再诱导歹徒走出安全区,命令狙击手在歹徒注意力转移的一刹那开枪,最终成功击毙歹徒、解救了那名小女孩。

  相似的两起案件,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了不同的结局。以上述这两个例子来看,击毙歹徒似乎是解救人质的正确途径,他之所以会下令击毙的原因也在于此,但谢亦又在举例之后声明了,明州和义州的两起案件是相互独立的,义州警方的失败不代表警方从今往后没有和歹徒谈判的必要,明州警方的成功也不代表击毙歹徒是解决此类事件的唯一做法,具体事件还是要具体分析,只能说存在有“击毙歹徒、解救人质”的这个可能性,他在做出击毙这个决定时并不是一意孤行、头脑发热,而是有进行过相应的参考的。

  对于为什么要亲自上阵的问题,谢亦的回答更加稳妥:当时的歹徒虽然情绪激动,但也没有完全失去理智,时刻警惕着警方的一举一动,在双方对峙最后的二十分钟里,他点名让狙击手来给他送水,并声称他知道狙击手是什么模样,希望警方不要试图搞小动作,否则人质性命不保。

  对于歹徒的这个要求,谢亦只考虑了片刻就答应了,让狙击手离开狙击点,持一瓶矿泉水上前送给歹徒,他自己则趁机前往隐蔽处,趁着歹徒注意力松懈的时候一枪了结了他的性命。

  在被主持人问到为什么要自己上、难道就不能让别的警员去充当狙击手、歹徒看到现场指挥官不见身影会不会紧张时,谢亦的回答是这样的:

  为了不让歹徒感到压力,继而做出冲动行事的决定,指挥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直接露面,而是通过其它方式与歹徒交流,所以那天他全程都是坐在车子里的,歹徒既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又在准备做什么。

  ——至于为什么是他自己亲自动手,而不是让别的警员临时顶替狙击手,答案就更加简单了,那天在场的人里,他的枪法是最准的,在升任支队长之前,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命狙击,这一回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这个回答直接让董桑笑出了声,心想还真是具有谢亦风格的回应,明明说话的口吻非常谦虚,说出来的内容却像是在炫耀一样,偏偏他还就是有这个资本,让人想抓狂也找不到理由。

  到了这里,这篇关于谢亦的专题报道已经行文过了大半,全篇除了在开头部分提了一句“极少数网民对此表示出了不解与质疑”之外,其余的地方只字未提,要不是董桑在看完第一部 分之后上网查了一下8·12案件的具体经过,连带着看到了当年两波人口水大战的遗迹,都会以为这篇报导是正经的个人专访,是热点时事的后续追踪,而不是对于那些“理智声音”的辟谣回应。

  不得不说,这篇报导写得很好,叙述流畅,手法娴熟,撰写这篇文稿的人一定有着极为优秀的专业素养,在采访的最后还以一个巧妙的方式回应了网上关于谢亦24岁就任职特警支队长的疑惑,通过询问谢亦到目前为止的特警生涯中经历过什么印象深刻的案件,把他以往做出的成绩都一一公布,表明他这个支队长的位子来得名正言顺,完全不像是网络上某些人猜得那样阴暗。

  即使董桑对撰写人戴着有色眼镜,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报导,甚至在看到后来时完全忘记了挑刺的本来目的,全身心地沉浸到这篇报导中去。

  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那个美女主持人写得好,而是谢亦关于这件事情的经历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也不知道去年的时候谢亦是怎样应对这件事的,在看到网络上那些诋毁他的言论时有没有感到伤心沮丧,而她又是怎样的心情,是义愤填膺地怒骂那些“理智网友”来出气,还是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他、给予他安慰?

  ……这么一想,她还真是遗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啊……

  再一次的,董桑心里升起了恢复记忆的强烈渴望。

  第80章

  在阅读完整篇专访报导后, 董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因为纵览全文,所有的叙述和笔锋都非常的官方化,不带有任何私人情感, 点开附带的采访视频, 谢亦和主持人的互动也很模板化, 保持着陌生人应有的距离, 看来所谓的另眼相看只是赵濯夸大的玩笑, 故意这么说来逗趣他们夫妻俩的,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有这回事。

  真好,她可以不用再隔空吃醋了。

  解除了威胁警报的董桑松了口气,虽然内心深处有股莫名的失落, 觉得像谢亦这么好的人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喜欢他才对, 不能仅仅只有她一个人,就像稀世珍宝需要多人的抢夺才能显示出它不凡的价值一样,但是只做她一个人的宝藏也挺好的,只属于她一个人,别人都发现不了他的好,这样她就能一个人独享这份瑰丽了。

  这样想着的董桑,心底就浮现出一股隐秘的满足感来, 把察觉到这点的她吓了一跳,心想自己不会是个变态吧,不然怎么会有这种危险的想法?

  唔……不过只要谢亦是她一个人的,就算是变态她也认了, 谁让她喜欢他呢,而且也不能这么叫,说是独占欲爆棚更贴切一点,完美地展现出了她对谢亦满满的爱~

  怀抱着这样美好的心情,董桑关闭采访的新闻页面,随手搜索了一下简芯的自传,本来只想看个宣传语就完事的,毕竟实体书购买比较麻烦,她现在又确认了对方对谢亦没有意思,已经没有那个购书的必要了,但是在发现这本书出售有电子版、价格还很便宜之后,她还是忍不住好奇心购买了,想看看这样一位知名的主持人会在自传里写些什么。

  ……好吧,其实她还是在意赵濯说的那些话,想知道这本自传里是不是真的提到了谢亦,又提了些什么。

  支付完成之后,文件自动下载到手机本地,董桑按照它跳出的提示下载了指定的阅读软件,打开看了一眼目录,没发现什么“我与特警队长二三事”之类的字眼,想想一本严肃纪实向的个人自传里也不可能使用这么有噱头的标题,就用精确搜索的功能检索了“谢亦”二字,结果还真被她找出了几处地方。

  而等她仔细阅读这几个段落之后,刚才那份轻松美好的心情就荡然无存了。

  【说起我的记者生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新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队长——谢亦。

  那是我作为记者进行的最为特殊的一次采访,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次。

  一月初,电视台收到一份匿名举报,称新京岭络制药公司违规生产不合格药品,第一批药物马上就要生产完成流入市场,如果不加阻止,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收到举报之后,我台高度重视,与公安机关进行联络的同时,也派遣我和另外一名男同事搭档前往该公司,由于我本人的知名度比较高,不适合进行暗访,就由我在明面上采访他们最新药物的研究进展,男同事在暗地里进行相关拍摄,以此来验证那份匿名举报是否属实。

  ……男同事迟迟不归,我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借口采访结束准备离开,又在中途假装落了东西返回去取,趁机深入公司内部,因为事前已经借参观厂房为由记下了大部分的地形路线,所以这一路走得还算顺利,但是……

  ……我被收缴了身上所有的电子设备,关进一间仓库里,里面很黑,非常黑,伸手不见五指,没有一点透光的地方……我遇到了之前消失的男同事,他告诉我,他也和我一样被人发现,在逃跑的时候跌落楼梯被他们抓住,腿也摔骨折了,现在动一下就钻心的疼……我们在仓库里被困了不知道有多久,当时的我感觉时间流逝得很慢,每一秒都像是一年那样漫长,又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总觉得我们已经被困了好几天,冻得全身手脚冰凉,感觉嘴唇都裂开、开始出现脱水的现象了……后来才知道我们在仓库里其实只待了八个小时不到……

  ……终于,外面有响动传来,当时的我紧张到了极点,生怕外面的人进来“处决”我们,而我不祥的预感最终变成了现实,我被一个人抓住,充当了人质……当时的我已经站都站不稳了,被人强行拉着头发站起来时头皮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有那么一瞬间,我无比期望自己能晕过去,不用遭受这种折磨,又害怕闭上眼睛,怕这是最后一次看见这个世界……

  ……那颗子弹准确地命中了我身后人的头颅,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我就被劫持我的人倒下的力道带得跌倒在地……后来我才知道,当初那颗子弹直接射穿了我身后人的脑干,使得他在瞬间失去了行动能力,虽然开这一枪的人一直说只是恰好,但在我的心里,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神枪手no.1,是拯救我于危难之中的英雄、天神。

  ……当时的情况极为混乱,我又被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包围,所以无暇分辨到底是谁开的那一枪,一直到我在医院里稳定了情绪,被前来做笔录的警察问询相关情况,才想起来询问这件事,然后就得知开枪救下我的人居然是我在半年前曾经采访过的特警支队队长谢亦,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神奇的缘分,神奇却又美妙……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我才得知了事情的原貌,原来,这家名为新京岭络有限公司的制药公司表面上制造药物,暗地里却是在提取成瘾性物品进行高度提纯,公安从去年开始就在盯着一条毒品销售的线,寻找上家源头,没想到就新京,天子脚下……查处出来的毒品达到了以吨位计算的程度,是建国以来新京破获的最大量的毒品案件,放眼全国都极为罕见……

  ……虽然谢队长一直说,那一天的行动是他们联合刑警、缉毒支队三方早就制定好的计划,不是专程为了救我和我的同事而来,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拯救了我的性命是事实,只要这一点是真的就足够了……

  ……他是一位极富魅力的男士,虽然年纪轻轻,比我还要小上几岁,但他所散发出的沉稳和安全感是在全年龄的男性阶段中都极为少见的,如此年轻有为的精英,担任特警支队长实至名归,我对他半年前遭受的那一场诽谤深感遗憾和愤慨……

  ……虽然我不曾见过他的妻子,但我想,能够嫁给这样一位优秀的男人,他的妻子一定会过得非常幸福……相应的,谢队长也影响了我对于另一半的择偶观,所以看到这里的男同胞们,如果你们对我有任何的想法,想和我来一场恋爱、或者参与我后半辈子的人生,就请往这个方向靠拢吧:沉稳,内敛,有安全感……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如果我能够在年轻的时候碰见未婚的谢队长,那么今天的谢太太是谁,或许都不一定呢……哈哈哈,开个玩笑。我在此忠心祝愿谢队长和他的妻子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看完这些文字,董桑的心情是“……”这样的。

  面无表情。

  有点生气。

  有一部分生气。

  生气。

  很生气。

  她想要静静,别问她静静是谁。

  原来赵濯没有忽悠她,这位美女主持人真的对谢亦有意思,并且还不是一般的有意思,都到了在自传里写“如果是我先”这种程度的话了。

  真是厚颜无耻、芳草连天、婊里婊气、白莲绿茶……不可置信!

  居然敢在这种公开出版的书籍里明晃晃地肖想别人的老公,以为在最后随便写一句祝福语就能糊弄过去吗?那满满的遗憾不舍之情都快溢出文字了好吗,要是她笔下的男主角是一个没有多少定力的男人,看到这本书、看到她写的这段话,还不被撩拨得心猿意马、意随心动、无法自控……这这这、这简直就是在蓄意破坏别人的家庭嘛!

  一瞬间,董桑因为对方给谢亦撰写的那篇专题报道而升起来的一点好感度烟消云散,直接降成了负值,想到那个女人现在正在办公室里和她的老公独处,说不定还会借着采访之便和谢亦产生各种各样不小心的接触互动,更是气得想骂人。

  怪不得那个采访视频看着这么普通,专题报道也写得一板一眼,原来是还没有到时候,去年八月份的专题采访,今年一月份的英雄救美,这位简大美女和谢亦还真是有缘啊,比她还像拿了女主剧本……

  讨厌!

  董桑坐在沙发上生了好一会儿的闷气,憋到她自己都快觉得内伤了,才在哔哔的小声呼唤下回过神,抓起一把玉米粒,走过去喂它吃零嘴。

  或许是真的以为她把毛毛扔了,害怕自己也遭受同样的命运,哔哔今天表现得格外乖巧,低头啄一粒玉米就抬头看一眼她,偶尔还会小声地说两句“sasa,乖宝宝”,似乎在安慰她,又像是在对她声明自己是个不惹事的乖宝宝,不要扔了它,听得董桑哑然失笑,因为那本自传而升起的郁闷之情也散去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