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西北----宛邑。
西岗村是这里极其平常的一座小村庄,因为村子西边有座不大的小山岗,故名为西岗村。
公元前695年秋天,一个极其平常的午后。
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西岗的一刻大树下静静的读书。
他个头不高,身形偏瘦,说是中年人,其实也就是三十岁左右,由于长期不好好收拾自己,所以显得老了一些。干瘦的脸上,胡须胡乱的长着,也不梳理梳理。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他所读的是《尚书》,里面主要记载了上古帝王有关政事和治国的言论,也保存了古代经济、地理及社会性质等方面的珍贵史料。读到高兴处,男子读出声来。
秋天正是一年中收获的重要时节,这个男人不好好收割庄稼,却在这没人的西岗上读那些不知名的破书,村里人早就私下里耻笑他了。
虽然他们家的庄稼种的是一塌糊涂,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读书热情,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一个人跑道山后面来读书,而且读的是津津有味。
他的名字叫百里奚,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在春秋时期,像他这样的年龄虽不能说是爷爷辈的人,但至少也是儿孙满堂了。”说完这话,媒人头一低,再也不说话了。
杜兰英的父亲知道,为女儿这事情,也把媒人给整完了,既然人家都把话说到了这份上,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好起身回家。
女儿还没有回来,看来是出门打柴去了。
“她爹,你今天去,媒人是怎么说的?”回到家,老婆上前问道。
“哎---,别提了,咱们把人家也是给找烦了,媒人说只有一个符合咱家姑娘的条件。”
“谁?”
“百里奚。”
“百里奚是谁啊?”
“就是西岗村那个爱读书的痴子。”父亲叹了一口气坐在自己门前的台阶上。
“是他?打死我也不会把我家闺女嫁给这个人。跟了他,我家闺女非活活饿死不成。”娘从心里当然爱惜自家闺女。
若是真的跟了百里奚这个痴子,年龄大不说,而且连庄稼都不会种,坏名声早就在四乡八镇传开了。
有名的痴子,基本上跟傻子差不多。
说完了,喊够了,夫妻二人也累了,坐在门前一言不发,谁让咱家的孩子心性如此的高,非要嫁个有学问的人呢?
女儿终于回来了,背上背着一捆柴火。放下柴火,杜兰英擦了一把汗来到父母面前。
看到二老一脸的愁容,“娘,今天我爹又给我说亲去了?”
“嗯---”
“又失败了?没人要,我这一辈子就不嫁人了。”杜兰英倒是干脆,虽然都十七岁了,还是一点也不着急。
“有,这一次说到人家了。”
“是谁?没学问的我可不嫁。”
“这个人有学问,也有功名心,就是年龄大了。”母亲说道。
“年龄大了,有多大?莫非他有二十岁。”杜兰英不解的问道,二十岁,在春秋时期可是很大的年龄了,一般二十岁的小伙子,早就身为人父了。
“三十多岁了。”父亲没好气的说道。
杜兰英愣住了,这世上竟然还有三十岁没有结婚的,莫非他是神人。
“就是西岗村那个痴子百里奚。”母亲见状直接把结果告诉了女儿。
西岗村的百里奚?
这个名字她听过,就是那个那人酷爱读书,不会种庄稼的老男人,周围人都说那个让书给读傻了的男子,莫非他真有鸿鹄之志,志存高远,心根本就不在这小小的西岗村。
“爹、娘,我愿意嫁给百里奚。”杜兰英坚定的说道。
父母睁大眼睛呆呆的望着女儿,莫非女儿跟那个百里奚一样,也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