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拆迁队长 > 第54章

拆迁队长 第54章

作者:简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04:41:56 来源:免费小说

  起因是南方出现了缫丝机,这种烧煤的机器,一架机器能抵上百个熟练缫丝工。这些年,江南的丝织业被南方沿海大大冲击,而江南产得最多的不是丝绸,而是才子。才子又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江南文风浓厚、人口众多、商业发达、手工业发达、多有高官庇护,几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终于形成了江南利益集团。

  朝廷下达了一个“聪明”的政策,下令捣毁缫丝机、纺织机。“男女混杂做工,有悖伦常;黑烟漫天、鬼哭狼嚎,伤龙脉风水;令铁器夺千万人生机,君子不耻。不当存世。”

  每当一种制度、一个争权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总会发生许多啼笑皆非、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么浅显、那么简单的道理,身在局中的人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老话说得好,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猖狂。

  后世称之为纺织□□的事件发生了。背后有朝中大员撑腰的江南纺织利益集团,纠结官兵和愚昧百姓,捣毁缫丝厂、纺织厂等等厂房,打伤、打死工人。工人们背后难道空无一人吗?新思想早就在这片土地上传播许久,只是瞒着北方罢了。能在这些地方继续做官的人,都是贾政这个吏部尚书特意安排的“新人”。

  有思想、有组织、有武装,南方起义,星火燎原,瞬间连成一片。

  “南方暴民勾结番邦,冲击官署,十恶不赦!领头的乃是一名自称西风的中年男子,乃是我之人,具体背景还未查到,恐怕是流寇、暴徒一流,趁机作乱,不可不防。请皇太后下旨,捉拿叛军首领!”北方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腐朽的封建思想中,沉浸在封建王朝最后的余辉中。

  “是吗?姓西啊。我倒知道他们的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还有许多书籍传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众卿也把这些书籍拿回去翻看一下,好找出对付他们的法子。”迎春示意,女官给每位上朝的官员发了厚厚一大摞书籍,只有贾家兄弟没有。大家也理解,这可能就是贾家献上去的,不然皇太后一个深宫女子,从哪儿弄到这些东西。

  “陛下已到弱冠之年,臣奏请皇太后,为陛下择淑女配之。”也有人提议皇帝早些亲政,年轻的皇帝总比身后有老奸巨猾三贾护航的皇太后好对付。

  “如今叛乱四起,暴民遍地,皇帝想在此时亲政吗?”迎春一点儿都不委婉的问道。

  皇帝就坐在她旁边,虽然龙椅比凤椅大,位置也在正中间,可皇帝对迎春言听计从。“朕如今能力不足,还请皇嫂再辛劳一阵。”

  迎春点头,面无表情的看着朝臣,好像在说:看,不是我不放权,是皇帝没本事接下。

  回到崇政殿,迎春写了一封信交给父亲,转交给西风:“我想活着脱下凤袍。”

  皇太后敢在朝会上直接发“反书”,可见南方的思想传播何等深入。民间也开始四处流传这些书籍,原本涌动的暗流一下子爆发了,新思想终于名正言顺在北方大地上传播。

  既得利益者叫骂不休,“无法无天、违背天理人伦、谬论!”天天叫嚣着要查封禁止这些反书。能通过这些书籍得到利益的人,则推崇备至,奉为神书。这些年迎春当政,大力推行平民教育,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愚民政策越来越不管用。认识到我还可以过得更好,我的权利原来还可以这行使的人越来越多。

  没办法禁止,让一本书畅销的最好办法就是禁止它。皇天后带头读,听说皇帝也读,北方大地像揭开被子的冬小麦,被新思想这场春风,彻底吹醒了。

  由西风领导的南方起/义军节节胜利,他们稳扎稳打,每到一处,先分田,用暴力摧毁老旧一套,再用新思想、新组织、新文化润养。

  贾家率先放弃了金陵的田地,被人嘲笑胆小怕事。皇太后似乎也被来势汹汹的叛乱吓住了,让人腹诽果真女流之辈。

  叛乱总是要有人镇压的,皇太后挑选那些最古板、最最忠贞的人去,他们对就的利益的维护和对封建王朝的忠贞,即便还有余晖,也注定被历史的车轮扫进垃圾堆。

  北方土地大片大片沦落,在京高官终于明白过来,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大家都在想办法和南方起义军联系上,他们不介意换个人跪,一样是皇帝。

  终于,只剩下京城这座王都了。打下了京城,南方起义军就能名正言顺的入主中原了。不怕,不怕,我们还有九城兵马司,还有京畿护军、禁卫军。再不济前朝皇帝总占据着大义正统,新朝想要正统,就该尊重他们这些老臣。在京官员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天一早醒来,京城早已变了模样,街上行走的是穿着新式军服的南方起义军。

  京城早在不知不觉之间易主,他们中一定有内奸,一定有内奸!

  上朝的钟声照样响起,朝臣么试探着跨出家门,发现这些南方起义军好像并不伤人,终于壮着胆子,把裹在包袱里的朝服拿出来匆忙穿戴上,着急往大朝会去。

  今日大朝会,人来得格外多。等到众臣三呼万岁之后,皇太后终于说明主题:南方起义军已经接管皇城。

  在喧哗讨论声中,南方起义军首领西风穿着新式军礼服大步走上大殿。

  “这……这……他怎么如此眼熟?”有人小声发出议论。

  “看着像是,像是……”已经看出来的人不敢说,眼睛不住偷看还站在朝上的三贾,难道?

  西风大步上殿,朗声道:“妹妹,我来接你回家。”

  迎春笑了,她偶从凤椅上起身,脱掉外罩的龙凤纹大衣裳,慢慢走下丹璧。

  儿皇帝被震傻了,直到迎春走出大殿,他此惊呼道:“你们贾家要谋反?你不做皇太后做公主?为什么?”

  迎春回头,看着这个被自己养得懦弱又胆小的皇帝,轻笑道:“没有皇帝,皇帝早就该死了。”

  年老的贾赦、贾敬、贾政相互扶着,慢慢走出大殿,人人都看着他们,没有人敢说话,也没有人敢上前奉承。

  “成了啊!”贾赦抬头望天,泪水终于忍不住,背负了几十年的压力,终于在今朝卸下来了!

  贾敬走得很快,“道爷要回实验室!”贾敬修道、炼丹,对所谓的化学十分有兴趣。这些年编制了很多启蒙化学用书,以本土道家术语解释西洋科学。还化名和南方化学大师保持信件来往,以往回家闭门修道,如今回家一头扎进实验室。

  只有贾政慢吞吞走在官道上,举手遮住晃眼睛的朝阳,他不确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没有经历百年屈辱,没有逼到绝境,从灰烬中重生,革命就没那么彻底。京城是他打开了大门,那些腐朽残余势力尚存,想要真正领土统一、思想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何自上而下的革命,都有不彻底性。

  着急忙慌赶在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前,率先完成革命,这条路是对的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尽力了。在现有的历史条件下,我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出鞘容易回鞘难,收尾卡啊,卡了一天。

  晚安~

  第85章 番外-朝花夕拾

  又逢国庆日, 各式各样的献礼工程不胜枚举,身为媒体人,也要为国庆献上自己的礼物才行。往年都是做各种专题片、纪录片,讴歌祖国各个方面的成就变化,今年电视台准备改成名人访谈。寻找见证国家成立、民族富强的伟人、名人,从他们的角度说一说祖国的变化。

  电视台的创意很好, 但这样的人又哪里好找。符合条件的人要么是国家精英, 受专人保护, 要见一面, 难如登天。要么各自有各自的事业, 哪儿有空接受大众媒体的采访。采访名单迟迟定不下来, 即便有着国家背景, 一号电视台还是很为难。

  突然,导演接到一个电话, 说大物理学家贾钰愿意接受采访。天哪, 天哪, 导演喜出望外通知节目组, 有他老人家出面,足够压场子了。贾钰, 核物理专家,开/国总统西风的堂弟, 他的家谱拿出来,每一个人名背后都有丰富的故事,每个人都青史留名。

  节目组因为这个重磅消息顺势调整计划, 抓紧联系,问一问贾大师能接受多长时间的采访,若是时间足够,只有他一人就足以构成整个献礼。

  结果令人惊喜,贾大师居然说随意聊聊,不限定时间,他和夫人整个上午都有空。

  耶!打了鸡血的节目组群情振奋,拟稿子的拟稿子,调设备的调设备,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等到了那一天,一号电视台派出了五位记者,各个都是可独挡一面的当家主持人。已经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历练了几十年,此时充当记者,学问、修养、见识、专业,无一不是顶尖的。为了这次采访,他们甚至专门定制了衣服,贾大师对衣服没什么偏好,不过听说夫人喜欢传统服装。每个人的衣服上或多或少都有传统元素,不会直接穿传统服装,一号电视台也是要面子的。

  到了京郊的思齐山,众人都忍不住往车窗外看,这里是贾家的私人花园,并不对外开放。你在历史上看到的每一个姓贾的,或者还有姓西的,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车倒了主楼门口,一开近,负责人就看都此次采访的对象贾大师夫妇居然站在门口。唬得负责人赶紧招呼,“快快快,这都什么待遇,赶紧下车。”

  这两位出去就是国家领导人也要站在门口迎接的,现在居然让两位老人家等他们几个。

  一个健步跳出车子,几人赶紧迎上去。

  贾大师和夫人林黛玉在门口欢迎他们,相互介绍之后,往客厅而去。

  客厅是最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两位老人家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相携坐在一张长沙发上。几位记者看着他们慢慢坐下,脑子里想的都是两位的光辉事迹,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话题切入点。

  贾钰坐定之后,玩笑道:“怎么是两个女孩儿,三个男孩儿,不知道我最喜欢女孩子吗?”

  此次来当家主持人两女三男,精英尽出。采访许多名人、伟人,他们一个人就足以。

  “我喜欢男孩儿啊,阿浩风趣幽默,他的法制节目我最爱看。”

  白浩受宠若惊道:“林大师也喜欢看法制节目吗?”

  “能学到很多,我这样的老家伙,也要与时俱进哪。”林黛玉微微一笑,眉眼弯弯。即便她容颜老去,老人斑布满双颊,可你依然能感受到名字的美妙。果然远山如黛,温润如玉。

  “您可不老,心不老,您玩儿的那些,许多年轻人都及不上您呢!”白浩笑道,他说的是前段日子林黛玉直播了一小段画国画的视频,点击爆了。在这个年轻人越来越崇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时候,一位老人家用一张国画慢下来了。

  林黛玉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书法家、古文学家、教育家,她的成就足已让人仰望。她嫁给了核物理薛家贾钰,这样的结合更为她的人生增添传奇色彩。她画画的视频,被网友一帧一帧的分析。书桌上的文房用品都是各大名家手笔,手上随意一个玉镯都有几百年历史,见证着家族传承。比如她身后悬挂的油画就是名品,那是国内第一代油画大师徐敏的作品,右下角落款处有徐敏独特的签章。画的是著名的午餐图,据说当时要召开文艺界联合大会,十几位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在思齐山汇聚,先开一个小会预热。

  这幅画如今就挂在客厅西边的墙上,白浩顺势问道,“这就是著名的锦绣午宴图吗?网友们都很喜欢这幅图呢!”

  “哦,是啊。这是徐叔叔送给父亲的,父亲喜欢各种画像,照相机面世的时候,他还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去拍照,足足照了十几张呢!”贾钰笑着接口,真是一点儿架子都没有。

  “当时一定群星荟萃,就是在这次会上商定了百花齐放艺术主题吗?”另一个主持人齐尚璐问道。

  “不是啊。当时就是很普通的午餐,父亲在这里,大家就来见见他。来的叔伯姨娘小时候看的第一份思想启蒙教材都是父亲翻译的,思齐山又大,可以住下很多人。大家就商量到思齐山来住,吃饭的时候是不说这些严肃话题的。晚餐过后,陈姨炫耀刚谱的曲子,说是中西合璧,可用钢琴和古筝同时演奏。陈姨弹钢琴、顾叔弹古筝,王叔突然来了灵感,现场填词,大家都围着听他们弹琴唱歌,笑话他吐字不清。”他口中的叔、姨都是一代名家,王叔说的是王品镇,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词作家,他是福建人,想来说不清如今的普通话。

  贾钰笑着,仿佛在回忆当时的情景,“可能徐叔叔也喜欢这样子,所以回去之后连夜画了这画。据说他一晚上不睡,警卫员提醒了好几次也不听,警卫员要进去阻止,他干脆把们抵上,警卫员以为出事儿了,强行撞门进去,结果吓得他笔一抖,画了一团阴影。你们瞧,画的左下角全是花卉,这原本是徐叔叔留着画自己的地方。”

  众人忍俊不禁,吴庸笑道:“您记得可真清楚。”

  “可不是?当时我就躲在二楼的楼梯那里,仔细看着楼下的大人喝醉了,一起唱歌跳舞。心里特别高兴,因为今天不用午休。你要知道,不管是三岁小孩儿还是三十岁大人,都是非常讨厌睡午觉的。”

  “您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吧,还是讨厌睡午觉吗?”

  “讨厌!现在也讨厌。可是谁让我是做儿子的呢?父亲在的时候,坚持午睡是最好的养生,家里人在思齐山住,都必须午睡。”贾钰十分不满的说道,好像过了半个世纪,他还是厌恶这浪费时间的生活方式。

  “贾师说他一生最疼爱的就是您,在您身上花的心血最多。”张群团把话题引到贾政身上,贾家大师很多,可单说贾师两个字,大家默认是指贾政。贾家三杰的话题度从来居高不下,而其中又以贾政的经历最吸引人。作为他的小儿子,贾钰大师说出的话,更有威信,更有话题度。

  “这话只对了一半儿啊。他在我身上花的心思最多,可最疼爱的却是二姐姐。花心思最多的后果就是三十岁还要被强迫午睡,想想都可怜。小时候只有我挨打,全家兄弟姊妹,只有我一个人会被打。”九十岁的老人说到父亲,还是会情不自禁流露出小儿情态。

  林黛玉轻轻按了按他的手,似在安慰,吐槽道:“那是因为你最调皮。教育别的兄弟姊妹只用言语恐吓,你必须棍棒加身。”

  “您说的二姐姐是指迎春女士吗?她退位皇太后之后,一生致力于全世界妇女儿童保护事业。”另一个主持人君珺问道。这就是名人多的后果,贾家每一个人单独拎出来都是能做几集专题片的人物。而这些人的亲属关系让话题可以随意发散,张群团想问启蒙之父贾政,君珺想问问国母迎春。

  “是啊,二姐姐原本不是自愿嫁入皇室的。当时康帝下令,直接点了十几位重臣的子女入宫,帮助灵帝稳定皇位。贾家没有办法,二姐姐为无奈入宫。她的前半生都在煎熬中,每次写信给大哥哥,末尾总要加上一句,我想活着脱下凤袍。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其实还有另一句,‘如果不能,请把我以贾家女儿的身份葬在祖坟。’”贾钰回忆起这些往事,语气忍不住沉重。当时谁能保证革命一定胜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好在二姐姐终于摆脱了帝制的束缚。当年贾家也能称得上有名望有地位,可皇权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宠爱的女儿步入火坑。没有节制的权力是多么可怕!”林黛玉补充道。

  五位主持人心有同感,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的平权,他们习惯对每一个人都用平等的身份对话。只有这些经历不平等的人,才知道平等的可贵。而听到这些往事,对用生命毕生为取得平等而斗争的人们,更加心生敬意。

  “对,父亲就是那时候下定决心要推翻帝制的。二姐姐退位之后,从自身最熟悉的妇女儿童事业入手,把慈善当做毕生事业。她当年无奈嫁入皇室,却被下毒损伤身体,再不能怀孕。当时医学并不昌明,可惜二姐姐一生没有孩子。”

  “二姐姐有孩子,那么多受她资助关怀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林黛玉轻声道。

  五位主持人已经听不进这些了,他们听到了什么?白浩抢先问道:“您说贾师是那时候才决心推翻帝制的吗?可是,可是……他穿着那身白色织金云纹和蓝色海水纹的衣裳,配一袭大红色披风,胯/下骑着黑色大马,从我面前轻快打马而过。我惊喜地叫住他,他轻轻勾起嘴角,笑得欢快肆意,他说——”

  “放心吧,大哥,我在学屠龙术,终有一日,我会屠龙!”最后一句五位主持人异口同声,节奏一致的说了出来。

  这段话是贾家三杰之一,一代将星贾赦的原话。他在回忆录的多次写到过这段话,而这段话也成了每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必读的片段。他们做主持人的,这段话的朗诵是必修课,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在诗歌朗诵会的现场。太熟悉,太熟悉了。

  还有后世画家根据这段话创作各类图画,徐敏也曾经创作过这个经典的画面,而他的油画成了另一个经典。这个画面的标志性意义已经超出了一幅图、一段话。每个人都被这样告知,贾师在幼年时就看到了封建帝制的残酷无情,从小立志推翻帝制。怎么在他儿子的口中,却不是这样的呢?

  贾钰和林黛玉轻笑起来,“你们这些孩子,真逗。”

  四十多岁的、经验丰富的主持人有些脸红,果然是太激动了吗?在两位老人家面前被称为孩子,这样宠溺的语气,真是让人又尴尬又忍不住微笑呢!

  “大伯的话当然没错,可我父亲后来说,他当时说这句话,类似于喊口号。就像今天的年轻人,每天挂在嘴上的都是我先挣他一个亿。父亲始终是有这样思想的,他的少年时代几乎与中下层民众在一起,深刻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可当时这样的思想只是萌芽,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父亲总说,他这一辈子,最快活的是少年时光,上头有父亲、兄长撑着天,他虽然对这个世界有了懵懂的认识,可还不清楚本质。糊涂的人最幸福,等到你看清了,就再也不能没心没肺的笑了。”贾钰自嘲道:“所以父亲最喜欢我。”

  两父子都是少年荒唐,长大后懂事进取的典型。贾政与妓女交友的风流韵事不必说,贾钰小时候经常被打,据相熟的人回忆。经常找他玩儿的时候,贾家的佣人会时候:“二少爷今天又被打了!”当时的人都习以为常,荣国府两代二爷,都是经常挨揍的人物。

  “父亲是把一辈子不能达成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他希望你永远活成他少年时的模样。”林黛玉叹道:“可惜你一头扎进了核物理,天天做实验,要不是有我这个表妹,你是娶不到媳妇儿的,知道吗?”

  “您二位喜结良缘,是天作之合。”君珺笑道。

  “谁会想到呢?我也是老来女,身体不好,才会吃饭就会吃药,身体拖垮了。家里人都以为我不会长寿,只有他,傻乎乎的。我本想留个孩子陪他……”

  “多亏没留,你看现在的孩子,谁会跟在父母身边。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事情,能相扶到老的,只有夫妻。还是我聪明,没孩子,多轻松,我可不喜欢洗尿布!”贾钰笑着打趣。年轻时候黛玉有孕,但医生说很可能损伤身体,贾钰就坚持打掉了那个未成型的孩子,一生没有子嗣。时人嘲笑他们,今人羡慕他们,有没有孩子并不影响他们好好过这一生。

  “您二位相濡以沫,夫妻情深。”白浩奉承一句,话题又转道贾政身上,“当时决定推翻帝制,是哪位先提出的呢?”贾家三杰都是名噪一时的人物,谁提出这样开天辟地的观点都有可能。

  “不清楚,可能当时大家都有共同的认识吧。若说先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大约是敬二叔,他为人最是脾气火爆。”贾钰不确定道。

  张群团抽了抽嘴角,他密友的父亲拜在贾敬门下学习化学专业,他有幸听他说过贾敬的脾气,火爆都不足以形容。贾敬最初学的是儒家经典,科举入仕;后来迷上了道家,日日专研典籍,是一代道学大师。后来又迷上了化学,开国之初的大多数化学启蒙书都是他翻译的。他也开创了重新制定系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化学现象。不求单项研究的先进性,追求总体进步的合理性,与刘向前大师一起,建立了当代化学系统。

  大约聪明、勤奋的人,做什么都会取得成就。

  这样的人生已经够丰富了,可在晚年的时候,他的研究方向又变成了火药。当时我国正在和西方国家打仗,武器的先进性至关重要。而当时国内的学术水平与西方尚有差距。毕竟我们是从封建国家直接过渡的,许多技术发展并不成熟。所以贾敬大师一头扎进火药研制,最终被炸死在实验室里。

  他也留下这样的遗言:“我知道,现在全世界有良心的科学家都在抵制这样武器的出现。可是我不能不研究,如果有一天,火药杀死了我的同胞,我会抱憾终身。尽管它存在质疑和争论,我还是要做。有剑不用和无剑在手是不一样的。”

  大约是受到了这位叔父的影响,贾钰才一头扎进了核物理的海洋中。国家安全要靠科技支撑,只有手中有剑,才能保卫人民的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