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一〇二、热议

史上最强大学 一〇二、热议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3:42:21 来源:88小说

到了第二天,关于《永乐大典》正本和《文汇阁四库全书》的话题在围脖、威信等自媒体上更炒得红中带紫、紫里发黑,无数人被强行科普了一把古代典籍文献的知识。在这些讨论中,压倒性的是对神州科技学院的冷嘲热讽,网友扔的砖头都够盖好几座教学楼了:

“既然《永乐大典》都出来了,那我就跟你们实话实说了吧,其实传国玉玺就藏在我家里,现在就搁在键盘上!对,我姓李!”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现在吃饭用的都是北宋均窑豆青釉小碗!”

“你们都让开,是时候展示我珍藏的王羲之手书《兰亭序》了!”

在一片兵荒马乱,徐生洲稳如老狗,坐看外面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除了徐生洲,还能保持几分镇定的,要算图书馆馆长陶文霞。毕竟沉康元和方为已经给她吃了定心丸。而且经过一晚上的思索,她的思想也活泛了许多:“校长,昨天晚上我想了想,觉得咱们可以成立一个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古代典籍。”

“哦?”

“我是这样想的,《红楼梦》一本小说,不仅撑起一个全国学会、办起一本专业期刊,还养活了那么多红学家。以前大家都开玩笑,说打开《红楼梦》,每个字上都趴着一个研究者。咱们《永乐大典》或许没有《红楼梦》那么火,但一万多册养活几十个研究人员还是绰绰有余的!你想想,《永乐大典》里面保存了多少现今已经散佚的典籍?对辽宋金元的历史研究得有多大的影响?”陶文霞越说越有劲,“哪怕不做研究,就是根据《永乐大典》正本,对现行本做个校勘,没有现行本的做个辑佚,根据辑佚本对作者做个考据,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论文,都是成果!再加上《文汇阁四库全书》,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是理所应当?”

“成立机构容易,关键人呢?”

陶文霞掩口笑道:“有《永乐大典》这个国宝在,招人还不容易?校长你是学理工科的,可能不太理解出现新研究材料对文史学科的重大意义,当年殷墟甲骨、敦煌遗书问世,一举造就了多少着名学者?咱们《永乐大典》就算比不上前二者,那也相差有限。到时候校长你再把工资开高一点,保证要博士有博士、要教授有教授!甚至沉康元沉先生、方老师,他们都会心动。”

“要不你先私下问问他们二位的意见?”

私下问意见是不太可能了,两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家折腾了大半夜,终于赶出一篇三千字的长文,投给最新一期的《光华日报》上,然后迷迷瞪瞪就坐车回去了,瞧他们走路都扶墙的样子,估计没个三五天恢复不过来。

沉康元是国内着名的古籍鉴定专家,方为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学教授,两人署名发表的文章,可不是阿猫阿狗随便在自媒体上随便扯个段子自high。文章一出,几乎在社科界引发一场十级地震。学术圈熟人见面,要是不聊几句《永乐大典》,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研究的:

“你觉得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正本可靠么?”

“我觉得悬!要是捐给清、北,感觉还有几分可能,捐给一所名字都没听过的民办院校,怎么听怎么像是一场闹剧!”

“莫非国宝帮不搞陶瓷,改玩古籍了?”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在喧嚣和吵闹之中,鉴定会的邀请函变得一纸难求,但凡混古代文史哲学术圈子的,都极力想拿到一份邀请函,证明自己在圈子里的人脉与地位。如果是假的,就当是圈子里开个批斗会。要是真的,——卧槽,怎么可能是真的!

退一万步说,如果真要是真的,自己也算见证历史了。哪怕去打个酱油,以后也有吹嘘的资本:“当年《永乐大典》正本出来的时候,学界都以为是假的。我到了那里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东西错不了!所以在鉴定会上坚持认定这是遗失已久的国之重宝,当时还有人怀疑我收了黑钱,做了国宝帮的吹手。结果呢?历史证明我的观点还是正确的。这就叫‘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这就叫学术眼光、士人风骨……”

到最后,连京城师大计算机学院院长晁宜平、数学学院院长张安时,甚至成老爷子、邱欣东都把电话打到了徐生洲手机上,就为朋友求一张鉴定会的邀请函。原本只打算要求邀请金陵地区专家开个小规模的鉴定会,随着邀请函越发越多,参会人数都突破了两百,硬生生把鉴定会开成了国际学术研讨会!

开店不怕大肚汉,徐生洲是恨不得开得规模越大越好。毕竟这也是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声誉的一种途径。燕大、留美这对top2兄弟却非常郁闷:以往但凡有什么好事,无论外国首脑演讲,还是商界大老捐赠,哪个不是紧着我们先来?谁想到这回这么大手笔的捐赠,居然不图名、不图利,免费捐给了一所不入流的垃圾民办学校,还有天理吗?难道这世界上还真有活雷烽?

举办鉴定会那天,不仅来了几百号想见证或想打脸的专家学者,还来了无数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记者。徐生洲没搞开幕式、发布会什么的,因为他知道在没摆出实物之前,说什么都是虚的。所以他直接让陶文霞把人带到图书馆,让大家看了再说,省得浪费口水。

图书馆门口有工作人员,给每位参观者发一身没有口袋的白大褂,还有一副口罩、一双手套,感觉不像进古籍特藏库,倒像是进icu。有位二三十岁戴着金丝眼镜的青年看着icu套装,愤愤然说道:“什么意思?你们这是防贼呢?”

陶文霞正在介绍参观方法,闻言笑着反问道:“您应该不是学古典文献学的吧?”

“什么意思?”

“你要是学古典文献学的话,一定知道清代乾嘉以后《永乐大典》副本是怎么散佚的,也就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陶文霞点到为止,没有细说,转过身继续招呼各位:“各位老师、各位同仁,考虑到古籍保护恒温恒湿、防水防火的要求,请大家穿戴好防护服,不得使用闪光灯拍照,遵守工作人员安排,有序入库参观!”

那位年青人有些懵:“她说的什么意思?我怎么听得稀里湖涂的?”

“看来你真不是学古典文献学的!”旁边一位胖乎乎的学者摇了摇头,细声慢语地解释道,“《永乐大典》副本其实在明代就有散佚,不过不多。在清乾隆三十八年修《四库全书》的时候,经过认真清点,已经遗失2422卷,大概一千多册。但对于《永乐大典》卷、册这么庞大的体量来说,不过是十分之一而已。”

“然后呢?我听说现在全球只剩下400多册了,其他是怎么丢的?”

“这就是陶馆长刚才说的。在《四库全书》修好之后,《永乐大典》副本被视为无用之物,束之高阁,蛛网尘封,虫吃鼠咬,无人过问。有些利欲熏心的官员知道《永乐大典》的价值,趁机开始偷窃——”

“那她还不是把咱们当贼防!”

“对啊,就是防贼。毕竟这是有前车之鉴的!”那位胖乎乎的学者一边穿白大褂一边说道,“你知道当时官员是怎么偷《永乐大典》的吗?他们早上进翰林院的时候,随身带着一件棉袍,装在包袱里;晚上下班的时候,就把两本《永乐大典》包入包袱里,把包袱里的棉袍穿在身上。看守人员见到他们早上带包袱来,晚上带包袱走,就没有起疑心。经过他们盗窃,再加上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京城时大肆劫夺,到了1895年清廷重新清点《永乐大典》的时候,就已经只剩下800册左右。”

那个年青人终于明白过来:“今天来参会都是有头有脸的,怎么可能做出这种行径?我看他们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哈哈,晚清能入翰林院的官员,都是一时清华之选,哪个不是有头有脸?当时一册《永乐大典》才值10两银子,就让他们放下体面,做梁上君子。你知道现在一册《永乐大典》多少钱吗?前不久,白旗国刚拍卖2册新发现的《永乐大典》副本,净价640万欧元。平均一册320万欧元,相当于人民币3000多万,比黄金都值钱多了。试想一下,你去金库参观,让你穿严实点,你有意见吗?”

“真的、假的还不知道呢!”

“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海内孤本,全世界只此一套,少了任意一本,整套书就残了!到时候别说他们学校,就是今后全国的研究者,想哭都找不到坟头!”那位胖乎乎的学者已经开始排队,“不过他们搞那么大阵仗,倒还真有几分期待!”

那个年青人马上追问道:“我是《南周》记者郑文书,请问您是?”

“我是之江图书馆古籍部的廖慧成。”

“听廖先生您刚才的语气,也觉得他们《永乐大典》正本和《文汇阁四库全书》是假的?”

廖慧成没有接他的话头:“总得看过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