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非主流清穿 > 观念问题很要命

非主流清穿 观念问题很要命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3:12 来源:88小说

{shukej}看小说就去……书@客~居&“这是德政。{shukej}看小说就去……书_客@居!”说话的是一个年老妇人,头戴钿子,颈挂朝珠,端的是贵气逼人。她就是回京朝见太皇太后、皇帝,顺便喝喜酒的端敏公主了。

新君尚未为先帝服满,这两天都没有去蒙古,为了联络感情,蒙古诸部就要往京里跑得勤快一点,得蒙公主下嫁的地方尤其如此。而诸下嫁公主也想方设法,多往京里跑一跑。

端敏公主前文有述,个性不太讨喜,与康熙的关系很是一般。硬要拿人打个比方的话,大概就是八福晋了。然而端敏公主可比八福晋硬气得多了——她是上上任简亲王济度的嫡女,又是太皇太后养大的,她有儿子,她的地位看着比丈夫还要高着一点儿,因为她是代表皇家的。

所以,她虽然性格不讨喜,但是比八福晋更能立得住,康熙与她关系虽然一般,却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的。她不喜欢庶出的,可自己能生,谁也不能把她怎么着了。

现在与她关系不那么亲密的康熙死了,新帝与她又不交恶,当然要多走动走动。康熙四十九年,她丈夫还死了,更没有什么牵挂了——儿子袭了爵,她的彪悍指数又上升一个层级。

太皇太后听说她要来,喜得跟什么似的,念叨了好几回。胤礽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势就批准了端敏公主来京,还让在畅春园内给她安排房舍,以便小住。端敏公主也就在畅春园与在京府邸之间来奔波,到底是住在园子里的时间多些。

今天一帮子女人凑在太皇太后这里说话,就说到了新挑宫女的事儿。说起挑宫女,自然就说到了提前放宫女归家,是以端敏公主有此一评。

作为公主,端敏在康熙朝是不太受待见的,她的个性也确实硬了一点儿。到了现在,她看新君比看新君他爹顺眼,表现得就比当年要好些。胤礽这里既要给太皇太后面子,也要给蒙古面子,对她也更礼貌一点儿。两下凑到一起,端敏公主反而过得更滋润了,真是不服都不行。

当她带了一点儿评论的语气说提前放宫女归家这件事的时候,听的人对她的态度是一点儿也不觉得惊奇了。

老太太还拉着女儿的手问长问短:“一路上可还好走?孩子们怎么样啦?”

端敏公主对太皇太后还是有足够感情的,笑道:“草甸子上正凉爽,都是走惯了的路,都很好。罗卜藏衮布正在前头见皇上呢,他精神还好。”罗卜藏衮布端敏公主的儿子,现任科尔沁达尔汉亲王。

太皇太后连忙道:“那就好那就好,这样我就放心了。唉呀,好久没见着你了,我可想你了。”

端敏公主的眼睛湿润了:“女儿也想额娘了。”

太皇太后一向禀承着与皇帝保持一致的原则,帮皇帝卖个好:“皇帝皇后给你在园子里安排了住处,等会儿你就去看看,住过来,咱们娘儿俩也好说说话。”

端敏公主很是惊喜,又郑重谢过了淑嘉:“皇上皇后对我实是恩重。”

宁蕙僵硬地抽了抽嘴角,一个字也没搭。这位说起来还是雅尔江阿的亲姑母,却对雅尔江阿一系极度不待见。

对这位性情中人,淑嘉也没有什么差评。这也是因为端敏公主虽则骄横,却并没有针对她。便说:“应该的。太皇太后颇为想念公主呢。”

宁蕙心里更苦了,可以预见,从今天开始,直到端敏公主喝完喜酒滚蛋——端敏公主来了,宁蕙是躲不过的,在各种场合与其碰面的机率大大提高,尤其是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作为晚辈,长辈给你脸色看,你却不能给长辈脸色看。

淑嘉情知宁蕙不喜,也不能拂了太皇太后的面子,毫无压力地发挥出了她的强项——歪楼:“公主见过荣宪公主的格格没有?”

端敏公主此番前来,一大理由就是喝荣宪公主闺女的喜酒。{shukej}看小说就去……书_客@居!大家都是外嫁公主,又是广义上的街坊邻居,热闹当然是要凑一下的。端敏公主还真见过荣宪公主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两人夫家还算是亲戚。很给面子地夸赞了一番博尔济吉特氏。

太皇太后听着也是欢喜:“这样才好。”

荣宪公主在一旁听得得意,谦虚了几句,又感谢圣恩浩荡,转而拍起皇帝的马屁来:“前日听说出了嘉禾,这是大吉之兆,非盛世不能有。”虽然皇帝不在这里,对着他老婆拍一拍他的马屁也是可以的。

端敏公主很感兴趣地道:“我常听说这样祥瑞,却不曾亲见,你们见到了没有?”

淑嘉见她们这样好奇,忍不住嘴角抽搐。

太皇太后已经比划上了:“长得这么大,两穗儿的。”

嘉禾,祥瑞的一种。在农业时代,它的出现对于国家、对于皇帝、对于朝廷上下,都是一支兴奋剂。广大妇女同胞们尚且如此热忱,可以想像皇帝是如何兴奋了。

却说当日胤礽与雅尔江阿听了消息,都不由站了起来,胤礽问:“嘉禾现在哪里?”

当然是在稻田里,他这么一问,只是要确定具体方位,好去看看。这不,已经移步了。小太监们急慌慌地引他去看,半道上又遇到了弘旦,几人一起奔赴稻田。

这里就要说到“避讳”了,皇后名淑嘉,通常情况下,这俩字儿是不能出现的,出现了也要代替一下。这问题就比较麻烦了,你要避了呢,就等于大家都知道皇后叫什么了,这个就比较麻烦了。而且这两个字的谐音实在过于广泛,弘旦管他四叔叫啥好?你下了班儿,不回“家”?只好仿了世祖的例,这样过于广泛的字,就不避讳了。同理,弘旦同学的名字,也比较悲催,鸡蛋可以改叫“鸡子”,元旦、正旦就只能不改了。

所以嘉禾就还是嘉禾,不叫“祥瑞禾”。

到了田里一看,正是“异亩同颖”的吉兆。父子叔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惊喜。这年头朝廷上是真不容易,连年匪盗灾荒的,胤礽笑着搓了搓手,连说了三个好字。

然后呼朋唤友地来看嘉禾,组织宗室、大臣排除参观,各色人等也上表为贺。

然后……

再然后……把这株嘉禾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风干,当标本了!

淑嘉和太皇太后很幸运地被胤礽邀去参观。

看到已经初具标本形状的“祥瑞禾”,淑嘉登时有一种被雷劈到的感觉!

尼玛!

作为一个穿越者,淑嘉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有一点进取之心的,这杂交稻她不是没想过的,只是碍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认清了现实。她一没财力搞这个,二没威信让人听话,三也遇不上变异植株。让她描述一下稻子长啥样儿,她都说不太清楚。

现在胤礽有权威,有人听话,说啥就是啥,还踩了狗屎地遇到了变异植株,可他居然下令拔了它!日哟!

杂交稻未必就是双穗稻变成的(淑嘉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杂交稻的操作步骤了,只知道要杂交==),然而这种发现“祥瑞”就拔了当标本以兹记念的做法,绝对可以扼杀许多科技进步成果。

泪流满面,又什么都不能说,还得跟着说,真是好兆头啊好兆头。记住,封建迷信时代,祥瑞是只可以寻找不可以人为制造的,造也要默默地造,决不可以说出来,更不能告诉皇帝==![1]

同时,淑嘉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眼下这嘉禾就是犀的角、大象的牙,以其珍贵故而自绝于天下。无逸斋的稻田都跟着受了池鱼之殃,被一群太监翻了个底朝天,几乎一根一根地看过了,就为发掘出另一株祥瑞来。

啥都不说了,乖乖看着吧,观念问题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

—————————————————————————————————————————

没有注意到皇后纠结的神情,收到祥瑞以作表彰的皇帝及其朝廷上下却很是兴奋。这说明了啥?说明咱们干得好啊!

铺天盖地的表章面前,胤礽的信心又增加了。他原有些浮躁的,看,即位快两年了,正经大事一件还没干就看到了这许多困难,虽然已经布下了许多棋子,都还没到成熟可用的时候,也是有些压抑的。

现在,胤礽的表情就是笑眯眯的,弘旦待立一旁也是面上带笑。

胤礽对着表章看了一看,又跑到那株祥瑞跟前相了一会儿面——这祥瑞现在被他放到屋子里朝夕相处来的。弘旦瞥瞥眼,也挨挨蹭蹭又过去观赏了一回。

胤礽对儿子道:“当实心任事,使祥瑞常见啊!”

弘旦连忙答应了下来,又狂拍他爹的马屁:“这是汗阿玛治世太平所致。”

握握拳头,胤礽又跑回去继续工作了。目前来说,民政比军政为要紧,工作的重点就是这个了。任命鄂海为陕西四川总督,额伦特为湖广总督,高其位为湖广提督。

批完,没有发给大学士去写成圣旨颁,而是先让儿子看。

弘旦一看,这三个人都是中老年,是康熙发掘出来的,尤其前两个,称得上是“循吏”了。对胤礽来说,最幸运的是,他们都是旗人。这其中额伦特更强大一些,他姓科奇哩氏,满洲镶红旗人,以廉洁着,康熙曾把他与张伯行并称,说这俩在督抚中操守最优。

“汗阿玛所用得人,两地治矣。”这倒不算是拍马屁。

“如何得治?你且说说看。”

弘旦便分析了两者履历,后道:“督抚正是该用这样的人。”

胤礽摇摇头:“我用他们至少有两样。”

胤礽把这些“循吏”放到各省,就是为了给经济改革作准备。确定方案之后,这些人对于利国利民的事情会遵守,并且算是清廉,这也这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出现“好经被歪和尚念坏”。同时,在还没有确定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方案之前,他们的操守、能力,可以让他们把治内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拖延社会疾病的发作时间,为改革争取时间。

继续朝廷机会主意教育,做事情不能只看眼下,除非刀架在脖子上了,否则一定要考虑得全面周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才好。

弘旦受教,认真记住这一点。

接着,胤礽位此祥瑞之机,颁赐诸“循吏”,不论死活。死了的表彰本人、赏赐家人。活着的,表彰、赏赐本人,如果本人在职,还要“加一级”,本人不在职的,就记下子孙的名字,待考而用之。

每人的表彰中,都有轻省便民之字样。特别对废除盘剥杂税的人提出了表扬。这其中就有改赋役的石琳,他死了,家里儿子石文英又是都统,就再赏银。徐潮是退了休的人,他儿子徐杞是新科进士,就被胤礽特别记住了。刘荫枢在职,表彰,加一级。

等等等等,就是要给大家一个信号:老子要抚民,你们不要盘剥得太厉害了!

因徐潮,又想起来节天下火耗。这会儿除了交粮,还要交银子,百姓交上来的银子成色不一,又有多少之分,零零碎碎,要交由官府统一铸成标准大小、炼作标准成色的银绽。这中间会有损耗,官府肯定不会贴钱,就要向百姓多收一点,这就是火耗了。

简单地说,所谓火耗,就是你买衣服时服装厂给你在衣服里多缝的那一个扣子。

这也算是有道理的,当官的俸禄本来就少(不算贪污回扣),让他们补未免太过份。但是,火耗也是有一个比例的,你回炉铸银子,熔铸一两银子要有百分之几的损耗,是有个大概比例的。一开始的时候这比例还算合理,后来就有头脑灵活的官员发现了,只要稍微提高一点火耗比例,就有一大笔钱入账。

有一干捞钱捞得太入迷了的官吏,把这当成了一项大收入,最后都成了官场通例了!火耗越加越多,人民负担越来越重。已经不是多缝一粒扣子,而是要你把衣服里子上都钉上扣子了。如何承担得起?

徐潮任河南巡抚时,把火耗降到了一分以下。胤礽颁令,就是以此为标准。上谕里还把小民生活描绘得极惨,什么连得气候不好啦、又有盗匪横行啦。然后,话锋一转,你们还这样收,不是要逼得百姓没活路去造反么?谁要因为盘剥过重弄得治下生乱,我抄你家哦!

父子俩教学完毕,这才轮到大学士详知。李光地心道,这皇帝是真要干一番事儿了。成!折腾小民、折腾百官,总比折腾士绅要强。

王掞是大力称赞皇帝爱民。

马齐也得承认,现在的官儿是不管不行了。接着他又提出了另一件不太讨喜的事情:“齐世武一案,至今未决,赵申乔又上本了。”

赵老先生的工作态度从来都是认真负责的,虽然调换了岗位,但是原来工作他还是坚持要自己收尾。你们俩贪官不想混了,居然诬陷言官!诬陷什么不好,诬陷人家贪污!真真正正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胤礽的脸刷地就沉了下来:“知道了。”齐世武、托合齐,没办法再保了,这两人贪污啊、结党啊、往死里报复人啊,不适合眼下的形势需要。

“让他们以原品休致吧,”胤礽想了一下,“高遐昌补完了钱再做他的给事中。”

李光地看了马齐一眼,又正色对胤礽道:“齐世武是兵部尚书,托合齐步军统领,这两个缺还请皇上示下。”

胤礽闭了一下眼睛:“令格尔芬暂领兵部,步军统领么……着石文晟起复!”

弘旦的耳朵动了一动,又恢复了平静。

让大学士去拟旨、传达上意,胤礽吩咐弘旦:“显王后日娶妻,你与弘晰、弘曈他们都去凑凑热闹。”

弘旦不自觉地露出一个微笑:“儿子遵旨。”

“瞧你乐的!”胤礽笑骂一句,又感慨,“我比你还大些的时候,听到出宫凑热闹也是乐得不行。去吧,礼也是要送的,备好了给你额娘看看。你是得娶得媳妇儿管管这些琐事了。”

弘旦耳朵一红:“阿玛,阿玛要是没有旁的吩咐,儿子去给额娘请安了。”

胤礽忍不住伸手,咚地崩了一个脑崩儿到弘旦的额角上。

弘旦抬头,笑嘻嘻地退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清帝还是很看重农业技术的,康熙还努力研究过水稻的种植推广,主要是往北推广种植、研究早熟、多季稻,不过好像不包括祥瑞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