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很快就来到了。
北塬之上,一排秋风萧瑟的景象,原本绿油油的草场,在秋风的扫荡下,呈现出逐渐枯黄的样子。往日繁闹的雍水,此时也显得寂静多了,晚霞映照在水面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水清冷了,安静了!
雍城附近的草场已经被迁移上塬的秦人开垦,种上了黍(黄米)、稷(高粱)、菽(大豆)等农作物,呈现出一派成熟的景象。
秦人的新都城--雍城,经过几个月的修筑已初见规模。
高大的城墙耸立在雍水河畔,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只巨大的野兽,虎视着东方。城头之上,旌旗招展,风吹过,“呼呼”作响。城下是“哗哗”流过的河水,在供给雍城百姓日常饮用的同时,也给雍城起到了保护作用。
以河护城。
这是秦人的这一个创举,可以说是开启了古代护城河的先河。
常年的战争早就让秦人认识到,单纯的城池已经不能抵挡戎狄的入侵,于是秦君赢嘉等人就想出了在城墙之外,再加上一道防线的举措,于是护城河就诞生了。
护城河,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城池的河流。
此时,秦人在雍城周边修建的这条护城河是一条真真正正的河流,它本身是利用了雍水来为自己护城的。
秦人为了防止翟戎的偷袭,在修筑城池的同时,在城池周边挖了很深的壕沟,并将雍河水引到城池周边,这样秦人的新都城就成了“城堑河濒”。
他知道大战即将来临。
从老龙山再往东,是渭北高原的南端一座名叫小梁山的地方。
此刻这里已经聚集了翟戎、镕戎、緡戎等“三戎”的上万兵马。
秦人打败翟戎,以及秦君赢嘉遇刺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戎狄盘踞的北方。
在翟戎的怂恿下,经过几个月的筹划,终于在秋冬时节,緡戎、翟戎、镕戎“三戎”达成一致,决定共同向秦国发难,再次将秦人赶出北塬。
现在万事已经俱备,只等着对秦人发起进攻的那一刻到来。
“报---,前往雍城的探马回来了。”
“叫他进来。”
前往打探情况的翟戎探马,快速进了三位戎王的大帐,“启禀大王,秦人在北塬上的新都城已经建好,而且四面环水,很难接近。属下环绕城池一圈下来,足足用了半个多时辰。”
“这么快,就把都城建好了?还建的这样大,这样完备?”翟戎王大吃一惊。
几个月来,自己费心费力的组织三戎抗击秦国,本想趁着秦人建设都城还没有成功的机会,将其从北塬上打出去,谁料到他们的建设速度竟然如此之快,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竟然建设好了一座城池,而且这座城池还四面环水,让这些熟悉野战的翟戎人一筹莫展。
“哎---,都怪你们这些人,非要等着秋天来临,牛羊南归的时候,进攻秦人,这不傻眼了吧,人家就趁着我们北上放牧的机会,竟然把一座新的城池给建好了,这下难了吧,你们都说说这该如何是好?”
“这有何难,现在我们已经聚集了上万兵马,还怕秦人不成?他们有城怕什么,直接攻城不就得了。”緡戎王由于年事已高,所以由太子前来指挥军队。但是从内心深处,緡戎太子并不想真心帮助翟戎打这一场仗。
因为从地理上讲,緡戎在翟戎的北面,即便是取得胜利,也是对翟戎有利,自己却什么也得不到。所以他的想法就是来给翟戎呐喊助威吆喝吆喝,并没有真心去攻打秦人。
“怎么不难?你年轻不懂事,我们戎狄人善于野外作战,但是面对城池战,我们可就无能为力了。总不能把咱们的将士们带着去填人家的壕沟吧?”镕戎王仗着自己年龄大,故意调侃緡戎太子。
緡戎太子虽然比起镕戎王来说是年轻了一点,但也不小了,从镕戎王的话里他当然听出了讽刺的意思,于是很不客气的回敬道,“照你这么说,我们带着这么多的兵马是白来了,城池不敢进攻,难道坐在这儿等人家出来,挨打吗?”
虽然是争执,但说的可都是实情,秦人已经修建好了城池,而且还四面环水,要想进攻肯定是难上加难,但是好不容易把三戎的兵马集中在了一起,总不能无功而返吧?
翟戎王望着争执的双方,不知所措。
他很清楚这次出兵对于翟戎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旦他抓不住这次机会,翟戎将有可能永远失去北塬丰茂的草场,这可是所有翟戎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翟戎王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