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秀才府邸的恶娇娘 > 第9章

秀才府邸的恶娇娘 第9章

作者:半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1:34:31 来源:免费小说

  杜呈砚摸了摸女儿的头,指着仆妇身上的杜恒言道:“婉婉,这是你阿姐,恒言!”

  举着胳膊的杜婉词放下了胳膊,抬眼看杜恒言,一个和她一般大的女孩儿,一身藕色银纹襦裙,头发梳成双螺髻,只腰上系着的一只双面满绣的小鱼荷包颜色略鲜艳些。

  杜婉词扬了笑脸,唤了一声:“阿言真好看,娘肯定喜欢!”面上的鄙夷一闪而过,面上还是六月孩童的热情。

  自爹爹和阿翁阿婆一起去庐州,她便已知晓,她有个妾室所出的姐妹在庐州。

  杜恒言微微垂眸,她没有喊她阿姐,而是直唤其名。

  在大赵国,长幼有序,今个她若唤了一声“阿姐”,她杜家长女的身份便让人了。汴京城里头的贵胄之家,若是替长子娶媳,优先考虑官宦人家的长女,因为长媳往往也是一个家族的宗妇。

  杜婉词忽闪的杏眼看着杜恒言,忽地拉着元氏的手,有些忐忑地轻声问道:“阿婆,阿言都不与婉婉说话,是不是不喜欢婉婉?”

  杜恒言抿了抿唇,她竟察觉到了一个五岁女娃儿对她的不友善。忽地想到,是了,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姐姐来分爹爹的宠爱,莫说五岁,便是三岁也要闹的。而且,这个姐姐还不是她娘生的。

  元氏看了赵萱儿一眼,对阿言道:“阿言,以后郡主便是你的娘亲,快快行礼!”

  杜恒言从仆妇身上下来,清脆地喊了一声:“阿言见过郡主娘娘!”小手儿叠在一起,规整地弯腰形礼。

  元氏赞许地点头,这才道:“婉婉乖,阿婆乏了,你跟娘回去吧!”

  杜太初、杜呈砚,没有一人应声,默色无声地进了宅院,徒留惊愕的昭城郡主和杜婉词呆愣在府门口。

  赵萱儿暗暗捏紧了锦帕,才用凤仙花涂好的指甲,戳红了手心,眼睛一动不动地盯住了杜恒言的小身影。

  她防贼千日,终究还是让贼的女儿进了杜家的大门。

  “娘,爹爹怎么不抱婉儿?”杜婉词仰着小脸,十分不解地看着她娘亲。

  赵萱儿揽过来女儿,轻轻笑道:“婉婉,爹爹接了你姑母府上的妹妹回来,颇为劳累,我们回肃王府看外祖母可好?”他们想把这个贱人的孩子接过来,可是作为杜家的原配夫人,她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的。

  元氏牵着阿言的手,道:“阿言这些日子先和阿婆一起住嘉熙堂可好。”

  杜恒言点头,轻声道:“阿言听阿婆的!”

  “哎!”元氏眼泪一下子便掉了下来,侧首抹着眼睛。这孩子总算开口说话了,一路上这孩子只言片语都没有,刚才让她喊赵萱儿,她也以为她不会开口。

  她一度以为,这孩子以后怕是开不了口了。

  杜恒言回身望了眼身后的杜家母女,娘,我见到她们了。杜恒言摸了摸小鱼荷包里的那枚喜鹊登梅的银簪子,那是她在娘入棺前取下来的,她将她的小凤鞋放在了棺木里。

  赵萱儿一去王府四五日都没有回府,府中的女使、仆妇开始三三两两地说起了闲话。

  “你说少夫人哪一日才会回来?”问的是嘉熙堂管花草的闫婆子,她的儿子娶了元氏身边的凌妈妈的女儿,是以在嘉熙堂中一向什么都敢说。

  另一个压低了声音,道:“我看回来自是会回来的,京城里头,谁不知道少夫人对将军的情意,只是这回将军实是伤了少夫人的心,少夫人可是肃王府的郡主,被王爷和王妃捧在手心里的明珠,苦守空房多年,将军一回来便带回来一个庶女,啧啧啧!”

  杜恒言躺在假山顶上,一片荷叶盖着脸,七月的太阳**辣的,这时候,她好像才觉得她是活物一般。

  “哎,我听凌妈妈的意思,这新来的小娘子,似乎不是庶女!”说到这里,闫婆子左右看了看,低了音道:“是杜家当年童养媳的女儿,按顺序,这才是原配嫡女!那小娘子比咱府上的小娘子还大上几月呢!”

  另一个婆子被唬的张大了嘴:“嚯嚯,好家伙,还有这么一出?”

  闫婆子见对方眼睛里满是不可置信,微微犹疑了一下,干脆放出了大招道:“你别不信,这小娘子全身素服,你知道为甚,她娘新丧!”

  在对方蓦然捂住的嘴,放大的瞳孔里,闫婆子还是心虚地道:“可别传出去,这家可是少夫人当着的!”

  那婆子木楞地点头,已经被这爆炸性的信息炸得回不了神,半天心里嘀咕了一句:“大户人家就是阴私事儿多!”

  正说到这里,凌妈妈忽地带着新采买回来的小丫鬟紫依、紫云过来,问道:“可曾见过言小娘子?”

  闫婆子撸着沾了草叶的袖子,笑道:“我们一直在这剪枝子,一只小猫都没看见,可是言小娘子不见了?”

  凌妈妈点头,皱眉道:“嗯,老夫人急的在哭呢,你们也先放下手中的活,赶紧找找!”

  假山上德杜恒言一阵头晕目眩,努力想应一声,竟发不出来声音,难道,心里忽地自嘲,难道她要成为卞京城第一个晒太阳晒死的小娘子?

  杜恒言醒来的时候,元氏倚在床边,见她醒来,双手合十,口中一直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喂了杜恒言喝了些水,才抹了泪道:“言儿,林老相公说你聪慧不似寻常小娘子,容儿病了的时候,你一直照顾在跟前,今日,阿婆也不将你当稚儿看待,与你说两句剖心的话,你娘虽不是我亲生的女儿,可她在我跟前长大,与亲生的也无异,我既是将你从明月镇上带回京城,一定会给你一个家,你娘两为我杜家平白无故受了那许多冤屈,我一定会加倍偿还于你,你便是我杜家和婉词一般无二的小娘子,你可明白?”

  阿言看着元氏,她其实并不欠她和她娘的,阿言举手环住了元氏的脖子,将脸贴在元氏布满泪痕的脸上,轻声道:“阿言明白,阿言长大后一定会孝顺阿婆!”

  “孩子啊,你吓死阿婆了!”元氏搂着这孩子,哭得又一次哽咽。

  杜太初站在房门口,看着这一幕,轻轻吁了口气,这么一块璞玉,他晚年除了养鸟,还可以教娃娃。

  赵萱儿带着女儿在盂兰节前夕回了府。盂兰节要祭祖,赵萱儿不准备和杜呈砚和离,自是要回来准备祭祀,否则便是妇德有缺。

  杜太初在嘉熙堂的小佛堂里,给杜秋容专门设置了一个牌位,让杜恒言祭拜。一早,杜太初便带着阿言去街上买转明菜花,花油饼,杜呈砚这一日去了道者院为阵亡的军士们上坟。

  杜太初听着阿言背完了两首唐诗,摸着胡须道:“今个你要跟着阿婆给你娘念经文,就到这里吧!”

  杜恒言收了书放进书袋,问阿翁道:“阿翁,慕俞可有信寄过来?”

  杜家老爷手一抖,咳了一声道:“阿言不提,阿翁倒忘记了,阿言等等,阿翁去拿!”心里不由暗骂,林老头倒是教的好孙儿,这般小就赖上他家孙女了。

  杜恒言对着阿翁微微一吐舌头,他知道阿翁这是故意扣下了她和慕俞的信。

  门外的杜婉词看着杜恒言对阿翁作鬼脸,微微失了神,即便这个女孩儿来路不明,可是阿翁和阿婆却将她捧在心口,她由娘亲请来的女先生教,杜恒言跟着阿翁学。

  娘亲说阿翁不过是乡野的乡绅,比不得朱先生出生世家,又是京中有名的才女。

  可是幼儿启蒙,哪用的着才女来教呢!

  杜婉词失神的当儿,揣着信从里间出来的杜家阿翁,正看到另一个孙女一眨不眨地看着阿言,笑道:“婉婉也过来了啊,阿翁刚让厨房备了绿豆糕,婉婉陪阿言玩一会可好?”

  杜婉词敛裾行礼道:“娘让婉婉来找阿婆,问姑母的祭礼是公中准备,还是阿婆另准备?”

  杜太初淡淡看了一眼这个低着头传话的孙女儿,道:“你阿婆已经备好了!”

  杜婉词笑道:“那婉婉回去告诉娘亲,娘亲那儿也备了绿豆糕,婉婉一会让翠微端来也与阿言和阿翁尝尝。”

  杜太初点点头。

  望着杜婉词的背影,杜恒言耸耸肩,为何人家的四五岁小娃儿都是正常要糖撒泼打滚的小娃儿,为何她接触的小娃儿,都一副老学究的模样,慕俞还会动耳神功,沮丧地说律典里的好多字不识,杜家的这位小娘子,貌似没有死穴。

  她不知道杜呈砚是如何和赵萱儿说的,最后赵萱儿同意将她记在名下,充当嫡女,只是名字记在了杜婉词后头,在家中两人互唤名字。

  嫡女、庶女,杜恒言并无感觉,她本就不是这家的女儿,娘生前没有说他爹是谁,在杜恒言眼里,只是将杜呈砚当伯伯看待,记在族谱上以后,她称呼杜呈砚依旧为“伯伯”,称呼赵萱儿为“伯娘”。

  第13第

  盂兰节过后,天气越发炎热,皇上要去京郊避暑,杜呈砚作为殿前副都指挥,自是要陪同,赵萱儿也收到恩旨,一同前去。

  消息送到嘉熙堂的时候,元氏给正在写大字的阿言打着扇子,问道:“言儿,你想不想一同去?”

  阿言头也不抬地道:“我在家中陪阿婆!”一边接着写她的大字。

  她前世唯独字迹实是拿不出手,简直是一大耻辱,但凡她一亮字,都要汗颜,人家都说,见字如见人,她每每听到这句话,都想翻白眼。

  这一世,杜恒言准备从自己还是娃娃时,努力练字以洗刷前世的屈辱。杜家阿翁拿出了许多名家的帖子让她选,问她喜欢哪一种,她选了一圈以后,挑中了前朝才女李茂芫的字,飘逸又不失大气的一手行书,颇能磨性子。

  元氏见她写的认真,叹道:“言儿,阿婆知道你不喜欢去外头见那些权贵,可是你终究是要长在京城,以后进了书院,难道连一个女伴都没有吗?”

  杜恒言有些莫名地抬头看着阿婆,她总觉得阿婆似乎话中有话,女伴去书院也可以交啊。

  元氏见她一双眼睛清澈的能照进心窝里一般,揽着她道:“言儿,你初来京中,要在京中找到自己的女伴,让人家夫人、小娘子看见你、认识你,知道你是谁,什般模样性情,你可明白?”

  元氏的眼睛里既有疼惜,又有坚决,近日便连她都听说,京中到处盛传砚儿薄情寡义,将外室女带到郡主跟前,郡主大度,不计前嫌反而将此女记在名下充当嫡女教养,奈何那小娘子的娘亲出身乡野,最是愚顽,与杜家真正德嫡女相比,简直是萤火与月光。

  望着元氏的眼睛,那么一瞬,杜恒言忽然想起来她在杜家的身份,阿婆是怕她躲在深闺中,会让外面的那些流言越传越真。

  她才五岁,阿婆竟然已经在为她的名声经营。杜恒言忽然发觉古代小娘子的不易,她们一辈子都只能在一个圈子、一个地域里打转,不可能一处待着不喜欢,就换一处生活。

  在封闭的小圈子里,名声对一个小娘子的重要性,似乎是关乎身家性命的。

  杜恒言低了头,道:“阿婆,言儿不喜欢,言儿就喜欢待在家中读书识字。”她想起古装剧中那些在后宅中苦心谋得一份体面的姻缘,然后费尽半生悍守正妻之位的女子,后脊背便一阵发寒。

  历史的河流那般宽广深厚,而留给她们的就只有一块娟帕,一首苦心孤诣的劝夫诗,一口胭脂井。

  她也不准备嫁给贵族勋爵去做大家妇,这么些时日,她已想好,她作为赵国杜恒言的这辈子,一是为小小娘讨一个公道,二是自得自在地过自己的日子。

  她想的开,可是元氏听她一说完,就抱着她哭了起来,“言儿,阿婆年纪大了,护不得你一辈子啊!”

  杜恒言见元氏又为她愁的哭,脑袋发木,牙一咬,点头道:“阿婆,言儿都听你的!言儿去!言儿一定交几个小女伴!”

  元氏瞬息收了泪,十分敏捷地吩咐凌妈妈道:“阿凌,你去库房挑两匹平罗,两匹蜀锦,前些日子亳州那边送来的纱,也拿出两匹给阿言做身十二幅的裙子。”

  一点也没有了先前欲哭断肠的凄凉模样儿,杜恒言望着自己刚才临摹的字,后知后觉地发现,她家阿婆竟然掌握了哭功这一必杀技。

  凌妈妈笑道:“夫人真是心疼言小娘子,老奴这就去!”这一季的新衣裳,少夫人一早就备下了,言小娘子初来乍到,穿的还是先前在庐州的衣裳。

  只是老夫人是疼言小娘子,这回单独给言小娘子做,不知道少夫人那边会不会不快,凌妈妈看了一眼其乐融融的祖孙两,还是出了院子去找绣娘。

  荣延院里头,赵萱儿听着珍珠禀报元氏从自己的私房里出银子给杜恒言作了四五身新衣裳,晃了晃手中的茶盏,笑道:“既然娘希望阿言出风头,我们不妨全了娘的心意。”

  这七月的天,一旁立着的翠湄竟觉得有些不寒而栗,忍不住打了个冷颤,笑道:“那等贱皮子,主子也能容得下,真是菩萨心肠。”

  赵萱儿抿了一口茶,淡道:“什么容得下容不下的,我说了不算,要看她自己的能耐!”说着,放下了茶盏,又道:“茶凉了,重新换杯吧!”

  珍珠躬身下去沏茶。

  ***

  小人的衣裳做的快些,元氏又吩咐几位绣娘熬夜赶工,不过三日功夫,便赶制出来五身衣裙,其中还有一身旋裙,这是以防骑马时穿的。

  到了出门的那一日,元氏将着了云霏妆花缎织的直领半臂海棠单襦锦衣,另搭一条青烟紫绣八幅长裙的言儿送到门口,便见着一身锦衣华服珠盖宝翠的赵萱儿正牵着着了十幅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的婉婉站在马车边上,笑吟吟地等着她们。

  杜恒言刚低头行礼,便瞧见风吹过时,杜婉词那一条小裙子上翻过的多种颜色的蝴蝶在翻飞,原来这每一褶竟有一种不同的颜色,不展开时,是粉色,一展开墨绿、月白、鹅蛋、深兰、妃色、芙蓉、烟罗紫、石榴红竟看得人眼花缭乱。

  赵萱儿道:“娘,言儿跟着我们,外头日头大,你快回屋歇着吧!”

  元氏点头,给言儿整了整衣裳,柔声道:“言儿,你头一回出门,跟着婉婉和伯娘便是!”

  赵氏笑道:“娘放心,息妇定会看好言儿的!”说着,上来牵杜恒言的手。

  元氏看着马车走远,才对身边的凌妈妈道:“也不知道阿言一个人在外,会不会怕,夜里能不能睡着。”

  凌妈妈笑道:“言小娘子自来聪慧,不似一般小娘子,夫人放心才是!”

  元氏看着渐渐不见影子的马车,心里一阵轻叹:阿婆护不了你一辈子啊,阿婆只能在还能说话的时候,让我们言儿走的更高更远。

  马车上的杜恒言趴在车窗上,直到看不见杜家的大门,才规规矩矩地坐好,这才发现她是一人坐在一边的,杜婉词挨着她娘亲,正絮絮叨叨地和她娘说想念王府的阿婆。

  “娘,这一回阿婆见到婉婉,会发现婉婉又长高了,识得字也越多了!”

  赵萱儿抚着女儿头上的珠冠,笑道:“是,是,我们婉婉又聪明又伶俐,还能帮娘亲磨墨了!”

  母女二人一言一语,杜恒言完全插不上话,好像她只是马车上的一个绣杌子,不是个活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