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门青云路 > 第140章

农门青云路 第140章

作者:梅无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55 来源:免费小说

  “阁臣任用比较慎重,如果六部尚书和其他余下的阁臣大部分不反对,这事基本能成。”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你说过四皇子和六皇子七皇子的事,因为曾经大皇子打压,三人都处于劣势,会联手对付平地崛起的十一殿下。”

  冬青有些愁,“如果三人联手,此事就没了定数。”

  瑾瑜摇头,道:“可以确定工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会站在我这边,户部尚书与阁臣郑君山杨晋伍是中立派,约摸有三成几率会站在对立面。”

  “至于剩下的,礼部和兵部尚书与四皇子走得近,六皇子背后有世家,七皇子主要是与宦臣走得近。”

  “除了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与我交好的就是一众武官,翰林院有几个学士,外加数个侍郎和一些基层官员。”

  “侍郎虽然实权不小,但这种决策他们无法参与,武官就更不用说了,根本没他们什么事。”

  冬青道:“而翰林学士别说没有太大决定权,就算有,在这件事上他们与你是竞争对手。”

  “没事,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要把周督察使最年轻阁臣的名头摘过来戴一戴,他三十岁入内阁,我二十八岁。”

  若能入内阁为臣,瑾瑜觉得此生也就无憾了。

  冬青笑着摇头,她就喜欢瑾瑜平日温文尔雅,偶尔飞扬跋扈,无论如何都让人移不开眼。

  “说了半晌,你是不是该进宫给十一殿下讲课了?听说陛下觉得十一殿下已经长大成人不应该继续跟母妃腻在一起,给十一殿下赐了座宫殿?”

  瑾瑜点头,“嗯,那座宫殿叫临乾,与陛下的寝宫紫薇宫仅一道之隔。”

  冬青叹道:“看来陛下是真的喜欢十一殿下,全靠你教导有方。”

  瑾瑜一摊手,“那孩子是真的挺招人喜欢的,跟咱们家小玉白有得一比,小玉白是我儿子,难免带着主观思想,而十一殿下与我无亲无故,同样让我觉得很喜欢,那就是真的招人喜欢。”

  “我没有见过十一殿下,不过既然你这么说,十一殿下应该真的很讨喜。”冬青给瑾瑜拿来常服,“去换上吧。”

  瑾瑜只得换上常服,去临乾宫给黎洛讲课。

  瑾瑜给黎洛讲的课,是用古往典故做例,再以当下时务做题,不仅汲取前人经验,还能一道把政务解决。

  虽然黎洛没能直面参与政务,却也差不了多少。

  除了公事之外,瑾瑜与李林一家已经开始来往,既然黎疏已经倒台,就不用做戏给谁看了。

  对此,黎隽气得头顶冒烟,他就知道李全不是省油的灯。

  如今基本可以确定一点,徐千章一党的没落和黎洛的崛起,与李全脱不了干系。

  阁臣晋升如期提上议程,黎隽知道瑾瑜是候选人之一,立刻去与另外二人商议。

  绝对不能让李全进入内阁,否则他们连最后一点胜算都不会有。

  六皇子黎裕眉头紧皱,“四皇兄,这李全当真如此厉害?”

  七皇子黎勋道:“此人应该是有几分本事,我看过他当年的文章,文理算不得最佳,但胜在见解独到,短短几年能够有现在的成绩确实很能耐,而且在同僚中风评很好,为人和善,见多识广堪称鬼才。”

  “但若是说他有本事默不作声整垮徐千章那个老狐狸,我也觉得不大可能。”

  黎隽冷着脸,道:“也许徐千章就是抱着这种心思,觉得李全厉害是厉害,但不至于厉害到这个地步,所以才在阴沟里翻了船。”

  “我就简单的给你二人归纳一下李全的丰功伟绩。”

  黎隽从清水沟说起,包括木讷二十年摔一跤摔好了脑子,创立了独特简易的刺绣手法挑花刺绣。

  如今挑花刺绣风靡黎国,为底层民众解决摆件昂贵的难题。

  之后县试得案首,一路直上,最后成功取得状元头衔,入翰林任修撰。

  上任第一年,自荐去治理蝗灾,弄出了飞蝗宴,自此黎国不再闹蝗灾。

  说到这里,黎隽停了停,“接下来还要我继续说吗?湘王的覆灭李全居功至伟,之前的的流言不是流言,确实是他给我献计弄垮沈家,我如今一身臭名也拜他所赐。”

  黎裕和黎勋目瞪口呆,此人经历太过传奇,所做之事都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挑花刺绣居然是他创立的……李全在科考之前竟是个傻子吗?”

  黎隽点头,“通俗来说,是,那样的人被世人称作傻子。”

  说罢,看了看那二人的神情,又道;“所以,你们觉得……李全有没有本事把徐千章和黎疏拉下马?”

  二人面面相觑,黎勋面色终于严肃下来,“这般看来,倒是不无可能,我们要如何才能制止他成为内阁辅臣?”

  黎裕道:“可能比较困难,李全的自身能力折服了不少人,几乎大部分人都觉得他值得深交,而且如今黎洛那个小崽子正得宠,明眼人只怕都不会愿意站到他二人的对立面。”

  黎裕不免有些挫败,要不是家族逼他夺储,失败后面临的是被赶尽杀绝,他都要忍不住去追随李全了。

  黎隽沉吟片刻,道:“让你们各自的人坚决反对李全入内阁,以资历不够为由。”

  黎勋为难道:“四皇兄,臣弟在朝中无人,此前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人脉,都已经被黎疏斩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父皇身边的秉笔赵行和内务府总管陆明相对有用。”

  “但是这两人无法插手阁臣任用,哪怕父皇病入膏肓,宦官也不可能左右此事。”

  黎裕垮着肩,“父皇有意抑制我母族发展,我同样被大皇兄打压,只怕要全靠四皇兄了。”

  黎隽脸色很难看,名义上说是联手合谋,实则各怀鬼胎,都盼着对方出力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旁的二人心知肚明,黎隽心性凉薄,主动拉他们合作,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挡刀而已。

  若是黎隽登上皇位,他们二人将没有一线生机。

  倒是因为黎隽把李全的事迹说出来,让他们觉得李全比较有人情味,说不定可以去攻略李全。

  只要李全能够帮助自己,有三分之一的文官追随,还有一群武将,加之自己残余的这点力量,拿下诸君之位绰绰有余。

  黎隽语气凉凉道:“别想了,我无数次试图拉拢他都以失败告终,如今他有黎洛这个得宠又容易掌控的人选,会转身帮你我?”

  黎隽视线扫过二人,“所以,要么全力以赴赢取一线机会,要么就等黎洛登基再来追悔。”

  “知道了四皇兄。”

  三人就此散去,也不知各自在背后做了什么举动。

  华元帝有意为之,瑾瑜的名字留到了最后,但是遭到其中两个阁臣与三位尚书的极力阻拦。

  理由就是资历不足,当年周居和三十入内阁,顶着最年轻阁臣的名头,是因为周居和十八岁就为官,整整十二年的资历。

  而瑾瑜从踏入仕途开始,为官年月才四年左右,怎么可以力压众多为官二三十年的翰林学士?

  瑾瑜画了整个朝堂的关系图,早就料到会是此等局面。

  对于那两个食古不化油盐不进的守旧派阁臣,瑾瑜无可奈何,三位尚书也是因为各种关系不容易松口,以至双方势均力敌。

  但是他手里好像还有一张牌没有打出去。

  瑾瑜从书房找出一本册子,翻看几许,摘抄一页折起放进信封,滴蜡密封起来,递给身边护卫。

  “送到兵部尚书府上,确保尚书大人亲手开启。”

  护卫接过信封,领命送往兵部尚书手中。

  信送出去第二日,兵部尚书改口,支持瑾瑜升迁为内阁学士。

  形式瞬间偏向瑾瑜,华元帝本就有心扶植黎洛,如今多了一人支持,顺势拍板定音,让吏部出调任文书。

  瑾瑜成为黎国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阁臣,年仅二十八岁,穿上大红官服,被人尊称一声大学士。

  黎隽怒不可遏,不顾皇子身份,前去质问兵部尚书,原本说得好好的,为何却突然改口?

  兵部尚书只是深深看了黎隽一眼,“四殿下,你好自为之。”

  黎隽不明所以,“你说清楚。”

  “臣言尽于此,日后与李大学士相关事宜,不要牵扯于臣。”

  兵部尚书说完转身离去,留下黎隽摸不着头脑,只能猜测瑾瑜握住了兵部尚书的把柄。

  黎隽猜的**不离十,瑾瑜给兵部尚书的信,只是抄了陈君然从湘王那里拿回来的册子。

  兵部尚书曾是湘王的人,湘王给了他不少好处,逐一记录在册子上。

  当初瑾瑜默写的册子上没有兵部尚书,因为柳镇宁收得太快,瑾瑜还来不及看到兵部尚书的名字。

  直到拿到原件,瑾瑜才知道漏了不少人。

  瑾瑜只是把兵部尚书曾收下的东西列了个清单送过去,兵部尚书立刻懂得瑾瑜的意思。

  除非兵部尚书想玉石俱焚,否则都会选择沉默以对,被迫登上瑾瑜这条船。

  瑾瑜猜兵部尚书不会舍得当下的生活,当初都能收下湘王给的好处,如今自然也能背叛黎隽。

  事实证明,此举有用,他真的入了内阁为臣。

  家里李老汉等人听闻瑾瑜成为阁臣,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但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不亦乐乎忙着招待来送礼的人,看旁人脸上羡慕的神色,心里一股爽意油然而生。

  黎洛对兵部尚书的改口十分好奇,趁着瑾瑜进宫给他讲课,非要缠着瑾瑜告诉他到底是为何。

  瑾瑜不得已,道:“殿下,这些都是因为统计数据和注意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黎洛不疑有他,他见过瑾瑜的统计图,平时不明显的东西,列举出来便清晰可见。

  “老师,父皇会不会封我为太子?总觉得父皇把我当做储君来培养,告诉我待日后老师的作用发挥到顶峰之后,就要慢慢着手压制,全方位的压制,不能让老师像徐千章一样。”

  瑾瑜问道:“那殿下是怎么回答的?”

  “我干脆的应下了。”说着,黎洛急忙解释道:“我并非真的要过河拆桥,而是因为老师说过,父皇喜欢杀伐果决,不喜欢妇人之仁,我要让父皇看到我的气魄。”

  瑾瑜抚掌,道:“做得好!这样殿下离太子之位更近了一些。”

  话虽如此,但黎隽依然是黎洛强劲的对手,因为黎隽同样杀伐果决,而且背后的家族没了,让黎隽登基不用担心外戚权势过重。

  至于黎洛,晟妃没有家族后盾,瑾瑜作为黎洛的老师,是暴发户人丁稀薄根本算不上什么家族,也不用担心。

  在瑾瑜看来,六皇子比较懦弱,不足为惧,七皇子行事相对诡秘,狠辣与黎隽不分伯仲,但是远不如黎隽幸运。

  封太子这件事,还真就说不好,如今只能静观其变。

  自瑾瑜入内阁以后,黎隽仿佛彻底消停下去,不再试图搞些小动作,与六皇子七皇子断了合作。

  每日抽空去看华元帝,在华元帝榻前一呆就是数个时辰,给华元帝念奏折,帮忙处理政务。

  黎隽抢了黎洛的活儿,基本黎隽去看华元帝时,都是与黎洛分摊这些事。

  黎隽为人子尽孝跟前,黎洛就算不满也不能表现在面上,只能每日在华元帝面前与黎隽上演兄友弟恭。

  华元帝倒是显得心情不错,两个儿子各有千秋,相处也还和睦,若是情况允许,日后相互扶持将会所向披靡。

  若是二人各自容不下对方,无论是谁执掌大黎江山,他都可以放心。

  后继有人啊后继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