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刚成首富,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第100章 朱家儿郎,万世大明

片刻后,书房里传来了一声尖叫,紧接着一道红色的人影飞了出来,她身后一道白色身影张牙舞爪,冲着那道红色身影追了过去。

“鸾玉,我要把你的屁股打开花!”

温禾气急败坏的声音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两个人的身影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

朱允熥摇头苦笑,这两人大的不像大的,小的不像小的,就像他小时候看过的不高兴和没头脑一般,纯粹是怎么高兴怎么来。

他今天在给朱元璋的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治黄河水患的方案,那就是由朝廷统一在黄河沿岸各地修建水泥厂,然后组织流民修堤筑坝。

前者需要投入的银子,朝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衡量投入的标准,花上个几年的时间这里黄河,必然会取得很大的效果。

后者才是最关键的,控制好流民,就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以及激发阶级矛盾,这对如今的大明朝来说,尤为关键。

而蓝玉只需要和户部,工部一起做好统筹安排即可,再也不需要这样沿着黄河水岸线亲力亲为了。

这就是他给朱元璋的一份答卷,只不过最后的结果或许要若干年后才能见到。

夜空寂静,繁星点点。

这个时代的星星似乎比自己上辈子那个世界的要多,而且更加明亮。

朱允熥仰望夜空,咧开嘴笑了。

“其实,我也是一颗星星,一颗能照亮大明天下的星星!”

.

应天府。

朱元璋的桌子上堆满了奏章,清一色都是弹劾朱允熥的。

弹劾的事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说他率意轻为,纵容手下为非作歹,有的说他在青楼拈花惹草,有损皇家尊严,还有的说他沽名钓誉,用朝廷的银子收买人心,其心叵测......

朱元璋看着这些奏章直摇头,万万没想到原来蔫里吧唧的朱允熥会闹出这么大动静来。

倒是另外一个孙子朱允炆,看起来颇为稳重,行事一向中规中矩,很有点已故太子朱标的风范,可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两个皇孙各有优点,又各有不足,如果能够综合一下就好了。

......朱元璋默默的想着,他如今年事已高,真的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可是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为大明的未来选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让朱家的子孙能够在这片大地上永世为王。

书房外,蒋瓛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急冲冲的跑了过来。

他在御书房门前深吸了口气,努力调匀气息,这才在小太监的通报之后走了进去。

“陛下,这是小三爷从长安写来的书信。”

蒋瓛躬身说道,将一封书信递给了朱元璋身后的王景弘。

王景弘伸手接过,拆开火漆,然后恭敬的放在了御书案上。

“哦,是允熥的信?”

朱元璋略感诧异,心说这孩子果然没规矩,不知道给皇帝写信要用奏章的吗?

打开信封,朱元璋将书信放在眼前细看,刚开始他频频点头,面带微笑,似乎对信里的内容很是认同,可是看到最后,这笑容就凝固了起来。

“青楼大会?而且还要朝廷出面?这咋还越玩越大了呢?”

朱元璋喃喃自语,眉头皱了起来。

在他的心里,一直觉得朱允熥是机敏有余,沉稳不足,精小利而疏大道,这样的性格作为一名权臣不错,可是要成为一代君王,这些东西就有点让他误入歧途了。

至于这青楼大会,就更是有点没谱了。

纵然将大明各地开遍了青楼又如何?对大明的整体实力能有所提高吗?老百姓能因为多了几家青楼就吃饱穿暖了吗?

赚钱,这孩子一心就想着赚钱!

.......朱元璋啪的一声将书信扔在了桌上,这一次,他觉得是该要敲打一下朱允熥了。

蒋瓛和王景弘一直低头瞄着朱元璋的脸色,此刻心里都不由得咯噔一下。

“完了,小三爷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惹得陛下如此不高兴。”

两人默默的对视一眼,莫名的替朱允熥担心起来。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响起了小太监的声音:

“小二爷稍候,容奴才前去禀报陛下。”

朱允炆点点头,安静的站在了御书房外等候着。

他手里提着一个食盒,食盒里是吕氏亲手做的清汤鸡蛋烩面。

片刻后,小太监出来冲着朱允熥躬身说道:“陛下请小二爷进去。”

朱元璋看着进来的朱允炆,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慈爱的微笑,刚才的那一丝不快也随之烟消云散。

他冲着朱允炆招了招手,笑道:

“快拿来,你皇爷爷可早就饿了。”

朱允炆恭敬的将食盒放在了桌上,却是一言不发的垂手站在了一旁。

朱元璋似乎是真的饿了,抓起筷子唏哩呼噜的吃了起来。

他这个皇帝与众不同,不喜欢山珍海味,唯独对这道清汤鸡蛋烩面情有独钟。

或许在他的心里,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鸡蛋烩面了,而是一种思念。

思念那个叫做马秀英的女子。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一边吃着面条,一边想着当年和她的点点滴滴。

想着那个普通的女人在灶台前为他做着这一碗鸡蛋烩面的样子!

那些年,好遥远。

那个人,好想念!

朱允熥似乎是知道朱元璋这个习惯,所以他只是静静的站着,看着面前这位洪武大帝像个普通的老头一般吃着面。

朱元璋很快就将一大碗面吃进了肚子,这才满意的揉了揉肚皮,嘴里赞道:

“不错,这宫里还是只有你娘能做出这样的味道来。”

“娘亲知道皇爷爷只要在御书房,就会经常忘记了吃饭,所以命我要时常来看着皇爷爷。”

“看着我?”

朱元璋哈哈大笑:“太子妃可真会开玩笑,朕又不是小孩子。”

他一边笑着,一边将碗筷推在了一边,然后拿起刚才那封书信,递给了朱允炆。

“看看吧,说说你的看法。”

朱允炆双手接过,仔细阅读之后才发现这竟然是朱允熥写给朱元璋的书信。

他的心狂跳了起来。

“皇爷爷叫我看他的信是什么意思?”

“还让我说说自己的看法,那我该怎么说?”

朱允炆鼻尖渗出了一滴汗水,莫名的感到了一丝慌张。

看着朱允炆如此模样,朱元璋心里叹息一声,似乎有些不忍。

他自然知道朱允炆为何会如此紧张,只是这种紧张让他感到了一丝无趣和无奈。

当了皇帝又如此?

就连亲孙子面对自己都会害怕,真是无趣!

可他若是一点都不紧张,那自己还真是有些失望,真是无奈!

......朱元璋笑了笑,温言安慰道:

“没什么,尽管说,明日早朝还会让大家一起来说说。”

朱允炆稳了稳心神,拿起手中的书信,再次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孙儿对于三弟治理黄河的思路很是认同,治理水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必须由朝廷统一安排。

在各地开设水泥厂也是很好的建议,就地取材,不再需要从应天府统一发往各地,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治理水患的时间。

三弟对于流民的处置也十分妥当,既能增加劳力也能解决因水患而居无定所的流民,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允炆侃侃而谈,原来的那一丝紧张也逐渐消退,却是让王景弘和蒋瓛都有些纳闷。

“不对啊,小二爷如此夸赞朱允熥,这似乎不合常理啊!”

“难道不是应该抓住机会在鸡蛋里挑骨头,狠狠的贬低一番吗?”

两人心里暗道,都有些捉摸不透面前的朱允炆了。

朱元璋面带微笑,似乎对朱允炆的话很是满意,微微点头道:“说下去,继续说。”

朱允炆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青楼大会这件事,孙儿以为十分不妥。”

话音刚落,王景弘和蒋瓛就不由得对视一眼,心中暗道:

“来了,他果然来了!”

“朱允炆这是先扬后抑,在最后憋着大招啊!”

果不其然,就听朱允炆接着说道:

“大明连年灾荒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在这个时候举办青楼大会,会让百姓寒心,让朝廷背上贪图享乐,不知百姓疾苦的骂名,这与当年大元朝的无德暴政又有何异?”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一上来就给朱允熥的青楼大会扣上了一顶大帽子。

朱元璋却是微微点头,显然很是认同朱允炆的看法。

朱允炆看见朱元璋频频点头,顿时是信心大增,神情间却又变得无比的沉重。

“三弟聪慧胜我百倍,应将心思放在我大明的百姓身上,而不应该去学那些唯利是图,浑身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人们。

我朱家儿郎虽然贵为皇族,但归根到底也是从农民中走出的皇族,又岂能忘本,更不应该忘了这天下百姓的疾苦。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百姓好了,我大明,才能成为万世的大明!”

朱允炆一气说完,然后冲着朱元璋扑通一声跪倒,大叫道:

“孙儿激动妄语,请皇爷爷责罚!”

朱元璋沉默不语,似乎还沉浸在朱允炆刚才的那番话中。

良久之后,他啪的一拍书桌站了起来。

“好,说得好,朱家儿郎,万世大明!”

“哈哈哈......”

御书房里回荡着朱元璋爽朗的笑声,其余三人却是各怀心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