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极品古玩商 > 第两百七十九章 调包

极品古玩商 第两百七十九章 调包

作者:吃仙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17:04:25 来源:88小说

刘己道一直认为,与其聘请方昊,还不如聘请他的师傅。

当然,他心里虽然有意见,但方昊是孔益邀请的,再加上方昊又没有出错,他不可能发表什么意见,只等着方昊什么时候出错,他再适时说几句。

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对方昊有意见,单纯只是不想让混子进入公司担任要职。

然而,方昊没有出错不说,面对这一幅佚名画作,居然第一时间就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让他都忍不住在想,方昊不会是蒙的吧?

相比之下,诸应守自从在邢恕举办的沙龙,认识方昊时,一直都觉得这小伙子很厉害,说话有条理,一直有的放矢。

因此,对于方昊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感到惊讶。

他现在很想知道方昊这么判断的依据:“你能否说说,这么判断的依据呢?”

“那我说几句,有什么错误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方昊指着画卷上货郎的担子:“大家请看,货郎担子上高挂的几顶皮帽,这种帽子,特别是中间一顶四角形帽,在今天的蒙族人中尚能见到。另有几件酒具及伫立扁担前端,爪喙尖利的黑色猎鹰,都在透露出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某些信息。

因此,图中画法虽承袭于宋人,但一担日用百货却在无意间透露了它的创作年代。这是一个蒙、汉人生活已相对融洽的时期,所以我判断创作年代应该是元代晚期。”

“分析的不错。”诸应守为方昊一下抓住重点而鼓掌:“那你认为作者有可能是谁?”

方昊说:“这个不好判断,但从用笔风格来看,很可能学自刘贯道。”

刘贯道为元代早期画家,工释道人物、历史画、风俗画、山水、花鸟,系全能画家。人物宗晋、唐,形态生动逼真,山水宗郭熙;花鸟走兽集诸家之长。

诸应守微微正色,点头道:“你继续说。”

方昊继续分析道:“画卷上的人物形态生动逼真,展卷恍然置身于人物对话之中,手势、眉睫、鼻孔皆有动态,可谓神笔。

画面中马的造型更是形神兼备,尤为生动。其用笔流畅,巧妙运用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细致生动地表现出马匹的肌肉骨骼和光泽质感,形象地勾勒出马匹的神情、竖耳、瞪眼、毛鬃马尾飞扬、掀动鼻孔、咴咴嘶鸣的神态。

人物和马的绘画技巧,都有刘贯道的创作风格,但景物之描写,又不同于刘贯道,其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应该学自宋代李成。而这种景致的萧瑟之感,又与元代晚期的农明起义,社会混乱相印,这也是我认为这幅画的创作时期是元代晚期的另一个理由。”

“好!分析的非常出色!”诸应守笑着大声鼓掌,方昊的表现,确实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刘己道看着方昊的目光有些复杂,当初他看到这幅画的时候,理解的不深刻不说,甚至于有些看法还是错的。和方昊的表现一比,差距未免实在太明显。

想到自己之前对方昊的偏见,他就不禁暗暗脸红,之前他还质疑孔益的眼光,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有些可笑。

不提刘己道对方昊的印象大为改观,大家又探讨了一会,但最终还是没有确定作者是谁,只能以佚名作者的名义上拍了。

佚名画在书画市场上很常见。

所谓“佚名绘画”,是指画面未署名款,且又无法确认作者真实姓名的绘画。

之所以佚名,原因相当复杂。

元代以前宫廷画家的作品多不署名;文人画家中身世有着特别境遇者,亦往往不留名款;至于民间画师之作,不留名款似成惯例。此外,在作品的流传过程中,还有人为或无意造成的各种原因,致使作者的姓名从画上消失。

佚名画作中,有一部分水准很高,画得有声有色,特点鲜明,也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10年拍卖的宋代佚名作品《汉宫秋图》,成交价就高达1.68个亿。

这幅画当然达不上这种高度,但上拍的成交价一千万还是有可能的。

这幅佚名画作之后,鉴定继续进行,到最后,包括之前方昊没有见过的几幅作品,都没有问题。

150幅书画作品,哪怕之前都鉴定过,再来一遍,花费的时间也不少,大家也都觉得有些累,特别是诸应守,到底年纪大了,写下自己的意见后,就跟孔益告辞,孔益也派人把诸应守送回家。

孔益邀请方昊留下来吃了晚饭再走,本来方昊想要回去研究木雕工艺,打算婉拒,但孔益又偷偷告诉他,瓷器方面发现了一件钧窑瓷有疑点,想让他也看一看,只是现在人多嘴杂,所以想等晚饭后再来鉴定。

既然如此,方昊也只能留下来,又跟尚小萱说了一声,尚小萱告诉方昊忙自己的事就行,她自己打车回去就行了。

发现瓷器有问题的,是嘉益鉴定瓷器的专家顾楠,他在鉴定一件明宣德祭红釉盘时,发现其它方面都没有问题,唯独手感好像重了一些。

这件瓷器是他征集的,在他手中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各处细节可以说了如指掌,所以才能感觉到重量有问题。

但令他诧异万分的是,除了重量不对之外,其它地方和之前那件一模一样,好像是一个骨子里刻出来的。

但因为有了重量的诧异,他现在又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但令狐满都没有发现问题,让他不敢轻举妄动,便找了个机会,偷偷告诉了孔益。

孔益不认为顾楠会看错,但能够逃过令狐满的眼睛,也能说明,作伪者水平之高。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瞒不过专家的眼睛,花大价钱制作一件仿品,又有什么意义。

吃完晚饭,为了保密起见,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孔益、顾楠、方昊和令狐满,他们不想让人察觉,一个个地返回嘉益,孔益还交待保安,不要跟任何人提起,他们来过的事情。

这里的保安,都是孔氏名下安保公司的派来的,一般不会出问题,但如果瓷器确实有问题,孔益就会决定仔细调查公司里的每一个人。

等孔益把瓷器从保险库中取出,一件明艳动人的祭红釉盘出现在了方昊的面前。

高温铜红釉自元代景德镇御窑厂创烧,但因烧造难度极大,历经工匠多番改良色釉、调整烧制条件及窑温,直至永宣时期,铜红釉美器方才始成。

宣德时期,红釉瓷器得到进一步发展,釉都比永乐红釉略厚,红中稍带黚黑,红而不鲜,更显得静穆和凝重,又由于釉色中闪耀出如红宝石一样的光泽,耀眼夺目,所以又称为“宝石红”。

明宣德年烧制的祭红釉瓷器为红釉瓷中之绝品,在瓷器美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宣德后,红釉很少烧制,此项技术逐渐失传。

说起蔡红釉的烧制成功,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

但是,窑工们多次试验,就是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督窑官就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威胁说,再烧不出来要杀人。

其中一位老窑工的女儿翠兰,得知她的父亲因烧制不利,被抓入了大牢即将处死,除非能够烧出合格的祭器才能活命。悲愤的她,纵身跳入了熊熊的窑火当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议督窑官的暴行。

两天后,当窑工们打开翠兰跳入的那座窑炉时,惊讶地发现,烧成的陶坯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祭器居然烧成了!人们说这是翠兰的血染红了陶坯,于是就把这种红色的陶瓷,称为祭红。

其实,在古代,一些特别珍贵的宝物,都会伴有悲情故事,它们往往被赋以控诉统治阶级残暴,以及百姓生存不易的意义,或是引起人们对宝物的爱护等等。

言归正传,方昊并没有见过这件瓷器,因此先拿到手中仔细观察。

这件祭红釉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罩施宝石红釉,色泽娇红欲滴。口沿因高温熔融使铜红釉向下流动而露出白色的胎骨,俗称“灯草边”。

圈足内施白釉,暗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据研究,此类宣德宝石红釉盘分刻款及青花款两种,而刻款者或稍早于青花款者,且更为珍罕。

光这么看,方昊也看不出这件祭红釉存在任何的问题,但这件瓷器给他的感觉确实有些怪,至于怪在什么地方,他一时找不起来。

正当方昊在鉴定时,孔益他们在一旁小声说话。

令狐满看向顾楠:“小顾,你能确定重量确实不对吗?”

顾楠很肯定地回答道:“我这人眼力或许差一些,但手感一向不错,特别是这件蔡红釉盘,因为当初我征集来之后,放在我那研究了好几天,各项数据可以说烂熟于心,只可惜当初我没有称一下重量,否则就可以佐证它不是当初那一件了。”

顾楠心里有些遗憾,但说到底,又有几个人研究瓷器的时候,还特意称一下重量。

“事实上,只要能够证明它不是同一个瓷器就行了。”

孔益放下手中的首拍图录,指着上面关于蔡红釉盘的图片,问道:“令狐先生,您看一下,照片和实物有没有不同?”

令狐满看着照片,乍看没什么问题,应该是同一件,但他到底是国内瓷器鉴定的权威,并不是浪得虚名,定睛一看,就觉得照片中的和实物相比,给他的感觉并不相同。

但不同归不同,照片到底是照片,而且还是处理过的照片,光影效果,肯定是失真的,凭图录上的照片想要指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显然并不现实。

令狐满看了一会:“感觉确实有些不对,但这上面的照片是失真的,你手里有没有原图?”

孔益说道:“我已经让员工传到我的邮箱,应该一会就到。”

令狐满微微点头,又仔细看着照片,想要从上面有所发现。

这个时候,方昊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轻轻吐了一口气,他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就直接给出了结论:“我认为这件蔡红釉的真伪,有待商榷。”

令狐满今天刚刚认识方昊,以前其实也没有听说过,但今天从一些专家顾问嘴里,得知了方昊的一些事情,觉得这个小伙子应该是有能力的,但做事有些高调,比如说,店里每一件卖出的古玩,都会签署买卖协议,假一赔三。

众所周知,古玩买卖成交后就不能退货,方昊这样的行为,说好听点是与时俱进,说不好听,就是破坏行规,影响其他人做生意。

令狐满并不赞成方昊这样的作法,但他也觉得,现在社会物欲横流,假货横行,行规也确实应该有所改变,但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昊这么做有些激进了。

不赞同归不赞同,令狐满并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会对着方昊指指点点。

另外,方昊作为书画鉴定顾问,令狐满没想到方昊今天会和自己有交集,没想到孔益居然还邀请了方昊过来,让他大感意外。

现在,方昊对这件瓷器鉴定之后,立刻就得出了存疑的结论,这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是确实发现了什么?

孔益连忙追问道:“方老师,具体哪里有问题?”

方昊说:“刚才我用放大镜观察,釉的变化不对,真正的宣德祭红釉,釉里面应该有些像钧窑釉的特点,游丝状红色斑块。”

方昊之所以发现这一点,还是要归功于系统商城,商城里可以兑换的各类古玩,都可以放大观察每一处细节。

他刚才仔细查看了商城里几件宣德祭红釉瓷器的细节,发现了这一点不同。

令狐满听了这话,立刻拿着放大镜,上前仔细观察,发现确实变化有些问题,不太符合真品的特征,但要说错吧,差别其实并不太明显,完全可以说,可能是烧制时出了些许问题导致的,并不能就此确定,东西有问题。

方昊继续说:“还有一点就是底部的垂釉问题,一般来说,所有比较精细、规整的宝石红釉器物,近底足处的凝釉处戛然截齐,垂釉处呈青灰色,然而,此物的垂釉却有些黑色调,便接近清代的仿品。

当然,如果只是这两点,还并不能证实它一定有问题,所以我才说存疑。”

令狐满仔细看过后,只说了两个字,“佩服!”

方昊谦虚了一番。

这个时候,孔益收到了没有经过处理的原版照片,釉面的变化,由于要用放大镜才能识别,因此看不出来,但垂釉处的特征还是非常明显,只是青灰色,和眼前这一只明显不同。

事实上,孔益并不需要确认瓷器的真伪,他只需知道,是不是同一件就可以,现在确认了不是同一件瓷器,他的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这件瓷器被调包,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这代表着公司里有内鬼不说,保险库的管理,也有着重大的漏洞,这对嘉益肯定是致命的。

今天能够调包换掉祭红釉瓷器,那明天是不是可以把保险库给搬空了?

方昊很能理解孔益的愤怒,换成是他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也会大为光火,所以他觉得,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至少他店里的人都知根知底,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孔益压着心中怒火,送三人下了楼,并派人把没有车的令狐满和顾楠送回家,临走时,令狐满主动给方昊留了电话和地址,请方昊有时间可以去他家坐坐,方昊欣然答应。

转眼第二天,尚小萱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色香味俱全,让方昊大快朵颐,笑言,这么下去,要加大锻炼强度了。

吃完早餐休息了一会,方昊送尚小萱去公司,本来他想让尚小萱自己开车去,尚小萱不乐意,一来车是方昊的,她不好意思;二来,她在学校学了驾驶后,就从来没有摸过车,害怕独自开车上路。

方昊没有强求,这事也只能慢慢来。

把尚小萱送去了公司,方昊就准备去店里看看,只是车子刚刚驶出,方昊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打进来的是一陌生号码,方昊停好车,接了起来,对方是位男子,说他手里有一件瓷器想要出手,问方昊有没有兴趣。

方昊工作和私人两个手机号码,工作的手机号码,知道的人多,被陌生人知道很正常。他不可能凭一个电话,就去对方那里。于是就告诉对方,方便的话,可以把瓷器拿去他的店里。

但男子却表示,现在不方便带着瓷器去,他可以把照片发到方昊的邮箱,如果方昊想要,可以去他家交易。

方昊想了想,表示可以。

男子把自己家地址告诉方昊,就挂了电话,方昊马上也收到了对方发到邮箱的照片。

照片上是一只天蓝釉的葫芦瓶,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象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釉。

葫芦瓶整体做工精细,底落双圈纹“大明嘉靖年制”。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考虑到照片会失真,还是不能确定真伪。

但就凭这张照片,方昊就觉得可以去一趟了。

于是,方昊又给对方回了电话,主要关心价格问题,如果价格不合适,那也不用去了。

对方表示,他诚心出售,可以给方昊一口价45万,这个价钱已经是最低价了。

以照片上的品相,45万并不贵,方昊便同意现在就去对方家中。

半个小时后,方昊在一处小胡同附近停好了车,他向周围人打听了一下,朝打电话的男子家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