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0255章 论政(中)

召唤之三国霸业 第0255章 论政(中)

作者:雪恋1988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02:40 来源:58小说

李翊顿时来了兴趣,他急忙问道:“文和知道王老先生都有哪些治理西凉的办法吗?”

贾诩点点头,说道:“我的老师曾经师从王符王老先生学习治国之策,说起来,我还是王老先生的徒孙,当然知道了。主公愿意听吗?”

“愿意听,愿意听。”李翊笑道,“西凉的事情非常复杂,辽东虽然跟西凉相隔万里,但也同样复杂。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非常想知道王老先生的高论。”

贾诩想了一下,说道:“西凉是大汉国的西部边陲,治理西凉当然离不开治理大汉国,所以我还是先说说老先生关于治国的策略,主公认为如何?”

“这样最好了。”李翊笑道,“就是劳累文和了。”

贾诩稍稍思索了一下,慢慢说道:“本朝中期以后,外戚当政,宦官专权,朝政**黑暗。特别是安帝以后,又连年对羌族、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用兵,加上水灾旱害频繁发生,导致国库空虚,民穷财匮,饿殍遍野。老先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重振大汉雄威,必须要尊贤事能,革新吏治,农工商并重和反对奢侈**乐,在人口问题上要重视移民戍边。”

虽然并不完全认同贾诩的话,李翊非常清楚,造成大汉朝国库的根本原因,既不是对外用兵,也不是灾害频繁,而是大汉国的立国之策——过于重视世家门阀的问题,但此时显然不是跟贾诩他们争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李翊急忙说道:“文和可否详细说说?”

贾诩笑笑,解释道:“老先生一贯坚持以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他认为一切自然现象‘莫不气之所为也’。在天人关系上,老先生认为‘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强调人为的重要。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老先生反对圣人先知说,他认为即使是至圣、至材也不是生而知之。生来就什么都会干的。”

李翊一愣,心说没想到这王符老先生竟然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在古代可是极其少见的啊。

有些可惜的是,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其主流是孔、孟的儒家思想,掺杂了一些道家和法家思想。就是说先秦思想对他影响极深,也很难摆脱西汉传统的影响。譬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

不过,他面对的现实与西汉的贤良文学以及董仲舒的**比较起来,就又有了不少的变通和发展。

李翊大声说道:“对。对,老先生说得好。孔圣人难道生下来就是无所不知吗?但是现在许多人说到孔圣人,好像孔圣人生下来就是圣人似的,谁都不能说什么忤逆之言。老先生说得好啊。你接着说,接着说。”

贾诩继续说道:“老先生强调‘国以民为基’,主张德政教化,但也提出来重视要法治。他主张君者应‘顺天心’即顺民心。基于这个前提,老先生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富民说,把富民作为首义。”

“真的?老先生真的这么说的?”李翊愈发感兴趣了,一拍案几。大声说道,“王老先生说得真是太好了。富民,民不富,国家怎么会富嘛。”

贾诩见李翊认同这个观点,解说的更起劲了,大声道:“主公所言甚是,民不富则国不富。老先生主张农工商并重。我大汉自古至今,无不重农抑商,历来存在农本商末之说,而老先生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并非是凡农皆本,凡工商皆末。农、工、商各守其本而民皆富,各离其本则民皆贫。老先生所说的‘本’,是指农、工、商的本业、本务。即农桑、致用、通货;所谓末则是农、工、商的末业、末作,即游业、巧饰、鬻奇。老先生提出来的农、工、商皆有本末说,虽然对百姓致富有很大的作用,但因为悖离了大汉律,所以遭到了很多士子名儒的抨击。”

说到这里,贾诩看了李翊一眼。有些意味深长的说道:“其实,在诩看来,主公如今在幽州的为政,跟王老先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今天之前,我还一直以为主公是王老先生为政理念的信仰者呢,哪里想到主公竟然根本不知道王老先生之名,实在是让诩深感意外。尤其是在重工商方面,更是比王老先生做的还要激烈。而如今幽州西部五郡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主公的先见之明。”

李翊哈哈一笑,说道:“好了,文和,你就别拍我的马匹了,还是好好说说王老先生的事情吧。”

李翊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儿,自己之所以重视工商,不过是因为他后世的见闻。可王符就不同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汉人,他能够有这样的认识,那才是真的难能可贵。

贾诩停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跟主公一样,王老先生也是极力主张德政教化,他非常重视对百姓进行教化。他认为对百姓进行教化,不仅是立国的基础,也是提高大汉人的道德情操,使社会风气淳朴,安定社会秩序的根本。他认为王者统世,必须要观民设教,这样才能变风易俗,以致天下太平。老先生认为教化也有本末之分,他说只有对人们进行正直的教育,诱导向善,他们才不会违法乱纪。反之,对人们施以奸邪的教育,‘学**则诈伪’,就会败坏社会的正直风尚,不利于大汉国的安定和富强。”

“马融和张衡等大儒认为老先生主张加强对百姓进行教化,是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但老先生的教化也有本末之分的说法,则是前无古人的,是一大创举。”

军帐内鸦雀无声,众人都在想着王符的理论和主张。

“文和,能不能再具体说说老先生治理西凉的办法?”李翊沉思良久,缓缓问道。

贾诩点点头,说道:“刚才主公说辽东的情况跟西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诩颇有同感。如果主公一直在北疆总督军政,用老先生的办法,再加上一些主公的改进之法,十年之内一定可以稳定北疆,让北疆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王老先生是西凉的边民,他在《潜夫论》中,特地用了四个章节讨论了帝国的边患问题,老先生分别命名为‘劝将’、‘救边’、‘边议’和‘实边’。老先生认为朝廷在与羌族等外族的战争中,采取放弃边地,迫使边民内迁的政策是错误的。这种退缩的政策不仅给边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还给敌人造成了可乘之机。”

“老先生认为塞外羌人屡屡入侵以及现在整个西凉的归属羌人、汉人的大叛乱,其根源就在于大汉国一开始就采取了放弃凉州的错误政策。这个苟安退让的政策最初还是在孝安皇帝永初年间羌人叛乱时,由当时的公卿们提出来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提出了捐弃凉州、退保三辅的妥协办法。”

李翊对贾诩的话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忽然问道:“文和,那你知道我大汉为什么要对西疆采取这种妥协的策略呢?”

贾诩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我大汉对西凉采取放弃的策略,是从世祖光武皇帝光复本朝以后开始的。这与高皇帝开创的大汉帝国风格迥异,特别是与孝武皇帝一朝北击匈奴、开拓西域的雄武气魄大相径庭。”

“以国力论,本朝并不逊于前汉,而且,本朝还曾经动用了小军队和几个勇敢的使者,就成功地迫使王莽篡汉时期纷纷背叛大汉而投向匈奴的西域诸国重新归顺。这便是本朝大学者和历史学家班彪先生的小儿子班超创下的伟业,他年少时就不愿意像他的哥哥班固一样继承父业,做个文人,于是他扔掉笔,穿上了军装。此外,本朝安丰侯窦融之侄、光禄勋、车都尉窦固,其曾孙、外戚大将军窦宪,都曾于孝明皇帝朝和孝和皇帝朝大破匈奴和西域叛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地理上看,这些征服的地区尚在凉州的西北,而且大汉还在这些地域设置了行政机构和卫戍区。再则,居住在凉州的羌人比起匈奴和西域诸国来,其文明进化、部族人口以及武装力量都落后一大截。老先生在《潜夫论》中说羌人开始叛乱时,‘党羽未成,人众未合,兵器未备,或持木枝,或空手相搏,草食散乱,未有都督,甚易破也。’还说:‘虏或持铜镜以像兵器,或负案板以类盾牌,惶惧扰攘,未能相持。’”

“但是,为什么我大汉竟然对付不了这等弱小的敌手?为什么甘心让羌人连续数十年上百年的扰乱凉州,再次切断了大汉西部的通道,丢失了班超和窦宪以及无数将士用生命和鲜血筑就的浩瀚疆域?为什么现在就连我西凉的大汉子民也参加了凉州的叛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