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门青云路 > 第98章

农门青云路 第98章

作者:梅无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55 来源:免费小说

  大狗接话道:“是啊,我们在山河县还有个点心铺子要找个归置,得慢慢来,你们多待一个月,先看着酒楼。”

  蚂蚱再小也是肉,虽然这段时间一家人聚在湘廊,但每个月翠枝和大狗都回山河县一次,查查账看看铺子。

  湘廊距山河县有一段距离,想要两处都顾及,确实需要些日子来协调。

  瑾瑜挠了一把三狼的头毛,无奈道:“我和冬青也想与你们长久的在一起,但是我随时给皇帝上报进程,钦差不是我的正职,我还得回翰林院,不好拖延太长时间。”

  一家人相顾叹息,翠枝又道:“说起酒楼,之前点心铺子你们夫妻就留给了我们,这酒楼是冬青一手承办的,我们怎么好白拿?”

  点心铺子赚钱不算太多,每个月也就二三百两,最初盘下铺子大房出的大头,加之瑾瑜要在晋安做官,她们收下整个铺子觉得还能接受。

  如今长宁酒楼盈利不少,他们没出钱也没出太大的力,但听冬青和瑾瑜的意思,要整个的送给他们。

  要是就这么收下,翠枝和李老汉等人心里都过不去。

  冬青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道:“既然如此,我与瑾郎又无法照看湘廊的酒楼,那便我们出钱你们出力,挣到的钱对半分,你们有空来晋安游玩的话顺路把钱带来,什么时候都行。”

  翠枝和大狗对视一眼,觉得这样还不错。

  这酒楼因为飞蝗宴打出了名声,只要好生经营,月入数千两银子不在话下,比山河县那个点心铺子赚得多很多。

  两房商量妥当,李老汉与王氏自然没有任何异议,无论在哪,他们现在都过得很舒心。

  要经营长宁酒楼,就得在湘廊常住,又不可能长期住客店。

  这些年翠枝和大狗也存了不少钱,翠枝与大狗和李老汉夫妻商量,准备在湘廊购买一座像样的宅子,正式落户于湘廊。

  瑾瑜听后却极力反对,“不要买太大的宅子,随便找一个住处凑付,随时能走都不心疼的那种。”

  这下不仅李老汉与王氏无法理解,一向机灵的翠枝也一头雾水。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人往高处走,既然要接手长宁酒楼,我们就在湘廊安家了,不出意外要在湘廊过一辈子。”

  瑾瑜不知要如何解释,组织了一瞬语言,才道:“湘廊在湘王的眼皮子底下,湘王不是面上看到的那般简单,日后我可能与湘王是对头,你们在湘廊安家,相当于让我把弱点送在敌人手中。”

  他跟湘王,明面上还是一伙的,湘王给他该有欣赏和机会,再以利加固以求稳妥,与名册上那些湘王的部署别无二致。

  毕竟,湘王看上且着手拉拢的人,多少都有几分能耐,不可能凭着一腔热血就追随湘王造反。

  如今没有撕破脸皮,家里人留在这里也无需担心,趁着机会,用长宁酒楼能赚多少就赚多少。

  但绝对不能贪恋,该收手时需要立刻全身而退。

  至于何时是该收手的时候,大概是湘王察觉到他并非真心追随,而是一个双面细作的时候。

  如果翠枝等人在这里扎根,撤离不及时,就会变成湘王手里的把柄,用来要挟瑾瑜。

  李老汉几人听了瑾瑜的话,一时间面面相觑,虽然不懂其中利害,但好像很严重的样子。

  为了不给瑾瑜拖后腿,翠枝大狗和李老汉王氏按捺住想买宅子在湘廊安家的念头,随意的购买一座偏僻小院,就这样住了进去。

  山河县的点心铺子没有关门,而是决定交由掌柜看守,翠枝每个月回去查看一次。

  购买宅子的计划搁置,手里的银子越攒越多,瑾瑜告诉家里人不要急,多存些,日后尘埃落定就能排上用场了。

  冬月末尾,瑾瑜和冬青与家里人和湘王交接妥善,踏上了去晋安的归程。

  翠枝抱着向书,与一家人领着三狼,把瑾瑜和冬青送到城外,直到再也看不见背影,才转身回城。

  瑾瑜与冬青回去比来时轻松,没有押运银子也不用运送粮食。

  冬青收购来的三万石粮食卖出去,赚了三万五千两,存入钱庄换成数张大额银票,塞在包袱里一身轻松。

  除此之外,冬青还收着瑾瑜的五万三千两银票。

  哪怕湘王分走五万两,华元帝抠回去五万两,在这次赈灾中,冬青和瑾瑜夫妻俩还是赚了近九万两银子。

  夫妻二人只带了孙奇留下的两个侍卫,穿上朴素的便装,赶着马车奔驰在官道上。

  回到晋安后,二人洗漱歇息过后,冬青去找李林和小圆,查看这几个月晋安的生意如何。

  顺便将从湘廊带来的腊干蝗虫,送去晋安的长宁酒楼厨房,做成特色菜卖出去,又赚一笔。

  冬青事宜诸多,瑾瑜则被华元帝传召入宫。

  对此瑾瑜并不意外,在廊州和滇州赈灾之事上,他算是立了大功之臣,华元帝理应开恩让他面圣。

  刚好,他也有要事与华元帝商量。

  瑾瑜带了些肥美的蝗虫入宫,跟华元帝借了厨房一用,给华元帝和御书房里徐千章等几个阁臣做了一道炸蝗虫卷饼。

  吃完皆是交口称赞,“人道是君子远庖厨,实在想不到,李翰林这双手,不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还能做一手好菜!”

  瑾瑜谦逊道:“过奖,不过是投机取巧,不足挂齿。”

  华元帝抚须笑了笑,“这话就谦虚过了头,若投机取巧都能达到你这个境界,朕愿所有爱卿都效仿投机取巧。”

  华元帝对自己选中的这把利刃很是满意,除去殿试策论所写的政策效果显著,这次赈灾一事当真称得上是鬼才,一举数得。

  不得不说,这蝗虫卷饼味道不错,半晌齿颊还留有余香,不知道飞蝗宴其他菜色是不是也如此味美。

  华元帝开了金口,旁人自然一阵附和,自瑾瑜上报的文书传到晋安,一众阁臣就已对这个新秀另眼相看。

  瑾瑜按照圣意,当面给华元帝讲述赈灾细节,讲完不告退,也不开口。

  四周还有数位阁臣在场,其中包括了湘王的耳目,他不方便与华元帝探讨湘王。

  华元帝心灵通透,自然知道瑾瑜还有话要说,但碍于旁人在场。

  便挥手让所有人退下,包括瑾瑜。

  别人退下是真退下,瑾瑜出门后却拐个弯又回到了御书房。

  华元帝睇了瑾瑜一眼,道:“说吧。”

  瑾瑜双膝跪地,先告罪得华元帝赦免,才开口道:“微臣斗胆猜测,向圣上检举,湘王与廊州知府结党,贪污国库。”

  随后将所有有关湘王贪污的疑点列举呈给华元帝,包括五年前那十万赈灾银和期间大大小小的拨款。

  也难怪湘王总是缺钱,经营人脉与军队,没有钱将寸步难行。

  这些疑点加在一起,只要华元帝不傻,就应该往正确的方向猜疑。

  第86章 银锁

  将瑾瑜呈上的文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上面一条条列举了全部疑点,每条疑点都附有当年拨款的文书原件。

  华元帝面色微沉,半晌无话。

  “所以,你并没有实证,只是根据这些间接证据所做的猜测?”

  瑾瑜以额触地,道:“因湘廊治下山河县乃微臣故里,才请缨前去赈灾,因微臣经验不足,方翻看廊州以往文书,这一翻,发现当年的蝗灾圣上并未任子民自生自灭。”

  “但是很不巧,微臣当年身在其中,没收到任何一文官府的赈灾银,也没听四周村庄谁人领了赈灾银。”

  “后面的大小拨款,微臣趁着此次机会,专程探查过,与湘王呈上的文书多少有些出入,望圣上明查!”

  华元帝沉吟片刻,道:“你先退下罢。”

  瑾瑜不再逗留,一路退出了御书房。

  如此一来,在华元帝心里种下怀疑的火种,湘王得了帝王的猜疑,便不可能暗自韬光养晦,更不可能等到兵力足够强壮时发动兵变。

  瑾瑜主动检举湘王的举动,表明了瑾瑜对华元帝忠心耿耿,对湘王的阴谋一无所知。

  日后湘王阴谋败露,华元帝不但不会怀疑瑾瑜,还会给瑾瑜记上一功。

  在瑾瑜退下后,华元帝差人召了徐千章入宫。

  徐千章对此习以为常,他曾是华元帝的老师,华元帝倚重他,作为当朝首辅,大小事务都要操心一些。

  华元帝将瑾瑜的文书推给徐千章,“阁老如何看待此事?”

  徐千章细细看后,道:“李全的剑刃已经足够锋利,根据这文书来看,湘王宁肇与廊州知府贪污一事,只怕**不离十。”

  顿了顿,又道:“中饱私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湘王贪污一事底下的意图。”

  华元帝与徐千章一起处理政务多年,徐千章此话一出,便明白徐千章话中的意思,顿时皱起了眉头。

  因为有南阳王的前车之鉴,二人才会对湘王的事如此敏感。

  二十年前,先皇还在位时,一直试图收回两个异姓王的封地,没成想适得其反。

  南阳王私建军队准备谋反,却被邻州之主上一代湘王识破,与先帝合力将南阳王举家斩杀。

  最后先帝收回了幽州封地,湘王因检举护国有功,只被收回政治决策权利,保留了王爵的封号。

  时至今日,湘王与朝廷命官结党,借故贪污国库,华元帝担心湘王多年受朝廷管控,心生反叛之意,步南阳王的后尘。

  若湘王没有造反的意图,只当个闲散王爷,根本不需要与廊州的军民重臣柳振宁结党,也不可能缺钱缺到需要冒险贪污的地步。

  “那阁老的意思,此事该当如何?”

  华元帝心里盘算,既然五年前湘王第一次吞下国银,至少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经营这件事。

  如果不是李全心细产生怀疑,再过个几年,湘王的势力便会大成,鹿死谁手就没了定数。

  徐千章思索片刻,道:“若老臣的猜测准确,湘王至少经营了数年,不知道现在到了何种地步,狗急还会跳墙,没有实质证据贸然出手,恐怕难以服众不说,还可能遭到湘王临死反扑。”

  “再者,也有可能老臣猜测出错,毕竟世人皆不会嫌钱多,湘王也许只是找到了机会,与廊州知府合伙贪些钱财而已。”

  “总而言之,当下只凭李全的猜测,不方便行事,只能先做些防范,需要探到湘王的底,才好进行下一步动作。”

  华元帝一下一下敲击着书案,道:“如此说来,朕需要一个去探湘王底细的人。”

  徐千章拱手,道:“正是,圣上需要选一个信得过的人下放廊州,不是湘王的人手又能打入湘王内部,但如今不知道朝中有没有湘王的耳目,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华元帝道:“阁老觉得,李全如何?他毅然向朕检举湘王不合理的行径,就不可能是湘王的人手,也足够机敏,应该能应付湘王,为朕探到湘王的底才是。”

  徐千章想了想,却摇头道:“不妥,李全刚从廊州赈灾回来,与湘王多多少少有些接触,而且李全本是翰林学士,又立了大功回来的,突然下放成为地方官,太不合理,会引起湘王怀疑。”

  华元帝眉间沟壑越发的深,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找不到这么个合适的人选下放,事情陷入僵局。

  “今日暂且如此,阁老留心看一下,有没有候补的人选,前去探路。”

  “遵命,老臣告退。”徐千章躬身退出去,寻思回去仔细筛选,找一个信得过又能合理下放的人。

  这边瑾瑜直接回了家,冬青和小圆李林正在院中吃茶。

  李林看瑾瑜进门,立刻给瑾瑜倒了杯茶,“全兄!好久不见,一切可还顺利?”

  瑾瑜点头,端起茶杯浅尝一口,道:“还不错,收获颇多,你们呢?生意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