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 第798章 以蚕丝为灵感来源的经典杭帮国宴菜——绍式蛋包!

“老戴你起啥哄?就算做也是我来啊!”

戴岳丰刚准备去厨房,茶台另一端,一位脸庞黝黑的老人不满的都囔了一声。

他是邬守业的父亲邬春江,浙菜体系中的泰山北斗,眼看戴岳丰这个川菜厨师要做浙菜的绍式蛋包,立马坐不住了。

戴岳丰咧嘴一笑:

“给小旭做个演示嘛,这有啥好抢的?再说你脸那么黑,还喜欢坐角落里,我都忘了你也跟过来了。”

“滚滚滚,走的时候有本事别坐我的车。”

邬春江挽起袖子,大步走向了厨房,准备制作绍式蛋包。

林旭赶紧跟过去打下手,顺便见识见识所谓的蛋包到底是什么菜式。

郭继昌看着高大爷问道:

“小旭咋连这道菜都没见过啊?”

旁边的邱耀祖喝了口茶:

“做的人少呗,你说现在谁没事儿做蛋包吃,这玩意儿油乎乎的,过去解馋了才会吃这么一道菜。”

所谓的蛋包,确切的说应该叫绍式虾仁,或者叫蓑衣虾仁,是绍兴当地的名菜,迄今已经有上百年历史。

这道菜的配料很简单,就是鸡蛋配虾仁,烹饪方式也是炸。

炸的过程中需要将蛋液呈丝状倒进油锅里炸制,因而成为了一道不管做法还是吃法都异常独特的菜品。

“老高,你啥时候买的活虾啊?这是提前做好的准备?”

邬春江来到厨房,看到一个透明水族箱里放着一些鲜活的大河虾,就冲这品质和个头,一斤不会低于四百块钱。

高大爷说道:

“下午本来准备做油爆虾,正好你用了吧……小旭不是会做龙井虾仁吗?做一道给这些老家伙们看看。”

前几天店里吃龙井虾仁,沉佳悦特意发在了朋友圈得瑟,高大爷当时还在罗珊面前炫耀,说自己徒弟天赋就是高,合拍一次龙井虾仁居然就掌握了做法。

现在当着一群老友的面,高大爷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晒徒弟的机会。

这就跟逢年过节让孩子弹钢琴跳舞的父母一样,急迫的想要获得亲戚长辈们的夸奖和认同。

“好的师父,我这就做。”

林旭答应一声,拿起水族箱旁边的小抄网,开始捞里面的河虾。

一旁的邬春江说道:

“一份龙井虾仁差不多需要一斤半左右的鲜河虾,绍式蛋包用量稍微少点,大概一斤左右……捞三斤就行,不用太多。”

水族箱里的河虾估计是罗珊让人送的,至少五斤以上。

林旭用抄网将虾捞出来,盛到一个深一点的竹筐中,够三斤量的时候,便停了下来。

邬春江接过竹筐掂了掂,表情有些诧异。

身为一个老厨师,食材的分量有多少,他一掂量就知道,这会儿筐里的虾让他有些惊讶,随即将筐放在了厨房秤上,上面显示的是1.65kg,换算成市斤就是三斤三两。

将筐里的虾倒盆里,又称了称空筐,显示的是0.15kg,不多不少正好三两。

也就是说,林旭这三斤虾捞得不多不少。

邬春江惊讶的说道:

“分毫不差,小旭这手真是比秤都标准。”

林旭笑着回了一句:

“过手的食材多了,熟能生巧呗。”

说完他又问道:

“绍式蛋包也需要把虾仁剥出来吗?”

“对,需要剥出来,甚至虾仁也得跟龙井虾仁那样先浆一下再烹制。”

所谓的浆,其实就是给虾仁码味上浆的意思,这是烹饪中的行话,跟水煮肉片、水煮鱼等菜品需要提前上浆一样。

既然都需要挤虾仁,林旭便主动请缨道:

“那您老先歇着,挤虾仁和浆虾仁的活儿就交给我来处理。”

一听这话,邬春江不干了:

“你说这我就不爱听了小旭,我又不老,再说我挤了一辈子虾仁,可比你熟练多了,不需要你关照……”

越是要强的老人,越不服老,不喜欢被关照。

邬春江身为一个在厨房打转一辈子的老师傅,自然也是如此。

不远处的何广昌一听,忍不住嘲讽起来:

“年轻人关照你还逼逼赖赖的,小旭把虾仁都给他剥,就他这老花眼至少得剥到明天早上……”

邬春江一听便冲他挥了挥手:

“少咧咧,就算眼花也比你强。”

说完,他将大河虾捞出来,又拿来一个碗,麻利的开始挤虾仁。

林旭站在一旁,同样捞起水中的大河虾,挤压一下虾背的位置,把里面完整的虾仁挤压出来扔进碗中,虾头和虾壳则是放在旁边的盆里,回头可以熬虾油。

邬春江一边挤虾仁一边提醒林旭:

“虾仁这种食材,一次不能做太多,一来耽误时间,二来多了不好烹制……大型宴会上用这道菜,都会提前准备碎冰,剥好的虾仁放在冰上,用这种方式保持鲜嫩的口感,另外洗的时候,也会特意换成冰水。”

身为浙菜的泰山北斗,他对大河虾这种食材简直太熟悉了。

林旭说道:

“上次跟邬总厨一块儿合拍视频,他说大河虾提前冻一下再剥皮比较容易,这其实也是虾仁保鲜的一种方式吧?”

“对,冻一下剥得更快,虾仁也好洗,口感也更嫩。”

说完虾仁,两人又聊起了浙菜。

邬春江说道:

“浙菜是由杭帮菜、宁波菜、绍兴菜和温州菜组成,其中的杭帮菜算是以淮扬菜为底,融合本帮菜、京帮菜、鲁菜等特点,擅长烹制河鲜、红烧类菜品,特点鲜明,但就是容易找不准自己的定位,算所以一直表现得很矛盾纠结。”

杭帮菜讲究清鲜,但又不失北方菜的厚重,最经典的代表就是油焖笋。

吃笋是杭州本地人的传统,但却偏偏用油焖的方式做,成品有种鲁菜那种油乎乎、黑乎乎、咸湖湖的感觉,这也是杭帮菜比较拧巴的一面。

这种拧巴,从南宋就开始了,当年北宋灭亡,朝廷仓皇南渡,士大夫们一边吵着要光复中原,一边又“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种拧巴的文化,也注定了杭帮菜拧巴的格调。

其实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能在杭帮菜中找到些许认同感,但这种认同,又跟骨子里的家乡味不一样。

最终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美食荒漠。

邬春江虽然眼睛有点花,但剥虾仁的速度却并不慢,没多久,三斤大河虾的虾仁就被剥了出来。

林旭拿着食盐开始码味,邬春江交代一句:

“味码好别着急封油,先把虾仁盛出来三分之一,绍式蛋包里面的虾仁是不能放油的,否则就不容易包起来了。”

“好的邬伯。”

林旭放好调料,把虾仁搅打一下,又加入蛋清重新搅打一遍,最后放土豆淀粉搅打。

虾仁上浆后,盛出三分之一做绍式蛋包,剩下的林旭加了一勺食用油,搅拌一下,这样滑炒时能够快速散开。

摆弄好虾仁,林旭开始烧水准备泡龙井茶。

而邬春江则拿来几个鸡蛋,打到一个大点儿的碗中,用快子搅散,接着开始调味,在碗中放入食盐和一点点去腥用的胡椒粉,再放一小勺黄酒。

最后往碗中加一汤勺泡开的土豆淀粉。

继续搅拌,让碗中的调料和蛋液完全融为一体。

做完这些,虾仁也差不多已经腌制入味,邬春江端着虾仁倒进蛋液中,搅拌一下,让一颗颗虾仁混合在蛋液中。

做完这些,就可以进行烹制了。

林旭这会儿刚把茶水泡上,立马凑过来观摩。

这种学习机会,他可不能错过。

邬春江拿出一口大一点的油锅,洗刷干净放在灶上,先烧干,接着倒入半锅食用油。

林旭看到这里,已经明白自己想错了,绍式蛋包大概率不是蛋饺的做法,甚至完全跟蛋饺没任何关系,这是一道纯粹油炸的菜品。

但越是这样,他越是好奇,这么一碗蛋液该怎么油炸啊?难道直接倒进油锅里?

趁着烧油的功夫,邬春江找到一双加长的铁快子,认真清洗一遍,擦干表面的水,放在一边备用。

接着他又准备了一些香菜段铺在了盘子上,为出锅装盘做准备。

忙活完,锅里的油温差不多也到了四成热,他冲林旭说道:

“做这道菜,主要是双手配合,左手倒蛋液,右手拿快子在锅里转动,转动的频率要跟倒的频率一致,比较考验双手的协调能力。”

邬守业一边说,一边用铁快子在锅里搅动,让油脂转动起来。

另一只手高高举着,然后碗口稍稍倾斜,让里面的蛋液呈一条丝线落在油锅中。

这跟鸡蛋松以及扬州炒饭的鸡蛋很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比如扬州炒饭的蛋丝要求一圈一圈淋到油锅中,尽量散开,最好满锅都是,这样蛋丝的口感才更有弹性,吃起来更美味。

而蛋松要求鸡蛋要足够嫩,不能在油锅里浸泡太久。

至于这道绍式蛋包,则要求鸡蛋最好全部淋入到油锅的圆心部位,不用散开,也不用担心被炸老,就这么用快子一直搅着炸制。

蛋液比较黏,加上虾仁表面也有一层蛋清湖,这会导致蛋液的粘稠度更高。

邬春江往锅里倒的时候,里面的虾仁也因为黏性的作用,跟着被倒进了锅里,很快就被包裹在层层叠叠的蛋丝中。

林旭这会儿总算明白了这道菜为什么名叫绍式蛋包了。

原本以为是蛋饺那样有皮有馅,没想到是用蛋丝把虾仁包裹起来,怪不得这道菜也叫绍式虾球和蓑衣虾球呢。

相对来说这个名字会更加贴切。

邬春江继续搅着油锅往里面淋蛋液,偶尔有虾仁随着蛋液掉下来,受热后虾仁收缩弯曲,正好将凝固的蛋丝包裹起来。

“老邬,咋看你手抖了?不行就换人。”

邱耀祖的话让邬春江差点破防:

“放屁,你哪只眼看我手抖了?咱当厨师的,可以写字抖,可以喝酒抖,但就是不能做菜抖。”

其实他端碗的手确实在微微颤抖,但因为厨艺高超经验丰富,这种微微的颤抖并没有影响菜品,反而扯出了更细的鸡蛋丝。

不得不说,做了一辈子菜的老师傅,就是有经验。

碗中的蛋液在逐渐减少,而油锅中的鸡蛋丝,则成了一大团,金灿灿的,看起来像是一团乱蓬蓬的毛线。

等最后一缕蛋液倒进锅里,邬春江立马把碗放下,随即用铁快子在锅里扒拉几下,让锅里的蛋丝尽量散开。

这能够让蛋丝炸得更透彻,同时也能让油脂更好的淌出来,免得出现一口下去满嘴流油的尴尬场面。

约莫差不多了,用漏勺将锅里一整团蛋丝捞出来。

先在油锅上面颠一颠,把多余的油脂控一下,然后将这团鸡蛋丝盛到垫着香菜的盘子里。

“邬伯,这就是绍式蛋包吗?”

林旭看得新奇,觉得不管做法还是卖相,都迥然于别的菜品。

邬春江笑着说道:

“对,这就是绍式蛋包,但还没完全做好。”

他拿着一截大葱,取葱白部分切丝,盛在碟子里,再盛一点吃烤鸭用的甜面酱,这道菜才算是正式做好。

高大爷走了过来,对林旭说道:

“过去杭州附近是桑蚕区,种桑树养蚕的人家特别多,这道菜最早叫虾肉打蛋,后来演变成了蚕丝虾仁。民国那会儿,社会名流觉得虾仁弓起来把蛋丝缠住的样子像是披着蓑衣的老农,所以也叫蓑衣虾仁,后来传到外地,就有了绍式的称呼……这道菜的名字很多,我觉得最贴切的就是蚕丝虾仁。”

虾仁像是蚕宝宝一样躲在蚕丝中,而下面垫着的香菜叶绿油油的,也跟桑叶有几分相似,叫蚕丝虾仁还真挺合适。

但绍式蛋包的名字已经写在了国宴餐单上,所以就只能沿用下来。

不过如今这道菜已经有了衍生品,比如金丝虾仁,就是把虾仁挂湖过油炸一下,趁热粘上炸过的土豆丝。

这样吃起来更方便,土豆丝相对来说难度也更低。

唯一的遗憾就是土豆丝炸得再好,也没有鸡蛋丝这种又软又韧还稍稍带点酥的口感。

说白了,把鸡蛋丝改成土豆丝,纯粹就是比葫芦画瓢,除了卖相有些类似之外,口感和味道都差一截。

“徒弟,尝尝吧,你邬伯做一次不容易,别让他失望。”

高大爷笑着对林旭说了一句,随即拿着快子,扒拉着蛋丝看了看,忍不住赞叹道: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老邬这都中风一次的人了,炸出来的蛋丝依然这么细,高手就是高手,真挺佩服的。”

刚刚不管何广昌还是邱耀祖,虽然表面上是调侃邬春江,其实是在关心他的身体,而戴岳丰之所以没跟着他抢着做,也是想着让老邬趁着能动弹多过过瘾。

邬春江对高大爷说道:

“你就别奚落我了,当年用这道菜把我打得找不着北,现在我中过一次风,就更不是你的对手了。”

刚退休那会儿,老邬觉得终于闲了下来,得好好过一下喝酒的瘾,他每天喝得迷三倒四的,最终因为中风送到医院抢救。

好在堵塞的情况不严重,加上家里舍得花钱,做了一系列康复治疗,老邬也主动戒烟戒酒,连浓茶都不喝,总算恢复了过来。

现在除了一些特定场景下有些手抖之外,说话吃饭完全跟正常人一个样。

林旭拿着一双快子递给邬春江:

“邬伯,这蛋包咋吃啊?直接夹着虾仁扯吗?”

一群长辈在旁边,林旭自然不会第一个动快子,而且他还真好奇这玩意儿怎么吃。

“这吃法很简单的。”

邬春江接过快子,夹着一颗虾仁,顺便将周围的蛋丝也一并夹起来,然后用力一扯,便扯起了一大团。

他先在甜面酱中蘸一下,然后放在小碟子里,夹几根葱丝配着吃,看起来像是吃炸酱面似的。

其实从这道菜中也能看出浙菜的拧巴。

明明是道南方菜,吃法上却偏偏要配上甜面酱和葱丝,跟北方人吃烤鸭一个样,但北方人不这么吃鸡蛋虾仁,南方人大部分菜品也没有配甜面酱和葱丝的习惯。

这就挺拧巴的。

林旭试着尝了一口,该说不说,口感真的很独特。

鸡蛋丝柔韧中带着香酥,里面的虾仁鲜嫩可口,再配上葱丝和甜面酱,既开胃又去腻,非常过瘾。

“好吃,真不愧是国宴上的菜品,就是不一样。”

林旭赞叹一声,越吃越觉得美味。

邬春江得意的笑了笑:

“我们浙菜虽然评价都不高,但好吃贴胃,否则也不会跻身八大菜系之列。”

何广昌走过来尝了尝,忍不住都囔道:

“味儿确实不错,早知道就不在美食荒漠城市评选的网络投票中投杭州了。”

邬春江:“……”

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怪不得那么多人都投杭州呢,肯定是这群王八蛋组织的人手。

邱耀祖走过来,看了眼林旭泡的龙井茶,忍不住提醒道:

“小旭,你的茶泡差不多了,再不做菜茶味儿太浓,容易压住虾仁的鲜香。”

他这么一提醒,正沉浸在绍式蛋包美味中的林旭这才反应过来,他放下快子说道:

“马上马上,等会儿希望各位伯伯多多指点!”

说完他架上油锅,开始做龙井虾仁。

————————

今天更新晚了,不好意思各位。本章5000字,求订阅,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