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汴京美人醮 > 第72章

汴京美人醮 第72章

作者:半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53:34 来源:免费小说

  一旁的女孩子,睁着大大晶亮的眼睛问道:“顾姨,你们说的是我爹爹吗?”

  五岁的景宁像足了魏静晏,顾言倾忍不住捏了捏她嘟嘟的脸颊,“是的,小宁宁,说的是你爹,你要不要见你爹?”

  景宁默了一下,呵呵笑道:“我带小珩去。”

  顾言倾只当她和小珩玩的好,笑道:“那你要你娘去吗?”

  景宁看了一下娘亲,摇了摇头,她知道娘亲一听到爹就苦着一张脸,想来是不喜欢爹爹,“不用,我带小珩去把我的嫁妆讨过来就行。”

  一旁的周王府小世子赵珩扶着娘亲,小短腿摇摇晃晃地迈了两步,倾身过去在景宁跟前羞涩地道:“宁宁,你没有嫁妆,我也喜欢你的!我给你存嫁妆”

  顾言倾:……

  魏静晏:……

  不管里头被小娃闹得石化的娘亲们,车队已经过了南熏门,外头传来景阳侯的声音:“微臣奉陛下之命,特在此迎接周王殿下和周王妃娘娘,还请周王殿下随微臣进宫面圣。”

  景阳侯正待引着周王去皇宫的时候,忽地见到那马车上的帘子里有一只软嘟嘟的小手伸了出来,景阳侯眉心微挑,便见着一个五岁大的女孩子露了一张小脸出来,看见他在看她,脸上忽地露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景阳侯怔愣在马上,那是一个和阿晏十分相似的脸,几乎是一瞬间,他就可以确定,那是阿晏和他的女儿。

  景阳侯颤着声音喊了一声:“宁宁!”

  这些年他写了很多信托周王妃转交给阿晏,也从周王府的信里知道阿晏生了一个女儿,叫景宁。

  六年,他每年都会去一次太原府,但是一直都没有见到阿晏,周王妃说她带着女儿出去游玩了,他不敢逼得太紧,怕她连周王府都不愿意待,她在太原府,尚有周王妃护着,他知道她一切安好,若是其他的地方,他想都不敢想。

  周王这次回京,他有去信问过周王妃,那边回说,阿晏不回来。

  这么些年过去,他都有些恍惚,他和阿晏为何会走到如今这一步。

  沈溪石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侯爷,若是有急事,不如就让华平郡王带我入宫吧,我在陛下跟前给你告个假。”

  说着,沈溪石和华平郡王先行骑马往东华门去。

  景川平盯着那一张圆圆的小脸,不知道什么时候湿了眼眶,哑声道:“囡囡,你娘呢?”

  小女孩抿着嘴笑了一下,很快地将脑袋缩进了马车里。

  景阳侯听到马车里头传来女儿娇娇软软的声音,“娘,爹爹在哭!”

  魏静晏将女儿搂在怀里,心里也有些百感交集,这些年,她对景阳侯府的心态一直有些复杂。

  若说错,她也有错的。

  只是时间越久,她越没有勇气再去面对她曾经狠心逃离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今年景行瑜来信说,老夫人病入膏肓,想看一眼宁宁,她犹豫了很久,在阿倾出发前一天,才决心和阿倾一起回京。

  然后,回来后要做什么,她并不清楚。

  景宁看到娘亲不说话,默默地从她的怀里钻了出来,然后牵着娘的手,将她往马车外头推。

  等将娘亲推出去了,气喘吁吁地和赵珩说:“大人就是麻烦,明明想看,还躲着不出去!”

  顾言倾刮了刮她鼓起来的小嘴,笑道:“宁宁真聪明!”

  景宁听到夸赞,小嘴一咧,笑了起来。

  景川平看着从车帘后头露出来的人,手中的缰绳微微攥紧,马儿不耐地踢了踢前脚。

  六年,一走六年的魏静晏比当年更美了一些,她的眼睛温和清明,不再是以前的清冷而疏离,她梳着元宝髻,穿了一件淡紫色的长臂对襟褙子,白色的襦衣和月牙绿的罗裙,温婉又端庄。

  她刚出马车,便很快被那人捞上了马背,带着她往景阳侯府疾奔而去,身后是景宁不满的嘟囔声。

  不过,被三月的风吹散在了汴京城的角落里。

  第100章 番外(二)

  我自幼长在江南的外祖父家, 我的娘亲是外祖的独女,所以我小的时候,整个宅院里只有我一个小娘子。

  五岁的时候, 隔壁搬来了一户姓林的人家, 他家有一双女儿,大的叫阿槐, 比我大两岁,小的叫阿玉, 才三岁。

  阿玉特别笨, 走路走不稳, 说话也说不清,胖嘟嘟的像个小圆球一样,可是阿槐很疼妹妹, 去哪儿都牵着阿玉藕节一样嫩生生的小手。

  有一天傍晚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在院子里硬着头皮弹琴,看见阿槐牵着阿玉去巷子口买烧饼,不一会儿就见阿玉一边摇晃着身子跟在姐姐身边, 一边小口咬着烧饼,啃得一脸饼渣子。

  那一刻特别羡慕阿玉,离开了琴跑去找外祖母, “阿婆,柔柔也想要一个姐姐,阿婆你给柔柔找一个姐姐回家好不好?”

  阿婆慈和地摸着我的小脑袋,笑道:“我们柔柔也有姐姐, 在汴京城的侯府里住着呢,还是两个呢!”

  “那柔柔为什么不和她们住一起呢?”

  “因为柔柔要陪阿翁阿婆啊,等柔柔长到十五岁,就可以回家见姐姐了!柔柔的姐姐都是侯府贵女,自幼习琴棋书画,柔柔可不能给姐姐们丢人啊!”

  “好,柔柔一定是最好的妹妹,柔柔可比阿玉厉害多了,会写字,还会弹琴呢!”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觉得弹琴枯燥,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连骑射也央着外祖父找人来教我了,我还学会了冲茶,每次在茶碗里冲出一朵花的时候,都在想要是姐姐们看见了,肯定会惊异于她们有一个这样厉害的妹妹,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地笑出了声。

  等我十二岁的时候,一次无意中听到家中仆人说,因为道士说我若长在顾家,恐有性命之忧,所以娘亲将我送到了江南的外祖家。

  我躲在开满了槐花的槐树后头,仰头看着一串串白白`嫩嫩的槐花,蜜蜂嗡嗡地飞在树中,眼睛里有些酸涩,原来不是因为替娘亲尽孝,而是因为侯府不要我吗?

  我一直以为所谓的性命之忧,不过是爹爹和娘亲不喜我的托词罢了。

  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努力地跟着外祖和外祖母学习琴棋书画,还有骑射和冲茶,因为那时离我的十五岁只有三年了,再过三年我就可以见到姐姐了。姐姐们可能还不知道有我这个妹妹。

  我从五岁到十三岁,一直都在努力成为一个会让姐姐们惊叹又喜欢的妹妹,然而没有等我到十五岁,顾家就不复存在了,一场大火,灭了顾家满门,我始知当年那个道士所言非虚,如果娘亲没有将我送走,我定然也会在这场火海中丧生。

  只是我并没有感激那个道士,因为,他剥夺了我与爹娘、兄弟姐妹幸福愉悦的十三年,消息传到江南,外祖父和外祖母受不住打击,也都离世了。

  只有我孑然一身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似乎除了我自己,谁也不知道承恩侯府还有一个嫡小娘子,叫顾仪柔。

  直到有一天我在巷子里遇到了一个身形消瘦的男子,他穿着一身墨色直掇,看到我的时候,眼里闪过讶异,和难掩的伤痛,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轻轻地好像揪住了我的心口。

  就像是透过我看见了一位故人。

  故人,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我不觉停了脚步。

  他说他来自汴京城,说我很像他熟悉的一位小娘子。

  我忽地笑了,我说,我叫顾仪柔。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有试探,也有隐隐的期待。他说我像一个小娘子,或许这个小娘子是我两位姐姐中的一个?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我微渺的期待可以成真,我真的可以在这远离汴京的江南,遇到一位姐姐们的故人。

  他没有让我失望,他是大姐姐的准未婚夫,他口中的故人是我的大姐姐顾明嘉。

  在那一瞬间,我胸口涨涨涩涩的,在外祖父和外祖母离世以后,我一度怀疑自己的存在,这个世上真的有一个叫“顾仪柔”的小娘子吗?

  关家哥哥告诉我,是的,这个世上有一个叫顾仪柔的小娘子,她还是承恩侯府的嫡幺女。

  我终究是回了汴京城,只不过去的不是承恩侯府,而是皇宫。

  因为关家哥哥不仅告诉我,他听过我的名字,我有两个很厉害的姐姐,一个温柔,一个娇美。

  他还告诉我,顾家的那场大火是一场阴谋。

  我到了十五岁,汴京城没有多一个叫顾仪柔的侯府小娘子,皇宫里多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宫女朱阑。

  那个前十三年没有出现在汴京上层圈子中的顾仪柔,以后也不会出现,顾家似乎真的只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嘉言懿行的顾明嘉,死在了大火中,一个是娇花朗月一般的顾言倾,若干年后,我知道她嫁给了周王殿下。

  我从祇侯人做起,后来成了侍儿,原先为了让姐姐们喜欢而努力学习的技艺,成为了我在皇宫中生存的技能,因善冲茶,陛下将我从一位才人那里要到了御书房。

  旁人都以为我一飞冲天,得了陛下青眼,很快也会入嫔妃的行列。

  我浑浑噩噩了两天,后来见陛下心中只有贵妃一人,才放下了心,后宫的嫔妃常常指望从我口里获悉陛下的只言片语,我自来不予理会,只是对于杜贵妃,心里莫名存了感激。我希望陛下能够和杜贵妃恩爱百年,这样,我可以安安全全地待在陛下身边,以遮掩,我心里那一点隐秘的欢喜,关于关家哥哥的。

  我十九岁那年,盛传不近女色的沈枢相,要娶亲了。

  在宫里的六年里,我早已知道,我的二姐姐顾言倾曾经非常喜欢沈溪石,汴京城里隐有传言,说当年对二姐姐不假辞色的沈溪石,在二姐姐去世以后,才发现他早已对她情根深种。

  听闻枢相娶亲,我一时很好奇,将我姐姐从沈枢相心里赶走的那位小娘子是谁?

  在林府的宴席上,我见到了顾絮,彼时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在我心里冒了芽:会不会,二姐姐没有去世,她被人救了,她和我一样想找出顾家大火后的真凶。

  我不敢暴露自己,也不敢给这位有可能是我二姐姐的顾絮姑娘带去麻烦。

  幸好,她不认识我。

  后来,西北出事,沈枢相前去西北支援,陈大学士府上的小娘子说顾絮就是当年的顾言倾,她说的煞有其事,斩钉截铁,我也渐渐相信,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我给关家哥哥写信,说我找到了二姐姐,她还活着,我还有一个姐姐存活在世。

  我握着笔的手指微微发颤,写出了“姐姐”两字歪歪斜斜,也许外祖父见到会训斥我荒废了,可是在我心里,那两个字,是我平生写得最好看的两个字。

  “姐姐”,这是一个多么有魔力的词,姐姐,今夜我什么也不关心,我只想你。

  我的姐姐,真的是很优秀,比我想象得还要优秀。而且,在六年后,她又重返了汴京。

  我一直在陛下跟前掩饰得很好,直到沈枢相被发配蜀地,姐姐也要跟着走,听到陛下说出来的时候,我端着水壶的手不自觉地在抖,我还没有和姐姐相认,我还没有告诉她,我叫顾仪柔。

  她就要走了吗?

  桂圆公公一早便得知了我的真实身份,碍于外祖父对他有恩,所以一直对我颇为照顾,在看出我心不在焉以后,给关家哥哥写了信,希望关家哥哥将我接出去,用的法子是求娶。

  这些年,因为我善冲茶,在汴京的勋贵圈子里也有一点名气,关家哥哥的行为并不突兀,只是,我不能。

  二姐姐背后没有家族撑腰,林将军和杜氏也在西北事件里受了牵连,前途未卜,我不想二姐姐以后在汴京城里一点助力都没有,虽然我只是一个宫女,但是我在御书房里能够第一时间知道陛下对于沈溪石和二姐姐的态度。

  我没想过离开皇宫,我也不能夺了大姐姐的夫君。

  沈溪石被发配出城的那一天,也是靖侯府接我出宫的日子,我坐上了关家的马车,却是央求关家哥哥带我送一送二姐姐。

  只是,我终究是没有勇气下马车和她见一面,我怕她会担心我,我更怕,她不知道“顾仪柔”这个人。

  我坐在马车里,听到她在关家哥哥说了“顾仪柔”之后惊讶地喊出了“仪柔妹妹”,我的心微微颤抖,是欢喜,她也知道我是妹妹,她也知道我。

  几日后,关家哥哥转交了我一封信,那时候二姐姐和沈溪石的行踪已经成了谜,他们在出城以后就不知所踪了,可是关家哥哥给我的那封信,正是二姐姐给我的,她说顾家出事以后,她托人去江南找过我,只是没有找到,她以为外祖父听到了风声,将我带到了别的地方,她没有想到我会回京,会进宫,她说她会想法子让我出宫。

  她说,祖父和我的爹娘、伯伯伯娘、哥哥姐姐弟弟都不在了,可是我还有她,她希望,从此以后能为我撑起一把小伞。

  我的姐姐,也和阿槐一样疼妹妹。

  我依旧没有离宫,她想为我撑起一把小伞,我也想为她做一点事。

  后来,沈溪石是先帝之子的身份曝光,沈溪石成了周王,我的二姐姐成了周王妃,当年顾家的大火也大白于天下。

  一切都是太后和明远伯府所为,伯府被削爵,伯父世子被问斩,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太后还活着。

  二姐姐跟着周王去了封地太原府,远离了最后的崩坏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