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渺茫的希望,冯士勉带着几个弟兄,向着王好义所在的地方赶了过去。再怎么说,王森当年来建昌营拉拢关系的时候,也是他和杜福率先俯身下拜,才建立起了白莲教和建昌营之间的联系。如今,白莲教已经要倒台了,而且必将连累到建昌营,他如果不到处奔走又怎么对得起麾下的弟兄。
其实没几个人会怨恨他们,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从王森那里拿到的好处绝对不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买卖,单反还是有点良心的人,都不会去抱怨当年的中间人。
杨得时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只是暗暗祈祷它能够平安归来。这些年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甚至比冯士勉得到的都还多。
其实他更担心的是,如果冯士勉回不来,那就意味着建昌营和王森势力的决裂。因为他回不来的最可能原因,就是被王好义害死。
一旦那种状况出现,建昌营的士兵和某些军官,很可能会选择直接投向朝廷派来的青州府团练。
虽然这也不失为一个上佳的选择,但风险就在那里摆着,别人不清楚,难道杨得时还不知道等待他们命运的很可能就是生不如死的劳役。
对于这种民间大规模结社,并准备图谋不轨的事情,朝廷最为妥当的处理方式就是只诛首恶,胁从不问。不处理是肯定不行的,但处理的规模大了,就可能引起更大的反抗。
息事宁人虽然是无奈之举,但眼下朝廷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都看在眼里。老皇帝是决计不敢轻举妄动的。
所以很多人肯定会认为临阵头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杨得时再清楚不过,所谓的胁从不问,可以包括流氓地痞、普通百姓。但是绝对不会包括他们这些正规武装。
朝廷每年的军费支出已经不像是建国初年那样轻松了,卫所制度的败坏,意味着可用的战斗力必须来自使用募兵制的军队。但是募兵制就意味着大把的花销,而明朝初年的财政设计之中,自以为是的朱元璋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块。
于是所有的军事开销都需要另行征收,几年之后的辽饷,就是典型的证明。
背负着如此庞大的经济压力,拼死累活养起来的军队,如果一夜之间举起了反叛的大旗,想必没有哪个上位者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所以说。任何人都可以投降,唯独王森和他们建昌营不行。
就算投降之后不会被杀,但这件事情结束之后,终究是要被清算的。所以最好的结局,也只不过是被送到偏远之地,每日惨无人道的进行劳役。
既然不想自己的下半生落入此等悲惨的境地,剩下的那条路,就是与敌人决一死战了。
大明的局势虽然已经岌岌可危,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回光返照,其攻击力恐怕不是轻易能够承受的。
失败,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那么现在的问题也就简单了。
无非是要大家做出一个选择,是苟且偷生。还是慷慨赴死。
虽然他们做的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买卖,但是,踏上这条贼船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已经预见到会有这么一天。
所以当死神的微笑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表现的恐惧.即便有那么一两个人是这样的,也会在群体的影响下,多多少少出现慷慨赴死的情怀。
冯士勉不知道杨得时已经做好了死战的准备。如果他知道,也就不会再跑到这里来寻求生的希望。
王好义知道建昌营在父亲的体系当中占据这多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冯士勉更是和杜福一样深受器重的人。虽然他的职位远远不如另外两个总掌三乘杨得时和刘大银,但是,那两个人最为军中有威望的人不得不用一个特殊的名头予以拉拢。
而冯士勉就不需要那么虚伪的对待了,至于杜福,那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自然也学要一个总掌三乘的称呼,而且还可以用来对抗另外两个可能叛变的巨头。
但冯士勉一直都是心腹中的心腹。属于那种不得不李靖有家的人。
于是,冯士勉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王好义的接见。但当他说出自己来意的时候,王好义原本挂满脸上的热情,一瞬之间一无所剩。
冯士勉就知道,想要从王好义这里拿到充足的人手是不太可能的。王好义的想法,杨得时早就说得明白,他是指望这一群乌合之众给他保命的。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借给他人。
冯士勉做了最后的努力。
“我们建昌营虽然前次受创,但依然保有战力,对付你哥泥腿子还不是难事儿。二公子现在的位置和我建昌营如此之近,我们之间已成犄角之势,也可以相互照应一二。”
王好义虽然不懂得和军汉打交道,但是他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话里的意思他还是能听明白的。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利益交换,如果答应冯士勉的要求,那就意味着自己有难的时候,还可以有一路援军作为指望。
但是这路援军如今的处境,王好义却是极端不看好的。他深深地知道,战斗力属于明朝正规军级别,但已经走受重创的建昌营,已经不能指望。
他觉得这笔买卖无论怎么做,都是赔本的。所以在冯士勉做出最后努力的时候,依旧保持着一开始的决定。
他王好义一个兵也不会借的。
冯士勉只好灰溜溜的离开,更让他恼火的是,王好义为了不让众人看出他们两个已经闹翻,竟然笑呵呵的在后面相送。
冯士勉心中的怒火,就快将他给吞噬了。
送到迁安县城门口的时候,冯士勉却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
这里,是大多数饥民领取粮食的地方。也是王好义维持统治的地方。
本该被严格控制的地方,此时却出现了十分不和谐的声音。
一群看起来五大三粗,匪气十足的家伙,正在围攻王好义的手下们。那些手下负责的人物正是向周围的饥民发放粮食。而这群汉子之所以这么做,好像是因为给他们的粮食不够他们吃的。
领头的那个人凶横的向前冲着,丝毫不顾及周围那些维持秩序的人,向他的身上接连不断的打下数根木棍。他身后的弟兄们,显然也不是含糊之人,很快就率领着周围同样是在讨饭的人,冲上前去开始抢夺粮食。
王好义的脸色已经变得额精彩绝伦。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在他的计划当中本应该是百依百顺的刁民,竟然开始抢夺他的粮食。
愤怒的他大吼一声,将这里的负责人叫了过来。
“王八郎。这是怎么回事儿?”
冯士勉一看到灰头土脸的王八郎就想笑,还真不亏是王八,好像是刚从泥巴里头钻出来的一样。
王八郎刚刚闹事的人群推搡出来,一边派人前去呼叫增援,一边准备再杀回去,不料从他的身后传来了王好义的声音。
“二公子,您叫我?”
王好义的脸色更加的不好看起来。
“不是我教你,难不成是鬼叫你?”王好义只用一句话,就把他要说的话堵了回去。继而接着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王八郎回答道:“二公子,这领头的一伙人就是我们前不久刚刚收服的那一群强盗。您应该是有印象的吧。”
王好义想了想,而后才点了点头。他当初接纳这帮人。乃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比起一般的饥民要强一些,而且,他们声称当年曾经接受过王森教主的点拨,只是因为没有所谓的慧根。所以才没有被王森收为弟子。
其实对于这样的话,王好义基本上是不信的,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们带来的消息。已经有一股官军越过了宝坻县,出现在了迁安县附近。
虽然两个县城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官军的行军速度也是太令人瞠目结舌了。所以得到消息之后,王好义就命人抓紧操练召集起来的难民,倒是把这群人给忘了。
“诸位壮士。”王好义走上前去,热情洋溢的说道,“请你们不要抢粮食了,我们这儿还有的是粮食,不愁你们吃喝。若是觉得不够用了,直接告诉我们就行。”
带头闹事儿的那名壮汉拧过头来,邪邪的一笑,随即就破口大骂起来:“你个伪君子,说什么给我等粮食吃,还不是让我等给你卖命,卖命也就算了,竟然还不给我们吃饱。这像话吗?”
冯士勉在心中暗笑,这帮人倒是有趣,一下子就戳穿了王好义的小算盘。
王好义脸上不免有几分尴尬,但他依旧厚着脸皮说道:“我召集大家,的确是为了聚众自保,但是,不给你们吃饱,那是决计没有的事情。须知大家刚刚来到这里,如果一下子吃下太多食物,那是可能会撑死的。”
他的这番说辞,直接激怒了那名壮汉。
“我说王二公子,你还能找些更说得过去的理由吗?我们都来到这里好几天了,也没见到给我们的粮食增加啊。一下子吃太多的确是会撑死,可是一直就这么点,那也是会饿死的。”
冯士勉在心中冷笑,这壮汉虽然看上去笨拙,但是却很是会利用民心。
他趁着王好义正在组织言语,缓步上前冲那个大汉说道:“兄弟,你要是觉着在这里吃不饱。可以跟我走。”
王好义愤怒的眼光毫不犹豫的投射了过来。
但是冯士勉好像没有看到一样,继续说道:“我是建昌营的冯士勉。我们建昌营的弟兄一直追随王教主,一向乐善好施,不同于一直在做买卖,最近才开始关心教中事务的二公子。我们建昌营都是些能打能杀的兄弟。如果你胆子足够大的话,不如去我们那里,酒肉逛够。”
那壮汉回头看了一眼,紧接着就大吼一声:“我跟你走了!”
王好义本来还想拦住他们,但是那名壮汉快步走到他身前,冷冷的看了他一眼,竟然吓得他没敢说话。
“俺叫巴解,以后就跟着冯大哥混了。”
“都是兄弟互相照应!”
在王好义不怀好意的目光注视之下,巴解和他手底下的兄弟们,跟着冯士勉大摇大摆的离开了迁安县城。
冯士勉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王好义,心中暗笑不已。王好义你活该呀,白让我捡了个猛士。
巴解也在一边走一边扭头看另一个方向,心中也是暗笑不已。
“宋先生让俺来迁安县假装饥民做卧底。没想到误打误撞混进了最有战斗力的迁安营,这次,俺的军功可是跑不了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