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差不多将近一年的时间,整个京张铁路线上,除了京城二站、张家口、大同四个火车站之外,最为繁忙的火车站恐怕就数孔家庄车站,现在的孔家庄火车站,几乎隐隐露出第五大站的迹象出来。
诺是论火车站设备之先进,恐怕也当数孔家庄火车站,站台上的几个台吊,就已经突显出的这个车站与其它车站的不同,自打从西北公司成立以来,这里作为西北公司与外界连接的枢纽车站,司马可没少在这个车站投资改善其设施。
一年多来,作为火车站的站长,孙铭礼可是眼看着这火车站的变化,随着孔家庄火车站变的日益重要,就连同自己在路局的地位,也是随之水涨船高,在开会时已经于其它四大站站长平起平座。
深知一切原因的孙铭礼当然知道,发生这一切改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车站可是看着一个西北公司,正因为两者共荣共存的关系,所以一直以来对火车站的一切,孙铭礼都是优先考虑西北公司的要求,除了对火车站的改造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帮助。“嘟!……”
伴着远处传来的蒸汽机车进站的汽笛声,一列火车喷吐着阵阵白烟驶进了孔家庄火车站的岔线,这个岔线可是特意为西北公司建立的,过去孔家庄火车站只不过是个停靠站罢了。
“快看!这就是孔家庄,咱们终于到地方了!”
火车缓缓进站之后,看到站台上那个铁牌子上面写着的“孔家庄”三字之后,王天赐不禁兴高彩列的大声叫喊到!
“我看看……我看看……”
王天赐地话音一落。整个车厢里立即乱成一团,车厢内上百个十来岁的少年争先恐后的挤到车窗前,仔细打量着这个念叨了一路上的火车站。
“啊!这就是孔家庄啊!”
显然以眼前这个两楼的西式小楼构成的孔家庄车站,让这些少年大感失望,和他们想象中的车站,完全不同。
“好了!别看了!以后看的机会多着那,大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按班点名后,准备下车。”
车厢内一个二十来地文文静静的年青人大声的招呼着。作为一个教师,来察哈尔的西北学校教书,在一个多月前并不在叶兴的人生计划中。
但是这一路上下来和其它的老师一起,看护着这节车厢里地一百五十多名学生,已经让叶兴开始慢慢的习惯了下来,看着车窗外的那个不大地火车站。叶兴很难把这个车站和那个在武汉引得满城***的西北综合学校联系在一起。
一想到这个西北综合学校招生广告上的免费就读、免费食宿舍,甚至一年免费提供一次往返路费,叶兴总是会把这种学校想像成。像武汉那样的大城市里的那种慈善或技术学校。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有西北公司在那里作着保,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在偏远的西北,竟然会有这么一家如此大方的学校吧!
“真不知道这个学校到底招了多少学生!光是从湖北来的就有1000多,还有一百四十多个老师。这一列火车里坐的差不多都是从武汉来这里求学的学生!都是寒窗子弟,若不然谁会来这么远地地方上学?这西北公司招这么多学生得花多少钱?”
一下火车车,看到从各个车厢里下车的上千名从武汉来的十来岁地少年,叶兴在心里想到,同时也感觉这西北公司的手笔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其实也难怪叶兴会这么想,就是当初各地的分公司、代理处把各自的过分数线的人数名单报给穆藕初以后,穆藕初当时差点没被惊地心脏停跳。
别说穆藕初。就是连司马知道那个数字后,再一计算了一下未来每月地开支,司马自己都差点没被吓死。这时司马知道什么叫广撒网多撒鱼,只不过这鱼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已经建成的西北综合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和中学为一体地学校,除了小学是面对公司职工子女和公司附近的子女之外,像中学里的学生,大都是面对外省招生。为此司马特意让人编写了入学考卷。对于考试成绩的要求也并不高。
也许是因为在办学时,司马过底的估计了这个时代的国人的求知欲。否则也不会落到最后难以收拾的下场。
虽说对于很多省份而言,察哈尔这个名字他们甚至都没曾听说过,可是这却不妨碍他们报考热情,必竟兴国上下可没有多少所供人免费上学,还提供免费食宿,甚还包了路费的学校。
于是当设在各地分公司、办事处在当地报纸上打了广告之后,报名的学生几乎没把这些地方的门踏破,因为考虑不周的原因,最后为了应对局面,除了加印了大量的试卷,然后在和当时学校的协调下,免费利用这些学校的教室进行了考试。当时全国各地数万人齐考试的景色,甚至还连续上了各地的报纸上的新闻,而西北公司的名字,也因为被人广泛得知。
可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最重要的是最后按照给各地的批示,结果阅卷结束之后,各地参考的十万多名学生之中,其中的70%多都过了公司事先给出的录取分数线!
当司马知道自己的这个中学竟然在各地招了两万多名学生时,差点没被吓死,这个数字远高于司马最初计划的四倍以上。
按照最高的设想,司马不过只是计划从口内各省招来五千到六千名高等小学毕业生,按照现在的这个结果,两万多人显然已经超出了司马最初的计划地四倍以上,所以当司马看到这个数字的时。也被惊呆了,可是却有着一丝窃喜。
司马之所以把中学看的非常重要,并在和小学一起施工建设,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后世时,曾经听过一个教育讲座,演讲的人用俄布的例子讲述了中学教育的重要性。
俄国革命之前,俄国有接近六百万小学生,可却只有六十多万中学生,而革命成功之后。建立了俄布,俄布政府对于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紧抓中学教育,内战还没结束就已经毕业了三百多万中学生,还有六百多万中学生在校就读。而当时没有人可以理解列宁等人如此这般的行为。
但是在一九二五年俄布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受限于俄布本国专家不足,只能大量引用德、美技术专家。当上万名外国专家在俄布全国各地指导着工厂建设的时候。
在这些外国专家身边围绕着大量地年青的俄国技术人员,这些年青的俄布技术人员,一边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指挥工人建设着工厂。一边向外国专家学习着各种知识。
而这些年青的技术人员就是1920年毕业的俄布培育地第一批中学生,他们在毕业后,不是去了工厂,也不是去了技工学校,而是大都直接进入各类初等工科学校,其中的一部分最优秀人学员,更是进入高等工科学校就读。
当他们从学校毕业在工厂实习或工作了一到两年后,大批的外国专家带着更完整、更高深地知识到了他们的身边,这些年青的技术人员从这些外国专家那里,学会更多用于工业建设的知识。十年后,当那些外国专家离开了苏联之后。
这些原本年青的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拖拉机厂等等。这第一批中学生,是俄布30-60年代的技术核心,也正是在他们手中,俄布完成了工业化!
就像在讲师说的那样“那些专家们从来没有想到,那些围在他们身边学习着的年龄过二十岁甚至只有18岁的技术人员们。就是俄布地未来四十年的工业技术核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在一决定开办教育时,就要办中学。必竟时不待我,因为口外的教育环境,就是整个孔家庄也没有几个高等小学毕业生,可是在口内上完高等小学后,因为家中无钱供应等多方面原因失学地少年,却非常之多。
在1916年时,中国全国拥有小学生是3843454人,而中学生却只有可怜的75595人,两者之间的悬殊,直接导致中国的根本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大学生,基础已经决定了这一切。
所以从口内招中学生,就成了司马地选择,像这个时代地的师范一样,为愿意来这里上学地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免费的食宿、甚至于还提供一年一次的往返路费。
按照司马的设想,这些学生到达学校后,每年只有春节放一次假,其它时间尽可能的把课程密集化,以节约教育时间,2年内上完初中学的课,然后其中的大部分学生直接进入初等工科学校学习。
而当他们从初等工科学校毕业之后,正好赶上工业区的大建设时期,那时的他们就像当年的俄布的那些年青的技术人员一样,在外国专家的手下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然后再进入国内或国外的高等工科学院深造。而那时就是一个国家摆脱外国专家的时候了。
可是司马真的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报考,因为口外对于像两湖、江浙等南方省份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但是当两万多人通过考试,愿意来口外上学之后。
司马碰到了大麻烦,学校像校舍、教学楼之类的硬件设施,根本不可能一下招收如此之多的学生。但是如果在已经公布成绩后,再改变录取分数线,显然又不可能,如此一来对公司的声誉打击之大,让人连想都不敢去想。
那么只剩下了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学校,建更多的教学楼,可是仅只有教学楼还不行,这些学生住在那?这显然是个问题,但是公司根本没有时间,能同时建足够的教学楼的同时,还建足够地校舍。
所以只能在原来的校舍上打主意,不过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原本计划用四张双层床组成的宿舍。被改造成了三层的大通铺,六米五长、两米宽的大通铺,每层睡9人,一间原本只能容纳8人的宿舍,很轻易的就改成可睡27人的宿舍,如此一来原本为5000人准备地宿舍。完全可以满足招生数扩大了接近四倍后的需求。
不过那怕就是在公司集中了几乎全部施工力量和器材的前提下,学校原本计划9月初开学的日期也不得不推迟到9月底,以完成新教学楼的施工。既使如此。各个班级的人数也增加了一倍多,达到百人左右,不过司马想到后世自己上学时,一个班都一百四十多人,到也不觉得地有什么了,因陋就简嘛!
当然在这时候,在车站的列着队依然沉浸于能够上学的王天赐等人,显然不知道公司为了能满足他们上学地需求,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也许,这里就是自己的下半生所要呆的地方吧!”
看着眼前的这个小站,虽说还不知道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叶兴还是不禁底声感慨到,扭头看到那些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甚至于有不少都是自己在师范时的同学、校友。叶兴不禁开始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这里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吗?”
看着眼前的小站,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李明复不禁轻声说到,毕业只不过几个月,一直在武汉地一家中学里教着书,原以来这一生就这样渡过。
可是李明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买了那份报纸。看了那么一份广告,鬼使神差的到西北公司武汉分公司报了名。然后如鬼迷心窍一般,来到了这里,看到这个小站,李明复心中难免有些异样。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西北公司在各地报纸上地打招学校教师广告开头第一句话,硕大的十个字,让每一个看到这份广告的人都无法忘怀。当然这句话是司马剽窃自后世,曾经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几代中国青年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
正是祖国这两个字,挑起了像叶兴这样的师范毕业生、教师们地神经,看着广告上用最煸情地文字表达的西北公司兴办教育地决心,还有兴办教育于国于民族之重要,这些人的神经被挑动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用来吸引人的眼球罢了,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西北公司开出的报酬同样不菲,也正因为如此,办学校的老师没怎么费事,就已经在各地招到了足够的教师。
“仅只是湖北一省就来了一千一百二六名来此求学的寒窗子弟,一百四十八名教师,再加上其它各省,这次西北公司的中学从内地各省招来了多少名学生?”
站在办公室内看着窗外楼下站台西侧,成群结队的少年在那按顺序登上西北公司用来运货的窄轮货车,孙铭礼不禁一边想着什么,一边轻声喃喃道。
“孝若,看到没有,一路上看着这些来自湖北此地求学的学子,我才知道,什么叫雄心壮志,这个司马总是时不时有着出人意料之举!过去只知道这西北公司机器造的好,可是现在看来,好的不仅是他的机器,光是办教育的这份心,国内就没几个人能与之相比。”
想起在天津时曾匆忙见过一面的司马,张謇看到车窗外的那些正在上小火车的那些学子们,便开口对自己的长子张孝若说到。
这次作为江浙商界赴西北工业区考察团团长的张謇,在来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这次来西北定会投资几家厂子,作为在过去的小一年之中,西北公司对大生纺织公司的支持的一种回报。
但是在一路上,张謇却看到了这些让他震惊的事情,就是在北京换车时看到地那上车的千名从湖北到西北求学的学子,虽说在南通时就已听说西北公司在各地招生。并为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免费食宿。
虽然报纸上用所招学生愈万人来形容,可是更多的是对西北公司的这种行为的赞扬之词,因为很多投资实业成功的财东们,都会不约而现的投资办学,所以最初张謇并不觉得的有什么,可是在看到同车地这一千多名从湖北一省出来的学生时,张謇还是被惊了一跳。
“父亲,您这些年不也是在南通各地开了数十所学校吗?小学、师范、技校不都不收学费,也提供食宿吗?虽说规模不及西北公司。可是西北公司办的这个免费中学,也许他西北公司家大业大,他们并不在乎养上两万多名学生,可是明年呢?明年也许会更多,光是建学校是一笔多大的开支,这几万名学生。看似西北公司的未来,可是这也是几万张吃饭的嘴,读书地人!一年就拖掉西北公司一个大工厂!这西北公司如此这般实在是有些不智!”
看着窗外的那些学子。虽说对于司马这种不惜工本办教育的心思很是钦佩,可是张孝若在钦佩地同时,也同样觉得的司马这种办教育的方式,会拖累整个西北公司。
不仅只是张孝若一个人,那怕就是坐在火车上的其它江浙考察团的成员们,看到这些学生时,也同样为之一惊,尤其是现在看到人潮涌动的站台上的那些学子时。
虽说对于西北公司的投资教育的作法很是钦佩,但是同样也心存着不解。但是更多的却是对西北公司未来地一种担心,担心西北公司会被自己现在这种。疯狂兴办教育的作法给拖垮,进而影响到自己和西北公司之间的合作。
“也许应该考虑另一种合作地方式!”
一些实业界的企业家们看到站台上那些兴奋的学子们,心里不禁开始对西北公司提出的。西北公司以土地、机械、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产生了一丝动摇。
而这种动摇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家们,担心西北公司会被自己地行为给拖垮,从而直接影响到与其合作地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家们,却绝对不会拒绝西北公司的提供地技术和设备。必竟之前西北公司和江浙实业界之间已经有着广泛的合作。
早在司马建立西北公司。开始生产国内实业界所需要纺织机械、机床等其它机械设备的时候,扶持国内实业界发展。就是司马最初的想法。
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购买设备,大都只能花高价购买二流设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才介入的装备制造业,有了这些机械设备显然不够。
更多的时候,国内除了这些设备之外,需要更多的是就是技术,而恰恰就是这个技术卡住了中国企业的脖子,因为这些企业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引进技术,使得国内企业的只能使用落后的技术工艺。
为此解决这个问题,司马在每售出机械设备的同时,还会提供一些技术资料,以供购买设备的企业参考学习,以改良自身生产工艺,增加产品品种。
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在向各地机器厂出售大量的机加设备的同时,西北公司向这些机械厂提供的大量的小型简易生产机械的图纸。
这些在几十年后的70-90年代各地小厂,为满足那些乡村、街道、甚家庭工厂,而特意研制的小型生产设备,在二十一世纪时早已经没有了市场,可是在这个时代没有比这些小型生产设备,更适合国内实业界的了。
这些适合家庭生产小型的纱机、布机以及其它小型加工设备的出现,几乎一夜之间,就受到国内大量想投资实业,但是却受限于资本而无力办厂的人士的欢迎。
只需要投资上几百元,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里闲置地房间里办一家小工厂,生产诸如棉纱、棉布、针织品、食品、小工具等等各类小型工业品。
在有供电的地区,自然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的普通民用电源为设备供电,就是没有电力供应的地区也不需要担心,只需要他们那有柴火、秸杆、煤就行。
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电力供应,所以西北公司特意制造了一种大小和手提箱相当,只有数公斤重的一种全新结构的蒸汽发动机,用于带动小型发电机,为生产设备供电。
这种重量很轻、结构也很紧凑的小型蒸汽机,就是后世的格林蒸汽发动机,这种格林发动机最具革命性的改进之处在于,把传统发动机的往复式运动转变为回转式运动,于是就大大的简化了活塞发动机。一个全尺寸的这种发动机重量仅仅不到三公斤,却能够产生足够的力量驱动一艘小船或者一个发电机。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使用这种格林蒸汽机,并不需要专用锅炉,甚至于就是高压锅都能满足需要,当然西北公司还是生产了一种小型锅炉,和后世那种用于食品加工的小锅炉很非常相近,只不过更小。
一个由格林蒸汽发动机、小型发电机、小锅炉组成的2千瓦的小发电设备,仅仅不需要只需要百元而已,但是却可以满足一个小型的家庭工厂的生产需要。
如此一来,小型的工业设备、微型的低成本发电机的出现,使得国内的小型家庭规模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最大程度的促进了国内实业的发展。
而那些购买了西北公司的设备,得到其技术援助得已生产小型工业设备,并从中受益的机器厂,正是这次江浙考察团的主要组成企业,通过出售小型设备,谋利甚丰的这些企业,正有着想扩大企业的心思。
而西北公司现在要出以机械、技术参股与外人合资办厂,当然吸引了这些企业,但是现在看到火车站的上的这一幕,其中一些人则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已经从用贷款购机、购机送技术中受益的这些企业,这会对合资企业已经没了太大的兴趣,仍然心存兴趣的只有西北公司制造的设备,还有他们提供的技术。
关于格林蒸汽发动机,我个人也不知道其具性能如何,只是曾一个论坛看到过介绍,因为考虑到也许这种使用底压蒸气提供动力的微型动力设备,是最适合当时中国环境微型发电设备,所以就用了这个。
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请收藏本站:sddtxt8。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tx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