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攻击准确率高了很多,十几门火炮的炮弹几乎全都打在剩余两门火炮周围,立刻将这两门火炮周围的城墙剃光,周围的垛口被一扫而光,全都变成破碎的砖块,如同蜂群一样,打向城墙上的清军士兵。
躲藏在城墙后面的清军士兵立刻遭到重创,几十个清军士兵当场翻滚在地,惨叫哭嚎着,鲜血布满了城头。
最后两门火炮被打掉,周围城墙上变成一片地狱一般的场景,让远处看到这一切的清军士兵两股战战,脸色苍白,不由得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凑过去看热闹。
消灭了城墙上胆敢挑衅的火炮,船队大摇大摆的通过上元门,上元门周围的其他火炮像是突然变成哑巴一般,眼睁睁看着船队从他们眼皮子底下通过,再也不敢提出任何意见。
十几分钟之后,船队微微转过一道弯,江面再一次豁然开朗,八卦洲被船队抛在身后,船队重新回到长江的主航道。
在船队左岸,绵延不绝的应天府城墙突然消失在江边,一段**的江岸出现在船队旁边。
在江岸后边,有大大小小的水道,在这些水网后面,距离江岸三里左右的地方,则是有一道更加高大的城墙。
朱弘栋明白,这一道城墙就是应天府的京城城墙了。
朱弘栋拿着望远镜打量一下,发现京城城墙差不多有五丈高,上面旗帜招展,终于站满了人影,远远望去,城墙上同样有大量的人对着船队指指点点。
朱弘栋注意到在城墙到江边的这三里多的距离里,布满了各色建筑和房屋,甚至还有农田。
只是除了住人的房屋之外,有些建筑显得比较奇怪,不像是正常的房屋,应该有特殊用途。
朱弘栋转头看了看,发现陈昌期和黄宗羲正好站在不远处,同样看着应天府的城墙小声说着话。
朱弘栋一步走过去,就听黄宗羲说道。
“九思,这应天府号称虎踞龙盘,怕是不好攻啊!”
“这是肯定的,太祖爷爷当初在此定都,防御上做得充足,肯定很难一鼓而下就是了。”
陈昌期话还没说完,一转头看到朱弘栋来到身后,赶紧向朱弘栋行礼问好。
朱弘栋用手一指城墙外江岸上那些奇特的建筑问道。
“九思可知道这些是什么?”
陈昌期稍一打量,立刻回答道。
“启禀王爷,这些应该都是造船厂,洪武到永乐年间,我朝在应天府创办了不少船厂,洪武年间创办了龙江造船厂,永乐年间为了打造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队,专门在此创办了宝船厂。”
“除此之外还有快船厂、马船厂等一系列官办船厂,除了这些官办船厂之外,这一带还有大量的民办船厂。”
“当年这一带是咱们大明朝造船的中心,鼎盛时期一年有上千条大小船只下水。”
“只是后来因为禁海等原因,应天府的大大小小船厂逐渐衰落,变成现在这副破败光景。”
朱弘栋听了陈昌期的回答,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江岸上的这些遗留的建筑,这才看出个究竟。
江岸这一带密布了大大小小的水坑,这些水坑排列有序,秩序井然,很可能都是当初的船坞。
在水坑旁边,围绕着水坑聚集着大量的建筑,在建筑旁边还有大大小小的广场,可以想象在全盛时期,这里必然是一派繁忙的船厂模样。
可惜如今这个片江岸已经变得一片荒芜,建筑物残破不堪,在建筑物中间的小广场上,都被种上了蔬菜和庄稼,有些农民的小屋星罗棋布,散落在船厂各处。
此时这些农民的小屋里,钻出来一个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梳着大辫子的农民。
他们三三两两聚集成群,还有很多抱着孩子的妇人,看着江面上遮天蔽日的船队指指点点。
朱弘栋看到在应天府京城城墙的北侧,是一座小山,整个京城北侧城墙就是建在山体之上,甚至干脆是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垛口。
朱弘栋知道,那肯定是应天府的狮子山。
应天府城墙内有四座山,其中狮子山和清凉山位于京城城墙内;而幕府山和钟山则是在京城城墙外和外郭城城墙之间。
清凉山脚下有个清凉门,从清凉门一直到应天府的钟鼓楼,这里算是应天府的分界线,在这条分界线北侧的京城城墙内部,是应天府的军营区,应天府的所有军营和军兵家属基本上都住在这个区域。
朱弘栋举着望远镜顺着狮子山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好几座城楼。
其中狮子山脚下的应该就是仪凤门,仪凤门南面是定淮门,定淮门再往南就是清凉门。
从定淮门往南的护城河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在三山门穿城墙而入,随后在通济门穿出城墙,在清凉门门外就是莫愁湖。
应天府这种依山傍水的城市格局,让攻城一方非常头疼,因为应天府的护城河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又宽又广并且还是活水,想要填平护城河注定是一个大工程。
朱弘栋早已思考了很多次如何攻克应天府,心中早有腹案,立刻指着面前的江岸下达命令。
“炮兵营登陆,准备主攻定淮门!”
朱弘栋的命令下达,立刻有很多船只靠向江岸,借着遗留的码头和船坞,将火炮送上江岸。
这时就听黄宗羲问道。
“王爷,按理说仪凤门距离江边更近,为何不选择优先攻击仪凤门?”
“本王问过很多熟悉应天府的人,仪凤门和钟阜门在成化年间就被堵塞了,早已无法使用。”
“金川门虽然靠近北方的官道,但是我们走的是水路,金川门反而绕远。”
“而清凉门、聚宝门都有瓮城,甚至有的还有三重瓮城,不适合作为攻击目标。”
“选来选去只有这定淮门比较合适,不仅靠近江边,而且没有瓮城,适合我们走水路直接发起攻击。”
黄宗羲听了朱弘栋的话,打量着远处的两座城楼,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