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奸臣夫人重生后 > 第110章

奸臣夫人重生后 第110章

作者:乌龙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4:28:33 来源:免费小说

  因而这一句“遇刺”传出来, 简直是骇人听闻。

  一则是到底何等情势之下, 会在宫中出现兵刃

  相见的刺杀?二来便是宣帝立刻传旨封锁六宫、戒严搜查的旨意,更是直接透露出了巨大的不祥气息。

  三月二十当日,是寿安殿梅太妃的寿辰,梅太妃的亲子平郡王夫妇携儿女进宫为梅太妃贺寿。梅太妃出身书香世家,为人极其安静温顺。虽然圣恩平平, 却有几分后福,三十岁上得了一子,便是如今的平郡王。

  平郡王性情也如其母,一心读书, 和顺至极。先帝朝后宫倾轧本就不算太过严重, 这对母子又是这样性情, 日子便一直都十分平静安康。

  自宣帝登基以来, 梅太妃的寿辰从来也不曾大办过,每年就是正日子里平郡王一家请旨进宫,亲亲热热吃个团圆饭就罢了。

  然而今年这饭却很是没吃好,据当天被迫留宿宫中、直到转日一早才得出宫的平郡王妃亲口描述,三月二十从黄昏时分开始,后宫中的动乱便如骤雨忽至。

  上一刻她还在抱着小女儿跟梅太妃说笑,下一刻猛然就听到外头有纷纷乱乱的脚步声,伴随着 士兵鳞甲金铁铿锵的声音流水一样向寿安殿方向过来。

  当时连梅太妃脸色都变了,平郡王赶紧亲自出去查问,才知道是长春宫朱贵妃遇刺,宣帝调动羽林营与翊卫司共同封锁六宫,搜查刺客。

  梅太妃作为一位并没有多少恩宠的先帝妃嫔,寿安殿的位置已经是在比较僻静的西南方向了。然而当时平郡王夫妇粗粗一扫,也看出派遣过来巡查守卫的兵士至少有二十人,服色上也明显是羽林营与翊卫混编,那出事的长春宫,以及昭阳殿那边会有多少人,真是想都不敢想。

  再到后来,那一整夜里六宫都是动乱惶惶,灯火通明,平郡王妃搂着自己一双儿女简直是整夜难以合眼,心里不知想了多少次,这遇刺的到底是朱贵妃还是宣帝?难不成要兵变么?

  只是这话却是万万不能出口的,而且转日出宫之前,平郡王一家还到乾元殿有过短暂的面圣,见到宣帝确实平安无恙才放了心。不过也看出这位素来宽厚的天子脸色简直是前所未有的难看,仿佛是愤怒、失望、沉痛、疲惫等等都混在了一处。

  平郡王夫妇本就惊惧了一夜,当下更是一个字也不敢多问多说,只能再三切切请宣帝保重龙体。宣帝也没有说什么,不过是简单安抚了两句便命他们一家出宫。

  只不过,宣帝的不说,比说出什么更叫百官战兢。

  不说的意思,便是这长春宫遇刺的事情经过这一夜,完全没有定论。但是宣帝调动了整整一千羽林营郎卫入宫,且三月二十一日再度不朝,却是人所共见的。

  这样的程度,可比寻常的后宫风波严重太多了。

  朱贵妃遇刺,一夜之间并没有抓到刺客凶手,这已经很是严重,因为这就意味着有凶徒仍旧潜伏在相当于宣帝安眠之处的后宫之中,更何况凶徒背后必然还有指使并协同之人。

  而更严重的意味,则是宣帝居然在事发之后立刻调动直属于皇帝的羽林营,而非单单使用专司皇城后宫防务的翊卫司,一方面是代表着此番对后宫的搜查之详尽已经让翊卫司的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就是宣帝对翊卫司生疑了。

  如今的翊卫司司正靳林,五年前还是翊卫副统领的时候,曾经护卫过景宁宫,也指点过秦王殿下的骑射。

  若说这一点仍旧不足以让群臣认知到此番的长春宫之事将要震动乾坤的话,三月二十二日的旨意也能说明一切了。

  三月二十二,宣帝仍旧未曾临朝,内阁辅臣并中书省左右司马、平章政事奉旨入宫。宣帝再度下旨,京城四门再次戒严,并传宗景司司正入宫,协理追查审问长春宫刺客案。

  昭阳殿文皇后中宫表章暂停,秦王吴王等诸皇子所领实任亦一律卸下,宣帝亦有意再多几日不朝,命内阁蓝批暂代朱批。

  到了这个地步,上至内阁辅臣,下至六部百官,人人皆明白,宣帝心中怕是认定皇后与秦王勾结要对朱家落井下石,趁势结果了朱贵妃。

  消息刚刚传出时,京城中的公卿高门亦有惊疑,亦有议论,认为皇后甚至秦王想要一鼓作气彻底除去朱贵妃者不少,但认为长春宫此事或者是朱贵妃行苦肉计、要将娘家颓势力挽狂澜者也不少,其他的类似于宫人积怨、朱家旧敌甚至鬼神作祟等零碎说法也有,但所信者便少了很多。

  总体而言,外间的看法还是不外乎皇后下手,或贵妃苦肉两者,信者几乎各半。

  不过这样的持平并没有很久,三月二十四,当宗景司涉入之后,流出来了另一个消息却让京中的议论更倾向于前者了,因为朱贵妃的遇刺,是实实在在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惊慌抵挡之左手小指被削去一节、右臂右腹各中一刀,而朱贵妃最引以为傲的绝色芙蓉面上亦有两刀。

  这样的伤势,尤其是脸面上都有刀伤,难怪宣帝震怒,又难怪宣帝并不会怀疑这为长春宫自行之计。

  然而正当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越发倾向于皇后下手、中宫或许即将易主或空悬的时候,三月二十七,昭阳殿里再传惊变。

  文皇后当着宗景司司正,并同行的宗亲长者以及结发为夫妻二十几年的宣帝,触柱求死,自证清白。

  虽然当时随侍的內监与宫女拼死阻拦,文皇后也并未当真身亡,但中宫此举的决心,却仍旧震动了宣帝并宗景司数人。

  因为皇后在凤袍之下内着素衣,素衣上刺血泣告,自诉清白,而其触柱力量之大,直接头破血流地昏了过去。若不是其中一名內监本能拦阻之时抓住了皇后袍服一角、略缓三分冲力,文皇后必然头骨碎裂、当场殒命。

  宣帝后宫妃嫔之中,唯一曾经稍微习练骑射的只有朱贵妃一人,余下众女包括文皇后在内,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纤纤弱质。因而也可以说,文皇后此举,必然没有任何演练做戏的成分,真是抱了必死之心。

  此事到了这个地步,后宫与前朝皆是一片静默。

  因为刺杀朱贵妃的刺客本人在三月二十六就已经尽数找到,可以说意外也可以说不意外的,动手的那个太监以及关联密切之人都已经身死,而且都是砒/霜/中/毒。

  一下次彻底失去了能说话的人证,再如何搜查搜索,也不过是死物旁证罢了。基本上从找到尸体的那一刻起,宣帝也好,宗景司众人也好,都知道剩下的只能靠审问有有嫌疑者。

  威逼,或者诈问,但此事怕是难有真正的真相。

  结果宣帝真正的诈问言语还没有说完,文皇后已经血溅昭阳。

  到底是少年结发的夫妻,文皇后虽然远远不如朱贵妃美貌柔媚,才干上也不算太过出众,但也同样没有太多过错。

  若真是文皇后谋害朱贵妃,那种种责问便不为过。可倘若文皇后当真是无辜的,那么她受到如此屈辱责难才不得已以死自证,又是何等可怜。

  宣帝自登基以来,头一次这样深切地感受到了两难与无力。

  于是在昭阳殿与长春宫两厢都在静养的情况下,宣帝也病了几日,一直到四月初才重回朝堂。长春宫的刺杀被归结为宫人怀怨,不了了之。

  而首辅英国公则在此时提出一道酝酿已久的奏本——请求宣帝议立青宫储君,以安国本,以安天下。

  这道奏本可谓十分大胆,除了当时在朝堂上震惊群臣之外,也在士林之中广为流传,成为明臣忠谏的样本。

  因为这奏本还正面指出宣帝多年来过于宠幸长春宫,放任后宫后妃对立,尊卑不明,且在诸子之中犹豫不决,如此种种,才是如今局面的真正起因。

  这个道理,宣帝自己内心未必不知,只不过先前后宫看似和睦,诸子之间也无过激矛盾,他便继续放任不提。直到仁舜太子朱伞之事发生,宣帝才不得不稍稍平衡后宫局面。

  只不过,他是真的没想到会有如今情形。

  四月初四,宣帝下旨,为包括文皇后亲生嫡子赵王在内的四位皇子在宫外选址建府。

  换言之,这就是说宣帝仍旧没有明确显示出对储君之位的倾向。但同时宣帝还有一道旨意,便是令礼部与宗景司预备下半年的选秀章程,要在天旭十四年内为秦王、吴王、魏王三人采选妃嫔。

  这个消息一出,京中上下所议论的话题立刻就从长春宫遇刺之事的真相,转向了自家儿女的婚嫁之事。尤其是不想让女儿参与选秀的,没婚约的立刻要议,有婚约的也要提前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