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门青云路 > 第142章

农门青云路 第142章

作者:梅无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55 来源:免费小说

  此次无比期盼自己能在前十,哪怕不如小叔叔,也不要差得太远。

  不知为何,他一直惦记着冬青一家,以他那传奇的小叔叔为目标,无论是外貌身型或是成就,甚至娶妻标准。

  只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他除了长得人高马大可能超过瑾瑜之外,其余从来没有赶上,也没有遇到一个与冬青相媲美的女子。

  或许是他先入为主,二爷爷一家的氛围与自家相差甚远。

  冬青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指引他走上君子之路,而非跟随家中风气为蝇头小利变成卑鄙龌龊满口谎言的小人。

  冬青为他奠定了基脚,比之后经历的所有老师都重要。

  当年冬青温柔的笑容牢牢嵌在脑海,至今未曾忘记。

  冬青夫妻二人相依偎的身影,也是他自幼所向往。

  冬青与瑾瑜相互扶持,挣钱科考两不误,离清水沟越来越远,直到远得看不见。

  大河拼命读书,只想与瑾瑜一样,带着一家人摆脱穷山恶水的禁锢。

  台阶之上,考官念完姓名离开,大河没听见自己的名字,顿时有些泄气。

  只得挤进人潮,去到榜前看自己是否考中。

  已经十九岁的大河身型高大,倒是不费劲就挤到跟前,定睛看去,终于在第二列看到“李大河”三个字。

  心中稍微松了口气,如此,他便可以去晋安参加春闱,也能再次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

  大河收拾东西回家,准备报完喜与家里人道别后就启程前往晋安。

  家里人喜笑颜开,忙大摆宴席庆祝,端是荣耀满堂。

  清水沟数十年才出四个举人,他们李家就占了两个名额。

  而且前段时间传来消息,新帝登基,瑾瑜已经官拜正一品,在朝中举足轻重。

  大伯一家觉得十分开心,日后大河踏入仕途,瑾瑜的光辉多多少少是要照耀一下大河。

  不看僧面看佛面,有瑾瑜这个大黎第一辅臣在,多的不求,至少大河在官场上不会遭遇不公待遇。

  村里人投以羡慕的目光,一个家族只要出一个能人,这个家族就能慢慢走向兴盛。

  村里掀起一股读书热潮,清水沟年轻一辈大多认得几个字,所有人都盼着自家祖坟上冒青烟,出个把官老爷带动家族。

  近年风调雨顺,灾害少发,商业与工业逐步繁荣,官府减免农户赋税,粮食价格上涨,打压地主安置流民。

  比起前些年的光景,如今百姓算得上真正安居乐业,对于平头百姓而言,不用经受战乱灾荒颠沛流离,能吃饱穿暖存余粮,有能力仰望更高的地方,便是最大的幸福。

  李大壮家人丁较多,靠着李老汉家给的土地和一些投机倒把,这么些年下来,日子过得还不错。

  日子好过了矛盾也就相对减少,除了赵氏说话依然刻薄,不是很招人喜欢之外。

  大河觉得这个趋势很不错,家人齐心,其利断金,李老汉一家就是其中典型。

  宴席过后,大河收拾书本盘缠,一家人直将他送到村口。

  李大壮点点头,叮嘱道:“路上千万小心,收好银钱,若是能找到同伴一起更好,路上相互有个照应。”

  赵氏紧紧抓住大河衣袖,道:“大河啊,你可要好好考,咱们家这些年供你读书花了不少钱,怎么着也得考个进士,才对得起你请先生花掉的那些钱。等你当了官老爷,就来接我们去享福。”

  “娘,您别给大河太多压力。”小赵氏忍不住上前道:“大河,你尽力而为,娘在家等你的好消息。”

  上下打量一圈大河,小赵氏眼眶有些发热,又是欣慰又是不舍,“你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路上一定要小心,到了晋安就去找你小叔叔,少说话多做事,嘴巴放甜些,别招人嫌。”

  “你可能没什么印象,如果不惹到你小叔叔,他人其实还挺不错的,能帮都会帮……”

  “我知道了娘,你放心吧。”听小赵氏絮絮叨叨,大河说道。

  他一直知道小叔叔夫妻为人很正直,只要不触及底线,都挺好相处的。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傻到去触碰别人的底线?

  李大牛走过来与小赵氏并肩,看向大河,道:“走吧,再磨叽下去你娘又要哭一场,光阴也浪费了。”

  大河笑了笑,“爹,娘,我已经快二十了,这个体格,一般人不敢欺负我。而且我还学了两年医术,大部分情况都能应付,您就放心吧,我到晋安就会给家里写信的。”

  说罢,转身离去,踏着晨光,大步走在山间羊肠小路上。

  看大河走远,大河其他几个兄弟转脸互看一眼,“大哥去都城考进士去了,接下来我们抓阄吧。”

  家里只供得住一个人买笔墨纸砚上私塾,之前都是大河有空在教几个弟兄,说好等大河离开就抓阄,决定下一个着力培养谁念书。

  栓子牵住身旁的妻子,道:“我退出,就不抓了,我读书实在不行,只想跟叶儿好好种庄稼。”

  旁的几人鄙夷的看了二人一眼,栓子年纪不大,却已经说成了媳妇,自媳妇过门就整日腻歪,让人想自戳双目。

  “那正好,少一个咱们就四个人抓阄,几率还大了不少。”

  李三牛的小女儿宝芝凑过来,“我也要抓阄,我也要去念书,凭什么你们男娃子可以考科举当大官我就不可以?大哥明明说过,我比你们都有悟性。”

  赵氏推着宝芝走,“你抓什么阄?别掺和他们,女娃儿都是要嫁人的,不需要念书,看你大姐二姐,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我们花钱给你念书不合算。”

  宝芝噘着嘴,不情不愿跟着赵氏走,反正就算她没钱去私塾,她也可以让去了私塾的哥哥教她,不妨事。

  大河告别家乡,邀约了数个伙伴,一路向北,欣赏沿途大好山水,执笔写诗作画,足足走了三个多月,才从湘廊走到晋安。

  之前大河与瑾瑜通过书信,知道瑾瑜他们的住址,找路人询问几许,没费什么事就在北门街找到了李家府邸。

  怀揣莫名的情绪,大河拉动大门上的门环,轻轻拍了几下,觉得心跳加了些。

  等了片刻,朱红色的大门终于被人拉开,一个老者探出头来,“请问您找谁?”

  大河忙道:“在下是李全李太傅的侄子,到晋安赶考,前来投靠五叔。”

  “哦!李太傅的侄子,老爷去年就搬到御赐的太傅府去了,郡主赏小人一口饭吃,让小人代为照看旧宅。”

  大河顿了顿,道:“可否告诉我太傅府在何处?”

  老者抬手一指,“走这边近点,太傅府在东门街,很大一座宅子,门上挂有牌匾,很容易就能看到。”

  “多谢大爷。”大河道了谢,抖抖肩上行囊,往老者指的方向去了。

  太傅府确实很容易找,占地颇广,青瓦红墙,门头挂着御笔亲题的“太傅府”三个大字。

  玄色大门正开,两侧站了数个护卫,这阵势让大河有些紧张。

  刚走过去还未开口,就被门前护卫刀鞘拦住。

  “你是何人?可有递过拜帖?”

  “我是李太傅的侄子李大河,前来投靠五叔,烦请通报一声,这是信物。”

  大河递上一个油纸包着的糖人,糖已经化开浸透油纸,与其融为一体,看上去着实让人嫌弃。

  护卫上下打量大河一圈,接过大河递来的信物,对旁边的人使了眼色,“你且稍候,这就去通报郡主。”

  剩下的几个护卫看似目不斜视,大河却知道,若他有任何不妥的举动,立刻会被制住。

  方才去通报那人的眼色,就是暗示剩下的几人好好看着他。

  冬青正在书房对去年的收入进行清算,产业太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冬青断断续续算了一个多月才接近尾声。

  “郡主,门前来了个书生,口称是老爷的侄子,名为李大河,还递了不知是何物的信物。”

  冬青从账本中抬头,看向护卫手里的信物,不由得好笑,就要伸手去拿。

  护卫立刻缩回手,“不知道这东西会不会有毒,郡主看看就好,若是不对,卑职这就去将其拿下。”

  他可是见识过太傅的手段,如果他疏忽而让郡主遭受危险,只怕好日子就到头了。

  “无事,你去引他到花厅。”冬青执意把糖人拿在手里,没想到当年给大河的糖人大河一直没吃。

  大河在厅中候了片刻,就见冬青踏进门来,一袭翠色春衫,云鬓黛色浓郁,娥眉微耸明眸朱唇,整个人都似有光晕流转,美不胜收。

  “大河,你叔早朝未归,还需等上几刻,你舟车劳顿,可先去洗漱歇息。”

  大河愣了愣,一瞬手足无措,“小婶婶。”

  冬青一笑,把早已坏了的糖人还给大河。

  大河接在手里,轻咳一声,自顾自解释道:“我没舍得吃,塞在枕头下面,放一个夏天就不能吃了,索性一直放着。”

  “我懂,你现在想吃什么?我让厨房加菜,想吃什么都行,管够。”冬青挺喜欢大河的,比较懂事。

  大河默默把糖人收起来,笑道:“都行,我不挑,婶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冬青叫人领了大河去休整,让厨房多加了几道菜,平日里她们家都很节俭,突然添个人自然是要丰盛一些,否则显得不尊重人。

  瑾瑜回家听说大河到了,不觉得意外,刚好赶上吃午饭的时间,一家人就凑在一气吃个饭。

  但是见到大河时瑾瑜还是惊了一下,“你小子吃什么长的?”

  瑾瑜知道自己身高至少一米八,大河居然比他高出一截,他们李家果然都是大高个。

  大河露出一口白牙,“吃饭长的,我终于赶上叔了。”

  偏头看了看端正坐在冬青旁边的两个小不点,应该就是他婶儿的孩子。

  大一些的男娃三四岁光景,五官与他婶儿有六分相似,小的约摸才一岁左右,长得比较像他叔。

  大河心中叹息,当真是光阴似箭。

  瑾瑜不住的摇头,王氏感慨道:“我们离开清水沟的时候,大河才那么点大,如今都比咱家瑾瑜还壮了。”

  “先吃饭,吃完再说。”

  大河在太傅府住下,考前诸多讨教,瑾瑜也不吝指点。

  许多之前无法理解的事,在瑾瑜的讲解下,大河茅塞顿开,明明瑾瑜跟那些先生说的是一回事,但就是比较容易懂。

  如此一来大河心服口服,能一路直上年仅三十官居正一品的人,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大河跟着瑾瑜参观了天工局,各种稀奇古怪的理念。

  天工局做成的第一件东西称之为“铅笔”,是在瑾瑜的指导下,寻了名为石墨的石头,磨碎加陶土凝固,又以木头包夹。

  用铅笔写字,别的好处没看见,笔画纤细,十分省纸是真的,而且比之毛笔也相对容易入门。

  大河再一次五体投地,殿试考中同进士,请愿加入瑾瑜的天工局参与研制各种新鲜的玩意。

  但是被瑾瑜驳回了,大河出身贫寒,读的是圣贤书,适合去做个父母官为民请命。

  天工局需要的是能工巧匠,需要各方面有想法爱钻研爱动手的怪才,大河不适合。

  大河也知道其中原因,听从瑾瑜的指派,去到幽州担任县令,把爹娘和爷爷奶奶接了过去。

  清水沟的土地全全留给李二牛与李三牛,吃饭的人减少,土地照样多,这般慢慢堆积,生活便会越来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