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 第606章 万物皆可糖葫芦!东北老一辈人的回忆——酥黄菜!

“新做法?”

魏乾一听就来了兴趣。

他一边炸里脊一边问道:

“咋做的,能不能说说?我还真挺好奇里脊条还能有什么别的做法呢。”

林旭瞅了一眼锅里正炸的里脊,约莫够一份糖醋里脊了,立马往剩余的面糊中加了一点点食盐。

再用筷子搅拌一下,让食盐充分在面糊中化开。

忙活着的时候,他对魏乾说道:

“其实就是熬个琉璃汁挂在里脊肉上,让里脊从糖醋味儿变成冰糖葫芦味儿。”

之所以加盐,是外面挂的汁从大酸大甜的糖醋汁变成了糖浆,甜味更浓郁一些,这种情况下,就得在酥糊中再加点盐,让咸味中和掉外面的甜味。

酥白肉用的是纯肥肉,吃多了容易腻得慌。

尤其是那些不喜欢吃肥肉的人,就算想尝尝酥白肉的味道,也会被里面的肥肉给劝退,现在改成里脊,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里脊肉吃不出肥肉那种入口即化的口感。

不过对于不吃肥肉的人来说,这并不是缺点,反而成了优点,不喜欢油腻的人,最不习惯肥肉在嘴里化开的那种感觉。

里脊条正好能取代这一步。

魏乾有些好奇的说道:

“这么简单?回头我试试,要是可以,这不就多一道拿手菜嘛。”

他把里脊条炸完,便开始忙着做糖醋汁。

林旭架上做甜品的炒锅,烧热后清洗一遍,往锅里放了大半勺白砂糖,又加入半勺清水和一点点食用油,开始炒糖。

糖炒到琉璃阶段,倒入炸好的里脊条,翻拌几下,让所有里脊表面都挂上糖浆。

接着稍稍晾一下,让里脊表面的糖浆凝结成琉璃状。

这样,一道冰糖里脊就制作完成。

林旭不知道东北有没有这道菜,但从东北人一切皆可做冰糖葫芦的饮食习惯来看,说不定还真有冰糖里脊呢。

毕竟连冰糖冻梨、冰糖青椒、冰糖茄子等小吃都有,多一个冰糖里脊也不是多意外的事儿。

东北嘛,就各种甜品菜多。

林旭把冰糖里脊盛到盘子里,刚要准备端着回去,突然想起一道比较经典的东北传统美食——酥黄菜。

这是一道非常费工夫的菜品,知名度不太高,但味道口感都超级棒。

酥黄菜是用鸡蛋做成的,比较复杂,也是一道过去流行,但现在却基本没厨师愿意做的菜品。

算是素的酥白肉。

不过跟酥白肉相比,酥黄菜越凉越好吃,口感越香酥。

而酥白肉彻底凉透,那种大肥肉的油腻感,是根本没法下嘴的。

一想到酥黄菜,林旭就想做一下试试。

他把盘子递给传菜员:

“送到我家人吃饭的包房里,让他们先吃,我再加一道菜。”

说完,他便拿来生鸡蛋、泡好的土豆淀粉、面粉、白糖等食材,准备做酥黄菜。

把鸡蛋打进小盆里,放一点点食盐,搅散。

接着往里面放入和鸡蛋差不多等量的土豆淀粉,泡过的土豆淀粉挖出来,放进蛋液中,再放一小把面粉,增加蛋液的粘稠度。

全都搅拌均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三楼。

舒云端着传菜员送来的冰糖里脊放在餐桌上,笑着对大家说道:

“老板让大家先吃,他要再加一道菜。”

沈佳悦好奇的问道:

“要做什么菜呀?”

“不知道,他没说。”

谢保民瞅了瞅新做的冰糖里脊,笑着说道:

“把炸过的里脊裹上一层糖浆,做成冰糖葫芦的样子,这创意不错……他刚做完甜品菜,突然有了做菜的灵感,那下一道应该还是甜品菜,大家拭目以待吧。”

还是甜品菜?

太好了,就喜欢这类菜品。

Lucy听不太懂大家谈的内容,见有新菜端上来,便有些笨拙的拿着筷子夹起来,放在自己的碟子里。

咬一口,“咔嚓”一声玻璃碎裂的脆响,让这位老外顿时惊住了:

“冰糖葫芦?这是冰糖葫芦吗?”

舒云说道:

“这应该叫冰糖里脊。”

陈燕拉着舒云的手拽过来:

“你别站着了,也坐下吃吧,尝尝这道冰糖里脊。”

舒云摇了摇头:

“外面还忙呢,等会儿给我剩两块就行,我不忙了来吃。”

说完她冲大家歉意一笑,离开了包房。

厨房里,林旭把炒锅反复润了三次。

接着拿起厨房纸,将锅里的油脂擦干净。

擦好将炒锅重新放在灶上,不等烧热就舀起一大勺蛋液倒进去,端着锅缓缓转动,让蛋液在锅里流淌。

这是标准的摊鸡蛋饼方式,也是做酥黄菜必须要有的步骤。

蛋液在锅里完全摊开,放在灶上,让蛋液逐渐凝固成薄薄的鸡蛋皮。

成型后,在表面还隐约残留着一丝蛋液的情况下,林旭晃动一下炒锅,让鸡蛋饼和铁锅分离,接着他提起蛋皮对折一下。

让原本圆形的蛋饼变成一个半圆。

这时候,用勺子在蛋皮上轻轻拍打,让对折后的蛋皮牢牢粘合在一起。

翻过来,同样的操作再做一遍,就出锅放在一边晾着,开始摊下一张。

今天的蛋液一共摊了五张半圆的蛋皮。

全都做好,林旭拿起菜刀,将半圆的边裁切成直边,让半圆形的蛋皮变成一个大三角形。

接着用刀按照蛋皮一条边做平行参照,每间隔三厘米就斜着切一下,将蛋皮分成条。

再按照另一条边做参照,同样每间隔三厘米就切一下,这样,整个巨大的三角形,就变成了一个个边长为三厘米的菱形片。

菱形是中餐中比较常见的改刀方式,酥黄菜除了菱形之外,还可以改刀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造型。

造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小要一致,这样才能体现出菜品的美感。

改刀完毕,林旭架上油锅,油温两成热的时候,就将这些菱形片散落的下进油锅中,开最小火,慢慢炸。

蛋皮是熟的,不用担心炸不透。

刚开始蛋皮只是沉在最下面,但没多久,这些原本只是扁平状态的蛋皮,居然逐渐鼓了起来。

像是二维图片变成了立体图片。

而且越鼓越大,最终,原本的菱形片变成了两头尖的菱形体,看上去像个带着棱角的金色纺锤。

要是刚刚改刀的时候切成圆片,那现在鼓起来的就是个空心圆球。

正方形的话,则会变成略有弧度的正方体,三角形也会变成三角体。

最终的造型,完全跟改刀时的样子息息相关。

等这些菱形体全都漂浮在油面上,说明已经完全炸透,林旭用漏勺捞出来,放进旁边的滤油筐里控油。

就这样,他一锅一锅的炸着。

这些蛋皮一次不能炸太多,否则膨胀后油锅里放不下,影响最终的成菜效果。

“我靠,这鸡蛋皮炸一下好漂亮啊。”

朱勇凑过来,捏着一块尝了尝:

“这啥玩意儿啊?”

魏乾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东北的酥黄菜啊,当年东北条件好的时候,想着法子做好吃的,这酥黄菜就是其中之一。”

物质条件富足的时候,普通的炒鸡蛋煮鸡蛋已经完全吃腻,所以才有厨师琢磨出酥黄菜这种菜品。

其实烹饪最能反映出当地真实的物质水平。

尤其是过去,做糖不容易,所以哪里甜品菜多,哪里的人吃得起糖,就说明当地生活富足,物质条件丰富。

比如长三角地区,明清时期非常富庶,所以那边就把糖当成了日常调料,不管做什么菜,都要放点糖。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因为有钱呗。

除了长三角,川菜也有这种规律。

川菜的上河帮以蓉城为中心,官宦、富商都在这里居住,所以菜品清淡,有不少甜品菜。

而下河帮都是穷苦人吃的,麻辣味居多,食材也大都是上层人弃之不用的内脏下水之类的,很少有甜品菜。

而建国后的东北,之所以甜品菜女士菜横行,万物皆可糖葫芦,也是因为物质条件丰富的原因。

当时别的地方吃粗粮都吃不饱的时候,人家东北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

后来东北工厂迁移到全国,东北工人也随着工厂在全国各地安家。

时至今日,不管国内什么地方,但凡有国营的工业大厂,哪怕是曾经国营过的工厂呢,厂区内依然有东北工人,附近的居民区,也不时能听到东北口音。

朱勇看着林旭好奇的问道:

“老板,你最近那几期高端东北菜在网上掀起了学东北菜的热潮,这道酥黄菜也拍成视频吗?”

林旭点了点头:

“拍,明天腾出时间就拍出来,趁着网友们的热乎劲儿,再拍一道比较费手的东北菜。”

从雪绵豆沙到酥白肉,再到现在的酥黄菜,都是东北物质条件丰富时期的产物。

不过光做甜品菜也不行,一些比较高端的咸口菜该做也得做,让年轻的网友们见识一下半个世纪前东北人的生活水平。

虽然现在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导致一大半高档东北菜没法制作。

但也有一些菜品是可以烹制的。

比如代替东北名菜蒸熊掌的赛熊掌,虽然用的不是真熊掌,但味道和口感,依然毫不逊色,不少吃过的人都表示难以忘记。

林旭架上炒锅,重新炒糖。

炒到拔丝状态时,将酥黄菜倒进去翻炒,炒好出锅,接着用勺子刮着锅底的糖浆,在盘子上方有规律的转动几下,让酥黄菜上面出现一道道蓬松的金丝。

今天的酥黄菜准备得有点多,林旭盛了一大盘两小盘。

大盘等会儿端到包房里,两小盘分别给后厨的厨师和前台的服务员。

“魏乾,这盘给你们了,都尝尝。”

“好嘞,搁那儿就行了,等会儿不够吃了我们自己再做点。”

到了魏乾朱勇这个级别,很多菜品虽然没听说过,但只要懂做法,基本上都能还原个七七八八。

林旭端着两个盘子来到外面,正好碰到了舒云,将小盘递了过去:

“刚做好的酥黄菜,这盘是你们的,让大家都尝尝,要不够吃就让后厨做,给他们一个练手的机会。”

“哇,好漂亮的菜,谢谢老板。”

舒云心里满满的感动,每次做不常吃到的稀罕菜,老板都不忘给大家盛一份,这种待遇,整个燕京城都没几家吧?

上次有网友问,林记的员工为什么都那么朝气蓬勃。

舒云觉得,眼前这盘酥黄菜就是答案。

林旭端着满满一大盘酥黄菜来到楼上,刚推开门,里面就传来一阵惊呼。

大家都知道有新菜,谢保民甚至还分析出了是甜品菜。

但看到盘子里一个个挂着金丝的菱形体,还是瞪大了眼睛,感觉这道菜比雪绵豆沙和酥白肉都高端。

“好漂亮的一道菜!”

“跟艺术品一样,都不舍得吃了。”

“妹夫,这是什么菜啊?”

陈燕问的时候,苏佩佩也扭脸看向了丈夫,想知道答案。

谢保民也没卖关子,笑着说道:

“这是东北的酥黄菜,用鸡蛋做成的,做法跟你们年前吃的羊角蜜有点相似。”

羊角蜜是把面皮叠压在一起,切成月牙形放锅里炸,让中间充满空气,做法跟酥黄菜还真有点相似。

不过酥黄菜最后是挂糖,而羊角蜜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往里灌蜜汁,最终的口感和味道不相同。

当大家听说是用鸡蛋做的,就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沈国富倒是对这道菜不陌生,他笑着说道:

“当年我陪老太太回东北,特意吃过酥黄菜,老太太边吃边抹眼泪,多少年没吃过了,心里满是回忆……小旭抽时间去给奶奶再做一次,让老人家尝尝。”

“好的,我明天就跟悦悦去奶奶家做这道菜。”

韩淑珍比较喜欢吃这种甜品菜,她夹起一块送到嘴里尝了尝,入口甜甜的,咬一口咔咔酥,蛋香味浓郁。

而且因为打鸡蛋的时候放了一丢丢盐,所以甜味包裹下突然多了一丝丝咸味,让整道菜的味道立马变得丰富起来。

“真够酥的,好吃!”

酥黄菜最大的特点就是酥,而且越凉越酥,尤其是外面那层糖浆凝结成琉璃后,吃起来脆上加酥,好吃的不得了。

曾晓琪尝了一口,看着林旭问道:

“这道菜能在我们节目中做吗?”

林旭摇摇头:

“我明天准备拍视频,跟之前做的高档东北菜做成一个合集,加上酥黄菜已经三道甜口菜了,下一道开始做咸口的。”

沈佳悦一听拍摄,立马开始盘算起来。

今天吃一次,明天去奶奶家吃一次,拍摄时还能再吃一次。

三次酥黄菜啊,想想就好过瘾。

她美滋滋的打算盘时,陈燕也在嘀咕,正好明天要去给姥姥送新买的丝巾,到时候吃两块酥黄菜很正常吧?

但拍摄时怎么蹭吃蹭喝呢?

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否则悦悦又该嘲讽了。

耿乐乐看着谢宇飞和谢宇航说道:

“你们要一道菜,结果上了两道,看旭哥对你们多好!回去把我出的卷子全写完啊,下次休息我检查,要是连清华都考不上,你们不觉得丢人吗?”

众人:????????

小乐乐,你搁这儿内涵谁呢?

齐思明尝了口酥黄菜,看着林旭问道:

“林老板,东北的咸口菜你准备做什么?”

“暂定是赛熊掌,真熊掌吃不了,只能吃点仿冒的了,不过虽然是仿冒的,但依然是一道名菜。”

熊掌好吃在于外皮软糯,内里丰腴,以及夹杂在肉中的筋膜,这些都可以通过别的食材代替。

窦雯静一听这道菜,好奇的问道:

“是用冬瓜做的吗?”

陕西有类似的做法,用冬瓜做成类似熊掌的菜品,也叫赛熊掌。

林旭摇了摇头:

“不是,是用猪皮做外皮,里面填上辽参、鱼翅、鲍鱼、花胶、牛肉、猪肥膘等食材混合成的肉馅,再配上整根的牛蹄筋蒸出来的。虽然是仿膳,但级别并不低。”

一听这配料,大家的注意力再次被吸引住了。

“听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啊,希望赶紧做出来,我好尝尝味道。”

“我可以帮着打下手。”

“拍摄时我可以帮忙运镜。”

“我可以帮忙打灯。”

“我可以帮着尝咸淡……”

Lucy吃得正来劲呢,她超喜欢这道酥黄菜,一听大家都表态,她也忍不住附和道:

“我可以负责馋外国人。”

今天的所有菜品,她都发到了外国朋友的群里。

吃饭前大家还在讨论泥巴和鸡的关系呢。

不过这会儿群里的话题已经变了,那些老外拿出了科研精神,来研究鸡蛋怎么做成了一个个标准的菱形体。

Lucy看着群里的消息,冲林旭问道:

“林,能说说做法吗?我的朋友都很好奇。”

做法?

林旭觉得就算把做法说出来,这些老外也不一定能听懂。

不过既然lucy阿姨问了,他便说道:

“鸡蛋三个,加入适量的食盐打散,再加入适量的土豆淀粉和面粉,全部打散后,往锅里舀入适量,摊成鸡蛋饼……”

他还没说完,lucy先愣住了:

“适量?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林旭笑了笑:

“这是中餐特有的计量单位,中餐厨师一辈子,其实都在摸索适量的度。”

Lucy已经懵了。

林旭说道:

“用盗墓笔记的设定来说,适量就是中餐厨师的——终极!”

————————

本章5000字,求月票啊兄弟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