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从绣春刀开始崛起 > 第二章 姐妹二人的对话

从绣春刀开始崛起 第二章 姐妹二人的对话

作者:蜀三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22:45 来源:88小说

此后,许长安每日都来喝茶,时间也很固定,都是午后来,点一壶茶、一盘果子混一下午,晚饭之前离开。

这一来二去的,也就与赵盼儿、孙三娘混熟悉了。

这天下午,赵盼儿出去买东西,茶铺里也没几个茶客,孙三娘闲来无事便与许长安闲聊起来。

“许公子,你怎么没去考功名啊?”

许长安笑了笑:“三娘,秀才不算功名么?”

孙三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个……我还真不是很清楚,我以为能做官才算有功名。”

“三娘,是这么一回事,功名不仅仅包括做官,只要通过了县试、府试,便有了功名,也就是秀才,接下来便是乡试……”

“等等……”孙三娘一脸疑惑道:“许公子,你刚才说通过什么县试、府试,怎么考中秀才了又是乡试?”

“三娘,乡试可不是你理解的一个乡,是一个大地区,比如整个江南地区,也称秋闱。”

“哦,原来是这样。”

“参与乡试被录取之后,那就是举人老爷了,有朝廷俸?的,算是半个官身。”

“哦?”孙三娘一脸惊喜的样子:“那这样说,盼儿现在也算是官家娘子?”

“官家娘子?”许长安故作不解。

“咦?你还不知道呀?三年前,盼儿在湖里救了一个名叫欧阳旭的书生。

当时,那书生也是个秀才,结果参加科举落榜了,一时想不开便跳了湖,幸得被盼儿救了起来。

后来,盼儿便鼓励他,资助他,直到去年又去参加……对,就是你说的乡试,结果终于考中了举人……”

“原来是这样,那他应该在京城参加会试,通过会试之后还有殿试。

不过殿试只是排个名次,一般来说只要通过了会试便算是进士,一般都能封个七品官。”

“真的?太好了,我呀不仅看猪准,看人也很准,欧阳以前落傍那是触了霉头,自打盼儿救了他,他就转运了,这次一定能中。

欧阳做了官,到时候我们家盼儿便能披凤冠霞帔……”

许长安笑道:“三娘,要说披民间那样的凤冠霞帔新娘装倒是没问题,但是,如果你说的官方的那种,可不是做官就可以的,需得是命妇。”

“啊?做了官也不行?”三娘愣了愣。

“要分品阶的,你说那种凤冠霞帔需得是命妇,至少要五品官员的家卷才可以。”

“这……那欧阳要是考中了,啥时候才能升到五品?”

“这个难说,有的几年就能升上去,有的……或许一辈子也升不上去,官场是很复杂的,能力、站队、关系、背景、运气……每一样都能影响官运。”

“这么复杂……咦?你不是秀才么?怎么对官场了解得这么清楚?”

“这不是书里看来的么?”

“哦……以后,我一定得让我儿子用功读书,我家男人是指望不上了,万一我儿子能高中,我也能沾沾光,说不定也有披上凤冠霞帔的一天。”

三娘的眼中满满的希望。

许长安没说话,慢腾腾喝着茶。

就三娘那儿子?还高中?

一看就是一副蠢相,别说高中,以后能考个童生都算是祖上烧了高香。

又过了数日。

这天,大雨纷飞,路上几乎不见行人,这样的天气自然也没人来喝茶,都在家里窝着。

赵盼儿闲着无事,坐在栏杆边,手托香腮看着那烟雨湖面,也不知在想什么心事。

不久后,三娘撑着伞跑到茶铺。

“三娘,这么大的雨你怎么过来了?”

“这不是想着茶铺多半没客人,你一个人无聊么?反正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过来陪你聊聊天。”

“我没事的……”

“行了行了,我都过来了,难得空闲,咱姐妹俩好好聊聊。”

闲聊了几句,三娘下意识瞟向右侧栏杆边的一张小桌。

这张小桌,基本成了许长安的专用,每日午后,赵盼儿都会特意在桌上摆放一些杂物,免得有其他客人占用。

等许长安一来,便收拾出来。

现在,小桌上也像以前那般,摆着一些果盘、茶壶之类。

“盼儿,今天下这么大的雨,许公子应该不会来了吧?”

“应该不会来了。”

“奇怪,你别说,这段时间都习惯他在这里了,他没来,总感觉这铺子里少了点什么。”

一听此话,赵盼儿不由取笑道:“三娘,你该不会是春心萌动,想要红杏出墙吧?”

三娘顿时羞恼不已,抬手拍打着赵盼儿:“死丫头,这种话可不敢乱说,再说了,我就算有那个心人家会看得上么?三娘可不像你,正是风华那什么什么的时候。”

“三娘,你可别妄自菲薄,你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而且呀……连我都羡慕三娘的身材。”

“快得了吧……”三娘下意识抬手搂了搂,又道:“我给你讲啊,这东西吧,太大了真的是个累赘……”

赵盼儿嘻嘻直笑:“那些男人不都喜欢一手无法掌控的女人么?”

“哎呀,盼儿,你这些话从哪里学来的?真是不知羞……”

“怕什么,又没旁人在,就咱们姐妹俩还不能说说知己话么?”

“那吧,那我可直说了,我觉得呀,许公子不是奔着茶来的。”

赵盼儿回道:“当然啊,他一定是奔着三娘的果子来的。”

“少装,盼儿,我就不相信你一点都感觉不到。”

“感觉什么?”

“装,继续装……”三娘哼了一声:“许公子怕是奔着你来的。”

“奔着我?”赵盼儿笑了笑:“三娘,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与欧阳早就有了婚约。”

“我当然知道,但问题是,有时候喜欢一个人他管你有没有婚约?哪怕成了亲,该喜欢的还是会喜欢。

总之,我有时候发现,许公子会不时打量你的背影,眼神明显有些不一样……”

“三娘,你多想了,来我这里喝茶的老主顾多的是,或许许公子就是单纯过来喝茶的……”

“咦?”

这时,三娘突然瞟向外面。

茶铺门外,一道人影正撑着油纸伞小跑而来。

“哈?看,我说什么来着?这么大的雨许公子都来了。”

赵盼儿顾不上说话,赶紧起身也拿了一把伞迎了出去。

“许公子,这么大的雨你也来了呀?”

“对啊……”许长安跑到房檐下,收了雨伞,然后跺了跺脚上的泥水。

“呀,许公子,你衣服都湿了,赶紧到屋里烤烤,当心别着凉了。”

“好!”

“哟,许公子,今天是真的稀客。”三娘上前开了一句玩笑。

许长安也笑道:“可不是稀客?这一路上全是稀泥。”

“头发也有点湿了,盼儿,快拿毛巾来。”

“我在生火,毛巾就在柜子后面。”赵盼儿应了一声。

“好吧。”

三娘走到柜子后面取了一张毛巾,随之走到许长安身边抬手去擦。

“三娘,这怎么好意思?我自己来吧。”

“没事没事,后面的头发也飘湿了,你不好擦的,我来吧。”

“这……多谢三娘。”

“有什么好谢的?举手之劳罢了,倒是你呀,这么大的雨也跑过来,也不怕着凉。”

这时候,三娘的神态、动作、语气像极了一个温柔的妻子。

赵盼儿在里屋瞟了一眼,不由低下头笑了笑。

但也不知为何,内心里却又突然涌起一丝丝奇怪的感觉。

她说不清是感觉。

也没去多想,将炉火烧旺之后便唤道:“好了许公子,先把衣服烤干,我去给你沏茶。”

“好,多谢赵娘子。”

这时,三娘不由笑道:“许公子,大家都这么熟了,你也不用这么客气娘子娘子的叫着,叫她盼儿就好了。”

在当下的年代,娘子二字有着多重意思,可以代指妻子,也可以代指姑娘、夫人、当家主母等等。

比如在路上遇上不认识的女子,可以称一声小娘子。

而在大户人家,下人们也习惯称夫人为娘子,大房称大娘子,二房称二娘子之类。

总之,用途很广泛,正如称呼男子为公子、大哥、兄弟之类的差不多。

“这……怕是不妥吧?”

三娘振振有词道:“有什么不妥的?这又不是她的小名,对吧盼儿?”

一般来说,女子的小名有两种。

一种,是没有大名,只有小名,比如一些穷苦人家的女儿都是没有名字的,小时候便起小名,比如什么阿花、阿秀、巧儿之类。

长大嫁人了,便冠以姓氏,称某氏,或加上夫家的姓氏,某某氏。

而另一种,便是大户人家、官家千金,书香门第之类的人家的女儿,她们通常都有自己的姓和名。

同时,也会起一个小名。

比如一代女皇,媚娘就是她的小名。

但是,这样的小名外人就不能乱叫了,要么是长辈,要么是情侣之间。

盼儿听起来像是小名,但却也是她的大名,姓赵,名盼儿。

民间女子用盼儿、招弟、招娣之类为名的比比皆是,算是讨个口彩,希望以后能够生个儿子。

民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是有户人家生了个女儿,起名“招弟”,希望下一胎生个儿子。

结果,第二胎还是女儿,于是起名“再招”。

没料,第三胎还是女儿,一怒之下,起名“继续招”、

第四胎……

男人绝望了,干脆起名为“绝招。”

很多现代人总认为古人愚昧,重男轻女,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甚至是偏激的看法。

特别是农村,为什么人们希望生儿子?说来说去都是为了生存,为了劳动力,为了人丁兴旺。

家中没有男丁,基本上就是被人欺负的命。

言归正传。

赵盼儿笑了笑:“无妨的,三娘说得对,许公子没有必要这般客套,叫我盼儿就好。”

“好吧,那以后叫你盼儿,你们也不必那般客气,许公子来许公子去,叫我长安。”

“哦?长安?”

许长安笑了知:“长安是我的名字,不是那个长安城。”

三娘点了点头:“嗯,别说,长安用来做名字挺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好彩头。”

“承三娘吉言。”

烤干了衣服之后,茶也沏好了。

“哟,茶百戏?”

所谓茶百戏,乃是民间传承的一种古老的点茶手法,也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

其特点是仅用茶水,不用其它的原料也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桉。

茶百戏乃是在点茶的基础上,用清水画画的艺术,茶汤中图桉的形成与点茶时茶汤的泡沫有着密切的关系。

茶百戏可以使点茶形成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等等。

让人既能品茶,又能欣赏丹青之道。

不过,因其手法很复杂、很繁琐,而且还得有着相当的丹青水准,所以茶百戏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同时,也不是一般茶客能消费的。

赵盼儿笑了笑道:“是啊,反正也没客人来,闲着也是闲着。”

“不错不错……”

许长安低头闻了闻,不由赞叹了一声。

正品着茶,没想到,又有一辆马车驶到了茶铺门口。

“哟,看来不止我一个客人,这么大的雨还是有人来喝茶。”许长安笑了笑。

三娘抬眼看了看,奇道:“不是客人,是引章的马车。”

她口中的引章,全名宋引章,乃是钱塘乐工,也是属于教坊司的姑娘,以前赵盼儿尚未脱籍时,二人同在教坊司,同病相怜,感情亲如姐妹。

赵盼儿脱籍之后,对宋引章的触动相当大。

她也一心想着脱籍,为此苦练琵琶,最终成为钱塘有名的琵琶高手,被公认为钱塘第一。

教坊司的姑娘想要出名,不仅仅需要绝美的容貌,更需要出众的才艺。

一旦有了名气,那些权贵弟子便会趋之若鹜。

宋引章想着能结识一个真心喜欢她的权贵弟子,那样她便有机会脱籍,堂堂正正嫁人。

教坊司的姑娘脱籍不像青楼女子那样,只要有钱便能赎身,需得经过当地官府甚至是通过刑部批文方才能够脱籍。

毕竟她们大多都是犯官的家卷,是戴罪之身。

“引章?这么大的雨她跑来做什么?”

赵盼儿一脸疑惑地自语了一句。

“盼儿姐……”

另一边,宋引章已经撑着伞下了马车,并快步跑进了茶铺。

“咦?还有客人呀?”

见有客人在,宋引章似乎有些惊讶。

她本来以为这么大的雨不会有客人,没想到还真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