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97章

明朝女人 第97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局势就这样诡异的平静下来,外面多少人引颈仰头的盼着两王之间再起兵戈,可事情突然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平定下来,好似点燃了一个炮仗,万千期待它能炸出巨响,等啊等,却最终只等来闪烁的火花,片刻便没了踪影。

  燕王居然携着吴王的手登上乾清宫丹陛,向世人宣布:“伪帝伏诛,国难已平。”

  吴王顺势道:“全靠叔父力挽狂澜!皇祖父临终时神志清醒,想要更改遗嘱,立叔父为太子。奈何伪帝假传圣明,令天意不达储君之手。此事有宁国公主为证。还请叔父仰承天意,俯顺民情,登基为帝,以安臣民。”

  众臣看着吴王走下丹陛,行稽首大礼,心中一片茫然。武将的盔甲上还有血迹,文臣们脸上依旧是惊惶不定的表情,可他们好像突然更不上世界的节奏了。

  “贤侄快起,本王已说过,归正朔,靖国难,若论嫡子嫡孙,你才是正朔。”燕王也走下丹陛扶起吴王。

  “叔父,皇祖父留有宗法,嫡子嫡孙不能承袭时,可令兄弟承袭。小侄年幼德浅,不堪大任,还请叔父登基,以安臣民。”吴王被扶起,也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这时候,燕王才长叹道:“棣年少德薄,何德何能,不敢登帝位耶。”

  重臣听到这句话,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不是劝进里面的套话吗?叔侄两个在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走劝进的套路了吗?

  “王爷功勋卓著,力挽狂澜,且有先帝遗旨在,请王爷登基,以安臣民。”燕王手下将领,已经开始跟进了,识时务的大臣跟着跪地劝进。

  如此三辞三让之后,燕王终于“勉为其难”答应登基,令礼部先拜谒太庙,向天下宣布,燕王即将登基为帝。

  第163章 燕王妃

  燕王攻入京城的消息传回, 整个北平陷入欢喜的海洋, 街上人人新衣新帽、处处张灯结彩, 为他们的国主庆祝。也许现在不能称燕王了,那是陛下!

  与之一起传回的还有燕王已拜谒先帝陵寝、皇室宗庙,确定皇帝名分,招王妃和世子回京。

  北平都欢腾无限, 更何况身处局中的燕王府,燕王府人人喜笑颜开,胸脯都比平日挺高三分,想起来就忍不住喜笑颜开,他们可是有幸伺候陛下的人呢!

  马上要去京城了,下人们忙着收拾东西, 燕王府既忙碌又欢喜, 人人都恨不得一天就把东西打包好, 隔天就到京城去见识帝都繁华。

  “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游游到下呀嘛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哈……”阿孟一边收拾东西, 一边情不自禁哼起了小调。

  “主子还总夸阿孟姐姐稳重,听听, 都哼着歌儿了。”阿季笑道。

  阿孟红扑扑一张脸,笑道:“若是早有这样的喜事儿,我早就唱起来了。”说完又捂嘴直笑。

  “好啦, 好啦,我看你且坐下笑痛快了再干活儿吧。”阿淑招呼道:“门外的小丫头上赶着巴结,谁用你自己动手叠衣服啦。”

  阿淑把零嘴儿盘子往小桌中一递, 招呼阿孟和阿季消遣。

  阿季也忍不住合十念佛,“阿弥陀佛,大事总算定了。我这两年我这心就没安稳过,开始的时候担心王爷败了,后来王爷若是胜了,公子怎么办。现在好了,公子认了王爷做皇帝,主子也不必夹在中间为难了。”朱允熥在王府长大,柳娘的心腹都称呼他为公子,朱高炽三兄弟各自排行。

  “谁说不是呢。”阿孟也跟着念佛,见阿淑没动静,给她一拐子,问道:“你说是不是?”

  “是啊,以后就是享福了。”阿淑叹道。

  “如此大喜事,你叹什么气啊,福气都叹没了。”阿孟嗔怪。

  阿淑不好意思笑了笑,“不知是不是我感觉错了,总觉得主子好似不那么高兴。”

  “主子马上就要做皇后啦,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定是你觉错了。主子以前不是说过吗,大喜事儿来的时候,人往往反应不过来,等懵过这阵儿,主子就欢喜起来了。”阿孟扒着指头数起来:“王爷做了陛下,主子做了娘娘,大公子肯定要立太子,二位公子定会封王。魏国公府说不得还要再分出两支公候府邸来。就是咱们也能捞个女官做做,咱们一辈子没嫁,说不得日后还能在县志、府志里留上两笔呢。”

  “也是,可能是我想错了。”阿淑一想,对主子来说,丈夫、儿女、娘家个个安好、事事顺利,不该有心事的。

  阿淑复又高兴起来,和阿孟、阿季说起搬往京城的事情,十分憧憬日后的美好生活。

  朱高炽统领搬家的事情,众人兴致勃勃五天内就启程了,一路浩浩荡荡往京城去。

  京城这边,燕王登基之后,第一道旨意是给朱允熥的,册他为义王,封地就在吴地,当年先帝舍不得封给儿子的膏腴之地,燕王舍得。第二道旨意则是对朱允炆的处置,燕王根本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地位,他的血脉全部断绝,本人以亲王礼葬于孝陵东,王妃马氏和亲儿也被一同葬入。

  因朱允炆身世和继位遗诏存疑,奉他为正统的人并不多,杀了一批顽固之人后,基本能控制局面,没再出现“诛十族”的奇闻。

  第三件大事则是招柳娘和朱高炽入京。

  宫内、朝中的事情千头万绪,燕王一时也处理不过来,急等妻儿过来帮忙。

  柳娘车架从皇城正门入,到乾清宫下轿的时候,燕王等在正殿门口,十分给柳娘面子。柳娘笑着走上前,把手放在燕王手中。

  內侍、宫女见新帝新后如此和睦,不好意思的垂下眼帘,不敢冒犯。

  燕王牵着柳娘坐到窗前椅子上,叹道:“从没想过能有这一天。”

  “世人都说时势造英雄,依我看,英雄造时势,王爷该得的。”柳娘微笑着看燕王消瘦的脸庞,战事说来一笔带过,其中艰险,不足为外人道也。

  江山尽在脚下,燕王也不是那矫情的人,感慨过后,拍着柳娘的手道:“宫内事务就托付于你了。”

  “王爷放心,我会的。”

  “登基大典、立后大殿、册太子大典、册秦王、公主……一应礼仪我让礼部侍郎亲与你禀报。我虽登上帝位,我们夫妻却如以往一样,家里的事情你来管。”燕王笑道。

  “王爷对我的深情厚谊,我自然知道,我也盼着能为王爷分忧。别的事情都好说,按着礼仪来就是。只有一事要你拿主意——母妃!”柳娘说的是先帝李淑妃。

  “人都已经长眠地下了,就不要惊扰她的安宁了。”燕王平淡道。

  “我知王爷心意,可当初起兵的时候,曾以母妃代母后掌凤印,实为继后的说法,若王爷登基不加以封赏,恐难堵悠悠众口。”为妃妾说话,不是柳娘的风格啊?

  “那依你的意思呢?”

  “母妃于王爷有生恩,母后却于王爷有养恩,母后集嫡母养母于一身。父皇在时,也曾说过,此生不复立后,追封皇后、太后便不适合了。可终究有生恩在,王爷不加以封赏,也不妥。不如升贵妃,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燕王想了想,点头同意了,他从小养在马皇后膝下,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李淑妃也不知合格的母亲,燕王不管是从大义名分,还是个人感情,都不想追封李淑妃做皇后。

  “儿子们的封号,你也帮着挑一挑,下面人呈上来的东西华而不实,还是咱们自己人说话实在。”燕王从桌案上拿出一本折子来递给柳娘。

  柳娘随意翻看了一下,笑道:“王爷定就是了,礼部呈上来的都是吉号。不论什么封号,都是王爷这个做父亲的关心,孩子们只有高兴的理。”

  “女儿们的封号,你想改吗?”燕王又问。

  “不必了,姑娘们的封号也是当初父皇赐的,何必再改,直接升公主就是了。姊妹们也该升长公主了,尤其是宁国妹妹那里。此次王爷成事,宁国妹妹也立了大功。宫中也千头万绪的忙得很,我请宁国妹妹来协助我理事。”宁国公主乃是先帝与马皇后嫡女,她的丈夫梅殷也是先帝临终时候见证遗诏的人。宁国公主能为燕王作证,当初先帝临终前有改立继承人之意,帮了燕王大忙。宁国公主在宗室中素来有威望,柳娘还未嫁进宫中时就与之相识,这些年更是保持亲密来往。如今各自身份改变,自有无限唏嘘。

  “一切都听你的,你素来和姊妹们交好,随你就是。”燕王对柳娘处理内务信心十足,一切都让她自己做主。

  礼部还有一件大事启奏——修缮宫殿。先帝是出了名的节俭,官场上都让他逼出了“官不修衙”的规矩,现有的宫殿也十分简陋。

  燕王把折子给柳娘看,问道:“你觉得该修吗?”

  这话就不该问。若是燕王觉得想修,只会问,你觉得该怎么修。

  柳娘握紧燕王的手,笑道:“王爷的心,我知。国家刚刚太平,百姓还未恢复元气,暂且就不那么铺张了,一切等日后再说。”

  燕王笑道,“就是委屈了你和孩子。”

  “孩子们都该出宫见府了,在宫里能住几天。至于我,跟着王爷从未吃苦,王爷都住的,我为何住不得?”柳娘微笑,带过了修缮宫殿一事。

  夫妻俩又说了些家事,诸如拜谒先帝、给女婿们封爵之类的。

  柳娘临走的时候,燕王仿若不经意道,“让允熥见见你吧。他是个好孩子,你若觉得对不住他,日后就待他好些吧。”

  “嗯。”柳娘答应了。

  柳娘回到寝宫,做了女官的阿孟领着朱允熥进来,路上见朱允熥板着一张脸,心里也直犯嘀咕。明明好端端的皇位继承人之一,低头服软,有些不痛快也是应该的。阿孟为主子着想,特意没改旧日称呼,软语安慰道:“主子这些日子一直觉得愧对公子,还望公子体谅主子的难处。”

  阿孟把朱允熥领了进来,未曾行礼,柳娘就挥退了侍女们。

  阿孟退出宫门,远远看着义王跪下去之后,主子好似没马上叫起。阿孟跟在主子们身边,如何能不知道王爷叫主子见义王殿下的原因,不就是为了安抚义王吗?怎么主子不赶紧叫起,是什么新办法吗?

  殿中,等宫人退下之后,朱允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三叩首道:“是我对不住娘。”

  “你娘早就去了,我不过是婶娘,你既又来自己的主意,我又如何逼得了你。你自去吧。”柳娘根本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和朱允熥抱头痛哭。

  “娘,您别不要我,我是您养大的,喝您的乳汁,受您的教导,在我心里,您就是亲娘……”

  “亲娘,我若是亲娘,你能办出这样的事儿来?”柳娘眼泪不争气的掉下来,“整整十七个月,你躲在哪个乌龟壳里?夺嫡之争,有躲来的便宜吗?我给你的卫队是让你轻易曲下膝盖的吗?我有心扶你登上皇位,你这般,让我如何去见姐姐。”

  “娘,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都知道。可您想一想,我是当皇帝的料吗?我不如叔父果决杀伐,甚至连二哥都比不得。我从小在北平长大,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辈子过那样逍遥自在的日子。咱们家为了皇位流的血还少吗?皇爷爷那时候,有靖江王,后来有了叔父和二哥,而今难道该轮到我了吗?”朱允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我们若是打起来,您怎么办?阿炽、阿煦他们怎么办?一家人为什么要杀一家人,我不想做皇帝,不想做皇帝!”

  “你甘心吗?路是你自己选的,我这一辈子,自认对得起姐姐,若是他日到了底下,姐姐问我,为什么我的丈夫抢了她儿子的皇位,我能答吗?”

  “能的,能的。”朱允熥膝行几步,激动道:“我早就说过愿为唐时李宪,娘怕我后悔,特意又给了我机会。我在京城待了这两年,想的很清楚了,一辈子不后悔!”

  “不悔就好,不悔就好。”柳娘这才拉了朱允熥。

  在夺嫡之争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柳娘曾传密信给朱允熥,把她化整为零的秘密卫队交给朱允熥,让他自行谋划。这些人就是朱允熥和朱允炆守军大战,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入城的主力。选择权在朱允熥自己手中,他既然选了对燕王俯首,希望他日后不要后悔。

  “既然大事已定,这些话就不要再说了,好好做你的亲王,让世人也看看,皇家还是有情义的。”柳娘拉他做到自己身边。

  如此,柳娘心中巨石方才落下。丈夫、侄儿都是相处多年的亲人,若最后真打起来,柳娘也手心手背都痛。柳娘给朱允熥的人足以自保,不足以起事。朱允熥性格温和,见先帝不选他,他自己也无翻盘做皇帝的野心,才能轻易对燕王俯首。

  对朱允熥来说,燕王代替了父亲,柳娘代替了母亲,没有做儿子的造父亲的反。

  柳娘也能勉强安慰自己,做不到面面俱到,至少都是自己的选择,不悔。

  第164章 番外:择媳记

  皇帝入主京城,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典礼之后, 终于可名正言顺的处理天下大事了。中山王之女徐氏封皇后, 世子朱高炽封太子,次子朱高煦封汉王,三子朱高燧封赵王,永安、永平、安成、咸宁四位郡主封公主。

  而新的皇室一家人入宫的第一件盛世, 就是选秀。

  宫中早有旨意,此次选秀,不为陛下充实后宫,乃为三位皇子择妃。这其中可是有太子朱高炽啊,一不小心就是未来国母,更别说还有汉王、赵王。即便是侧妃, 也多的是人愿意。

  太子朱高炽与义王朱允熥同年, 义王已经有两个儿子了, 太子居然还没成亲。当初局势紧张,观望的人太多, 帝后不放心给太子娶妻,后来又面临的大战, 一拖再拖,拖到如今太子都二十出头了,在大明是绝对的大龄青年, 绝对的金龟婿。

  可是这位太子却是洁身自好之人,身边虽有侍妾,但仍旧未让侍妾生子, 多少人都盼着能得这位殿下青眼。;因此,这些日子宫内宫外谣传着无数太子殿下的喜好,真假难辨。

  也有人想走一走皇后的路子,毕竟选媳妇儿嘛,婆婆选个自己喜欢的也是常有的事儿。关于徐皇后从小到大的事迹再一次走红起来,人人都试图从中分析出个一二三来。

  柳娘接过阿孟递来的名单,随意翻了翻,大明后妃出自民间的习俗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就拿柳娘的妯娌来说,谁背后不是立着王爵、公候府邸。此次选秀,乃是京中八品官员十五至十八的适龄女子。事实上十八的女子只有那么几个,机缘巧合才未成婚,剩下多是十五岁左右的女孩儿。

  选秀也全凭自愿,就算不想嫁入皇室,来宫里检测一下平日所学,柳娘也欢迎。

  “主子,你这次把选秀的年纪提到十五,已经让多少人措手不及了。慌慌忙忙送进宫,您还没去看过呢,何不去考校一番?”阿孟笑道,先帝在的时候没有选秀一说,前朝朝的时候,汉人无资格与蒙古人通婚,女子十三就能嫁人了,也没有这个习惯。

  “十五我还嫌小了呢!”柳娘笑骂一句,十五岁已经是她努力过后的极限,十五岁乃是及笄之年,过了这个岁数还待字闺中的女子都不好找。

  “把裹小脚的先筛下去。”柳娘合上折子,吩咐阿孟道。

  “主子,这又是为什么?”阿淑大胆问道:“您说把年纪提上来是为了和太子殿下更相配,十五岁女子身体发育好了,生产难度减小。那不要小脚女人又是为什么?”

  “阿淑,瞧你,又来了。”阿孟嗔怪道。

  “别说她,不懂就问,这不挺好的吗?”柳娘笑了,她喜欢阿淑活泼灵动,“说到这小脚,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其中渊源。母后天生有一双大脚,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当年母后接见外命妇,一阵风吹过,吹气遮鞋的裙子,露出脚来。刻薄之人特意编了‘露马脚’的丑话来形容事有不慎,露出破绽。故事里母后也是羞窘万分,无言以对。哼!当真可笑,小人之心!无知者以己度人,殊不知母后对自己的脚满意得不得了,我等皇室众人,也对母后崇敬万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当年打仗的时候,只有大脚才能跟上行军速度。”阿淑脑筋转得最快。

  “就是这个道理。”柳娘抚掌笑道:“母后天足完好,跟着父皇转战各方,卓有功勋。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成为贤内助,助父皇奠定万里江山基业。当年父皇重伤,就是母后背着父皇撤离,才有如今之大明。我也是天足,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这才能辅佐陛下杀敌、守城,推翻伪帝乱政,靖平国难。”

  “学文习武,辅佐夫君,这些只有身体健康的女子才能做到。缠足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能有多少见识。我给儿子挑正妻,挑的是能担当责任、能辅佐夫君的贤内助,不是挑知情识趣的玩意儿。”

  柳娘这一番话传出去,天下都知道皇后娘娘喜欢天足、喜欢习武的女孩子,一时之间武将家的孩子吃香起来。那些缠足的女子也慢慢开始放脚。大明缠足,大多数并不是折断骨头缠成三寸金莲,而是从小用布紧紧裹住,让脚小巧玲珑。缠三寸金莲的是欢场、贱籍女子,这有侧面证明了柳娘小脚女人是玩意儿的说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